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煤矿井工开采占整个煤矿开采产量的96%,矿井开采将导致大面积耕地塌陷。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态经济建设,关乎着国家土地资源和子孙后代的生计问题。如何实现塌陷地的有序开发,是当下煤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中国梦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煤矿 塌陷地 集约化 利用 模式
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062-02
1 引言
当前中国农业还是土地约束型农业,山东省历来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有名的产煤大省,山东的煤炭资源开采方法主要以陷落法采煤。伴随着矿井生产,采区土地因采煤而逐渐沉陷,截至2012年,山东全省采煤塌陷地面积累计达到70.1万亩,其中绝产地37.3万亩,塌陷3米以上的16万亩。今后,每年将新增采煤塌陷地约5万亩,未来10年间将形成新的塌陷地约50万亩以上。其中,绝产地约占全部塌陷地的30%。全省煤炭开采万吨塌陷率平均约为3亩/万吨。山东巨野煤田作为华东最后一块整装煤田,在开发的同时,如果做不到有效的复垦土地以及循环使用,将会造成矿区内土地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地企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不利于当地的和谐稳定。本文以山东巨野煤田新巨龙公司塌陷地治理为研究对象,力求探索出一种塌陷区集约化治理利用模式,从而实现修复生态环境、塑造城镇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采煤塌陷地基本概况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龙固矿井是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600万吨/年的特大型矿井。公司于2009年11月正式投产运营。2008年1月17日由中资公司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公司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龙固镇,在巨野煤田中南部。该镇面积83.8平方公里,耕地8.2万亩,人口7.3万人。随着矿井的开采,龙固镇每年需搬迁村庄面积近1000亩,且该区地质属黄河冲积平原,将逐步沉陷形成浅盆地型积水湿地,大面积的耕地常年积水无法耕作。很显然,采煤塌陷地状况限制了当地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也造成了影响、已经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也颇为明显。所以,科学治理、合理开发、高效利用采煤塌陷地是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3 采煤塌陷地治理模式
3.1 采煤塌陷地治理原则
改善煤矿塌陷区的生态环境。煤矿开采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地面附着物沉降。地面的沉降变化直接导致土地耕地面积的减少,造成塌陷地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煤矸石等煤炭伴生废弃物引起的塌陷区水体污染;塌陷地沉陷后,形成的大面积水体,可以作为农林牧渔等产业的有益补充。所以,塌陷区土地利用要结合现有土地、塌陷地水体进行开发,改善塌陷地的生态面貌,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融洽。土地集约式开发利用必须以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和失地增收为前提,充分利用现代工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在土地复垦的现实条件下,最大限度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通过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引领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提升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其次,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创造崭新的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体系。最后,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创造出的农产品品牌,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与促进人们生产生活水平提高,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3.2 采煤塌陷地治理方式
(1)“公司+公司+农户”的多元化经济组织模式。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立了山东龙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以此作为煤矿沉陷区土地综合治理的实施主体,联合地方政府劳务输出部门,形成了“公司+公司+农户”的多元治理模式,龙美公司以母体新巨龙公司资金和职能部门为组织保障,将当地失地农民作为公司发展的产业工人,对沉陷区进行高效农业开发和产业旅游建设,充分发挥了三方集约化利用开发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地企之间的矛盾关系,实现了共赢。
(2)“边经营、边复垦、边收益”相结合。采取土地动态复垦治理模式,在土地受到沉陷影响前将其改造,恢复耕作用途,有效保护质量高的耕地。采取动态复垦的办法对沉陷区进行治理,根据采区沉陷预测和复垦方案,在土地下沉前通过“挖深垫浅”工程,在沉陷浅的地方复垦,种植农作物,沉陷深的地方则适合水产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塌陷区的蔬菜、肉、面等基本满足了企业食堂供应,同时,部分作为公司福利发放到员工手中,较大程度的节约了企业运行成本。在产业旅游开发方面,聘请专业机构,结合地方民俗风情和区域经济特色,充分利用农民绘画、牡丹文化等鲁西南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整个园区建设将遵循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终形成矿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3)“资源不浪费、冒落不破坏、沉陷不减地、失地不失业”的“四不”新模式。在采煤塌陷地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探索形成了“资源不浪费、冒落不破坏、沉陷不减地、失地不失业”为特色的“四不”资源综合利用暨绿色矿井建设成套技术,把采煤沉陷区建成高效生态经济园区,形成矿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矿区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仅2013年上半年,共接待前来参观考察7000与人次,成为煤矿塌陷区治理模式的新样本。
3.3 塌陷区治理保障机制
