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高工作压力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采取一定措施、护士自身增加应对工作及生活压力的能力、争取得到社会支持。结果: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完全胜任急诊工作。结论 :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同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关键词】 工作压力;急诊科;护士
急诊科是综合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对病人24 h开放的诊疗场所。急诊科护士要比普通科室的护士承载更多的艰辛和风险。护士工作压力即护士职业压力,是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承受的各种身心方面的负荷,从而使其在主观上产生的不适应。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所致,当人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或减轻工作压力源时就出现了工作压力[1]。急诊科护士是护士中较为特殊的群体,急诊科环境特殊、病人病情重、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心理准备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高,这些都是导致急诊科护士精神紧张和工作压力大的原因。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有辞职的,有门路的护士找上级领导要求调离急诊科,只要是离开急诊科一切都好说。急诊科工作风险性高、工作任务重、人际关系复杂等都增加了护士体力和精神上的负担,以致于这种负担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护士职业是一个高风险职业,职业上的持久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还会导致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降低。要提高急救护理的工作质量,不仅要求护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急诊护理是一项多方位的、非常细致的服务性工作,而且经常面对众多危重病人和紧张杂乱的场面,要求急诊护士处事不惊,沉着稳重。现就造成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1 工作压力的因素
1.1 高风险、高负荷、高标准的工作要求造成的压力应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仅是疾病的护理,同时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的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病人病情严重,抢救工作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单独操作仪器,院前抢救,独立做出各种护理决定,运送途中病人可能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护士每天要面对千差万别的病人,应对各种生离死别的场面,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给护士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护理任务重,长期超负荷工作,扰乱了护士身体生物钟节律,造成护士体力的过度支出。这种长期的心理、体力的过度支出,导致护士严重的心身疲劳,行为效率降低,准确性降低,而容易发生差错事故。
1.2 众多的人际冲突的压力:急诊护士面对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抢救病人时医护配合的默契程度及对医嘱的执行程度,会出现护士与管理者的冲突、医护冲突、护护冲突、护患冲突等。尤其是护患冲突,护士即使遇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甚至侮骂护士的病人及家属,在原则上也必须忍受委曲,保持冷静,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做出精神妥协,从而压抑了自身的感受。护士受到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感到丧失自我,这种长时间的情感压抑,会使护士精神耗竭。
1.3 工作负荷大:近年来国内针对临床护理工作压力源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部分研究表明,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病人护理方面问题是中国临床护士的主要压力源,其中工作负荷大是首要的压力源[2]。在护理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换为以病人为中心后,护士的工作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变为向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全面照顾,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健康的身体。目前,我国医院普遍存在护士人员相对不足、夜班频繁且时间长,致使护士经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及病人法律与维权意识的增强,导致很多护士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从而无形当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医院为了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病人投诉率,对护士的要求也日趋严格,这样就更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1.4 不良工作环境造成的压力: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充满焦虑、拥挤、多变和沟通障碍的场所。抢救室内多种仪器设备及其发出的警报声,病人痛苦的呻吟声,急救车的急促鸣笛声,病人家属的焦躁不安,病人排泄物的污染等,均可对护士造成负面影响。这种环境带来的许多不良刺激既影响病人又影响护士,许多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等,因时间紧急而不能有效隔离,拥挤的工作空间以及难闻的气味都是急诊科护土不得不应对的环境因素。因急诊科病人病死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濒危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土的直接压力外,还使护士产生较长时间的紧张感。如果自身调适不当,可能会产生强迫或恐惧心理,造成身心压力。
