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提高广西夏大豆生产水平,建立华夏6号大豆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方法]2014年在广西桂林开展了密度及播期试验,从6月5日至8月25日,分9个播种期种植,在7月3日播种期设置了4个种植密度试验,以期明确华夏6号在桂北的最佳播种期和合理群体密度。[结果]不同播期对大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大豆产量表现较好,为3 000 kg/hm2左右;7月上旬的种植密度在19.5万~22.5万株/hm2的产量较高,为3 600 kg/hm2左右。[结论]华夏6号在桂北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合理群体密度在19.5万~22.5万株/hm2左右。
关键词夏大豆;华夏6号;播种期;种植密度;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073-02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需求巨大。2014年大豆进口量达到7 280万t,用于榨油,豆粕加工饲料;而国产1 100万t左右的非转基因大豆仅供食用。我国大豆平均产量1 710 kg/hm2,单位面积的粮食生产能力仅有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的1/4左右,而且种植大豆的综合效益偏低,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较低,使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4位[1-2]。广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充沛,非常适合大豆生长,在山区、丘陵、平原均可种植春夏秋大豆,广西南部地区还可以冬种大豆[3]。广西大豆常年种植面积24万~28万hm2,年产36万t左右,在广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4],产量和面积在旱粮作物中仅次于玉米[3]。为了保证国产非转基因食用大豆的供给,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产是我国大豆产量提高的重要途径。春大豆与甘蔗、木薯、幼龄果树等间作是广西春大豆生产的重要模式,间种大豆产量750~900 kg/hm2[5-6];广西春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约46.67 万hm2,春玉米套种夏大豆是夏大豆生产的一种重要模式。从5月底至6月底,在玉米株间开穴点播或在行间开沟播种大豆,玉米成熟后,将秸秆平铺在大豆行间,9月下旬大豆成熟收获,一般大豆产量1 500~2 250 kg/hm2[5,7],该种植模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目前广西大豆平均产量1 635 kg/hm2[5],提高大豆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是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不同播种期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较大,前人已在我国的东北地区[8-9]、黄淮海地区[10]、长江流域[11]、西南山区[12]等地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所处的生态条件不同,试验结果不尽相同。程艳波等采用3个国审夏大豆品种,在广州分5个播种期种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华南夏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影响,在广州夏大豆最佳播种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之后播种,大豆植株矮小,分枝少且分枝粒数比主茎粒数少[13]。随着农业部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和广西农业厅“千万亩间套种行动计划”的开展,夏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夏大豆品种的最佳播种期和播种密度研究很少。华夏6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2012年通过广西审定的夏大豆新品种,2014年获得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计划项目资助。为提高广西夏大豆生产能力,开展了不同播种期试验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拟建立华夏6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广西夏秋大豆生产的播种期和播种密度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夏大豆品种为华夏6号,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提供,2012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桂审豆2012003号。
1.2试验方法
试验在广西桂林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位于110°25′ E、25°07′ N,海拔170.4 m。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为弱酸性粘土,肥力均匀,上季作物为水稻,无遮荫,排灌良好;播种时施用三元复合肥75 kg/hm2。
不同播種期试验:试验播期从2014年6月5日至8月25日,每隔10 d播种1期,每期种植8行区,行长5.0 m,行距0.5 m,株距0.2 m,每穴留2株苗。出苗后进行相同的田间水肥管理及中耕除草,成熟后每期取10株考种,其余全部收获测产。
种植密度试验:试验于2014年7月3日播种,设4个密度水平,即15.0万株/hm2(D1)、19.5万株/hm2(D2)、225万株/ hm2(D3)、27.0万株/ hm2(D4)。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4行区,行长5.0 m,行距0.5 m,收中间2行计产,四周设保护行。成熟时第二重复取10株考种。