借助国家和省市农业优惠政策。争取将园区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及国土、科技、财政部门的农业科技发展计划,寻求重点倾斜支持,并作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园区落地。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一方面要争取得到政府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靠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农业企业的资金投入,并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搞好园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加强体制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和完善园区运行机制,保证园区的高效运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建设院士服务站和专家大院,借助全国和山东省的农业科技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建立园区农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包括苗木、蔬菜、花卉、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为园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人才是一个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根据自身需求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那些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的加入无疑会给企业和园区的发展注入一股有力的力量。在人才的聘用制度上也要有所创新,吸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投身园区建设,为搞好园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加强园区科学管理和制度建设。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明确责任,量化指标,全力抓好落实,使园区建设沿科学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发展。
加强园区建设宣传力度。通过稳妥有序的园区建设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多领域的力量参与园区建设。
4 效益与结论
塌陷区集约式综合治理模式,在环境效益方面,经过园区复垦和土地整理,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可以极大地改善园区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对于矿区农业生产和开发建设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还有循环经济链条在园区农业生产环节的构建,对于形成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具有较好的探索意义和探索价值。社会效益方面,园区的农业发展,作为菏泽市巨野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对于整个菏泽市巨野县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发展具有显著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拉动区域农业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水平。与区域农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园区的建设,将逐步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孵化基地、体制机制创新的科学发展试验基地、培育现代农业企业的产业发展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创业服务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创新示范基地,将为现代农业发展开创一条崭新的发展途径。
煤矿塌陷地治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塌陷地治理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人文、环境和社会等因素,在塌陷地项目开发建设方面,要结合塌陷地自身资源优势,寻求能够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和产业链构建等增长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地企等多方面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张红富,周生路,吴邵华,等.基于农业可持续需求的江苏土地资源支撑能力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9(9):289-294.
关键词:煤矿 塌陷地 集约化 利用 模式
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062-02
1 引言
当前中国农业还是土地约束型农业,山东省历来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有名的产煤大省,山东的煤炭资源开采方法主要以陷落法采煤。伴随着矿井生产,采区土地因采煤而逐渐沉陷,截至2012年,山东全省采煤塌陷地面积累计达到70.1万亩,其中绝产地37.3万亩,塌陷3米以上的16万亩。今后,每年将新增采煤塌陷地约5万亩,未来10年间将形成新的塌陷地约50万亩以上。其中,绝产地约占全部塌陷地的30%。全省煤炭开采万吨塌陷率平均约为3亩/万吨。山东巨野煤田作为华东最后一块整装煤田,在开发的同时,如果做不到有效的复垦土地以及循环使用,将会造成矿区内土地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地企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不利于当地的和谐稳定。本文以山东巨野煤田新巨龙公司塌陷地治理为研究对象,力求探索出一种塌陷区集约化治理利用模式,从而实现修复生态环境、塑造城镇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采煤塌陷地基本概况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龙固矿井是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600万吨/年的特大型矿井。公司于2009年11月正式投产运营。2008年1月17日由中资公司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公司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龙固镇,在巨野煤田中南部。该镇面积83.8平方公里,耕地8.2万亩,人口7.3万人。随着矿井的开采,龙固镇每年需搬迁村庄面积近1000亩,且该区地质属黄河冲积平原,将逐步沉陷形成浅盆地型积水湿地,大面积的耕地常年积水无法耕作。很显然,采煤塌陷地状况限制了当地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也造成了影响、已经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也颇为明显。所以,科学治理、合理开发、高效利用采煤塌陷地是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3 采煤塌陷地治理模式
3.1 采煤塌陷地治理原则
改善煤矿塌陷区的生态环境。煤矿开采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地面附着物沉降。地面的沉降变化直接导致土地耕地面积的减少,造成塌陷地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煤矸石等煤炭伴生废弃物引起的塌陷区水体污染;塌陷地沉陷后,形成的大面积水体,可以作为农林牧渔等产业的有益补充。所以,塌陷区土地利用要结合现有土地、塌陷地水体进行开发,改善塌陷地的生态面貌,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融洽。土地集约式开发利用必须以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和失地增收为前提,充分利用现代工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在土地复垦的现实条件下,最大限度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通过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引领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提升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其次,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创造崭新的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体系。最后,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创造出的农产品品牌,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与促进人们生产生活水平提高,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3.2 采煤塌陷地治理方式