1.5 社会地位较低造成的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媒体歪曲事实和大肆炒作以及现行的取证责任倒置,病人对医疗结果过高的期望和错误的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愈来愈高,医疗纠纷愈来愈多,一旦对各种治疗或者护理有疑问时就可能向科室领导、医院办公室投诉,而护士由于同病人接触最多,往往首当其冲成为病人投诉的对象。而且患方一旦投诉,就可能给护士引来相应的处罚,因此造成护士心理高度紧张。其次,由于病情的特点,急诊病人及家属常常情绪激动,而且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医院尤为如此。他们希望所有医生、护士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但急诊工作人员在众多急诊病人中往往难以满足病人家属的种种需求,所以护患矛盾的矛头直指护士,直接造成护士严重的心理压力。由于护理工作的特点带有附和性,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未得到社会的理解、认同和尊重,普遍认为护士的社会地位低[3,4],甚至这种认识出现在医院的管理层,不重视护士的待遇问题,使得护理人员不仅受到某种程度的歧视,而且工作辛苦,收入低,特别是急诊护士,护士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严重影响着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久而久之,便产生一种失落感,无形之中对护士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护士工作是24 h运作的,轮转倒班,长期紧张的工作和无规律的休息使得他们身体和心理长期处于一种疲惫状态,这种疲惫状态不仅使护士失去工作热情,还影响护士的日常生活[5]:疲惫和无规律的休息影响护士的社交活动和家庭生活,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间减少,导致家庭关系冷淡,社交面窄;护士又以女性为主,许多护士面临怀孕、生育和家务的困扰;而且护士待遇低,往往低于社会工薪阶层的平均待遇,这样护士不仅牺牲了生活,还得不到相应的补偿,造成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抵制情绪。 1.6 职业能力不强、业务技术不够熟练造成的压力:急诊科的新护士,由于在实习期间及上岗前均未进行过高强度的业务训练,尤其是抢救技术,故工作初期对所从事的工作信心不足,面对危重病人时精神紧张,不但无法分秒必争,反而会手足无措,更加慌乱,有时大脑会出现一片空白,不知该先干什么。在这种状态下,护士可能产生内疚、遗憾、灰心和无能为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乱,使护士情绪更加低沉,影响其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加重心理失衡。
1.7 职业暴露:在医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传染病源体的人群以及具有传染可能性的血液、体液或者其他传染媒介。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人员流动的增大,近年来我国各种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某些古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而且不断发现新的烈性传染病。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频繁要与病人的血液、体液接触,并且常受到污染针头或者其他锐利器械的刺伤而存在被传染的威胁。虽然目前有职业暴露登记表和上报表以及种种预防措施,但这些制度并不能解决医护人员被感染受到伤害而得到任何补偿;而且限于医学的局限性,很多感染性疾病仍然无法医治,一旦感染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影响家人、朋友,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从而造成护士心理上巨大的压力。
2 应对措施
2.1 加强护士队伍的心理素质教育:护士应提高其自身调节能力,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提高自我放松意识。学会在紧张环境中,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有效调节情绪的方法。管理者应善于解决心理冲突,帮助护士释放心理压力,保持心态平衡。如可以设立委屈奖,当护士不被病人理解,受到谩骂和侮辱时,可以到管理者处诉说,得到管理者的理解,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释放压力。当管理者发现护士工作状态紧张,超出平衡,出现脾气暴躁、易激动现象时,应帮助她们采取各种方式转移注意力,使精神得到放松,缓解压力。
2.2 加强医德修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护士的工作对象是病人,而急诊病人的到来常无预见性,包括发病时间、病情、病种,而且经常有多位病人同时就诊。因此,护士需有高度的责任心,常备不懈,随时可以上阵,才能勇挑重担,主动灵活、协调有效地进行医护合作,保证急救效果。急诊病人起病急、病情重,急诊时病人及家属的心情都很急切,表现为焦虑、恐惧、无助、悲观、失望、暴躁等等。他们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迅速为病人解除病痛。因此,接诊护士对病人需热情接待,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情。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热情诚恳、耐心解释、认真细致、体贴关怀,时刻为病人的安全和需求着想,把关心、同情、体贴与尊重之情传递给病人,使病人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2.3 培养健全的人格及自我调节意识:人格特征对心理应激有很大的影响,人格发展不健全,对付心理应激的能力也差。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护士应注意培养和塑造心胸宽广、乐观开放、善于自我调节的人格特征。凡事不要过分苛求,工作诚然重要,但快乐的生活更重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样化的生活情趣,陶冶护士情操,在工作中用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人格形象影响病人,用旺盛的精力从事自己的工作。
2.4 创造良好的抢救环境,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护士的自信心:急诊科集中了许多现代化的监测、治疗仪器,技术要求高,工作繁忙。因此,作为急诊护士必须要有娴熟的技术,过硬的业务,才能配合医师对病人实施积极有效的抢救。此外,抢救室的合理布局、救护程序的周密制定、抢救设备的性能良好等,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障,也是减少垂死及死亡现象对护士精神心理的刺激的因素,有利于缓解护士的身心压力。