1.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Excel等统计软件。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种期对华夏6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大豆属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温敏感。从6月5日至8月25日进行了9个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华夏6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影响明显,以7月25日和8月5日为差异敏感期(表1)。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大豆生育期由110 d逐渐缩短为84 d,6月5日至7月25日6个播种期的大豆株高和百粒重差异不明显,8月5日至8月25日3个播种期的株高和百粒重差异不明显。大豆在9个播种期的平均产量为1 503~3 171 kg/hm2,差异显著,6月25日至7月15日3个播种期的产量最高,为最佳播种期,8月5日至8月25日3个播种期的产量显著减小,主要原因是大豆植株矮小,分枝少,单株有效荚数少,百粒重小(表1)。
2.2不同种植密度对华夏6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华夏6号在4个种植密度下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平均产量为3 100~3 680 kg/hm2之间,其中在D2和D3密度下的产量极显著高于D1和D4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所以该品种在7月上旬种植的合理群体密度为19.5万~22.5万株/hm2。不同种植密度对华夏6号株高、节数、百粒重的影响不大;在高密度种植下的单株无效荚数增多,单株有效荚数减小,导致产量降低(表2)。 3结论与讨论
广西大豆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合理的播种期和群体密度可以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华夏6号在桂北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种植的平均产量为3 000 kg/hm2左右,为最佳播种期;7月上旬种植密度在19.5万~22.5万株/hm2的产量为3 600 kg/hm2左右,为合理群体密度。
广西春玉米免耕套种夏大豆是夏大豆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在玉米成熟前20 d左右,将大豆套种在玉米行间,大豆播种期集中在5月底至6月底,大豆在9月底成熟收获[5,7]。由于播种期较早,穴播种植密度较小,没有发挥出大豆产量潜力,而且人力劳动强度大,大豆生产成该较高。该试验结果表明,华夏6号从6月5日至7月5日4个播种期试验中,大豆产量呈递增趋势,以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3个播种期的大豆产量最高,为夏大豆的最佳播种期。美国是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最高的国家,适应机械化种植的要求,一般玉米行距1.0 m,株距0.10~0.13 m。如果在广西平地和丘陵地玉米种植区种植早熟矮秆硬粒型品种,采用玉米行距1.0 m,株距0.10~0.13 m的种植方式,这样在春玉米收获前7 d左右或玉米收获后(7月上、中旬),采用小型免耕播种机在玉米行间套种或轮作2行早熟夏大豆,减小人力劳动强度,广西夏大豆产量将大幅度提高。
广西秋旱比较严重,一般在9月以后降雨较少。该试验中8月5~25日3个播种期中,受到光周期和秋旱影响,大豆植株矮小,分枝少,单株有效荚数明显减少,百粒重小,导致大豆产量很低。所以夏大豆在最佳播种季节种植,可以避开大豆鼓粒期受到干旱的影响,大豆产量较高。
合理的群体密度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措施。根据桂北地区夏大豆常年种植时间,在7月3日播种期设置了4个种植密度试验,其中种植密度在19.5万和22.5万株/hm2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在15.0万和27.0万株/hm2的产量,种植密度过稀和过密大豆产量都较低。所以在桂北地区7月上旬种植华夏6号的合理群体密度为19.5万~22.5万株/hm2。
参考文献
[1] 周新安.我国大豆生产与科研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作物杂志,2007(6):1-4.
[2] 刘忠堂.关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大豆科学,2013,32(3):283-285.
[3] 陈怀珠,杨守臻,孙祖东,等.春大豆新品种桂春豆104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8):1273-1276.
[4] 孙祖东.广西大豆研究的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1999(1):49-51.
[5] 罗培敏,黄拔程,沈莹.广西大豆生产的发展与思考[J].大豆科技,2010(5):41-43.
[6] 湯复跃,陈渊,梁江,等.大豆、木薯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2,31(3):395-398.
[7] 汤复跃,陈渊,韦清渊,等.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1):1340-1343.
[8] 王志新,杨庆凯.环境因素对大豆化学品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Ⅰ 播期对大豆化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3,22(1):45-49.
[9] 于凤瑶,刘锦江,辛秀君,等.播期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8,27(4):620-622.
[10] 任秀荣,许海涛,吴德科,等.不同播季和气候条件对大豆子粒品质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5,24(1):71-74.
[11] 赵政文,马继凤,李小红,等.南方春大豆春、秋播与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关系的研究[J].大豆科学,1999,16(3):183-189.