(1)“公司+公司+农户”的多元化经济组织模式。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立了山东龙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以此作为煤矿沉陷区土地综合治理的实施主体,联合地方政府劳务输出部门,形成了“公司+公司+农户”的多元治理模式,龙美公司以母体新巨龙公司资金和职能部门为组织保障,将当地失地农民作为公司发展的产业工人,对沉陷区进行高效农业开发和产业旅游建设,充分发挥了三方集约化利用开发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地企之间的矛盾关系,实现了共赢。
(2)“边经营、边复垦、边收益”相结合。采取土地动态复垦治理模式,在土地受到沉陷影响前将其改造,恢复耕作用途,有效保护质量高的耕地。采取动态复垦的办法对沉陷区进行治理,根据采区沉陷预测和复垦方案,在土地下沉前通过“挖深垫浅”工程,在沉陷浅的地方复垦,种植农作物,沉陷深的地方则适合水产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塌陷区的蔬菜、肉、面等基本满足了企业食堂供应,同时,部分作为公司福利发放到员工手中,较大程度的节约了企业运行成本。在产业旅游开发方面,聘请专业机构,结合地方民俗风情和区域经济特色,充分利用农民绘画、牡丹文化等鲁西南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整个园区建设将遵循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终形成矿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3)“资源不浪费、冒落不破坏、沉陷不减地、失地不失业”的“四不”新模式。在采煤塌陷地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探索形成了“资源不浪费、冒落不破坏、沉陷不减地、失地不失业”为特色的“四不”资源综合利用暨绿色矿井建设成套技术,把采煤沉陷区建成高效生态经济园区,形成矿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矿区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仅2013年上半年,共接待前来参观考察7000与人次,成为煤矿塌陷区治理模式的新样本。
3.3 塌陷区治理保障机制
借助国家和省市农业优惠政策。争取将园区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及国土、科技、财政部门的农业科技发展计划,寻求重点倾斜支持,并作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园区落地。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一方面要争取得到政府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靠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农业企业的资金投入,并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搞好园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加强体制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和完善园区运行机制,保证园区的高效运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建设院士服务站和专家大院,借助全国和山东省的农业科技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建立园区农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包括苗木、蔬菜、花卉、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为园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人才是一个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根据自身需求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那些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的加入无疑会给企业和园区的发展注入一股有力的力量。在人才的聘用制度上也要有所创新,吸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投身园区建设,为搞好园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加强园区科学管理和制度建设。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明确责任,量化指标,全力抓好落实,使园区建设沿科学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发展。
加强园区建设宣传力度。通过稳妥有序的园区建设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多领域的力量参与园区建设。
4 效益与结论
塌陷区集约式综合治理模式,在环境效益方面,经过园区复垦和土地整理,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可以极大地改善园区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对于矿区农业生产和开发建设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还有循环经济链条在园区农业生产环节的构建,对于形成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具有较好的探索意义和探索价值。社会效益方面,园区的农业发展,作为菏泽市巨野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对于整个菏泽市巨野县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发展具有显著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拉动区域农业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水平。与区域农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园区的建设,将逐步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孵化基地、体制机制创新的科学发展试验基地、培育现代农业企业的产业发展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创业服务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创新示范基地,将为现代农业发展开创一条崭新的发展途径。
煤矿塌陷地治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塌陷地治理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人文、环境和社会等因素,在塌陷地项目开发建设方面,要结合塌陷地自身资源优势,寻求能够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和产业链构建等增长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地企等多方面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张红富,周生路,吴邵华,等.基于农业可持续需求的江苏土地资源支撑能力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9(9):28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