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95后大学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多为独生子女,思想独立,但缺乏团队精神;勇于竞争,但内心脆弱敏感;过于依赖网络,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这些特点导致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多发。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加强对95后女大学生寝室关系问题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95后女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37-02
一、问题来了
2015年初冬,学生小依和小娇先后两次找我调换寝室,原因是宿舍关系不和,生活、作息时间冲突大,甚至影响到了学习。稍后,另四名同学(603宿舍共有6名同学居住)也到我办公室找我谈话,表明要跟我解释宿舍矛盾,因为宿舍矛盾心情压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协调、处理此问题。
据此来看,该宿舍分成两个小集体。因生活作息时间和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引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苦不堪言,并影响到了学习。分析这些情况,发现这正是典型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情绪情感特征,决定了其寝室人际较之男大学生更复杂合微妙[1]。95后女大学生个性张扬突出,沟通交流较差、心理敏感脆弱[2],寝室人际关系特征主要表现为缺乏公共道德意识、同性相斥又相吸引、缺乏同理心、恶意同化[3]。作为一名辅导员,面对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必须快速接招,并认真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
二、对症下药,循序引导
1.承认问题的存在,引导学生宣泄情绪
学生进入大学,传统意义上“一室一班”的班级空间观念被打破,“班”的地位日益削弱,班级的群体也被淡化。而相对比较固定的寝室就成了最小的群体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在寝室活动时间除去睡眠,每天仍有5.72小时[4]。除了生活和休息,寝室还是大学生学习、娱乐以及信息获取和思想交流的场所。然而,近年来因寝室内部关系不和而引发的一系列高校惨案,让我们辅导员对于寝室关系这个问题更是十分重视。
引用数据,引导学生直面寝室人际问题的客观存在。我通知该宿舍所有同学到安静、无其他人在场的办公室,围坐成圆形。“同学们,你们今天到这儿来,是相信我对吗?”几个同学相继默默的点头。“首先,我要告诉同学们几个数字,17℅,70℅,大家猜猜是什么?”某高校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卷,大专学生有17℅都遇到过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本科生有70℅遇到过寝室人际关系问题[4]。我凝视着大家问“大家说大学生寝室问题是不是还是比较普遍?”几个同学弱弱地回答了一句:“好像是那么回事”。我接着说:“那说明这个问题是我们在成长中很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请大家不要给自己心理负担,坦然的处理就是……”。听过这些,同学们脸上的凝重和沉重放下来一些。
分开谈话,宣泄情绪,忘掉过往不快。这一步,我让宿舍分成的两个潜在小集体分开谈话,帮助她们宣泄出不良情绪,调整心态,使她们真正能够放下过往不快,释放出心理的压抑与郁闷,才能积极面对后面的引导和教育。小依和小娇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中,认定自己是被他们四个排挤了,她们两个是弱势群体。据此,明显呈现出沟通交流较差、心理敏感脆弱的特点。我说:“我非常理解此刻你们两个的苦闷心情,如果我面临你们现在这樣处境,我也会感觉很不好。”此刻,小依和小娇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为了强化她们的平常感,我还向她们讲述了我初上大学时也曾遇到过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我的这番话,引起了她们俩的强烈共鸣,并开始滔滔不绝地诉说起来。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他们诉说得越痛快,与往事的告别就越彻底[5]。接下来,我询问她们是否愿意改变这种压抑的宿舍氛围,积极快乐的相处。她们俩都点了点头。我征求了意见,她们同意与另外四个同学面对面谈话。另外四个同学,我也采取类似的方法,让她们宣泄了情绪,并同意整个宿舍的同学当面解决问题。
2.真心话大冒险,游戏中自我剖析
我通知该宿舍所有同学到办公室围坐成圆形。通过前一次的情绪宣泄,学生已经平复下来,盯着我。我告知学生我们要玩个游戏,她们怀着好奇和不解的心情看着我,情绪也慢慢平静下来,甚至有同学开始笑了。说明游戏规则,转动空矿泉水瓶,转到谁那,谁说真心话;内容围绕寝室人际关系问题中我做过的不当的行为。学生一听,是做游戏,心理稍微放下了心理的防线。
为了打破僵局,让学生敢于承认自己的问题。首先,我故意将矿泉水瓶停落的方向朝向了我(辅导员)。故作意外的大声说:“哎呀,怎么转到我这儿了。好吧,我也来说说我的工作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第一:没有及时关注到你们的问题,让事情严重化,第二,……。”当我讲到这,学生开始卸下心理和面子包袱。第二轮,转瓶子开始,转到的同学小钟说:“哎呀,我还没想好,怎么办?还是让其他人先来吧”,我看出了她的推诿情绪,也很理解她的心理状态,毕竟任何人都不可能撇下一些东西马上承认自己的问题。于是,我为了缓解尴尬,说:“没关系,你的心情我理解。”为了避免再次出现逃避的状态,我有意地控制了一下瓶子转的方向,不出意外地转到了本寝室一个班委且性格开朗的学生小吴方向。瓶子停下来,我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小吴,稍事提醒:“没关系,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小吴稍微清了一下嗓子说:“我觉得吧,我们都是有一部分责任的,我高中的时候住校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但是,在这次的寝室矛盾中,我也做得不好。首先是说话太直了,别人做得不好的我就直接说了,没有照顾到她人的情绪和感受。第二,我脾气比较暴躁。当寝室矛盾逐渐激化的过程中,我也莫名其妙地‘站了方向’,并制造了破坏别人作息时间的事情。最开始他们两个说话吵到我们几个睡午觉。后来晚上熄灯后,我们也大声吵闹。感觉有点互相报复的感觉……”。
