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微腐败”问题防治对策研究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腐败是指代理人利用其极小的职位影响力,获取低于法定惩罚标准的对价的行为。微腐败是一种游走于规则和程序边缘,在“合乎情理”掩饰下的腐败现象。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基层社会中,在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仍然获得生存空间,并侵蚀、改变甚至转化社会风气,消弱公众对政府管理能力及社会发展前途的信心。因此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反腐败实践而言,微腐败治理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关键词】 “微腐败” 基层单位 治理
  一、“微腐败”产生的原因
  1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扎实
  目前虽然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规定较多,但在一些基层单位上未能得到很好地落实。有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形同虚设,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针对性不强,抓党纪条规的学习教育不力,工作开展不扎实。基层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得太紧会束缚干部手脚,挫伤干部工作积极性,影响本单位的经济效益。
  2忽视干部思想道德教育
  有的单位忽视了对基层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致使不少基层干部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唯利是图,将党风廉政建设置之脑后,无视党纪国法的制约,遵规守纪意识不强,再加上受经济利益驱动,少数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思想逐渐淡化,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开始滋生,进而不择手段弄权捞钱。慢慢的从小贪变成了大贪。。
  二、“微腐败”的特点及危害
  2.1“微腐败”界定模糊,腐蚀党员干部
  我们日常认定的腐败,均是通过法律法规的界定来实现的。而微腐败之所以成为腐败治理的一大难点,是因为它是游离于现行的法律体系之外的。是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界定的。“微腐败”本质上是一种潜规则,很多人认为这些行为只是人之常情,甚至认为是增进关系和礼尚往来的需要。“微腐败”虽然涉及的金额小、数量少,但是对党员干部的腐蚀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一旦党员干部接受了“微腐败”,就会自然而然放松自我管理,丧失理想信念,积小贪为大贪,由量变到质变,最终一步步走上贪腐之路,失去人生自由和政治生命。了
  2.2“微腐败”对价微小,损坏干群关系
  “微腐败”之所以“微“,是因为其行为本身涉及的利益规模是极其微小的。基层“微腐败”相比“大老虎”而言,往往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它本身涉及的金额小,且表面上看危害不大。“微腐败”就发生在群众身边,它直接暴露出部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弱化、纪律观念淡薄、爱贪图蝇头小利。这种现象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导致群众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损坏了干群关系,与党的群众路线背道而驰。
  三、治理基层“微腐败”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是治理“微腐败”的重要措施,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单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加强领导,切实担负起反腐倡廉的职责。党政领导班子正职要负总责,班子成员要明确分工,部门要各负其责。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2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修养
  教育就是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思想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领导干部的内心深处建立一道牢固的拒腐防变的精神屏障,对于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蔓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要创建载体抓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基层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民风。二要充分发挥正反典型教育的作用,帮助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维护群众利益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结束语
  随着反腐败实践的逐步深入,对微腐败现象及其治理的研究愈发得到重视。由于微腐败本身处于廉与非廉之间模糊地带,缺少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而我国基于悠久的历史所衍生出的“潜规则”文化和当前社会所产生的一些不正之风,又进一步纵容包容了这种微腐败行为,使得微腐败现象不仅在党政机关中屡见不鲜,亦有逐步向基层社会领域蔓延的趋势。微腐败及与之伴生的微腐败文化,除了严重违背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大量汲取社会和公众财富,弱化甚至架空法律规则之外,还会诱导恶性腐败现象的滋生,加快腐败分子的转化速度,削弱公众对政府管理能力及社会发展前途的信,威胁着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因此,研究目前微腐败问题,并进而建立有针对性的治理机制,已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须对“微腐败”精准矫治[N].张培元.兵团日报(汉).2019-02-28(006)
  [2] 整治基層“微腐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N].穆浩.本溪日报.2019-03-18(001)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图像识别技术也在不断地优化,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YOLO模型在图像识别技术上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图像识别 YOLO模型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通过个人终端接入互联网,通过移动终端带有的摄像头,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拍照,利用互联网
期刊
【摘 要】 厦门旅游纪念品开发是厦门旅游业快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开发时间及流程问题在产品整个开发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设计管理知识,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项目中任务分配、沟通协调和设计资料管理三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 厦门 旅游纪念品 设计管理  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名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业的六大要素在
期刊
【摘 要】 开发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地进行着发展建设的探索,“行政托管”是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实践中的重要改革和创新。沣东新城自成立伊始,就被赋予先行先试的使命,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托管区域街道办事处等行政事业单位,同步推进开展开发建设及托管单位的党政和社会事务,成为陕西省首家“行政托管”的开发区。本文以沣东新城为例,就目前信息化建设对采购的影响以及开发区以互联网为抓手在“互联网+政府采购”融合的
期刊
【摘 要】 一直以来,四川省都高度重视消除零就业家庭工作。然而,由于零就业的特殊性使得消除零就业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在新形势下,四川省如何对标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就业领域的新部署、新要求,把消除零就业家庭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研究推进就业服务发展的思路举措,构建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制度环境俨然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了。  【关键词】 四川省 消除零就业家庭 制度环境  一、四川省零就业家庭现
期刊
【摘 要】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公共行政都表现出各自的发展脉络和改革趋势,分析比较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从中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对当前中国公共行政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公共行政 发展 改革  作为政治演进的结果,公共行政是在社会治理进程中分化出专门的研究领域,并刻有明显的历史烙印。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发展时期,公共行政改革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不同国家表现出不
期刊
【摘 要】 随着城市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建设能够提升城市与自然的协和共存,提高生活的生态化水平。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发展,需要对城市交通规划水平与技术进一步的提升,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得城市交通规划更加的规范、合理。基于此,文章对当前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可持续交通规划提出一些建设性意
期刊
【摘 要】 伦理困境是一个贯穿社会工作实务始终的重要问题。笔者在社会工作实务发现了以下几种伦理困境:自决权利的矛盾、双重关系、有限资源的分配。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资料,针对不同的伦理困境及结合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策略选择。在处理伦理困境过程中采用的原则主要包括尊重案主自决原则、保持专业关系和私人关系原则、自主和自由的原则以及优先次序原则。  【关键词】 伦理困境 自决权利 双重关系 多难选择  有限资
期刊
【摘 要】 本文针对图像识别问题,首先,从图像处理流程着手,通过收集原始图像,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加强图像的特征,再根据图像的差异,结合形状、颜色与纹理等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的提取方法,提取主要特征。其次,通过对YOLO算法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YOLO算法的目标分类检测算法模型。  【关键词】 图像识别 YOLO算法 TensorFlow 目标检测  1. 引言  当今社会,图像已经成为信息传输的主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出发,认识到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有机联系。通过从发展历史、总体规划、经济发展、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国际化程度六个方面对成都和重庆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成都与重庆竞争合作、实现共赢的瑜亮情结。  【关键词】 城市 区域 成都 重庆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城市与区域存在对立统一的有机联系,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
期刊
廊坊,一座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的新兴之城,一座“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的要塞之城,一座“贯穿人类历史印记”的历久弥新之城。廊坊,总面积6429平方公里,全市下辖10个县(市、区),常住人口483.7万人。近年来,廊坊市全力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京津走廊的区位优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基调,按照“把廊坊打造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文化体验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先后荣获“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