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碗与政治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dan_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被饿怕了。冯小刚的电影《1942》,反映那个年代中国的饥荒及饿死人的情形,令人触目惊心。笔者幼时曾听老辈人回忆陕北“民国十八年”的情况,听起来也很可怕。说那时粮食金贵,黄豆会被穿成串卖。街道上买碗饭吃,有饥渴难耐的人向碗里吐一口秽物,要你弃食而去,他好解决自己的肚子问题。
  很多史学家说,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形发生,往往不是因为粮食的绝对短缺,而是粮食的分配出了问题,例如,穷人买不起粮食,粮商及大户人家囤积居奇。这话大抵不错,但也有例外。1960年前后,中国不少地方饿死了人,就主要不是买不起粮食的问题,因为自由的粮食市场几乎不存在。这次大饥荒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初期对粮食的浪费太狠。一度全国粮食产量到处“放卫星”,公共食堂起初让人们放开肚皮吃饭,直吃到没粮的时候才开始限量供应。后来问题相当严重了,工作队开始在农民家里收粮,一些农民也开始藏匿粮食。那时连逃荒要饭的自由也受限制,饿死人的情形自然严重。
  对饥饿的记忆是集体性的,后果也是相当负面的。
  后果之一是,国人的集体饥饿记忆助长了百姓的高储蓄倾向。甘肃定西某县近年玉米产量猛增,农民家家便储存玉米,多到几年用不了的程度。农民说饿怕了。其他做工挣钱的人,便是以存钱来应对未来的风险,其中之一便是不要挨饿。中国人的储蓄率为世界之最,高储蓄率引起的总供应与总需求的差额,要用巨额贸易顺差来平衡,于是就有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要投资生息,又于是买了不少美国的国债,因为它的风险相对较小。
  另一个后果是,集体饥饿记忆严重影响国人的职业选择行为。人们把找工作叫找饭碗,把失业叫做饭碗砸了;最好的工作不是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工作,而是最有保障的工作。相反,在农产品相对成本低、食物相对便宜的国家,例如美国,人们把吃饭不当一回事,便把兴趣作为职业选择的第一决定因素,如此创新潜力也就被更大地开发出来。
  农村改革和农业技术进步使中国一举告别了食物短缺,群体性的饥饿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但是,吃饭这件事还是我们的一个问题。经济学把家庭吃饭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叫做恩格尔系数。通常,这个系数越小,国力就越强大,老百姓的生活也就越富裕。中国的城市居民的平均恩格尔系数在2006年到2011年之间竟然不降反升,由35.8%上升到36.3%,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一般在20%以内。这多少让人心里有些不安。这说明中国农业与食品流通加工产业的相对效率是下降的。
  中国农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缺乏比较优势。相对于巨大的人口数量,中国适合农业的优质土地很少。北旱南涝使我们在排水、灌水上必须下大工夫,致使成本增加。即使是这种不好的土地,如果有很多,就可少灌溉甚至不灌溉,或可留出更多的淹没区,只要有适合的农业技术,粮食单产虽然不高,效率却可以很高。农业保险公司设置一个适合的赔率,农民收入也大抵有保障。可惜这种土地我们也没有很多。这个硬性约束,也使吃饭成本难以下降。
  最担心今后国际市场粮价下跌,给中国维持目前粮食生产能力增加难题。因为种地不挣钱,或挣钱水平不如外出做工,一些稍差的土地就会被撂荒;或能种小麦、玉米两季的,改种一季玉米。这种事情近两年居然在粮食主产区也发生了。一些人说,我们可以大规模进口美国、加拿大粮食,但其实,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靠大量进口粮食维持国内市场供应,会增加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可能打乱高层改革的节奏。改革节奏乱了,中国的前景就不妙。这也是政治问题。所以,不能轻言放弃中国为饭碗问题所做的努力。
  但这里面存在一个深刻矛盾。靠自己的力量保持国内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平衡需要提高单产,要消化因此产生的高成本必须维持农产品较高价格;而对开放的承诺又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国际市场低价农产品的竞争。
  技术进步是摆脱困局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甘肃定西年降水量300毫米,但因一项旱作农业技术,能使玉米平均单产达到1500斤以上,超过美国的水平。可是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却不容易。这里面有政治的因素。国家支农资金分配主要流向灌溉农业,而非旱作农业。与灌溉农业有关的人掌握着更大的话语权。要把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扭到旱作农业方向上,就意味着有人的“奶酪”要被动了,谁愿意?李克强总理说过“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这也是饭碗的政治。
  党国英
  (作者系社科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
其他文献