这样,通过几轮真心话大冒险游戏,几个同学相继说出了在寝室关系中自己存在的问题。虽然认识得深度还不够,但是起码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同学们的认识,我采取快速读朗读的方式读出大家刚才发言说出的问题:“说话直,脾气暴;敏感,妄想,脾气暴:喜欢念叨,找存在感;纠结,不合群,轻度强迫症,嗓门大;反应慢,多动:易受负面情绪影响,话少,不爱交流,不够宽容……。”停下来,我问同学们:“我可以总结成上面这些问题吗?问题多嘛?”几个同学不好意思的说:“对,多”,我回答说:“其实不多,也就是不会宽容的处理寝室人际关系,日积月累,矛盾加深”。同学们同意地点了点头。 3.制定寝室文明公约,制度维护寝室和谐
为了营造和谐、文明、团结的寝室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我提供给学生学校关于学生寝室管理的相关规定,建议她们结合安全制度、作息、卫生、会客、寝室座右铭等方面编写。要求寝室成员必须自行草拟寝室文明公约,在宿舍公示、修订,待最终确定成文条款后,所有成员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几天后,几位同学寝室文明公约拿给我看了,稍微提了意见,询问她们对于寝室公约是否有意见。无异议后,我要求她们当着我的面签字,并要求她们必须严格按照公约执行,我将进行间接监督。
4.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做情绪的主人
为了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做情绪的主人,以后能自主地处理类似的和其他问题,有感于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辅导员专题培训,我教给本寝室学生埃利斯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6]。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的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因此,利用此原理,我教育、引导学生,当情绪不好的时候,多想想ABC理论,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严重了,或是会错了意。换个想法,就能换个心情。
三、在实践中优化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教育和引导
1.从入学开始加强人际关系教育工作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在寝室中可以互相辩疑、探讨疑难,交流学习方法,共同提高、进步。学生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学习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的减少寝室人际关系问题。
首先,将寝室人际关系处理纳入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入学初期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入学之初促成寝室人员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其次,利用班团活动课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开展人际交往行为规范、人际交往技巧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培育学生良好的交往品质。在班级秘密选任信息联络员,对问题学生,任用信息联络委员帮扶和照看,叮嘱有情况立即报告。
2.“沉下去”,建立“流动办公室”
学生工作要“沉下去”,经常到教室、学生宿舍转悠,多于科任老师交流,建立“流动办公室”;参与寝室活动,多于学生聊天谈心,结交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知悉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这些问题早发现、早把握、早处理。如适当开展寝室文化交流,鼓励同学们参加寝室美化大赛、实验课同寝室组合操作等活动,帮助他们之间加强沟通,建立友谊,培养集体意识等[8]。另外,创新班团会模式,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奉献爱心等公益活动,寓教于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集力和战斗力,把班集体建设成为学生心灵之家。
3.注重公民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女大学生自身修养
