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利用太空 造福全人类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yua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整,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飞向太空,在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的清晨返回祖国的怀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在飞船绕地球飞行第七圈时,杨利伟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分别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向全世界人民、全体中国同胞问候:“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Make use of the outer space peacefully, and benefit all humankind”,向同一时刻在太空工作的外国同行问候。那么,这面联合国旗帜是如何“登上”神舟五号飞船的呢?
  
  联合国的良好愿望
  
  2003年2月,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召开会议,会议期间,联合国外空司的官员向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口头提出,希望中国的神舟号飞船实现首次载人飞行后能够搭载联合国旗帜遨游太空并返回。中国政府代表团即与我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协商,认为此事很有意义,提请国内研究。代表团回国后,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于2003年6月将联合国外空司的愿望书面致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受理、研究。
  
  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认为,联合国外空司的提议很有意义,中国与联合国合作,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搭载联合国旗帜,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即将联合国的提议和支持搭载联合国旗帜的想法及初步方案逐级上报了工程领导、总装备部、外交部、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等领导同志对此事给予了高度重视,认为神舟号飞船搭载联合国旗帜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宣传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伟大成就,树立我国的大国地位和民族形象,体现我国对人类和平利用外空事业及联合国宗旨和联合国处理国际事务原则的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并指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精心组织实施。
  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外交部正式照会了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中国的积极回应表示欢迎,称中国将是世界上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搭载联合国旗帜的国家,预祝我国神舟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并指示联合国外空司与中国有关方面积极配合,协商处理搭载联合国旗帜的具体细节。
  
  搭载联合国旗帜的具体细节
  


  2003年8月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派代表专程赴奥地利维也纳,在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的大力协助下,与联合国外空司进行了友好协商。双方就搭载联合国旗帜的数量、尺寸、质地、制作、移交,以及飞行中展示旗帜、向联合国移交搭载的旗帜、搭载活动的新闻报道等细节进行了认真讨论。经认真研究,签署了《中国代表团与联合国外空司关于中国神舟号飞船搭载联合国旗帜的会谈纪要》。我方在《会谈纪要》中没有声明在首次载人飞行时搭载联合国旗帜,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首次载人飞行时搭载。《会谈记要》明确了联合国负责制作旗帜,向中方提供大号(180×120厘米)和小号(15×10厘米)联合国旗帜各两面,均为尼龙质地。《会谈纪要》还明确,中国政府将派出代表团赴联合国总部,由航天员将搭载的联合国旗帜移交联合国秘书长,其中小号旗帜镶嵌在中方负责设计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镜框内移交。
  
  联合国旗帜移交中方
  
  2003年9月4日,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执行主任科斯塔先生举行仪式,代表联合国安南秘书长,将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搭载的联合国旗帜移交给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张炎大使,并现场移交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代表带回了北京。移交仪式上,科斯塔先生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称中国是第一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发展中国家,也将是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与联合国合作搭载联合国旗帜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表明了中国政府对联合国作用的高度重视,并预祝神舟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张炎大使代表中国政府感谢科斯塔先生代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中国移交联合国旗帜,强调中国重视与联合国在和平利用外空领域的合作,利用神舟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机会搭载联合国旗帜,是双方合作的又一具体体现,再次表达了中国对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支持,感谢科斯塔先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积极评价和良好祝愿。移交中方的大号旗帜的白色侧边上加盖有联合国印章。
  
