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活动激趣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人物典故、趣闻逸事、成语接龙、幽默讽刺等,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例如,每节课用2~3分钟讲语文趣味题,并名之曰:今日之小菜。小菜吃多了,胃口也就开了,然后我再引导他们吃“大菜”——人类优秀文化之大餐。在活动中,我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缺陷,也使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的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竞争激趣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有竞争意识。基于这种特点,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我们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了演讲、作文、小楷、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天课前3分钟演讲、每周的周记、每次作文以及每天的小楷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累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数目最多的学生,适当给予鼓励。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写不好的就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写不好的就在古诗背诵上下工夫,周记写得少的就在课堂演讲上多谈谈,平时作文写一篇的都争着写两篇。在各种活动中,同学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由此可见,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融入到语文素质教育当中,能丰富语文教材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激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话”已成为过去,多媒体已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而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精心选择了几幅图片,《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又如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我利用学生喜欢追星的心理,找来香港歌星王菲合乐而唱《明月几时有》的VCD碟,在教室播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立刻被王菲的歌声吸引住了,不停地摇头摆脑,在边听边欣赏中,加深了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译析全词内容,并一起唱起这首歌,使学生加深对这首词的印象,在激趣中促进理解,悟思中尝到喜悦。这种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了诗人的感情,从而在兴趣盎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从而激发思维,开拓能力,陶冶情趣,增强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不断地提高语文成绩。
(大城县东辛庄中学)
一、活动激趣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人物典故、趣闻逸事、成语接龙、幽默讽刺等,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例如,每节课用2~3分钟讲语文趣味题,并名之曰:今日之小菜。小菜吃多了,胃口也就开了,然后我再引导他们吃“大菜”——人类优秀文化之大餐。在活动中,我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缺陷,也使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的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竞争激趣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有竞争意识。基于这种特点,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我们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了演讲、作文、小楷、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天课前3分钟演讲、每周的周记、每次作文以及每天的小楷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累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数目最多的学生,适当给予鼓励。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写不好的就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写不好的就在古诗背诵上下工夫,周记写得少的就在课堂演讲上多谈谈,平时作文写一篇的都争着写两篇。在各种活动中,同学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由此可见,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融入到语文素质教育当中,能丰富语文教材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激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话”已成为过去,多媒体已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而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精心选择了几幅图片,《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又如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我利用学生喜欢追星的心理,找来香港歌星王菲合乐而唱《明月几时有》的VCD碟,在教室播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立刻被王菲的歌声吸引住了,不停地摇头摆脑,在边听边欣赏中,加深了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译析全词内容,并一起唱起这首歌,使学生加深对这首词的印象,在激趣中促进理解,悟思中尝到喜悦。这种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了诗人的感情,从而在兴趣盎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从而激发思维,开拓能力,陶冶情趣,增强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不断地提高语文成绩。
(大城县东辛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