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出现,究其根源来说,还是学生本身道德素养不够高造成。作为辅导员,应加强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内容的选择上,第一,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第二,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第三,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自我发展[9];第四,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此外,我总结经验,在工作中不断指导大学生掌握并内化公民道德要求和规范,以清华校园投毒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典型案例,解析道德和法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和学生的日常交往中,行为世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营造良好的道德实践氛围,提高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性[9]。
4.加强学习,培养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
作为辅导员,所带班级学生人数接近200人左右,无法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发现和处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那么培养他们的心理自助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在平时中,我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新闻以及学术研究,购买大学生心理自助丛书学习。把优秀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学习,经学生同意用班费购买相关书籍,班团活动分享、讨论大家有共鸣的问题和典型案例,在班级掀起学习氛围,真正关注、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提高了心理自助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刁晨艳.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解析——一例大学女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咨询报告[J].科教文汇,2008(04):49
[2]郑全蕾.95后女大学生新特点及辅导员工作新思考[J].人力资源开发,2015(12):17
[3]赵明亮,素质教育背景下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2009(2):62
[4]顧建亚.大学生寝室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4):45.
[5]岳晓东.登天的感觉[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21
[6]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6
[7]冯万里,乔林.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促进优良学风形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131
[8]娄霞.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案例分析[J].教育界,2014(15):35
[9]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54
关键词:95后女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37-02
一、问题来了
2015年初冬,学生小依和小娇先后两次找我调换寝室,原因是宿舍关系不和,生活、作息时间冲突大,甚至影响到了学习。稍后,另四名同学(603宿舍共有6名同学居住)也到我办公室找我谈话,表明要跟我解释宿舍矛盾,因为宿舍矛盾心情压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协调、处理此问题。
据此来看,该宿舍分成两个小集体。因生活作息时间和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引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苦不堪言,并影响到了学习。分析这些情况,发现这正是典型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情绪情感特征,决定了其寝室人际较之男大学生更复杂合微妙[1]。95后女大学生个性张扬突出,沟通交流较差、心理敏感脆弱[2],寝室人际关系特征主要表现为缺乏公共道德意识、同性相斥又相吸引、缺乏同理心、恶意同化[3]。作为一名辅导员,面对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必须快速接招,并认真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
二、对症下药,循序引导
1.承认问题的存在,引导学生宣泄情绪
学生进入大学,传统意义上“一室一班”的班级空间观念被打破,“班”的地位日益削弱,班级的群体也被淡化。而相对比较固定的寝室就成了最小的群体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在寝室活动时间除去睡眠,每天仍有5.72小时[4]。除了生活和休息,寝室还是大学生学习、娱乐以及信息获取和思想交流的场所。然而,近年来因寝室内部关系不和而引发的一系列高校惨案,让我们辅导员对于寝室关系这个问题更是十分重视。
引用数据,引导学生直面寝室人际问题的客观存在。我通知该宿舍所有同学到安静、无其他人在场的办公室,围坐成圆形。“同学们,你们今天到这儿来,是相信我对吗?”几个同学相继默默的点头。“首先,我要告诉同学们几个数字,17℅,70℅,大家猜猜是什么?”某高校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卷,大专学生有17℅都遇到过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本科生有70℅遇到过寝室人际关系问题[4]。我凝视着大家问“大家说大学生寝室问题是不是还是比较普遍?”几个同学弱弱地回答了一句:“好像是那么回事”。我接着说:“那说明这个问题是我们在成长中很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请大家不要给自己心理负担,坦然的处理就是……”。听过这些,同学们脸上的凝重和沉重放下来一些。