2.5 创造良好的职业沟通环境和社交环境:定期召开护理人员会议,传递各种信息,达到互相沟通及理解的目的。正确对待护患间的矛盾冲突,既不能侵害病人的利益,也要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护士与医师的沟通了解,及时发现冲突,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形成合作友好的气氛。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轻松的工作环境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心理压力。护士长的一言一行要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充分体谅护士工作的艰辛及不规律性,科学安排班次,尽量减少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管理者应经常组织召开护患关系座谈会,加强沟通,促进护患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以减轻护士因不被病人理解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2.6 护士应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注意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自我调节、解决问题、参与决策的技巧,加强对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学习,提高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灵活处事,以仁待人,减少心理压力对健康的损害,以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树立客观的职业观,设计现实的期望和目标,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会管理时间,制定计划及目标,减少由于时间紧张而产生的压力。适时疏导不良情绪,必要时寻求帮助。
2.7 有效支持也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护理团体组织应开展一些技能训练,如指导护士减轻心理紧张,积极应对各种压力,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加强心理培训及训练,学会应对压力的必要技巧,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工作以外的活动,如聚会、听音乐能帮助护士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王菊香认为应用同事支持系统可有效缓解护士心理压力,同事支持系统在协调同事间的矛盾、冲突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
2.8 营造环境,学会宣泄:通过营造各种宽松的环境使护士长期积累的心理压力有机会得到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如设置护士专门的休息室,配备轻松的音乐、按摩椅等其他放松的设备使护士心理紧张得以缓解;或者定期外出旅游,参加卡拉OK等娱乐活动,让护士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感情,使心理压力得到宣泄,从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参考文献
[1]刘日红、郭爱敏.ICU护士工作压力与亚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3上旬版):600-603.
[2]王艳芝、王智杰.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J]中日友好医院报.2004.18(3):157.
[3]郭晶.有关护士加班的健康隐患问答[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2):91
[4]李亚萍.护士心理疲惫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6):2122.
[5]席惠君.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8889
[6]王菊香、叶志弘.应用同事支持系统缓解护士心理压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5-687.
【关键词】 工作压力;急诊科;护士
急诊科是综合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对病人24 h开放的诊疗场所。急诊科护士要比普通科室的护士承载更多的艰辛和风险。护士工作压力即护士职业压力,是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承受的各种身心方面的负荷,从而使其在主观上产生的不适应。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所致,当人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或减轻工作压力源时就出现了工作压力[1]。急诊科护士是护士中较为特殊的群体,急诊科环境特殊、病人病情重、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心理准备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高,这些都是导致急诊科护士精神紧张和工作压力大的原因。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有辞职的,有门路的护士找上级领导要求调离急诊科,只要是离开急诊科一切都好说。急诊科工作风险性高、工作任务重、人际关系复杂等都增加了护士体力和精神上的负担,以致于这种负担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护士职业是一个高风险职业,职业上的持久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还会导致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降低。要提高急救护理的工作质量,不仅要求护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急诊护理是一项多方位的、非常细致的服务性工作,而且经常面对众多危重病人和紧张杂乱的场面,要求急诊护士处事不惊,沉着稳重。现就造成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1 工作压力的因素
1.1 高风险、高负荷、高标准的工作要求造成的压力应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仅是疾病的护理,同时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的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病人病情严重,抢救工作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单独操作仪器,院前抢救,独立做出各种护理决定,运送途中病人可能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护士每天要面对千差万别的病人,应对各种生离死别的场面,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给护士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护理任务重,长期超负荷工作,扰乱了护士身体生物钟节律,造成护士体力的过度支出。这种长期的心理、体力的过度支出,导致护士严重的心身疲劳,行为效率降低,准确性降低,而容易发生差错事故。