新一届政府组成后,如何开局成了社会关注的问题。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抓紧落实改革方案,保证改革中各项工作“无缝对接”,并指出转变职能的任务更加艰巨,各部门都要自觉行动,限期完成职能转变各项任务,绝不能“换汤不换药”。  李克强所以警告国务院机构改革不能“换汤不换药”,固然是因为转变职能的任务是本届政府开门要办的第一件事,且此事又异常复杂,只能办好不能办砸;也是因为在
12月7日,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抵达深圳开启视察之旅。随后他还走完珠海、广州、顺德、南海等珠三角城市。由于行程相似,各界遂将此行描述为再走20年前的邓小平“南巡”之路。  习近平广东之行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抵深后第二天前往拜谒邓小平铜像之举尤为媒体关注,并被认为是十八大后治国大策的“破题之点”。新加坡《联合早报》即发表评论将其描述为在粤期间的“重头戏”,并称此举“意在展示他将拿出邓小平当年办特
10月29日在阿富汗新总统加尼访华的第二天,中阿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从联合声明的七条内容中可以探究,中阿关系有了深入且实质的发展。对声明的解读能够发现中阿历久弥坚的友好历史,其中当然也包含着中国在政治、安全和经济方面的预期。  其实这则声明是近年来中阿发表的第二份“同名”联合声明。2012年6月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来华参加上合组织峰会期间,中阿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发表的是一份联合宣言。20
多年过去,对于那些奶粉受害家庭而言,回忆是纠结的。  他们一方面时常与自己信任的亲朋絮叨起那段不堪的记忆,为患病的孩子辗转反侧,一方面又忌讳和警惕地保守着那份记忆,不轻易与陌生人提起,更不想再与记者们聊这事。他们想努力营造正常的氛围,让孩子这么生长下去,至少到结婚那时,没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孩子曾经是“大头娃娃”,不会因此找不到对象。现在  阜阳市三塘镇的居民高正,当年30岁,他的外甥彼时刚满9个月,
10月9日是“世界邮政日”,其前身是“万国邮联日”。2014年,恰好是中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100周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中飞速发展,中国邮政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深化改革。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邮政系统工作,从基层工作做起,在市(地)、省、国家三级的邮政部门都身负要职,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邮政的发展历程。他认为,改革和创新始终是中国邮展发展的动
在距离艾哈迈达巴德市区约40分钟车程的萨南德(Sanand)工业园区,开始建设刚半年的宝钢印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印度”)加工厂已初具雏形。5.3万平方米的工地上,裸露的黄土被9月火辣的阳光晒烤得发白,一处建筑面积达两万平方米的厂房的钢架结构已搭建完整。  萨南德工业园区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第一大城市艾哈迈达巴德市的西南部,一条双向四车道的17号国道是连接园区与市区的交通主干道。园区向西约350
青藏高原上的网围栏成了野生动物的一大杀手。图/ 受访者提供  黄土高原上,采砂车轰鸣,车轮辗过处浓烟滚滚,几乎要遮住鼠兔的巢穴;一片围网前,普氏原羚用角顶、用蹄挖,一次又一次地想冲过去,最终只能退后……  这是一部没有解说、没有字幕的微电影《迷失的家园》。电影只有12分21秒,画面如实记录着野生动物们的被伤害与死亡——流血的喙、伏地的颈、被毁的窝,以及干裂的土地、粗大的烟囱。  为了拍摄这部毫无收
“只留下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愿景。”在电话里头,伊迪·塞奇威克想象自己身后会给世人留下什么印象,并对安迪·沃霍尔这样说。这是传记电影《工厂女孩》里的场景,该片讲述了1960年代影星塞奇威克与波普艺术大师沃安迪·沃霍尔、民谣歌手鲍勃·迪伦之间的故事。  “我很迷恋他们那种感觉。”90后女孩马雪很喜欢这部电影,并把剧照用作自己的微博背景,她说起自己很喜欢1960年代的美国摇滚,还有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
焦点北约峰会:雷声大  “9月4日,大家会记住这一天,这天是新冷战的开始”,德国《明镜》周刊的说法或许夸大其词,但这绝对是载入北约史册的一天。当日,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同盟北约在英国威尔士召开峰会,目的很明确,就是共同对付俄罗斯。  作为产生于冷战时期的军事工具,北约至今已经65岁。近年来北约松散化现象加剧,影响力下降,原本一年一度的峰会,近年来已变为两年一次。此次峰会,北约28个成员国政府首脑、27
“好,没关系,再见。”  没有客套,没有疑问,长达二十分钟的电话结束后,栏目组制片人只回答了这6个字。这二十分钟里,张林(化名)逐条解释她辞职的理由。诚恳中带着挑剔,抱歉中含有自负。她语流通畅,随时准备应对制片人的任何诘问和不满。这是她来电视台工作的第三天。  可对方的反应干脆,不带感情,也无责怪,这让她摸不到头脑,“有一脚踩空的感觉”。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炒掉老板,在下家全无着落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