分开谈话,宣泄情绪,忘掉过往不快。这一步,我让宿舍分成的两个潜在小集体分开谈话,帮助她们宣泄出不良情绪,调整心态,使她们真正能够放下过往不快,释放出心理的压抑与郁闷,才能积极面对后面的引导和教育。小依和小娇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中,认定自己是被他们四个排挤了,她们两个是弱势群体。据此,明显呈现出沟通交流较差、心理敏感脆弱的特点。我说:“我非常理解此刻你们两个的苦闷心情,如果我面临你们现在这樣处境,我也会感觉很不好。”此刻,小依和小娇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为了强化她们的平常感,我还向她们讲述了我初上大学时也曾遇到过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我的这番话,引起了她们俩的强烈共鸣,并开始滔滔不绝地诉说起来。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他们诉说得越痛快,与往事的告别就越彻底[5]。接下来,我询问她们是否愿意改变这种压抑的宿舍氛围,积极快乐的相处。她们俩都点了点头。我征求了意见,她们同意与另外四个同学面对面谈话。另外四个同学,我也采取类似的方法,让她们宣泄了情绪,并同意整个宿舍的同学当面解决问题。
2.真心话大冒险,游戏中自我剖析
我通知该宿舍所有同学到办公室围坐成圆形。通过前一次的情绪宣泄,学生已经平复下来,盯着我。我告知学生我们要玩个游戏,她们怀着好奇和不解的心情看着我,情绪也慢慢平静下来,甚至有同学开始笑了。说明游戏规则,转动空矿泉水瓶,转到谁那,谁说真心话;内容围绕寝室人际关系问题中我做过的不当的行为。学生一听,是做游戏,心理稍微放下了心理的防线。
为了打破僵局,让学生敢于承认自己的问题。首先,我故意将矿泉水瓶停落的方向朝向了我(辅导员)。故作意外的大声说:“哎呀,怎么转到我这儿了。好吧,我也来说说我的工作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第一:没有及时关注到你们的问题,让事情严重化,第二,……。”当我讲到这,学生开始卸下心理和面子包袱。第二轮,转瓶子开始,转到的同学小钟说:“哎呀,我还没想好,怎么办?还是让其他人先来吧”,我看出了她的推诿情绪,也很理解她的心理状态,毕竟任何人都不可能撇下一些东西马上承认自己的问题。于是,我为了缓解尴尬,说:“没关系,你的心情我理解。”为了避免再次出现逃避的状态,我有意地控制了一下瓶子转的方向,不出意外地转到了本寝室一个班委且性格开朗的学生小吴方向。瓶子停下来,我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小吴,稍事提醒:“没关系,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小吴稍微清了一下嗓子说:“我觉得吧,我们都是有一部分责任的,我高中的时候住校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但是,在这次的寝室矛盾中,我也做得不好。首先是说话太直了,别人做得不好的我就直接说了,没有照顾到她人的情绪和感受。第二,我脾气比较暴躁。当寝室矛盾逐渐激化的过程中,我也莫名其妙地‘站了方向’,并制造了破坏别人作息时间的事情。最开始他们两个说话吵到我们几个睡午觉。后来晚上熄灯后,我们也大声吵闹。感觉有点互相报复的感觉……”。
这样,通过几轮真心话大冒险游戏,几个同学相继说出了在寝室关系中自己存在的问题。虽然认识得深度还不够,但是起码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同学们的认识,我采取快速读朗读的方式读出大家刚才发言说出的问题:“说话直,脾气暴;敏感,妄想,脾气暴:喜欢念叨,找存在感;纠结,不合群,轻度强迫症,嗓门大;反应慢,多动:易受负面情绪影响,话少,不爱交流,不够宽容……。”停下来,我问同学们:“我可以总结成上面这些问题吗?问题多嘛?”几个同学不好意思的说:“对,多”,我回答说:“其实不多,也就是不会宽容的处理寝室人际关系,日积月累,矛盾加深”。同学们同意地点了点头。 3.制定寝室文明公约,制度维护寝室和谐
为了营造和谐、文明、团结的寝室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我提供给学生学校关于学生寝室管理的相关规定,建议她们结合安全制度、作息、卫生、会客、寝室座右铭等方面编写。要求寝室成员必须自行草拟寝室文明公约,在宿舍公示、修订,待最终确定成文条款后,所有成员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几天后,几位同学寝室文明公约拿给我看了,稍微提了意见,询问她们对于寝室公约是否有意见。无异议后,我要求她们当着我的面签字,并要求她们必须严格按照公约执行,我将进行间接监督。
4.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做情绪的主人
为了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做情绪的主人,以后能自主地处理类似的和其他问题,有感于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辅导员专题培训,我教给本寝室学生埃利斯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6]。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的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因此,利用此原理,我教育、引导学生,当情绪不好的时候,多想想ABC理论,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严重了,或是会错了意。换个想法,就能换个心情。
三、在实践中优化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教育和引导
1.从入学开始加强人际关系教育工作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在寝室中可以互相辩疑、探讨疑难,交流学习方法,共同提高、进步。学生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学习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的减少寝室人际关系问题。