1.2 众多的人际冲突的压力:急诊护士面对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抢救病人时医护配合的默契程度及对医嘱的执行程度,会出现护士与管理者的冲突、医护冲突、护护冲突、护患冲突等。尤其是护患冲突,护士即使遇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甚至侮骂护士的病人及家属,在原则上也必须忍受委曲,保持冷静,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做出精神妥协,从而压抑了自身的感受。护士受到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感到丧失自我,这种长时间的情感压抑,会使护士精神耗竭。
1.3 工作负荷大:近年来国内针对临床护理工作压力源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部分研究表明,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病人护理方面问题是中国临床护士的主要压力源,其中工作负荷大是首要的压力源[2]。在护理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换为以病人为中心后,护士的工作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变为向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全面照顾,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健康的身体。目前,我国医院普遍存在护士人员相对不足、夜班频繁且时间长,致使护士经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及病人法律与维权意识的增强,导致很多护士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从而无形当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医院为了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病人投诉率,对护士的要求也日趋严格,这样就更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1.4 不良工作环境造成的压力: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充满焦虑、拥挤、多变和沟通障碍的场所。抢救室内多种仪器设备及其发出的警报声,病人痛苦的呻吟声,急救车的急促鸣笛声,病人家属的焦躁不安,病人排泄物的污染等,均可对护士造成负面影响。这种环境带来的许多不良刺激既影响病人又影响护士,许多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等,因时间紧急而不能有效隔离,拥挤的工作空间以及难闻的气味都是急诊科护土不得不应对的环境因素。因急诊科病人病死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濒危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土的直接压力外,还使护士产生较长时间的紧张感。如果自身调适不当,可能会产生强迫或恐惧心理,造成身心压力。
1.5 社会地位较低造成的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媒体歪曲事实和大肆炒作以及现行的取证责任倒置,病人对医疗结果过高的期望和错误的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愈来愈高,医疗纠纷愈来愈多,一旦对各种治疗或者护理有疑问时就可能向科室领导、医院办公室投诉,而护士由于同病人接触最多,往往首当其冲成为病人投诉的对象。而且患方一旦投诉,就可能给护士引来相应的处罚,因此造成护士心理高度紧张。其次,由于病情的特点,急诊病人及家属常常情绪激动,而且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医院尤为如此。他们希望所有医生、护士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但急诊工作人员在众多急诊病人中往往难以满足病人家属的种种需求,所以护患矛盾的矛头直指护士,直接造成护士严重的心理压力。由于护理工作的特点带有附和性,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未得到社会的理解、认同和尊重,普遍认为护士的社会地位低[3,4],甚至这种认识出现在医院的管理层,不重视护士的待遇问题,使得护理人员不仅受到某种程度的歧视,而且工作辛苦,收入低,特别是急诊护士,护士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严重影响着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久而久之,便产生一种失落感,无形之中对护士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护士工作是24 h运作的,轮转倒班,长期紧张的工作和无规律的休息使得他们身体和心理长期处于一种疲惫状态,这种疲惫状态不仅使护士失去工作热情,还影响护士的日常生活[5]:疲惫和无规律的休息影响护士的社交活动和家庭生活,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间减少,导致家庭关系冷淡,社交面窄;护士又以女性为主,许多护士面临怀孕、生育和家务的困扰;而且护士待遇低,往往低于社会工薪阶层的平均待遇,这样护士不仅牺牲了生活,还得不到相应的补偿,造成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抵制情绪。 1.6 职业能力不强、业务技术不够熟练造成的压力:急诊科的新护士,由于在实习期间及上岗前均未进行过高强度的业务训练,尤其是抢救技术,故工作初期对所从事的工作信心不足,面对危重病人时精神紧张,不但无法分秒必争,反而会手足无措,更加慌乱,有时大脑会出现一片空白,不知该先干什么。在这种状态下,护士可能产生内疚、遗憾、灰心和无能为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乱,使护士情绪更加低沉,影响其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加重心理失衡。
1.7 职业暴露:在医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传染病源体的人群以及具有传染可能性的血液、体液或者其他传染媒介。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人员流动的增大,近年来我国各种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某些古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而且不断发现新的烈性传染病。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频繁要与病人的血液、体液接触,并且常受到污染针头或者其他锐利器械的刺伤而存在被传染的威胁。虽然目前有职业暴露登记表和上报表以及种种预防措施,但这些制度并不能解决医护人员被感染受到伤害而得到任何补偿;而且限于医学的局限性,很多感染性疾病仍然无法医治,一旦感染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影响家人、朋友,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从而造成护士心理上巨大的压力。
2 应对措施
