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乐学。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调动“情商(EO)”来增强教学效果,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理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探求、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储备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当前的新问题,而且这样获取的知识便于保存,并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既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可以“由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思想品德中的情感,达到情感内化,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思考、质疑、探索、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
1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有目的地营造教学情境是搞好思品教学的前提。作为思想品德老师要善于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营造教学情境服务。例如,一支符合教学内容的优美歌曲,往往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发人深思;一段有内涵的小品表演,能激起课堂高潮;课前时事快讯、主题班会、政治手抄报、爱心助残等实践活动,都可成为创设情境的手段,可以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思想品德的信心和决心。当然,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打“组合拳”多种手段并用。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主动探索。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不服输的特性和表现欲,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困惑——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困惑即有疑,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勇于质疑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是创新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适时设置矛盾。不断设疑导学,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时机,而且要引导学生把握思维技巧,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科学地质疑问难、自主探索。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中考的重点和热点,不仅与教材有密切的联系,也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此我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们答辩:①请描述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怎样的?②当前,我国还存在哪些不和谐的因素?③请你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找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④为宣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请你为建设和谐社会写两条宣传标语。⑤请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几条建议?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一名有志青少年,可以在哪些方面尽到和谐之责?利用问题作为主线将一节比较抽象的知识,生动、活泼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疑、质疑问难,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广开思路、多面创新,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
3 创设内涵型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我听后就忘了,我看了就会了,我做了就记住了。”这一句话道破了天机:学生的学习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学得会、学得好。长久以来,思品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陷入了“假、大、空”的误区,导致许多学生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进而上升为智慧,形成思维的张力,逐步养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
4 创设激趣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他强调了兴趣在智能开发中的向导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积极主动、顽强执著地去思索创新。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理论原理、静态的政治事件运用示例、录音、录像、图表等现代媒介与教学材料展示出来,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有趣,变静态为动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每年3月15日前后,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大批的假冒伪劣商品被放火销毁,霎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如果从打击违法罪犯、净化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思考,答案可以是肯定的;如果从保护环境、废物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角度考虑,答案又可以是否定的。同学们由此展开激烈的讨论,提出很多富有创意的话题。由于创设了激趣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和创新意识,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故对所学内容理解也深刻。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创设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创设情境不能只是求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政治味”。创设的情境要有内涵、有深度,要容纳足够的有效信息,要有利于学生思考。要让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涵的知识,进而提出相关的有价值的思考。情境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目的性原则。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创设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赶时髦的点缀品。设置特定的情境既要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又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为后面的教学服务。教师对要设置什么样的情境,应有针对性即有的放矢;对设置的情境将起到什么作用也应心中有数。
2 趣味性原则。巴尔扎克说:“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为此教师应依据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教学资源,将其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3 现实性原则。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拉近思想品德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4 时代性原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学也要与时俱进。由于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所以教师应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因此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有时代气息,要将生活中发生的热点话题及时引入课堂,以体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时代性。
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只要我们把握原则,结合教学实际,因材、因人、因时创设教学情境,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本领和艺术,就一定能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
1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有目的地营造教学情境是搞好思品教学的前提。作为思想品德老师要善于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营造教学情境服务。例如,一支符合教学内容的优美歌曲,往往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发人深思;一段有内涵的小品表演,能激起课堂高潮;课前时事快讯、主题班会、政治手抄报、爱心助残等实践活动,都可成为创设情境的手段,可以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思想品德的信心和决心。当然,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打“组合拳”多种手段并用。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主动探索。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不服输的特性和表现欲,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困惑——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困惑即有疑,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勇于质疑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是创新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适时设置矛盾。不断设疑导学,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时机,而且要引导学生把握思维技巧,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科学地质疑问难、自主探索。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中考的重点和热点,不仅与教材有密切的联系,也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此我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们答辩:①请描述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怎样的?②当前,我国还存在哪些不和谐的因素?③请你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找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④为宣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请你为建设和谐社会写两条宣传标语。⑤请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几条建议?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一名有志青少年,可以在哪些方面尽到和谐之责?利用问题作为主线将一节比较抽象的知识,生动、活泼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疑、质疑问难,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广开思路、多面创新,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
3 创设内涵型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我听后就忘了,我看了就会了,我做了就记住了。”这一句话道破了天机:学生的学习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学得会、学得好。长久以来,思品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陷入了“假、大、空”的误区,导致许多学生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进而上升为智慧,形成思维的张力,逐步养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
4 创设激趣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他强调了兴趣在智能开发中的向导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积极主动、顽强执著地去思索创新。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理论原理、静态的政治事件运用示例、录音、录像、图表等现代媒介与教学材料展示出来,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有趣,变静态为动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每年3月15日前后,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大批的假冒伪劣商品被放火销毁,霎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如果从打击违法罪犯、净化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思考,答案可以是肯定的;如果从保护环境、废物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角度考虑,答案又可以是否定的。同学们由此展开激烈的讨论,提出很多富有创意的话题。由于创设了激趣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和创新意识,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故对所学内容理解也深刻。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创设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创设情境不能只是求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政治味”。创设的情境要有内涵、有深度,要容纳足够的有效信息,要有利于学生思考。要让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涵的知识,进而提出相关的有价值的思考。情境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目的性原则。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创设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赶时髦的点缀品。设置特定的情境既要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又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为后面的教学服务。教师对要设置什么样的情境,应有针对性即有的放矢;对设置的情境将起到什么作用也应心中有数。
2 趣味性原则。巴尔扎克说:“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为此教师应依据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教学资源,将其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3 现实性原则。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拉近思想品德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4 时代性原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学也要与时俱进。由于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所以教师应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因此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有时代气息,要将生活中发生的热点话题及时引入课堂,以体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时代性。
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只要我们把握原则,结合教学实际,因材、因人、因时创设教学情境,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本领和艺术,就一定能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