首先,将寝室人际关系处理纳入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入学初期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入学之初促成寝室人员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其次,利用班团活动课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开展人际交往行为规范、人际交往技巧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培育学生良好的交往品质。在班级秘密选任信息联络员,对问题学生,任用信息联络委员帮扶和照看,叮嘱有情况立即报告。
2.“沉下去”,建立“流动办公室”
学生工作要“沉下去”,经常到教室、学生宿舍转悠,多于科任老师交流,建立“流动办公室”;参与寝室活动,多于学生聊天谈心,结交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知悉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这些问题早发现、早把握、早处理。如适当开展寝室文化交流,鼓励同学们参加寝室美化大赛、实验课同寝室组合操作等活动,帮助他们之间加强沟通,建立友谊,培养集体意识等[8]。另外,创新班团会模式,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奉献爱心等公益活动,寓教于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集力和战斗力,把班集体建设成为学生心灵之家。
3.注重公民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女大学生自身修养
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出现,究其根源来说,还是学生本身道德素养不够高造成。作为辅导员,应加强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内容的选择上,第一,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第二,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第三,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自我发展[9];第四,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此外,我总结经验,在工作中不断指导大学生掌握并内化公民道德要求和规范,以清华校园投毒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典型案例,解析道德和法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和学生的日常交往中,行为世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营造良好的道德实践氛围,提高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性[9]。
4.加强学习,培养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
作为辅导员,所带班级学生人数接近200人左右,无法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发现和处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那么培养他们的心理自助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在平时中,我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新闻以及学术研究,购买大学生心理自助丛书学习。把优秀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学习,经学生同意用班费购买相关书籍,班团活动分享、讨论大家有共鸣的问题和典型案例,在班级掀起学习氛围,真正关注、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提高了心理自助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刁晨艳.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解析——一例大学女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咨询报告[J].科教文汇,2008(04):49
[2]郑全蕾.95后女大学生新特点及辅导员工作新思考[J].人力资源开发,2015(12):17
[3]赵明亮,素质教育背景下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2009(2):62
[4]顧建亚.大学生寝室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4):45.
[5]岳晓东.登天的感觉[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21
[6]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6
[7]冯万里,乔林.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促进优良学风形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131
[8]娄霞.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案例分析[J].教育界,2014(15):35
[9]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