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礼让当做义务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宜家曾出现许多老年人不购物长期逗留的情况。图为保安劝阻多次为咖啡免费续杯的老人。(资料图片)
  关于公交车上不让座的新闻已经有过很多了,通常都是不让座的年轻人挨说挨骂甚至挨揍;这次虽然事情是发生在动车上,但是除了路程更远、时间更长、让座代价更大之外,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诚然,座位主人的委屈无可厚非,花了钱买的票坐自己的座位没有错。但没有错的行为却被老人女儿冷语相讥,她哪里来的底气,又凭何故可以这样理所当然?无外乎是基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让美德以及尊老爱幼的观念。
  是的,礼让是传统美德,但美德并不是义务。老人的女儿错误地将别人的礼让当做义务,又错误地将自己上了车就应该有座视为权利,倚仗长者身份用各种过激行为强迫别人让座。试问:这样的情形多了,谁还会心甘情愿地让出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
  美德可以引导人向善,也有助社会建立良性秩序,但美德不该成为义务,更不该以美德之名去进行道德绑架。公共空间的文明礼让,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体谅,更需要良好有效的制度设计。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不用植入任何装置,只需用激光照射就能控制心脏跳动的节奏——美国科学家在果蝇身上让它成为了现实。与传统心脏起搏器相比,光刺激这种非侵入式技术只会触发目标细胞,而电动起搏器则须通过外科手术植入。
期刊
写了几篇老年人生命观的文章,忽然发现都没有涉及到高龄老人。也许,我在潜意识中把“高龄”排除出“老年”了?想到这点,心里不免一惊。高龄老人的今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明天吗?  “新新人类” 高龄老人  虽然自己尚未“高龄”,但其实是生活在高龄老人身边的。我母亲85岁了,公公92岁了,母亲所在的养老院,还有百岁的老奶奶老爷爷呢!我三天两头跑养老院,对那里的高龄老人有细致的观察,也常常和他们聊天互动。  高
期刊
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它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我国目前约有1.14亿糖尿病患者,占全球的1/3,而且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万迎新,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三科主任。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
期刊
美国老太斯特拉克已经90岁了,但她仍然骑着自己心爱的哈雷摩托。她的摩托车驾龄已经有74年,在1950年首次开始长途驾驶。“那时和现在很不同”,斯特拉克说,“别人看女性摩托车手的眼光不那么友善,人们拒绝给我加油,也不愿给我地方住。” 她回忆自己在长途旅行中遇到的故事,“我有很多的故事,我想写本书,但是我太忙了,我上哪儿找时间啊?” 斯特拉克在74岁时实现了驾驶摩托车穿越欧洲的愿望,她说:“我总是告诉
期刊
一辈子没上过班,没拿过工资,可101岁的上海老太张秀清的名头越来越多,“最年长的志愿者”、“百岁柏万青”、“感动徐汇”十佳好人好事……她的生活倒没多大变化,一家三代住在上海市嘉善居民区一幢三层楼老房子里,上午看看老姐妹,下午与隔壁小孩逗着玩,顺便管管社区里的“闲事”。  饮食,不挑不拣  初冬的阳光甚好,张秀清端坐在轮椅车上,由75岁的儿子推出家门散步,和邻居家相互招呼。跟她讲话,不需要大声她都能
期刊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对已发表的632个实验数据进行了统合,发表了世界第一份全球性分析,勾勒出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一个严峻的未来:海洋酸化和变暖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和大量关键物种数量的减少,甚至海洋食物链物种崩溃。
期刊
5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
期刊
不久前,8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没有买到座票,老人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想挤着坐被拒,之后有人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回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因为高铁上让不让座,老年人又被推到了舆论中心,老人占座背后的真问题显然不是简单的道德之问,而是公共资源短缺给人伦亲情与秩序公平出了一道现实难题。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总免不了成为争夺公众资源的排头
期刊
殷国良(70岁)  人届古稀多好静,我今古稀恒思动。异想造田塑料盒,纵横参差庭院中。  小盒易得土难求,单车郊外挖土丘。轻载废土整十次,造就良田四平米。  造田既毕种何物?三思择定西红柿。盖以此物兼盆景,怡眼快舌两相宜。  四月四日天气新,集市购得柿苗归。一盒一株栽妥帖,一步一骤循圭臬。  初时诸苗思故土,恹恹欲病正愁苦。清水滋润日三次,苒苒生机终复苏。  时复豆汁溉其根,苗柯猛蹿若登梯。此时青涩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我的外公冯乃超从广州回到北京居住。他在家里挂着一幅不大的风景油画。外公告诉我,那是他的日本友人鹿地亘画的。后来我才知道,鹿地亘在抗日战争中曾任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负责人。  鹿地亘1903年出生于日本大分县,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外公冯乃超生于日本横滨进步侨领家庭,曾就读东京帝国大学,与鹿地亘为文学系的同期学生。他在校知道鹿地亘,但彼此没有交往。  九·一八事变后,鹿地亘发表了许多反战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