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发展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活动的过程,一切教学措施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体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实现。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进行思维呢?
  1.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例如: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一节教学时,首先让每个学生都用纸片剪好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标好,然后让学生报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就能回答出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学生开始有些怀疑,但当教师的回答准确无误时,学生十分好奇,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能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课堂很活跃,学生都被吸引住了,开始产生要探索问题的迫切愿望。
  2.精心设计问题,点燃思维火花。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以提问的形式把问题引发出来,使学生迅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求最小公倍数后向学生提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算法的关键。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同学不禁会想:“是啊,到底为什么呢?”急于寻求原因,思维积极地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就成了大家思考的目标。
  二、加强“双基”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双基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灵活运用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要引导学生掌握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注意融会贯通。
  如分数这个概念,在分数这部分知识中起统帅作用,不论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大小的比较,约分、通分及四则计算,分数应用题都是建立在分数这个概念之上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中的其它知识就会迎刃而解,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是分数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就是运用概念,由一般到特殊的复杂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过程。
  2.注意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沟通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每学完一部分知识,都要安排和上好复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从不同角度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使新旧知识逐步形成紧密的锁链,形成知识网络。
  如分数的意义与除法和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在讲完比的基本性质后,就可以把这些知识沟通起来,加以练习,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实际操作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见一遍不如亲手做一遍,这就说明了动手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学生动手自己操作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提出来的,学生掌握书本知识需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形象化,为学生感性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学生动手操作也是符合其思维发展的特点,由具体到抽象,促使学生具体感知和抽象思维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练习中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因为材料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能引起学生去思考,所以在练习中要给学生创造灵活解题的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课堂练习中进行变式练习,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防止单调重复。解答问题时不要死盯着一处想,一处不通另找一处,这方面不行另找一方面,否则习惯于从单一方向思考问题就会导致思想僵化,丧失变通的机敏性。
  例如:五年级学生原有240人,其中女生占7/15,后来又转来几名学生,这样女生占总数的15/31,问转来几名女生?如果用一般的解法,盯住女生人数这方面想,在小学知识范围内就很难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男生人数这方面想,男生人数没有变,原来占总数的8/15,后来因来了几名女生,男生人数就占16/31,这样学生对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在教学应用题时应鼓励学生运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去探索解题的不同途径,力求找到最合理最简便的解法。一位教师在讲比例应用题时就注意这一问题,让学生从中选择最优解法。
  如: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3吨黄豆可榨油多少吨?
  解法1.归一再包含:先算1千克油需多少千克黄豆。3000÷(100÷13)
  解法2.用归一法,先算出油率。3×(13÷100)
  解法3.归一再扩大,先算1千克黄豆能出多少油。13÷100×3000
  解法4.用倍比法,先算出3吨里有多少100千克。13×(3000÷100)
  解法5.设:榨出豆油x吨。用比例解,13/100=x/3。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美国哲学家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怎样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从要我读到我要读  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究其本质就是教师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
低碳经济目标:降低农业、运输业、制造业,发电过程等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合理生产利用能源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寻求可再生资源,处理再循环废物等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满足全球能源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备了语言教学的基本特点,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对这门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正处于第一阶段--基础教学。学校要重点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适当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小学所有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一项难点。在这里,本篇文章研究的题目就是关于兴趣教学方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兴趣教
随着课程改革的理性推进,高考数学试卷逐渐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命题风格.试题既围绕主干内容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又立足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
期刊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一种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为主体运作特征的新型房产管理模式——物业管理正悄悄走入人们的生活.80年代,从新加坡和我国南方等 地逐渐兴起了物业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价值。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应用题是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一些学困生一看到应用题就眉头紧皱,列不出算式。实际上应用题就是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科学,它能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认为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一些策略。比如:行程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它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仍彩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但会使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抽象、呆板,更会使学生听课时感到被动乏味,这样给教、学两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很大的。信息技术课既没有形成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又没有教法可参考。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就必须探讨与之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