  国内的组织落实
  
  联合国旗帜带回北京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派员将其送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北京市公证处的公证下,将一面大号联合国旗帜、两面小号联合国旗帜和两面同尺寸的小号中国国旗装入了正在紧张测试中的飞船返回舱。大号联合国旗帜的白色侧边上又加盖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北京市公证处的印章,装在中方负责设计的布质邮递包装袋内,包装袋的封面上用中文写下了寄给联合国安南秘书长的邮递信息,具有象征意义;一套小号旗帜放在了返回舱的适当位置,另一套夹在了航天员杨利伟的飞行手册中,方便展示旗帜时使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同时在北京组织各有关单位,协调落实了在飞船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展示联合国旗帜和中国国旗的操作规程、地面测控计划和控制指令,决定在飞船绕地球飞行第七圈时向全世界展示旗帜。联合国方面提出,在展示旗帜时,联合国旗帜应与中国国旗保持水平。为做到这一点,航天员杨利伟进行了多次地面模拟训练,因为在太空失重情况下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旗帜移交联合国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后,飞船搭载的联合国旗帜等物品在公证人员的见证下,由杨利伟取出返回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根据《会谈纪要》的内容,精心设计、准备了移交联合国的物品:神舟五号飞船搭载的大号联合国旗帜及布质包装袋、搭载的并由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行中展示、返回后经镶框的小号联合国旗帜和同尺寸的中国国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代表中国政府出具的中英文搭载通知书、北京市公证处出具的中英文搭载公证书以及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录像资料片断。
  应联合国的邀请,经中国政府批准,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常务副总指挥、中国绕月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为团长、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王光亚大使为副团长,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等组成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于2004年5月访问了联合国总部。
  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5月19日12时20分,中国政府代表团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会议室,受到秘书长的亲切接见,联合国举行了隆重的旗帜移交仪式。航天员杨利伟将大号联合国旗帜亲手移交给安南秘书长,秘书长接过旗帜后,情不自禁地将旗帜展开,供在场的国内外媒体拍摄(按照双方秘书处原定的方案,因会议室空间不大,移交过程中大号旗帜是不展开的)。胡世祥团长和王光亚大使将镶嵌着搭载的小号联合国旗帜和中国国旗,并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团长胡世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唐贤明、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亲笔签名的镜框,庄严地移交给了安南秘书长。安南秘书长在致词中,高度评价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伟大成就及此次搭载活动,称它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的支持和信赖,以及对联合国原则宗旨的支持。移交仪式结束后,安南秘书长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会议的午餐会上,向与会的各国大使说,中国不是第一个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但却是第一个在首次载人飞行时即搭载联合国旗帜的国家,旗帜不是还给他本人的,而是还给所有会员国的,希望其他大国都像中国一样支持联合国。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搭载的小号联合国旗帜和小号中国国旗各两面,一套移交给了联合国,另一套由我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其他文献
欧洲全球导航卫星计划,又称伽利略计划,是欧盟为打破美国GPS在全球的垄断地位而与欧空局联合研制的民用导航卫星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能与GPS完全兼容,但独家运作,彼此互为备份,互为可操作性。  伽利略计划经过2年的系统方案论证后于2001年4月进入为期4年的“设计、研发和在轨验证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由欧空局组织实施。如果一切顺利,2007~2008年将进入星座部署阶段,2008年以后将由一
期刊
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太学会(台北)和美华航太工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于9月7日至10日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参加本届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的近百名航天界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其中既有海内外的专家,也有年轻的学者,特别是涌现了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生和在读博士生,他们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在航天器系统、航天动力学、运载系统、推进系统、结构材料与微重力科学等航天技
期刊
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我国今年继“试验卫星一号”、“纳星一号”和 “探测二号”3颗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又一次传来的捷报。这3次发射升空的火箭,同属我国的“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系列运载火箭。  火箭发射约9分钟后,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期刊
我们目前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在宇宙中不仅仅只有我们一个太阳系,许多的恒星都有围绕它们运转的行星。  事实:经过不断改进的望远镜和探测器在过去的10年间已经发现了10多个新的行星系统,其中还有类似于太阳系的多行星星系。限于观测技术水平,目前所发现的行星个头都比较大,个头接近于木星。但也有一些星系的大小与我们的太阳系差不多。   未加任何保护措施,一些生物可以在太空存活几年之久。
期刊
目前地面上的甚长基线干涉网以美国的甚长基线干涉阵(VLBA)和欧洲网(EVN)最为有名,它们的分辨率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两个网还常常合作组成全球网,成为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灵敏度最高的地面射电望远镜。  但天文观测对分辨率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宇宙有探之不尽的奥秘,细节之下还有细节,突破地球大小的限制,发展空间VLBI技术成为天文学家的追求。以日本为主国际合作建成的日本甚长基线干涉空间观测站(VSOP)在
期刊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广大科研人员在民族精神的激励下,勇攀载人航天技术新高峰,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新的辉煌。  首先,民族精神表现在为国争光的凌云壮志。在进行神舟飞船的方案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决心不走苏联和美国载人航天的老路,以大无畏的气概,大胆地提出从国际上第三代飞船起步的设想,使我国“
期刊
2003年10月15日,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然而,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呢?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又是经过怎样的特殊训练被培养出来的呢?日前,记者有幸进入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零距离感受  了中国航天员的训练生活——    “电动椅”上抗眩晕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先做个试验——用左手抓住右耳朵,低头俯身,脊梁骨和地面平行,挪动脚步快速旋转。你能转几
期刊
近日,驻浙江省平湖市黄姑镇执行海训任务的南京军区某装甲团组织官兵参观了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赠送给黄姑中学的长征二号F火箭模型,大家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军人,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学习中国‘两弹一星’功臣的爱国、拼搏、吃苦、奉献精神,刻苦钻研军事高科技,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长征二号F火箭模型高高地矗立在黄姑中学校园,这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赠送给黄姑中学的一份特殊厚礼,也是航天科学
期刊
     
期刊
2003年10月15日,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杨利伟的名字也被全国乃至世界人民所认知,他成为了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  你可知道,在走进航天队伍之前,杨利伟是一名空军飞行员,是驻渝空军某部正营职领航主任。在此,我们特别采访了驻渝空军某部,零距离接触杨利伟的亲密战友,真实地记录下杨利伟从一名空军飞行员成长为一名航天员的真实历程——    强健的体魄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