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是灵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国审计面临着日益增大的挑战,在全社会重视文化的氛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因之而成为当前审计理论研究的热点,其对我国审计事业和审计组织的发展,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审计文化,是在长期的审计实践活动中沉淀下来并逐渐形成的,为审计群体所认同和遵循并具有审计特色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外部形象的总和,主要由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外部形象三部分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的建立,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理念,以增强队伍凝聚力,为审计事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国家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弘扬审计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审计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人的行为受其思想观念的支配,审计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是由其审计精神、审计心理、审计道德等观念支配的,这些观念共同组成了审计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能够让审计组织的每个成员拥有共同理想和目标,使其了解审计工作的重大意义、从内心深处自觉自愿为审计事业发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地为实现审计组织的目标而奋斗,由此促进审计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对审计事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计价值理念包含:
1.审计核心价值观,它是审计群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的标准。审计机关只要自始至终坚持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从事审计活动、去规范审计组织内部人员的行为,审计组织就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应大力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有对党和审计事业的忠诚,有维护自身清廉的决心、坚持做到依法审计、保持审计应有的独立性并做到甘于奉献。新时期的审计人还应该有开拓创新精神,坚持做到与时俱进,审计事业的发展对审计组织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完善自我,勤于学习,敢于应用,不断出新,才能使审计工作不断进步。
2.审计精神,是为广大审计人员所认同的一种正向心理定式、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审计精神是审计人员健康、向上心态和审计组织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审计机关成立近三十年,已经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审计精神。作为审计机关的领导者,应以身作则,同时在审计机关中倡导积极向上的审计精神,比如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组织的信任感、身为审计人的自豪感以及有足够的信心出色完成审计任务等等。由于审计精神产生于审计活动中,所以审计机关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积极的倡导和有意识的培养,是其可以得到审计人员的认同,从而能够为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3.审计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审计人员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应自觉做到正直、善良、宽容等等,以自身行动为社会提供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审计道德教育,有利于审计文化的建设和审计部门精神文明的建设,进而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二、规范审计行为,以明确审计权责,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通过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建立,审计机关能够组织目标、宗旨和社会责任,内化为审计人员的审计精神、审计心理、审计道德、社会责任感,并规范化为顺应社会发展的审计行为准则。这些内在的以审计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和审计行为准则,成为审计组织行动的基本指南和规范,并能引导和规范全体成员,使其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1.审计行为准则,也称审计原则,包括审计工作原则和审计人员行为准则。现阶段审计工作原则主要包括:依法审计的原则、独立审计的原则;审计人员行为准则主要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等原则。在审计工作中自觉遵循审计原则,即能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的作用,实现审计目标,达到预期的审计要求。反之,就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妨碍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达不到审计的目的,甚至可能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审计纪律,简单的说,就是审计人员在工作当中应该遵守的一种职业规范。如审计署颁布的“八不准”,就是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必须执行的审计纪律,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审计人员主观原因方面容易产生的错误。
三、建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以优化审计环境,为审计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审计文化传达着审计机关的组织目标和原则,并通过一定的载体得以体现并对外界形成审计组织形象。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一个组织的印象已不仅仅来自该组织的宣传,而是能通过更多了信息渠道看这个组织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因此,新时期审计文化的建立需要注重通过审计组织及其成员的行动,在被审计对象及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自己积极而健康的形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审计顺应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关注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关注社保、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民生资金的投向和使用效率,审计内容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审计形象通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在一个个审计项目中逐渐树立并得以体现,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的作用逐渐引起公众的重视,被审计单位也从以往“防审计、怕审计”的态度逐渐转变为“主动要求进行审计以促进其更好的工作”。
一般来说,审计的价值理念是审计文化的精神层面,是核心;审计行为规范属于审计文化的制度层面,是审计文化的中坚;当二者反映在实际的审计活动中时,就形成了审计的外部形象。审计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并非并列的关系,而是具有层次性的。各层次之间以一定的规律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结构体系。通过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审计文化建设,审计机关必将得到源源不断地动力,以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健康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理念,以增强队伍凝聚力,为审计事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国家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弘扬审计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审计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人的行为受其思想观念的支配,审计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是由其审计精神、审计心理、审计道德等观念支配的,这些观念共同组成了审计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能够让审计组织的每个成员拥有共同理想和目标,使其了解审计工作的重大意义、从内心深处自觉自愿为审计事业发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地为实现审计组织的目标而奋斗,由此促进审计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对审计事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计价值理念包含:
1.审计核心价值观,它是审计群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的标准。审计机关只要自始至终坚持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从事审计活动、去规范审计组织内部人员的行为,审计组织就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应大力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有对党和审计事业的忠诚,有维护自身清廉的决心、坚持做到依法审计、保持审计应有的独立性并做到甘于奉献。新时期的审计人还应该有开拓创新精神,坚持做到与时俱进,审计事业的发展对审计组织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完善自我,勤于学习,敢于应用,不断出新,才能使审计工作不断进步。
2.审计精神,是为广大审计人员所认同的一种正向心理定式、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审计精神是审计人员健康、向上心态和审计组织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审计机关成立近三十年,已经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审计精神。作为审计机关的领导者,应以身作则,同时在审计机关中倡导积极向上的审计精神,比如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组织的信任感、身为审计人的自豪感以及有足够的信心出色完成审计任务等等。由于审计精神产生于审计活动中,所以审计机关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积极的倡导和有意识的培养,是其可以得到审计人员的认同,从而能够为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3.审计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审计人员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应自觉做到正直、善良、宽容等等,以自身行动为社会提供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审计道德教育,有利于审计文化的建设和审计部门精神文明的建设,进而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二、规范审计行为,以明确审计权责,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通过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建立,审计机关能够组织目标、宗旨和社会责任,内化为审计人员的审计精神、审计心理、审计道德、社会责任感,并规范化为顺应社会发展的审计行为准则。这些内在的以审计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和审计行为准则,成为审计组织行动的基本指南和规范,并能引导和规范全体成员,使其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1.审计行为准则,也称审计原则,包括审计工作原则和审计人员行为准则。现阶段审计工作原则主要包括:依法审计的原则、独立审计的原则;审计人员行为准则主要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等原则。在审计工作中自觉遵循审计原则,即能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的作用,实现审计目标,达到预期的审计要求。反之,就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妨碍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达不到审计的目的,甚至可能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审计纪律,简单的说,就是审计人员在工作当中应该遵守的一种职业规范。如审计署颁布的“八不准”,就是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必须执行的审计纪律,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审计人员主观原因方面容易产生的错误。
三、建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以优化审计环境,为审计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审计文化传达着审计机关的组织目标和原则,并通过一定的载体得以体现并对外界形成审计组织形象。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一个组织的印象已不仅仅来自该组织的宣传,而是能通过更多了信息渠道看这个组织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因此,新时期审计文化的建立需要注重通过审计组织及其成员的行动,在被审计对象及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自己积极而健康的形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审计顺应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关注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关注社保、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民生资金的投向和使用效率,审计内容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审计形象通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在一个个审计项目中逐渐树立并得以体现,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的作用逐渐引起公众的重视,被审计单位也从以往“防审计、怕审计”的态度逐渐转变为“主动要求进行审计以促进其更好的工作”。
一般来说,审计的价值理念是审计文化的精神层面,是核心;审计行为规范属于审计文化的制度层面,是审计文化的中坚;当二者反映在实际的审计活动中时,就形成了审计的外部形象。审计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并非并列的关系,而是具有层次性的。各层次之间以一定的规律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结构体系。通过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审计文化建设,审计机关必将得到源源不断地动力,以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