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乌司他丁(Uti)与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和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

方法

2010年3月至12月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年龄65~85岁,平均72.5岁。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对照组(C组)、Uti组(U组)和Lmwh组(L组),每组50例。U组在术前1 d、术中、术后第1、2、3天缓慢静脉注射Uti 1万 U/kg;C组只给予等量NS;L组术前1 d、术后第1、2、3天腹壁皮下注射Lmwh 3200 U/d,但手术日及术中不给药。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1 d(T2)、2 d(T3)、3 d(T4)5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标本,以凝血弹性描记仪(TEG)检测各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术后3 d以彩色超声(CDFI)检查患者DVT的形成。

结果

(1)C组患者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其中术后1 d达最高峰,至术后3 d则有恢复趋势;在T1、T2、T3各观察时间点中:与C组相比,U组、L组中的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值均延长、凝血形成速率、凝血最终强度、凝血综合指数均减小(P<0.01)。经Uti及Lmwh处理,患者呈相对非高凝状态;(2)L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大于U组、C组;(3)术后3 d,C组、U组DVT发病数分别为20例(发病率为40%)及1例(发病率为2%),L组患者无DVT发生。

结论

Uti、Lmwh均能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高凝状态,降低术后DVT的发病率。但Lmwh一定程度上增加术中与术后手术部位出血量。

其他文献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和辅助化疗具有相似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对于需接受辅助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NAC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其具有使肿瘤降期、增加保乳率,早期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灵敏度,指导个体化治疗的优点。
期刊
女性尿道旁指起源于膀胱颈以下,尿道与阴道之间的平滑肌而产生的良性肿瘤,临床少见。2004年至2008年,我们共收治3例尿道旁平滑肌瘤患者,现对术前诊断和手术路径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评价不同时点减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高压模型猪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8只家猪进行麻醉、气管切开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含5%牛磺胆酸钠和0.5%胰蛋白酶生理盐水(1 ml/kg)胰管内注射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其中12只关腹后采用氮气气腹法制作25 mmHg(1 mmHg=0.133 kPa)腹高压模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腹高压持续6 h后减压(6 h组),另一组腹高压持续
传统观念认为,纱布填塞为外科手术中无法有效控制广泛出血、渗血而采取的"下下策",实为"无奈之举"。但我们认为,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甚或术中突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时,准确、果断、灵活地把握纱布填塞应用的时机和指征,不但可以有效遏制麻醉和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即时应激损伤,阻断瀑布样连锁反应序贯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中病死率。
期刊
目的研究壳聚糖包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缓释微球对实验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54只,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PBS微球组(PBS-M)、bFGF溶液组(bFGF-S)、10 μg bFGF微球组(10-bFGF-M)及100 μg bFGF微球组(100-bFGF-M)。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建立兔膝骨关节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导致十二指肠穿孔的发生率虽仅为0.2%~1%,但病死率却为16%~18%[1-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ERCP相关操作致十二指肠穿孔的3例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总结在诊断和治疗ERCP及其相关操作并发十二指肠穿孔的经验和教训。
期刊
目的调查德国部队中藏毛窦的发病率和术后远期复发率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体格状况和吸烟量等因素对藏毛窦的发病率和术后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德国三家部队医院1980至1996年收治的所有藏毛窦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随机抽取其中50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德国部队中藏毛窦的发病率由1985年的0.3/1000上升到2007年的2.4/1000。随机抽取的500例患者中2例死亡,49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制定的《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NCCN指南》)是全世界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指南。2011年结肠癌、直肠癌《NCCN指南》[1-2]已经发布,其中病理学评估内容更新以及结直肠癌规范化病理检查成为其重点阐述内容。
自1994年Dake首次成功地运用腔内修复技术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以来,随着血管腔内技术以及器械的发展,其微创的特色得到越来越多血管外科医生的认可及推崇,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Xiong等[1]对国内2001至2007年收治的1304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进
期刊
患者 男性,37岁,因间断排暗红血便1月余于2010年11月4日入院。患者既往有乙型肝炎及大量饮酒史(500 ml/d×10年),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先后出现4次呕血、黑便,均经保守治疗后病情缓解。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未见蜘蛛痣及肝掌。肝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9 cm,质地较硬,边钝,表面光滑,可及触痛,肝颈回流征阴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