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釉上彩人物绘画是众多陶瓷艺术家所追捧的陶瓷艺术门类。从古至今人们就一直在追求和享受陶瓷装饰精品,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婴戏画等其它画派,无一不在折磨着陶瓷艺人,当然有折磨才会有享受和收获,享受的是自己心爱的作品能得到认可,收获的是提高了自己的技艺,以下谈谈我在陶瓷人物绘画方面一点浅薄见解。
一、中国画直接影响了陶瓷人物画
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早于山水画、花鸟画等。人物画大体分为道释画、婴戏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要求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人物画被称之为中国画中的形、神之法。在中国古代绘画中,与山水画、花鸟画相比较,人物画不算多。而在不多的人物画中,表现儿童游戏主题的婴戏图却占有相当的数量。故在历代陶瓷装饰上,婴戏图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题材,因婴戏图反映的是孩童,故图像生动活泼,为人们所喜爱。
二、婴戏图的发展史
在陶瓷人物绘画史上,“婴戏图”是一大画科,据现存资料记载,在唐代的长沙窑就出现了绘有儿童依肩荷莲的绿彩纹饰。到两宋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婴戏图”的高手画家,特别是苏汉臣,称得上是当时的“婴戏图”画家,开创了一代“婴戏图”画风,一生创作了大量儿童题材的佳作,反映了那个年代的儿童生活情节,画风技艺达到极至,可以断定苏汉臣深入到了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宋代以后瓷窑中又不断出现“婴戏图”,足以证明当时的“婴戏图”画派不断发展,已为老百姓、文人和贵族所喜爱。
之后在各朝代的瓷窑中,以儿童为题材的婴戏图纹饰,更是不断地涌现。如:定窑划花、白釉瓷印花“婴戏图”,耀州窑划花、刻花婴戏图青釉瓷,磁州窑、介休窑白釉褐彩、黑彩“婴戏图”瓷枕,景德镇窑影青瓷刻花“婴戏图”等等。纹饰内容以童子戏花为多见,之外还有童子戏鸭、踢球、骑竹马、放爆竹、玩陀螺等多种体现儿童风貌的装饰图案。在婴戏图的表现手法上,印花如织锦,美不可言,但较为刻板;刻花、划花手法灵活,线条流畅,颇为生动;绘画勾勒,色分浓淡,更具表现力。
“婴戏图”成了明清陶瓷装饰图案最为丰富多彩的纹饰。因其吸收了中国画的营养,采用中国画技法与陶瓷绘画技艺相结合,使画面上的儿童更具特色,使婴戏图绘画装饰的瓷器更受欢迎。相继出现了活泼可爱的“踢毽子”、“放风筝”、“斗蟋蟀”、“蹴鞠”、“习武”、“提灯”、“舞龙”、“舞扇”、“扑蝶”等等,尤其是景德镇民窑青花婴戏图,“破缸救友”、“树洞灌球”等有故事性的图画,附有教育意义,表现出了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有着浓厚的民间色彩。
三、人物刻画
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形象具有个性,突出人物形象的精神面貌,是陶瓷人物绘画造型的重要特点。艺术形象是有限的具体,即使人物画得再像,也不如自身的形象。再则刻画人物,一定要突破形象的形似,使形象深刻地反映生活,以形传神。“婴戏图”是陶瓷绘画中刻画人物形象最生动的创作题材。天真烂漫的“婴戏图”刻画了儿童无拘无束时光,给欣赏者带来童年时代最美好的回忆,折射出人世间真、善、美的境界。如:“折桂图”粉彩圆盘,把孩子们在野外玩耍的欢乐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手舞足蹈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显现出活跃的天性,他们扬起小手,争抢桂圆,其活泼动态,展现了儿童纯真自然的形象。整个画面动态飞扬,画面再现童趣。
四、构图
人物构图讲究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两类。作品是通过创作者的思想及想象空间来创作的,表现其作品中的整个故事情节需要有主题,主题是以环境来烘托,利用背景与环境的差异,恰到好处地安排人物与背景的空间。人物众多的作品宜采用“散点透视”构图,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按有限的范围来设计,把景物与人物有机地组织起来,显得多而不乱,乱而有序,其作品好似在述说整个故事情节。如:笔者的“百子图”粉彩茶具,采用散点透视和“连续构图”法,浓缩了众多孩童们在户外草地上欢乐的神情。以概括的手法展现整个欢乐场景,有坐在草地大声欢呼的,好似在畅谈他们的童年;有席地拍手叫快的,好似在赞美他们的同伴;有的提着灯笼,好似在庆贺他们的节日。人物安排错落有致,其眼神、姿态各异,其种种不同的喜悦神态,相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画面好似一幅活泼天真的童年游戏,可以给观赏者带来激动和回忆。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受。在装饰手法上,在作画前,笔者阅读了许多“婴戏图”方面的创作资料,多次到学校、幼儿园去观察,取得了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和感想,再结合绘画素养,创作出比较理想的几幅“婴戏图”。
五、陶瓷人物绘画的几个要点
