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规定,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与公司自身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架构、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专业的人才队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风险限额管理也是对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进行管理的过程,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风险限额应覆盖证券公司的各业务和各类风险,对风险限额的有效管理,有助于证券公司合理控制风险,寻求风险收益的平衡,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实现合规运营和稳健发展。
风险限额是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设置风险限额可将公司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进行细化,明晰相关风险指标的阈值,实现对风险的动态跟踪和量化管理,通过管理风险控制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达到风险收益配比合理的效果,使风险管理得到切实执行。
巴塞尔协议对投资银行的指标体系,包括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拨备率等,证券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也需对公司整体的运营指标,以及具体业务和风险的管理指标设置限额。
从比较基准来说,限额分为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相对指标衡量某一需要关注的因素随另一因素的变化情况,如衡量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的久期,衡量久期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的凸性,衡量个股受整体市场因素影响程度的Beta系数,衡量衍生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其标的资产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的Delta值等。相对指标是对敏感性的分析,设定限额将风险对各因素的影响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绝对指标衡量某考察对象自身的特性,如度量波动情况的方差和标准差,评价风险损失可能程度的风险价值,测算信用风险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等。
从业务覆盖方面,公司各业务条线均需根据开展情况设置风险限额,如经纪业务风险指标包括客户资产规模、客户保证金水平等,信用业务风险指标包括资不抵债比例、客户评级等,投资业务风险指标包括风险敞口、基点价值等,投行业务风险指标包括企业信用等级、债券包销规模等。
从风险类型上,风险限额涵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指标,如市场风险指标VaR值、久期、基点价值、Beta值等,信用风险指标违约率、违约损失率、交易对手评级等,操作风险指标损失金额、损失频率等,流动性风险指标优质流动性资产规模、回购规模等。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规定证券公司建立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要求证券公司必须持续符合相关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如风险覆盖率不得低于100%、资本杠杆率不得低于8%、流动性覆盖率不得低于100%、净稳定资金率不得低于100%等。
证券公司风险限额是对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细化,通过具体指标控制将公司整体的风险偏好和容忍度进行落实,保证业务开展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促进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健康运行。
证券公司风险限额管理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测算设定、计量监控、报告处置体系,并实现全面风险风险管理全覆盖的要求,覆盖各业务条线和管理环节,覆盖各类型风险。限额管理过程应当与公司的发展目标、管理模式、业务类型相匹配,融入日常业务和经营管理,根据实际风险情况设定限额水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在普遍涵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将风险控制在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范围内。
公司风险限额的制定和管理应有充分的依据支撑,以保证风险限额的管理切实起到防控风险的效果。依据公司发展需要和风险偏好,结合财务预算、资金投入等信息,建立健全压力测试机制,对各业务规模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压力测试,综合测算盈亏情况和风险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资本市场情况设定符合业务发展特色的风险限额,并进行跟踪管理,对超限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证券公司应明确各层级和各部门的限额管理职责,一般而言,公司董事会负责审议批准公司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重大风险限额;总裁办公会制定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重大风险限额等的具体执行方案,并对其进行监督,根据董事会的授权进行处理;相关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如发现突破情况,及时启动报告和处置机制,并负责对风险限额设置的有效性进行回测检验,修正计量模型和监控手段;各部门对自身涉及的风险限额管理承担一线责任,应控制相应的业务规模和风险因子,保证风险限额在规定范围内,如发生超限情况及时向风险管理部门和公司管理层报告,并尽快处置使风险限额回到标准范围内。
公司应建立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健全风险处置组织体系,对发生重大风险造成风险限额持续超标、风险控制指标持续恶化的情况,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方案。
风险限额管理是公司运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业务运营和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与各业务和职能部门相关,需要配套有效管控手段和措施,以良好的信息系统和专业人才队伍为支持,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架构,保证限额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风险限额动态管理机制是指,证券公司及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和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风险限额指标范围和阈值设定,以适应市场变化,灵活配置资金,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争取收益最大化。
证券公司要建立有效的压力测试机制,针对各业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不同情景的压力测试因子,测算各种情况下可能的风险、收益、风控指标、风险限额情况,以根据测算结果、业务发展需要和对资本市场的预测,设置有助于业务发展和管控风险的风险限额指标,使风险限额设置水平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考虑业务发展因素,真正通过控制限额指标来防控风险。
证券公司要建立准确的风险计量模型,提升风险量化水平,规范金融工具估值的方法和流程,精准度量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主要风险,为日常业务风险管控和压力测试提供依据,不定期进行模型回测验证,适时调整参数设置,保证计量基准的準确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模型的类型和方式方法,谨防模型风险的发生。
证券公司应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责任心,提升全员的风险管理水平,让业务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协同进行风险限额管理,业务部门履行第一道防线的职责,打通风险限额管理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通路,既有在业务中的主动防控,也有事中的风险监控,后续配合事后的回测验证、动态调整和管理。
具体操作上,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建立逐日盯市机制,每日跟踪风险限额指标数据,准确计算、动态监控关键风险指标,关注各业务各类型风险事件和损失金额,根据公司整体和各部门限额的占用和管理情况,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计划,不定期进行测试,在确有必要进行风险限额调整时,履行预先制定好的请示报告流程,请示报告中需有详细的数据支撑和科学论证,经专业委员会和公司经营管理层审议通过后执行调整,保证调整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风险限额动态管理机制是提升风险管理、合理配置公司资源的重要举措,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双重需要,需要证券公司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全体人员协同配合,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增强管理流程的规范性,警惕因动态管理机制造成的风险冒进,为业务的发展留出空间,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抓手。
(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约翰C.赫尔.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菲利普.乔瑞.金融风险管理师考试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李进,关于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横,2020(03):89-94.