[12] 胡明祥,孟祥勋,李爱萍,等.贵州不同海拔高度及播种期对大豆籽粒化学成份的影响 Ⅰ.大豆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J].大豆科学,1993,12(1):45-51.
[13] 程艳波,江炳志,蔡史欣,等.不同播期对华南夏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0,29(1):37-40,45.
关键词夏大豆;华夏6号;播种期;种植密度;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073-02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需求巨大。2014年大豆进口量达到7 280万t,用于榨油,豆粕加工饲料;而国产1 100万t左右的非转基因大豆仅供食用。我国大豆平均产量1 710 kg/hm2,单位面积的粮食生产能力仅有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的1/4左右,而且种植大豆的综合效益偏低,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较低,使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4位[1-2]。广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充沛,非常适合大豆生长,在山区、丘陵、平原均可种植春夏秋大豆,广西南部地区还可以冬种大豆[3]。广西大豆常年种植面积24万~28万hm2,年产36万t左右,在广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4],产量和面积在旱粮作物中仅次于玉米[3]。为了保证国产非转基因食用大豆的供给,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产是我国大豆产量提高的重要途径。春大豆与甘蔗、木薯、幼龄果树等间作是广西春大豆生产的重要模式,间种大豆产量750~900 kg/hm2[5-6];广西春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约46.67 万hm2,春玉米套种夏大豆是夏大豆生产的一种重要模式。从5月底至6月底,在玉米株间开穴点播或在行间开沟播种大豆,玉米成熟后,将秸秆平铺在大豆行间,9月下旬大豆成熟收获,一般大豆产量1 500~2 250 kg/hm2[5,7],该种植模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目前广西大豆平均产量1 635 kg/hm2[5],提高大豆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是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不同播种期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较大,前人已在我国的东北地区[8-9]、黄淮海地区[10]、长江流域[11]、西南山区[12]等地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所处的生态条件不同,试验结果不尽相同。程艳波等采用3个国审夏大豆品种,在广州分5个播种期种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华南夏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影响,在广州夏大豆最佳播种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之后播种,大豆植株矮小,分枝少且分枝粒数比主茎粒数少[13]。随着农业部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和广西农业厅“千万亩间套种行动计划”的开展,夏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夏大豆品种的最佳播种期和播种密度研究很少。华夏6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2012年通过广西审定的夏大豆新品种,2014年获得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计划项目资助。为提高广西夏大豆生产能力,开展了不同播种期试验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拟建立华夏6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广西夏秋大豆生产的播种期和播种密度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夏大豆品种为华夏6号,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提供,2012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桂审豆2012003号。
1.2试验方法
试验在广西桂林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位于110°25′ E、25°07′ N,海拔170.4 m。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为弱酸性粘土,肥力均匀,上季作物为水稻,无遮荫,排灌良好;播种时施用三元复合肥75 kg/hm2。
不同播種期试验:试验播期从2014年6月5日至8月25日,每隔10 d播种1期,每期种植8行区,行长5.0 m,行距0.5 m,株距0.2 m,每穴留2株苗。出苗后进行相同的田间水肥管理及中耕除草,成熟后每期取10株考种,其余全部收获测产。
种植密度试验:试验于2014年7月3日播种,设4个密度水平,即15.0万株/hm2(D1)、19.5万株/hm2(D2)、225万株/ hm2(D3)、27.0万株/ hm2(D4)。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4行区,行长5.0 m,行距0.5 m,收中间2行计产,四周设保护行。成熟时第二重复取10株考种。
