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新教材教学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415722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自身对新课程理论的认识和教学实践活动探究经验,从新教材的特点、理念、教法、备课和困惑五个方面简述我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新教材;初中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新课程在我县已经推行好几年了。 通过这几年来的教学探究实践、摸索,我认为无论是对新教材的认识,还是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及学习评价方面都有很深的感触。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 特点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主要突出“活”,体现“动”,也就是说“活动”成了新教材的主旋律。在此,新教材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国家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故在教学中要注重读图法、启法式教学法的运用,教学将从知识的接受性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
  据统计,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各类图表174幅。通过大量的图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学会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技能,如教材中关于世界各大洲的地形、地势、地貌、气候等特点、规律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而老教材是将定义、特点全盘托出,再配上一些图,这就让一些不爱动脑筋的、懒惰的学生忽视了读图思考,而只是死记硬背各个知识点。新教材的内容和组织方式完全有利于学生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2 理念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学理念,其主要表现在:
  2.1 体现了“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例如: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从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从图上获取地形、地势知识等。学生无论是在现在的思维训练、意识培养、能力提高,还是在今后的旅游观光、野外考察、工程建设、统计等方面,都可以终身受益。
  2.2 体现了“新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教材采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对以往的注入式、自学式、启发式、人物式、讨论式、探究式等诸多模式的优化组合,并十分突出了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其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如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补充地理资料,对地理现象的片断进行描写,搜集各方面的地理事实材料等内容,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由想象,留给学生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3 体现了“构建基本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吸收和应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如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六大板块运动示意图和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等,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富有时代气息。
  2.4 体现了“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
   新教材主要由文字、图像和活动三大部分构成。而“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变为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这种方式切切实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材的这种编排,摒弃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师生平等、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3 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究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要求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从以下几点:
  3.1 提出合情合理的问题。
  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就要善于调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互动的统一体。这是教学活动的崇高境界。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呢?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佛思何以行,佛思何以得”。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行为爱好,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资源,找准时机,通过提出合情合理的、高质量的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从而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教学共振。
  3.2 教学要“回归生活”。
  要使教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就得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以及与文化的关系中。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的。也就是说,走进教室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的自己的一定的经验和观点。新课程强调教学要“回归生活”,要将教学内容纳入与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以及与文化的关系中。地理学科植根于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
  3.3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素养、思想品质和社会能力的形成,对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等有着很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4 备课
  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教师向学生单方向传授和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教师不再是教书匠,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知道。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备教材教法,而且还要准备学生的学法。因为我们面对的是 不同知识层次结构、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教学中都应该让他们学有所获。在此就要求老师在不仅要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合理的活动、练习和作业。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有知识可学,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体。 
  5 困惑
  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遇到过一些困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难以把握。
  过去常说中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这话也许有些偏激,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革能引起教学效果的改变。因此可以说,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革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和新的教育理念的渗透,而这一点恰恰又是我们地理教师的薄弱环节。我们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检测,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开卷、闭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检测,这些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学生的水平,但却不能全面地检测学生的水平,很难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检测出每一位学生的优势。而且,开、闭卷考查的重点是不同的。闭卷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而开卷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题材广,涉及范围大,而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是有限的,能查阅的资料就更有限了,所以很难操作。再加上完成开卷题所需时间较长,这又增加了评价的控制难度,降低了检测的信度,不易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5.2 班额过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
  目前,各乡镇学校的班额仍普遍偏大,大多在60人左右。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的;有思维型,情感型的;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种类型。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是十分困难的。首先,教室的拥挤就连学生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都很困难。其次,教师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活动机会,而且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5.3 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改后的教材内容与以往相比,淡化了具体指标。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好上了。如果教师不认真挖掘,那就会觉得一节课的内容太少了,没多少可讲的,也没有什么可学的。例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的教学,若单单就教材讲教材,未免显得有些单调,而且内容比较少。如果让学生通过自学阅读,对教材有了大致的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只按教材列出的内容顺序,一个一个地“讲授”,那么无疑会让学生感觉乏味,从而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此时如果教师通过恰当的选择多种课程资源如教材、参考书、幻灯、用于培养学生技能的学具、视频、图片等内容来丰富课堂教学,那么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总之,在今后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致力于寻找一条既科学又易操作的评价方案;积极探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心理学》。
  [2] 《新课程推动中的问题与反思》。
  [3]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4]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怎样做》和《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 
其他文献
布鲁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每一位教师都应学会更完美地去解决突发事件,并及时的捕捉其中蕴藏的智慧火花,让他绽放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因突发事件而变得美丽,使这个“小插曲”成为绚丽的乐章。  高一17班是我所教四个班中学生思维最活跃的一个班,课堂上,学生会出其不意提出好多我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样的情境在他们班常会遇到:“老师,我认为书上错了。”“老师,您讲的不完整。”“
期刊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历史课的关键。成功地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对学生上好一节历史课能起到很好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热情和欲望,经过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下面对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本人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配乐诗朗诵方式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授“海峡两岸的交往”时,我运用台湾诗人余
期刊
讨论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当尽量多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围绕一节课的中心议题展开课堂讨论,则是体现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证明,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要把握好讨论契机
期刊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游戏 ,玩这种游戏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有些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  首先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里曲线而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最后是教师的”内功”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这些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  而新课改实施多年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话题,但真正做的怎么样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越发体会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主渠道是搞好创新的前提。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突出主体地位,营造创新氛围。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展创新思维。教学中,热情鼓励绘画好的学生,
期刊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导入设计的作用不可低估。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利于引发起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因此,教师应让每个学生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就能先声夺
期刊
篮球的基本功是篮球技术教学的重要一环,篮球技术水平的巩固提高依赖于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基本功的情况的好差,而在基本功的练习当中,因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实用性,由此也吸引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篮球教学也应从形式、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改革。从片面追求投篮命中率、力量训练,忽视基本功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重视基本功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基本功的篮球技术练习,为提高篮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和运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对所要培养的人才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培养,知识的传授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课程观也发生了改变。新课程改革更注重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能够很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期刊
1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本册教材第一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咏梅词,谁能来背一背?  生:(很流利地背诵)  师:谁能根据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陆游?  生:陆游(1125——1210),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生:我找到一张陆游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