证券公司风险限额体系
风险限额是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设置风险限额可将公司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进行细化,明晰相关风险指标的阈值,实现对风险的动态跟踪和量化管理,通过管理风险控制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达到风险收益配比合理的效果,使风险管理得到切实执行。
巴塞尔协议对投资银行的指标体系,包括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拨备率等,证券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也需对公司整体的运营指标,以及具体业务和风险的管理指标设置限额。
从比较基准来说,限额分为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相对指标衡量某一需要关注的因素随另一因素的变化情况,如衡量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的久期,衡量久期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的凸性,衡量个股受整体市场因素影响程度的Beta系数,衡量衍生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其标的资产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的Delta值等。相对指标是对敏感性的分析,设定限额将风险对各因素的影响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绝对指标衡量某考察对象自身的特性,如度量波动情况的方差和标准差,评价风险损失可能程度的风险价值,测算信用风险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等。
从业务覆盖方面,公司各业务条线均需根据开展情况设置风险限额,如经纪业务风险指标包括客户资产规模、客户保证金水平等,信用业务风险指标包括资不抵债比例、客户评级等,投资业务风险指标包括风险敞口、基点价值等,投行业务风险指标包括企业信用等级、债券包销规模等。
从风险类型上,风险限额涵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指标,如市场风险指标VaR值、久期、基点价值、Beta值等,信用风险指标违约率、违约损失率、交易对手评级等,操作风险指标损失金额、损失频率等,流动性风险指标优质流动性资产规模、回购规模等。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规定证券公司建立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要求证券公司必须持续符合相关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如风险覆盖率不得低于100%、资本杠杆率不得低于8%、流动性覆盖率不得低于100%、净稳定资金率不得低于100%等。
证券公司风险限额管理架构
证券公司风险限额是对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细化,通过具体指标控制将公司整体的风险偏好和容忍度进行落实,保证业务开展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促进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健康运行。
证券公司风险限额管理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测算设定、计量监控、报告处置体系,并实现全面风险风险管理全覆盖的要求,覆盖各业务条线和管理环节,覆盖各类型风险。限额管理过程应当与公司的发展目标、管理模式、业务类型相匹配,融入日常业务和经营管理,根据实际风险情况设定限额水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在普遍涵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将风险控制在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范围内。
公司风险限额的制定和管理应有充分的依据支撑,以保证风险限额的管理切实起到防控风险的效果。依据公司发展需要和风险偏好,结合财务预算、资金投入等信息,建立健全压力测试机制,对各业务规模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压力测试,综合测算盈亏情况和风险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资本市场情况设定符合业务发展特色的风险限额,并进行跟踪管理,对超限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证券公司应明确各层级和各部门的限额管理职责,一般而言,公司董事会负责审议批准公司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重大风险限额;总裁办公会制定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重大风险限额等的具体执行方案,并对其进行监督,根据董事会的授权进行处理;相关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如发现突破情况,及时启动报告和处置机制,并负责对风险限额设置的有效性进行回测检验,修正计量模型和监控手段;各部门对自身涉及的风险限额管理承担一线责任,应控制相应的业务规模和风险因子,保证风险限额在规定范围内,如发生超限情况及时向风险管理部门和公司管理层报告,并尽快处置使风险限额回到标准范围内。
公司应建立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健全风险处置组织体系,对发生重大风险造成风险限额持续超标、风险控制指标持续恶化的情况,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方案。
风险限额管理是公司运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业务运营和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与各业务和职能部门相关,需要配套有效管控手段和措施,以良好的信息系统和专业人才队伍为支持,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架构,保证限额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风险限额动态管理机制
风险限额动态管理机制是指,证券公司及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和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风险限额指标范围和阈值设定,以适应市场变化,灵活配置资金,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争取收益最大化。
证券公司要建立有效的压力测试机制,针对各业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不同情景的压力测试因子,测算各种情况下可能的风险、收益、风控指标、风险限额情况,以根据测算结果、业务发展需要和对资本市场的预测,设置有助于业务发展和管控风险的风险限额指标,使风险限额设置水平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考虑业务发展因素,真正通过控制限额指标来防控风险。
证券公司要建立准确的风险计量模型,提升风险量化水平,规范金融工具估值的方法和流程,精准度量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主要风险,为日常业务风险管控和压力测试提供依据,不定期进行模型回测验证,适时调整参数设置,保证计量基准的準确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模型的类型和方式方法,谨防模型风险的发生。
证券公司应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责任心,提升全员的风险管理水平,让业务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协同进行风险限额管理,业务部门履行第一道防线的职责,打通风险限额管理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通路,既有在业务中的主动防控,也有事中的风险监控,后续配合事后的回测验证、动态调整和管理。
具体操作上,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建立逐日盯市机制,每日跟踪风险限额指标数据,准确计算、动态监控关键风险指标,关注各业务各类型风险事件和损失金额,根据公司整体和各部门限额的占用和管理情况,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计划,不定期进行测试,在确有必要进行风险限额调整时,履行预先制定好的请示报告流程,请示报告中需有详细的数据支撑和科学论证,经专业委员会和公司经营管理层审议通过后执行调整,保证调整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结束语
风险限额动态管理机制是提升风险管理、合理配置公司资源的重要举措,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双重需要,需要证券公司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全体人员协同配合,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增强管理流程的规范性,警惕因动态管理机制造成的风险冒进,为业务的发展留出空间,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抓手。
(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约翰C.赫尔.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菲利普.乔瑞.金融风险管理师考试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李进,关于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横,2020(03):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