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监督作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也势必对各项业务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加强银行会计监督,既是履行会计职能和保障业务发展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防范经营风险、促进银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对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银行会计监督;风险防范;政策建议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control is the important means to strengthen accountant foundation job, the business is boun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Strengthening the bank accounting supervision, it is performed accounting functions and guarantee the normal business development orderly the important measures, but also guard against operational risks, and promote the banking industry to the overall health of the key link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for the maintenance of good order, enhance the bank management level and economic benefits, it has play a decisive role.
Key words: bank accounting supervision; risk prevention;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0-0020-02
一、强化银行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银行会计监督是银行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
作为银行的基础性工作,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管理工作,涉及银行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因此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是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基本职能和重要职责之一,是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会计操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范资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基层银行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收支失真,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现象。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给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加强银行会计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能有效地规范信贷、结算、资金以及各项业务的经营行为,对于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银行业务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作用。
(二)强化银行会计监督是银行约束各项业务活动规范运作的必然要求
会计部门是银行的“信息中心”和“簿记中心”,全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存款的存入与支取、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各项资金的拨付、企业购销调储等经营活动引起的资金收付、各項财务收支和固定资产管理等都要通过会计核算才能实现。而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完备有效的会计监督。目前,各家银行都强调加强会计核算,强化监督职能,要求切实做到准确核算、真实反映、有效监督,并针对提高会计基础管理规范化水平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是,仍有部分银行对会计监督的作用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甚至个别银行因监督不严、内控不力出现了一些报表不实、挤占成本、虚列费用或截留收入购置账外资产、私设小金库等侵害国家利益的违规违纪问题,影响了业务经营活动的安全有序运行。因此,通过会计监督推动会计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重要保证,也是有效地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和行为从而使银行业务安全营运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银行会计监督是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银行金融风险也随之加剧。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金融案件大都和会计工作有关。如挪用银行和企业的资金进行投资和经商;收贷资金不入账,中饱私囊;利用手中掌握的办理结算、开立账户的权力,索贿受贿;钻银行内部核算不严的空子,贪污客户存款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后果不堪设想。加强银行会计监督,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堵住这些漏洞,防范金融风险。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通过对财务数据、现金流动、信息流动等方面的监督,基本囊括了银行经营业务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了对财产物资完整性的有效监督和控制。此外,还可以对资金运用的最优方案进行监督,对物资保管和领用制度,以及信息处理和操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做到防微杜渐,确保金融安全。
二、当前银行会计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
在金融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会计电算化水平的发展和深入,相应的制度规范及监督管理势在必行,但在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银行会计监督意识薄弱
银行业务经营中,尚未树立起会计监督的新观念。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很多人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水平,忽视了会计监督的真正职能。习惯于按照领导的意图办事,偏重于核算而忽视监督,甚至把会计监督单纯理解为“照章办事,账平表对”,对会计监督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从而制约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造成会计核算质量不高和近年来发案率高居不下。
(二)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由于长时期以来对银行会计的监督职能重视不够,监督意识薄弱,进行有针对性研究较少,导致至今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目前,会计监督仍主要采用事后稽核、会计检查等手段,辅之以会计工作等级考核。规范性和系统性都存在不足。与会计核算职能相比,会计监督职能没有一套较为规范、完善、科学的方法,在监督手段上也较为落后,难以满足防范风险的要求。
(三)内控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目前严密的会计监控体系尚未在银行得以确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控手段和措施不力,使会计舞弊有机可乘。一些单位违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人员配备不足,一项经济业务全部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单独处理;有的缺乏完善、具体、有效的内控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岗位缺乏相互制约,导致舞弊行为的发生。
(四)制度落实不到位
营业网点不按规章进行操作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受人员、成本等条件限制,客观上难以执行。如有些行要求内部往来按旬对账,而某些基层行因为人手少,集中打印速度跟不上等原因,只能实行按月对账。二是制度的操作性比较差。有些业务虽然有制度,但在某些地方不够具体,或者与实际不符,使经办人员不知道如何处理。如《支付结算办法》中有的行规定销户后客户必须将剩余票证交回银行,但实际运作中有些客户不交,因无相应的具体规定,经办人也只好不了了之。三是主观上不执行。如对支票的折角验印,有些基层会计网点由于与客户比较熟悉,往往只是将支票随手折一痕迹以应付检查,并没有与预留印鉴卡进行核对。
(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实际工作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频繁,大多数属于“记账型”人才,而“管理型”人才却相对缺乏,严重影响了银行会计工作的准确核算。面对频繁的业务收支,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以及电子化发展进程,一些银行会计人员感到力不从心,难以适应。一方面表现为对会计知识掌握不够,知识面狭窄,工作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事业心、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知识更新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