无论是画那种人物,绘画要点都是相同的。(1)陶瓷人物绘画讲究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2)在处理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往往采用横幅构图,易于突出环境景物的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让观者就像理解画作里的故事情节一样,突破了统一时空的局限。(3)陶瓷人物绘画中使用的笔墨技巧与技法,在工笔设色、白描和小写意作品中,更重视笔法的基干作用,笔法或描法一方面服从于形象的结构质感、量感与神情,另方面也要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还用以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4)在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下,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这是人物画的笔法、墨法之要点,是人物绘画的用工之笔。(5)陶瓷釉上彩作画既同于纸上又有别于纸。纸上作画一笔见成效,而陶瓷作画是在硬性物体不吸水的白瓷釉面上作画,用料又是化学油性颜料,需经过一定高温烧制才可见真貌,因此要把握画面层次需要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难度可想而知,这就是所谓陶瓷釉上绘画特点。
六、用光的语言来表达陶瓷绘画作品
摄影是用光的语言来表达艺术作品,同样,人物绘画也是如此。传统的陶瓷绘画在吸取西方油画绘画方式时,愈来愈讲究光比了,光比是摄影语言,它实际就是绘画语言里的色彩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也就是我们平时练习写生时用到的画面层次。陶瓷人物绘画借鉴摄影用光艺术来体现作品人物精神面貌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平光表现温文尔雅恬淡素净,在许多人物画作里平平的线条都是表达慈祥和善的面孔,如美女画、童子画等。测逆光表现人物的个性及忧愁,就像用粗犷的线条来表现人们崇拜的正面人物,人物面貌都是一派谦谦君子风,风流潇洒。要么用重色块表现人物遇到困惑、磨难时的忧愁容貌。如文革时期的宣传画,点点几笔浓墨,表现工人阶级有力量,这类画都是用测逆光的形式来表达的。底光表现邪恶,像人们痛恨的反面人物都是用底光来丑化的,人物绘画也是如此,画中的反面人物或鬼神画,一般都是以黑脑袋、阴沟鼻来丑化,这也正是摄影底光之方法。所以要练好陶瓷人物绘画,经常欣赏摄影作品或自己学习点摄影知识,对画作功底有不少帮助。
陶瓷人物装饰画源远流长,风格多样,古往今来多少陶瓷艺人不弃地追求陶瓷艺术,创作出不少让人叫绝的作品,对当今我辈习画者,都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学习与借鉴古人都是为了传承最优秀的人类文化精髓。以笔为质,以墨为文,质其内而文乎外,是画者的咏志抒怀。可叹人生有限,百年一瞬间,一个从艺者只要生命在延续,追求永无止境。
一、中国画直接影响了陶瓷人物画
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早于山水画、花鸟画等。人物画大体分为道释画、婴戏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要求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人物画被称之为中国画中的形、神之法。在中国古代绘画中,与山水画、花鸟画相比较,人物画不算多。而在不多的人物画中,表现儿童游戏主题的婴戏图却占有相当的数量。故在历代陶瓷装饰上,婴戏图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题材,因婴戏图反映的是孩童,故图像生动活泼,为人们所喜爱。
二、婴戏图的发展史
在陶瓷人物绘画史上,“婴戏图”是一大画科,据现存资料记载,在唐代的长沙窑就出现了绘有儿童依肩荷莲的绿彩纹饰。到两宋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婴戏图”的高手画家,特别是苏汉臣,称得上是当时的“婴戏图”画家,开创了一代“婴戏图”画风,一生创作了大量儿童题材的佳作,反映了那个年代的儿童生活情节,画风技艺达到极至,可以断定苏汉臣深入到了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宋代以后瓷窑中又不断出现“婴戏图”,足以证明当时的“婴戏图”画派不断发展,已为老百姓、文人和贵族所喜爱。
之后在各朝代的瓷窑中,以儿童为题材的婴戏图纹饰,更是不断地涌现。如:定窑划花、白釉瓷印花“婴戏图”,耀州窑划花、刻花婴戏图青釉瓷,磁州窑、介休窑白釉褐彩、黑彩“婴戏图”瓷枕,景德镇窑影青瓷刻花“婴戏图”等等。纹饰内容以童子戏花为多见,之外还有童子戏鸭、踢球、骑竹马、放爆竹、玩陀螺等多种体现儿童风貌的装饰图案。在婴戏图的表现手法上,印花如织锦,美不可言,但较为刻板;刻花、划花手法灵活,线条流畅,颇为生动;绘画勾勒,色分浓淡,更具表现力。
“婴戏图”成了明清陶瓷装饰图案最为丰富多彩的纹饰。因其吸收了中国画的营养,采用中国画技法与陶瓷绘画技艺相结合,使画面上的儿童更具特色,使婴戏图绘画装饰的瓷器更受欢迎。相继出现了活泼可爱的“踢毽子”、“放风筝”、“斗蟋蟀”、“蹴鞠”、“习武”、“提灯”、“舞龙”、“舞扇”、“扑蝶”等等,尤其是景德镇民窑青花婴戏图,“破缸救友”、“树洞灌球”等有故事性的图画,附有教育意义,表现出了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有着浓厚的民间色彩。
三、人物刻画
