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从何而来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如下叙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
  语文素养的内涵包括:让学生具备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备适应实际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品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它既强调功利性的实用因素,也强调非功利性的审美因素,包含了字、词、句等材料积累的形成,语言准确应用的思维和强烈语感的形成,以及道德情感和人文情怀的形成三个层面。
  一、阅读可以使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增强语文能力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积累语文能力主要包括生活中实用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利用工具书查找资料的能力等等。语文教材中选取的篇目都是汉语言的使用范本,但毕竟篇幅有限,标准单一,而且略滞后于时代,学生从中所获的各种信息远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文化和科技的实际需要,也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生活的发展。
  二、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其想象力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个性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
  学生的语文课堂阅读近乎“戴着镣铐跳舞”,缺少真正的心灵自由。很多时候,学生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做一门高深的学问。摆在他们面前的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往往前有“阅读提示”、后有“思考练习”,它们像把阅读“逼”向编者根据知识系统与能力层级而设定的“训练目标”。在这种受到束缚的阅读处境中,鲜活的文本大多成了诠释与印证某个知识或某项读写技能的“例子”。
  三、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审美能力
  学生与本文的作者相比,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和语言修养都都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通过课外的自主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和精神上的感悟。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充分正确的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培养学生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教学评价中,鼓励学生独立阅读、个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以下是本人提出的一些粗浅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子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二)激励学生进行个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我们不必为学生读书过杂而担心,而要为他们自由漫步书林而创造条件,广泛涉猎,是许多学有所成的人的成功经验。只有给学生以自主阅读的时空,才能让他们热爱读书、热爱语文。语文教师更应放开视野,除语文教材与语文读本外,应该让学生的阅读面更加宽阔,使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在自主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发展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不应该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更应该顺应学生的意愿,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灵,为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发
期刊
语文学习,能力是根,育人是本,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为学生讲解,而是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去适应环境,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学会生存,只有敢于创新才能赢的发展,才是教育教学中具有启迪意义的闪亮点。这一切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主体参与的环境,营造自主探索的空间。而在多媒体教学中重视“导”的作用,妙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门值得探究的教学艺术。它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教师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良好的课堂提问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又可检测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正常运转。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了解学生,提问要有层次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启发我们: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好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高涨;
期刊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低幼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学生今后是否有兴趣学好语文的关键时期。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想象力丰富,喜动好奇,喜欢模仿,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随着兴趣的波动而变化。根据《大纲》对汉语拼音教学的总要求,我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运用了“十
期刊
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单单体现出他本身的语文水平的高低,还可以体现出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写作可以把一个学生的思想观念、意志、情感加以物化。写作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告白、情感的投入。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捕捉精彩,作文如做人。下面是我总结的一点浅见。  一、触动心灵,激发兴趣  该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触动心灵。记得我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画》这首古诗的时候,老
期刊
这学期,我接任了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通过学习和摸索,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对二年级的识字也有了点滴体会。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的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我发现,二年级的识字量要求较大,有每单元前面的单独识字、归类识字,还有语文园地中规定的识字。除此之外,还有课外识字,认同学的名字,认标牌,认商标……生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耗时较多,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主要应解决好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的问题。只有教者的“教”力求有方,学生的“学”才能得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质上就是提高“教”和“学”的效率,“教”的关键是教师。教师从教的第一天就要摆正位置,转变观念,改变“先生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
期刊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小学生,下笔有神,爱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
期刊
听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类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不断地调整教学的速度和方法,还要用生动的表情、动人的语言、形象的手势、精心设计的板书,以及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再加上密切的师生关系,诚挚的师生情谊,使课堂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也就是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