1.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Excel等统计软件。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种期对华夏6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大豆属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温敏感。从6月5日至8月25日进行了9个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华夏6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影响明显,以7月25日和8月5日为差异敏感期(表1)。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大豆生育期由110 d逐渐缩短为84 d,6月5日至7月25日6个播种期的大豆株高和百粒重差异不明显,8月5日至8月25日3个播种期的株高和百粒重差异不明显。大豆在9个播种期的平均产量为1 503~3 171 kg/hm2,差异显著,6月25日至7月15日3个播种期的产量最高,为最佳播种期,8月5日至8月25日3个播种期的产量显著减小,主要原因是大豆植株矮小,分枝少,单株有效荚数少,百粒重小(表1)。
2.2不同种植密度对华夏6号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华夏6号在4个种植密度下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平均产量为3 100~3 680 kg/hm2之间,其中在D2和D3密度下的产量极显著高于D1和D4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所以该品种在7月上旬种植的合理群体密度为19.5万~22.5万株/hm2。不同种植密度对华夏6号株高、节数、百粒重的影响不大;在高密度种植下的单株无效荚数增多,单株有效荚数减小,导致产量降低(表2)。 3结论与讨论
广西大豆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合理的播种期和群体密度可以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华夏6号在桂北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种植的平均产量为3 000 kg/hm2左右,为最佳播种期;7月上旬种植密度在19.5万~22.5万株/hm2的产量为3 600 kg/hm2左右,为合理群体密度。
广西春玉米免耕套种夏大豆是夏大豆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在玉米成熟前20 d左右,将大豆套种在玉米行间,大豆播种期集中在5月底至6月底,大豆在9月底成熟收获[5,7]。由于播种期较早,穴播种植密度较小,没有发挥出大豆产量潜力,而且人力劳动强度大,大豆生产成该较高。该试验结果表明,华夏6号从6月5日至7月5日4个播种期试验中,大豆产量呈递增趋势,以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3个播种期的大豆产量最高,为夏大豆的最佳播种期。美国是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最高的国家,适应机械化种植的要求,一般玉米行距1.0 m,株距0.10~0.13 m。如果在广西平地和丘陵地玉米种植区种植早熟矮秆硬粒型品种,采用玉米行距1.0 m,株距0.10~0.13 m的种植方式,这样在春玉米收获前7 d左右或玉米收获后(7月上、中旬),采用小型免耕播种机在玉米行间套种或轮作2行早熟夏大豆,减小人力劳动强度,广西夏大豆产量将大幅度提高。
广西秋旱比较严重,一般在9月以后降雨较少。该试验中8月5~25日3个播种期中,受到光周期和秋旱影响,大豆植株矮小,分枝少,单株有效荚数明显减少,百粒重小,导致大豆产量很低。所以夏大豆在最佳播种季节种植,可以避开大豆鼓粒期受到干旱的影响,大豆产量较高。
合理的群体密度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措施。根据桂北地区夏大豆常年种植时间,在7月3日播种期设置了4个种植密度试验,其中种植密度在19.5万和22.5万株/hm2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在15.0万和27.0万株/hm2的产量,种植密度过稀和过密大豆产量都较低。所以在桂北地区7月上旬种植华夏6号的合理群体密度为19.5万~22.5万株/hm2。
参考文献
[1] 周新安.我国大豆生产与科研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作物杂志,2007(6):1-4.
[2] 刘忠堂.关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大豆科学,2013,32(3):283-285.
[3] 陈怀珠,杨守臻,孙祖东,等.春大豆新品种桂春豆104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8):1273-1276.
[4] 孙祖东.广西大豆研究的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1999(1):49-51.
[5] 罗培敏,黄拔程,沈莹.广西大豆生产的发展与思考[J].大豆科技,2010(5):41-43.
[6] 湯复跃,陈渊,梁江,等.大豆、木薯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2,31(3):395-398.
[7] 汤复跃,陈渊,韦清渊,等.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1):1340-1343.
[8] 王志新,杨庆凯.环境因素对大豆化学品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Ⅰ 播期对大豆化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3,22(1):45-49.
[9] 于凤瑶,刘锦江,辛秀君,等.播期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8,27(4):620-622.
[10] 任秀荣,许海涛,吴德科,等.不同播季和气候条件对大豆子粒品质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5,24(1):71-74.
[11] 赵政文,马继凤,李小红,等.南方春大豆春、秋播与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关系的研究[J].大豆科学,1999,16(3):183-189.
[12] 胡明祥,孟祥勋,李爱萍,等.贵州不同海拔高度及播种期对大豆籽粒化学成份的影响 Ⅰ.大豆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J].大豆科学,1993,12(1):45-51.
[13] 程艳波,江炳志,蔡史欣,等.不同播期对华南夏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0,29(1):37-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