2.1 加强护士队伍的心理素质教育:护士应提高其自身调节能力,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提高自我放松意识。学会在紧张环境中,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有效调节情绪的方法。管理者应善于解决心理冲突,帮助护士释放心理压力,保持心态平衡。如可以设立委屈奖,当护士不被病人理解,受到谩骂和侮辱时,可以到管理者处诉说,得到管理者的理解,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释放压力。当管理者发现护士工作状态紧张,超出平衡,出现脾气暴躁、易激动现象时,应帮助她们采取各种方式转移注意力,使精神得到放松,缓解压力。
2.2 加强医德修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护士的工作对象是病人,而急诊病人的到来常无预见性,包括发病时间、病情、病种,而且经常有多位病人同时就诊。因此,护士需有高度的责任心,常备不懈,随时可以上阵,才能勇挑重担,主动灵活、协调有效地进行医护合作,保证急救效果。急诊病人起病急、病情重,急诊时病人及家属的心情都很急切,表现为焦虑、恐惧、无助、悲观、失望、暴躁等等。他们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迅速为病人解除病痛。因此,接诊护士对病人需热情接待,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情。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热情诚恳、耐心解释、认真细致、体贴关怀,时刻为病人的安全和需求着想,把关心、同情、体贴与尊重之情传递给病人,使病人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2.3 培养健全的人格及自我调节意识:人格特征对心理应激有很大的影响,人格发展不健全,对付心理应激的能力也差。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护士应注意培养和塑造心胸宽广、乐观开放、善于自我调节的人格特征。凡事不要过分苛求,工作诚然重要,但快乐的生活更重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样化的生活情趣,陶冶护士情操,在工作中用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人格形象影响病人,用旺盛的精力从事自己的工作。
2.4 创造良好的抢救环境,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护士的自信心:急诊科集中了许多现代化的监测、治疗仪器,技术要求高,工作繁忙。因此,作为急诊护士必须要有娴熟的技术,过硬的业务,才能配合医师对病人实施积极有效的抢救。此外,抢救室的合理布局、救护程序的周密制定、抢救设备的性能良好等,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障,也是减少垂死及死亡现象对护士精神心理的刺激的因素,有利于缓解护士的身心压力。
2.5 创造良好的职业沟通环境和社交环境:定期召开护理人员会议,传递各种信息,达到互相沟通及理解的目的。正确对待护患间的矛盾冲突,既不能侵害病人的利益,也要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护士与医师的沟通了解,及时发现冲突,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形成合作友好的气氛。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轻松的工作环境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心理压力。护士长的一言一行要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充分体谅护士工作的艰辛及不规律性,科学安排班次,尽量减少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管理者应经常组织召开护患关系座谈会,加强沟通,促进护患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以减轻护士因不被病人理解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2.6 护士应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注意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自我调节、解决问题、参与决策的技巧,加强对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学习,提高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灵活处事,以仁待人,减少心理压力对健康的损害,以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树立客观的职业观,设计现实的期望和目标,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会管理时间,制定计划及目标,减少由于时间紧张而产生的压力。适时疏导不良情绪,必要时寻求帮助。
2.7 有效支持也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护理团体组织应开展一些技能训练,如指导护士减轻心理紧张,积极应对各种压力,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加强心理培训及训练,学会应对压力的必要技巧,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工作以外的活动,如聚会、听音乐能帮助护士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王菊香认为应用同事支持系统可有效缓解护士心理压力,同事支持系统在协调同事间的矛盾、冲突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
2.8 营造环境,学会宣泄:通过营造各种宽松的环境使护士长期积累的心理压力有机会得到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如设置护士专门的休息室,配备轻松的音乐、按摩椅等其他放松的设备使护士心理紧张得以缓解;或者定期外出旅游,参加卡拉OK等娱乐活动,让护士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感情,使心理压力得到宣泄,从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参考文献
[1]刘日红、郭爱敏.ICU护士工作压力与亚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3上旬版):600-603.
[2]王艳芝、王智杰.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J]中日友好医院报.2004.18(3):157.
[3]郭晶.有关护士加班的健康隐患问答[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2):91
[4]李亚萍.护士心理疲惫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6):2122.
[5]席惠君.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8889
[6]王菊香、叶志弘.应用同事支持系统缓解护士心理压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