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形象具有个性,突出人物形象的精神面貌,是陶瓷人物绘画造型的重要特点。艺术形象是有限的具体,即使人物画得再像,也不如自身的形象。再则刻画人物,一定要突破形象的形似,使形象深刻地反映生活,以形传神。“婴戏图”是陶瓷绘画中刻画人物形象最生动的创作题材。天真烂漫的“婴戏图”刻画了儿童无拘无束时光,给欣赏者带来童年时代最美好的回忆,折射出人世间真、善、美的境界。如:“折桂图”粉彩圆盘,把孩子们在野外玩耍的欢乐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手舞足蹈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显现出活跃的天性,他们扬起小手,争抢桂圆,其活泼动态,展现了儿童纯真自然的形象。整个画面动态飞扬,画面再现童趣。
四、构图
人物构图讲究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两类。作品是通过创作者的思想及想象空间来创作的,表现其作品中的整个故事情节需要有主题,主题是以环境来烘托,利用背景与环境的差异,恰到好处地安排人物与背景的空间。人物众多的作品宜采用“散点透视”构图,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按有限的范围来设计,把景物与人物有机地组织起来,显得多而不乱,乱而有序,其作品好似在述说整个故事情节。如:笔者的“百子图”粉彩茶具,采用散点透视和“连续构图”法,浓缩了众多孩童们在户外草地上欢乐的神情。以概括的手法展现整个欢乐场景,有坐在草地大声欢呼的,好似在畅谈他们的童年;有席地拍手叫快的,好似在赞美他们的同伴;有的提着灯笼,好似在庆贺他们的节日。人物安排错落有致,其眼神、姿态各异,其种种不同的喜悦神态,相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画面好似一幅活泼天真的童年游戏,可以给观赏者带来激动和回忆。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受。在装饰手法上,在作画前,笔者阅读了许多“婴戏图”方面的创作资料,多次到学校、幼儿园去观察,取得了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和感想,再结合绘画素养,创作出比较理想的几幅“婴戏图”。
五、陶瓷人物绘画的几个要点
无论是画那种人物,绘画要点都是相同的。(1)陶瓷人物绘画讲究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2)在处理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往往采用横幅构图,易于突出环境景物的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让观者就像理解画作里的故事情节一样,突破了统一时空的局限。(3)陶瓷人物绘画中使用的笔墨技巧与技法,在工笔设色、白描和小写意作品中,更重视笔法的基干作用,笔法或描法一方面服从于形象的结构质感、量感与神情,另方面也要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还用以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4)在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下,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这是人物画的笔法、墨法之要点,是人物绘画的用工之笔。(5)陶瓷釉上彩作画既同于纸上又有别于纸。纸上作画一笔见成效,而陶瓷作画是在硬性物体不吸水的白瓷釉面上作画,用料又是化学油性颜料,需经过一定高温烧制才可见真貌,因此要把握画面层次需要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难度可想而知,这就是所谓陶瓷釉上绘画特点。
六、用光的语言来表达陶瓷绘画作品
摄影是用光的语言来表达艺术作品,同样,人物绘画也是如此。传统的陶瓷绘画在吸取西方油画绘画方式时,愈来愈讲究光比了,光比是摄影语言,它实际就是绘画语言里的色彩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也就是我们平时练习写生时用到的画面层次。陶瓷人物绘画借鉴摄影用光艺术来体现作品人物精神面貌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平光表现温文尔雅恬淡素净,在许多人物画作里平平的线条都是表达慈祥和善的面孔,如美女画、童子画等。测逆光表现人物的个性及忧愁,就像用粗犷的线条来表现人们崇拜的正面人物,人物面貌都是一派谦谦君子风,风流潇洒。要么用重色块表现人物遇到困惑、磨难时的忧愁容貌。如文革时期的宣传画,点点几笔浓墨,表现工人阶级有力量,这类画都是用测逆光的形式来表达的。底光表现邪恶,像人们痛恨的反面人物都是用底光来丑化的,人物绘画也是如此,画中的反面人物或鬼神画,一般都是以黑脑袋、阴沟鼻来丑化,这也正是摄影底光之方法。所以要练好陶瓷人物绘画,经常欣赏摄影作品或自己学习点摄影知识,对画作功底有不少帮助。
陶瓷人物装饰画源远流长,风格多样,古往今来多少陶瓷艺人不弃地追求陶瓷艺术,创作出不少让人叫绝的作品,对当今我辈习画者,都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学习与借鉴古人都是为了传承最优秀的人类文化精髓。以笔为质,以墨为文,质其内而文乎外,是画者的咏志抒怀。可叹人生有限,百年一瞬间,一个从艺者只要生命在延续,追求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