(六)电子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银行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以前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技术手段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如目前银行验印主要还采用眼观的方法,至使很多伪造印鉴难以检验。此外,在票据签押、印记等方面,目前采用的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而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却越来越高明,如用电子刻章伪造出的印鉴与真实印鉴差别非常细微,难以区别。
三、加强银行会计监督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银行应结合相关案例,开展案例分析,进行风险意识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警醒广大会计人员严格依章办事,加强管理。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彻底转变会计部门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复核轻监督的传统思想,使他们充分认识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彻底改变银行会计过去那种只满足于账平表对,而忽视印章、密码、重要单證、票据审核、账务核对、凭证装订检查等基础管理工作的状况。
(二)营造良好的银行会计监督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实施会计监督的重要前提,只有全方位地营造适宜会计监督正常开展的内外部环境,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会计监督工作。一是要改革和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制度要健全有效,要以防范风险、提高效率、杜绝腐败现象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权责分明、规章健全、平衡制约、运作有序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形成部门自我约束、部门之间互相制约、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有效控制的机制。通过强化、细化和硬化制度约束,把所有会计业务和各个环节严格置于制度的规范之下,确保制度有效性。此外,注重制度更新,针对银行管理体制、岗位职责、业务范围,以及电算化会计核算方法和手段发生的变化,要尽快改革和修订会计基本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各种贪污和舞弊行为。通过对会计核算和处理程序的控制,提高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加强对财经、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要使全行各部门及职工都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在业务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理解和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责,为有效进行会计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三是要利用外部监督的推动作用,促进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
(三)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会计检查和事后稽核体制实践证明,会计检查是保证会计制度得以落实的有效手段。会计事后稽核,对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要科学界定会计检查和事后稽核的对象、形式、内容、方法、程序、要求等,将会计检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事后监督人员要在次日营业终了前完成对前日全部会计业务的再核查工作,对每笔会计业务从收发到进行账务处理的全部过程都必须进行再次核查。通过会计检查和事后稽核,一方面促使所属基层行自觉加强会计管理,严格依章办事;另一方面可及时发现违规行为,消除风险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对违规违纪行为依法进行处罚。一些行会计检查效果不理想,有章不循,屡查屡犯,检查过后就发生案件。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查纠不彻底,违章不纠,流于形式。因此,加强稽核制度建设,是实施会计监督的关键环节,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客观要求。
(四)奖罚分明,强化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会计工作一直处于“干好了没功劳,干不好要出问题”的状况,罚的多,奖的少,严重挫伤了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健全会计监督职能,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抓问题,不看成绩;只惩违规者,不奖励守纪者的状况。要对各级行的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对那些做得好的行,要给予表彰,并总结其经验,加以推广;反之,则要进行适当处罚。要摒弃以往只注重精神激励,轻视物质奖励的传统作法,适当增加诸如脱岗培训、延长休假时间、加薪等激励内容,以此提高监督效率。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会计监督工作要依靠会计人员才能实现。因此,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培养高素质监管人才,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法制观念是前提,要加强对会计人员政策、法纪教育,强化法制观念。银行会计人员一方面要学法、懂法,认真学习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特别是熟悉《会计法》《票据法》等,做到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正确运用,提高自我保护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经济活动要及时向上级反映。第二,注意选用和培养可信赖的、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会计人员,并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第三,可以通过选拔具有一定会计监管经验和文化水平的潜质型人才,采取自学或组织学习方式,最终达到能够熟练使用微机、熟悉经济金融法律、知晓金融英语的水平,进而使他们能够识别控制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和金融业务发展日趋国际化给会计部门所带来的新的风险。第四,要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各级行要为会计人员提供学习条件,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熟练掌握财经法规制度和有关财会专业知识,以便准确判断各项业务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提高会计监督水平。
(六)推进金融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强化监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银行业务品种在不断开发,同时带来了会计核算手段和会计管理行为的变革,对会计监督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监督电子化程度是提升整个监督质量的基础。要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突破传统会计监督思路的局限,努力探索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会计监督中的运用,提高会计监督的技术手段,强化会计监督的力度。加强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建设,根据银行业务发展的实际和计算机技术的特点,突破传统手工的原始凭证管理要求,建立一套包括会计监督在内的银行风险预警系统,以严格的计算机技术来控制、规范日常业务处理操作,建设实时监控体系,从而有效防范会计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磊,刘博忠,陈伟源.会计监督乏力不容忽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08)
[2] 李若冰.新形势下的会计监督[J]. 事业财会. 1998(01)
[3] 张晖,王洪娟.新形势下的会计监督[J]. 黑龙江财会. 2002(01)
[4] 李榕芳.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J].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1999(02)
[5] 郭成臣,宋桂荣.强化会计监督之我见[J]. 理论学习. 1999(06)
关键词:银行会计监督;风险防范;政策建议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control is the important means to strengthen accountant foundation job, the business is boun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Strengthening the bank accounting supervision, it is performed accounting functions and guarantee the normal business development orderly the important measures, but also guard against operational risks, and promote the banking industry to the overall health of the key link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for the maintenance of good order, enhance the bank management level and economic benefits, it has play a decisive role.
