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才情横溢的英雄壮歌

来源 :克拉玛依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80078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豪放词、英雄词和怀古词集成之名作。品读作品,不仅能感受到辛弃疾悲壮慷慨之情和豪放词风,也能体味出其沉郁心中的难以割舍的英雄情结,更能欣赏到其空前绝后的“掉书袋”功夫。
  关键词: 豪放词风;英雄情结;“掉书袋”功夫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2-0077-03
  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才气和才情的词人之一,也是历史上罕有的虽行伍出身、却以文为业的诗词作家。苟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把一个军事奇才的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理想变成了不可企及的梦想,也把他修炼成了既有深刻思想,又有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的杰出词人。一生坎坷与悲剧性的遭际,把一个意气风发的有志之士变成了被抛弃的“江南游子”,也催生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豪放词作。品读辛弃疾作品,感觉似是与一个豪迈悲情的爱国军人做心灵的深度交流,倾听其心底潺动的思绪,不自觉地沉醉于其艺术魅力之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词作中登临怀古之名作,作于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此时,作者率军南归已八、九个年头,却被朝廷投闲置散。报国之愿难酬,只好借助笔头,在偶然登临的建康城赏心亭上,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品读这首登临怀古之作,不仅能感受到辛弃疾悲壮慷慨之情和豪放词风,也能体味出其沉郁心中的难以割舍的英雄情结,更能欣赏到其空前绝后的“掉书袋”功夫。
  一、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
  辛弃疾词最显著的艺术成就,在于充实、巩固、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辛弃疾的海量创作使豪放词风蔚然成派,其作品创作也成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刘克庄评其作品,“公所作大声,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1]3
  词上阕“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楚天千里,辽远空阔,水随天去,秋色无边。以山水起势写秋色天际,气象阔大,笔力雄健,显出阔达气势又不失江南秋季之特色,雄浑而不失清丽。从“楚天”、“江流”到“遥岑”,由客观之景过渡到有我之境,“献愁供恨”用倒卷之笔,由写景到写人,迫近题旨,让人分不清是远山为词人献愁供恨,还是词人望山而生愁兴恨。紧接着以七个短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气呵成,点出作者登临赏心亭以抒郁结之情的写作意图。“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三个短语, 一句一画, 三幅画面浑然一体,凄凉悲楚;赏心亭上, 红日西沉, 天色近晚, 人去楼空,一派落寞凄寂。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显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慷慨悲壮之气顿生。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结处叹无人唤取“红巾翠袖”而“英雄泪”,遥应上阕“无人会,登临意”抒慷慨呜咽之情,于悲壮中又不失深婉之致。
  二、难以割舍的英雄情结
  英雄情结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几千年的优秀文化里,歌颂英雄、赞美英雄是永恒的主题。深受绵邈悠远的中华文化沾濡的辛弃疾更是全面继承了这些优秀文化,他的词作更多地表现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怀,大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2]111的理想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气息。
  《水龙吟·登建赏康心亭》上阕,一开篇,辛弃疾以地阔天空、高瞻远瞩的境界寄托着自身主宰江山、为国献身的豪壮情怀;站在建康赏心亭上, 眺望沦陷区的山峰, “玉簪螺髻”可谓“ 江山如画” 。但山河破碎,人民深陷水火, 座座青山, 层层碧嶂, 到得眼底生愁恨, 触目只留万般忧, 不过献愁供恨而已!一句“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拦杆拍遍”再现出词人壮志难酬时痛心疾首、慷慨悲歌的激烈情怀,然情感沉郁却不乏英雄气概。
  词的下阕辛弃疾引用古代英雄的故事来间接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情结。“季鹰归未”,通过反用张翰弃官南归的典故,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不要跟我说此刻家乡的好,我绝不能一走了之。“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取刘备斥许的故事,抨击了只顾苟安一隅寻欢作乐、无心为国家战斗、热衷为个人谋利的当权派。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刘郎才气”的钦佩与推崇。可以感受到壮士在一片悲凉中仍豪气冲天地坚持着一份对国家民族的执着的热忱。这种炽烈的爱国激情,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即便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也是永远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借用桓温北伐的典故,强调词人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辜负了平生的雄心壮志。面对古人的英雄业绩,辛弃疾或许有深沉的孤独和悲哀,或许有许多的痛苦和眼泪,但他那种拒绝平庸、不甘沉沦、壮志激烈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实在令人叹服,不愧“一片丹心照汗青”!