Key words: bank accounting supervision; risk prevention;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0-0020-02
一、强化银行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银行会计监督是银行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
作为银行的基础性工作,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管理工作,涉及银行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因此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是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基本职能和重要职责之一,是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会计操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范资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基层银行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收支失真,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现象。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给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加强银行会计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能有效地规范信贷、结算、资金以及各项业务的经营行为,对于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银行业务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作用。
(二)强化银行会计监督是银行约束各项业务活动规范运作的必然要求
会计部门是银行的“信息中心”和“簿记中心”,全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存款的存入与支取、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各项资金的拨付、企业购销调储等经营活动引起的资金收付、各項财务收支和固定资产管理等都要通过会计核算才能实现。而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完备有效的会计监督。目前,各家银行都强调加强会计核算,强化监督职能,要求切实做到准确核算、真实反映、有效监督,并针对提高会计基础管理规范化水平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是,仍有部分银行对会计监督的作用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甚至个别银行因监督不严、内控不力出现了一些报表不实、挤占成本、虚列费用或截留收入购置账外资产、私设小金库等侵害国家利益的违规违纪问题,影响了业务经营活动的安全有序运行。因此,通过会计监督推动会计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重要保证,也是有效地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和行为从而使银行业务安全营运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银行会计监督是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银行金融风险也随之加剧。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金融案件大都和会计工作有关。如挪用银行和企业的资金进行投资和经商;收贷资金不入账,中饱私囊;利用手中掌握的办理结算、开立账户的权力,索贿受贿;钻银行内部核算不严的空子,贪污客户存款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后果不堪设想。加强银行会计监督,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堵住这些漏洞,防范金融风险。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通过对财务数据、现金流动、信息流动等方面的监督,基本囊括了银行经营业务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了对财产物资完整性的有效监督和控制。此外,还可以对资金运用的最优方案进行监督,对物资保管和领用制度,以及信息处理和操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做到防微杜渐,确保金融安全。
二、当前银行会计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
在金融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会计电算化水平的发展和深入,相应的制度规范及监督管理势在必行,但在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银行会计监督意识薄弱
银行业务经营中,尚未树立起会计监督的新观念。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很多人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水平,忽视了会计监督的真正职能。习惯于按照领导的意图办事,偏重于核算而忽视监督,甚至把会计监督单纯理解为“照章办事,账平表对”,对会计监督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从而制约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造成会计核算质量不高和近年来发案率高居不下。
(二)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由于长时期以来对银行会计的监督职能重视不够,监督意识薄弱,进行有针对性研究较少,导致至今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目前,会计监督仍主要采用事后稽核、会计检查等手段,辅之以会计工作等级考核。规范性和系统性都存在不足。与会计核算职能相比,会计监督职能没有一套较为规范、完善、科学的方法,在监督手段上也较为落后,难以满足防范风险的要求。
(三)内控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目前严密的会计监控体系尚未在银行得以确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控手段和措施不力,使会计舞弊有机可乘。一些单位违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人员配备不足,一项经济业务全部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单独处理;有的缺乏完善、具体、有效的内控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岗位缺乏相互制约,导致舞弊行为的发生。
(四)制度落实不到位
营业网点不按规章进行操作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受人员、成本等条件限制,客观上难以执行。如有些行要求内部往来按旬对账,而某些基层行因为人手少,集中打印速度跟不上等原因,只能实行按月对账。二是制度的操作性比较差。有些业务虽然有制度,但在某些地方不够具体,或者与实际不符,使经办人员不知道如何处理。如《支付结算办法》中有的行规定销户后客户必须将剩余票证交回银行,但实际运作中有些客户不交,因无相应的具体规定,经办人也只好不了了之。三是主观上不执行。如对支票的折角验印,有些基层会计网点由于与客户比较熟悉,往往只是将支票随手折一痕迹以应付检查,并没有与预留印鉴卡进行核对。
(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实际工作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频繁,大多数属于“记账型”人才,而“管理型”人才却相对缺乏,严重影响了银行会计工作的准确核算。面对频繁的业务收支,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以及电子化发展进程,一些银行会计人员感到力不从心,难以适应。一方面表现为对会计知识掌握不够,知识面狭窄,工作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事业心、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知识更新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
(六)电子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银行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以前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技术手段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如目前银行验印主要还采用眼观的方法,至使很多伪造印鉴难以检验。此外,在票据签押、印记等方面,目前采用的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而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却越来越高明,如用电子刻章伪造出的印鉴与真实印鉴差别非常细微,难以区别。
三、加强银行会计监督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银行应结合相关案例,开展案例分析,进行风险意识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警醒广大会计人员严格依章办事,加强管理。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彻底转变会计部门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复核轻监督的传统思想,使他们充分认识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彻底改变银行会计过去那种只满足于账平表对,而忽视印章、密码、重要单證、票据审核、账务核对、凭证装订检查等基础管理工作的状况。
(二)营造良好的银行会计监督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实施会计监督的重要前提,只有全方位地营造适宜会计监督正常开展的内外部环境,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会计监督工作。一是要改革和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制度要健全有效,要以防范风险、提高效率、杜绝腐败现象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权责分明、规章健全、平衡制约、运作有序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形成部门自我约束、部门之间互相制约、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有效控制的机制。通过强化、细化和硬化制度约束,把所有会计业务和各个环节严格置于制度的规范之下,确保制度有效性。此外,注重制度更新,针对银行管理体制、岗位职责、业务范围,以及电算化会计核算方法和手段发生的变化,要尽快改革和修订会计基本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各种贪污和舞弊行为。通过对会计核算和处理程序的控制,提高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加强对财经、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要使全行各部门及职工都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在业务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理解和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责,为有效进行会计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三是要利用外部监督的推动作用,促进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
(三)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会计检查和事后稽核体制实践证明,会计检查是保证会计制度得以落实的有效手段。会计事后稽核,对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要科学界定会计检查和事后稽核的对象、形式、内容、方法、程序、要求等,将会计检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事后监督人员要在次日营业终了前完成对前日全部会计业务的再核查工作,对每笔会计业务从收发到进行账务处理的全部过程都必须进行再次核查。通过会计检查和事后稽核,一方面促使所属基层行自觉加强会计管理,严格依章办事;另一方面可及时发现违规行为,消除风险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对违规违纪行为依法进行处罚。一些行会计检查效果不理想,有章不循,屡查屡犯,检查过后就发生案件。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查纠不彻底,违章不纠,流于形式。因此,加强稽核制度建设,是实施会计监督的关键环节,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客观要求。
(四)奖罚分明,强化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会计工作一直处于“干好了没功劳,干不好要出问题”的状况,罚的多,奖的少,严重挫伤了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健全会计监督职能,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抓问题,不看成绩;只惩违规者,不奖励守纪者的状况。要对各级行的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对那些做得好的行,要给予表彰,并总结其经验,加以推广;反之,则要进行适当处罚。要摒弃以往只注重精神激励,轻视物质奖励的传统作法,适当增加诸如脱岗培训、延长休假时间、加薪等激励内容,以此提高监督效率。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会计监督工作要依靠会计人员才能实现。因此,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培养高素质监管人才,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法制观念是前提,要加强对会计人员政策、法纪教育,强化法制观念。银行会计人员一方面要学法、懂法,认真学习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特别是熟悉《会计法》《票据法》等,做到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正确运用,提高自我保护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经济活动要及时向上级反映。第二,注意选用和培养可信赖的、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会计人员,并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第三,可以通过选拔具有一定会计监管经验和文化水平的潜质型人才,采取自学或组织学习方式,最终达到能够熟练使用微机、熟悉经济金融法律、知晓金融英语的水平,进而使他们能够识别控制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和金融业务发展日趋国际化给会计部门所带来的新的风险。第四,要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各级行要为会计人员提供学习条件,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熟练掌握财经法规制度和有关财会专业知识,以便准确判断各项业务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提高会计监督水平。
(六)推进金融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强化监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银行业务品种在不断开发,同时带来了会计核算手段和会计管理行为的变革,对会计监督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监督电子化程度是提升整个监督质量的基础。要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突破传统会计监督思路的局限,努力探索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会计监督中的运用,提高会计监督的技术手段,强化会计监督的力度。加强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建设,根据银行业务发展的实际和计算机技术的特点,突破传统手工的原始凭证管理要求,建立一套包括会计监督在内的银行风险预警系统,以严格的计算机技术来控制、规范日常业务处理操作,建设实时监控体系,从而有效防范会计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磊,刘博忠,陈伟源.会计监督乏力不容忽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08)
[2] 李若冰.新形势下的会计监督[J]. 事业财会. 1998(01)
[3] 张晖,王洪娟.新形势下的会计监督[J]. 黑龙江财会. 2002(01)
[4] 李榕芳.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J].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1999(02)
[5] 郭成臣,宋桂荣.强化会计监督之我见[J]. 理论学习. 1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