  三、空前绝后的“掉书袋”功夫
  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经据典。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笈注》所收626首词看,稼轩词涉及来历出处的词句约1 500处之多,其中严格意义上的用典668处,能确定出处的有579处,出自110种作品或书籍;能判定性质的典故共663个;这些典故涉及的主要人物共766人次,共计371人。[3]74因此,辛词派人刘克庄在《跋刘叔安感秋八词》中说:“近岁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高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他认为辛弃疾的用典属“掉书袋”之弊,有逞才炫博之嫌。[4]365品读辛弃疾词作,颇不以为然。
  首先,辛弃疾喜引词、用典,与他熟读经史有关。词中所引词语多有出处,历史经书中的人物、故事、神话他顺手拈来。对于这些,如果没有博闻强识的天分和深厚的文学根基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应该说,辛弃疾词作的这一特色,反显其具“掉书袋”的基础和资本。评其以“掉书袋”逞才炫博,不够公允。   其次,稼轩词中引词虽俯拾皆是,却鲜有冷僻之源,出处多源自古文人必读书目;用典虽多,却大都贴切自然。品读时也无逞才炫博与“掉书袋”之感。
  《水龙吟·登建赏康心亭》上阕“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句中,“玉簪螺髻”见于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5]一句和皮日休《缥缈峰》中“似将青螺髻,洒在明月中”[6]1285一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中,“吴钩”在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7]444一句;“栏杆拍遍”源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杆。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8]54虽引自他作却表意流畅,毫无堆积生涩之感。
  下阕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连用三典。“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引自《晋书·张翰传》,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9]148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引自《三国志·陈登传》,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9]148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引自《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9]1482辛弃疾连用三典集中地抒发了其感念国事的忧患和英雄失意、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休说”“羞见”既否定了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和求田问舍的许汜之辈,也借古人鞭挞南宋苟且偷安之辈。“才气”、“忧愁”肯定刘备还的雄才抱负,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以泄沉郁之气。虽然典故连排,但引典贴切,含蕴深屈,达难言之隐,毫无逞才炫博与“掉书袋”之弊。
  因此,笔者以为,辛弃疾用典之技,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全词仅102字,却尽现一派雄奇阔大、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洋溢着深厚的英雄情结。全词时而意境开阔, 时而气氛低徊。开阔而显豪壮, 似在高歌; 低徊而见沉郁, 似欲流涕;让人唏嘘不已。词作“书袋”频掉却浑然一体,作者万卷书了然于胸的功夫让人向往。掩书回味,《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不愧是辛弃疾豪放词、英雄词和怀古词之集成名作。
  参考文献:
  [1]刘克庄.辛稼轩集序[M].稼轩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0.
  [2]司马迁.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EB/OL]http://www.guoxue.com/book/shiji/0111.htm,2012-07-22.
  [3]桂琳.稼轩词用典探微[J].北方论丛.2003(1).
  [4]刘辰翁.跋刘叔安感秋八词[A].辛稼轩词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5]韩愈.送桂州严大夫[EB/OL].http://www.xigutang.com/tangshi/hanyu/_sgzydf_hytsjs_2436.html,
  2013-10-26.
  [6]皮日休.缥缈峰[A].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7]杜甫.后出塞[A].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8](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五)[EB/OL].http://www.doc88.com/p-414778993959.html,2012-09-29.
  [9]周汝昌,唐圭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A].唐宋词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强调个体理性与自利的“经济人假设”,在教师道德研究领域得到了一定应用。依照“经济人”的分析思路:教师也是“经济人”,应尊重教师的个人利益,不应该提出超越性的道德要求。但这种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一定问题,倘若完全依此制定教师专业道德规范,则可能有道德滑坡的危险。反思“经济人假设”的悖谬,可以找到“公共人”这一人性坐标,以此建立的教师道德规范可以兼具理想性与现实性。  关键词:“经
期刊
摘 要: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系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加强该课程导学,对提高学员学习和鉴赏文学作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新疆电大系统2014年秋季“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所有选课学员,从学员的基本情况、课程学习情况和相关情况三部分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得出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导学的5个因素,为今后在导学工作中加强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摘 要:基于1978—2012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ARIMA模型得以建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以发现,该模型是具有有效性的,因此,该模型可以对中国第“十二五规划”末期2013—2015年的能源消费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按当前的能源消耗速度,未来几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以年均约8.7%的速度增长,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的能源压力。  关键词:中国;能源消费;ARIMA模型;预测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面对新形势在自身建设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党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教学与科研中紧紧围绕中心,积极服务大局,科学规划学习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建立良好的校风,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的质量,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有效服务,为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  关键词: 学习型政党;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科学规划;实事求是;整合资
期刊
摘 要: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粮食安全作为一种全球性公共产品,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基于国际政治视角,分析粮食安全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路径,呼吁世界各国站在全球政治高度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倡导通过构建粮食分配新秩序、“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等路径,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安全;国际政治视角;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克拉玛依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现状的调查,针对当地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出现的矛盾、彷徨和复杂的心理状态,提出在加快经济建设和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先进文化,构建多元共荣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是最符合各民族利益的现代文化发展模式的观点。  关键词:信息化;少数民族;文化转型;克拉玛依;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的实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是一种坚定的政治信仰,更是一种正确的发展战略。为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我们需要从“实践”“理论”“制度”三个维度来把握这“三个自信”。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三个自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随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一要坚持全面深
期刊
摘 要:法官的心证公开不仅便于争点的整理,还能促进案件的集中审理。裁判文书公开作为法官心证公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客观反映司法公平和正义的载体。如何使“看得见”的裁判文书印证法官的心证公开,我们需理性地去思考。  关键词:心证公开;校正器;秘密心证;司法信任危机;裁判文书公开  中图分类号:DF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2-0052-06  前言  民事诉讼
期刊
摘 要: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其建设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文化产业集聚也成为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新疆坐拥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试图借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新疆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园区和基地建设尚处于萌发阶段,目前还缺乏具有指导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从市场经营角度而言,也缺乏龙头企业,缺乏带动力强的大项目。面临着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投资不足、
期刊
摘 要:英语习语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观入手,就习语的可分析性着重从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角度系统逻辑地分析了英语习语的认知机制,提出了习语认知的层级结构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寻求更为高效的学习和教授英语习语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英语习语;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意象图式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3-0041-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