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镇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明确要求。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文化力量助力“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现状
1.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缺乏
受经济条件、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部分乡镇过于追求经济建设,也有部分乡镇重视度不高,导致一些乡镇群众文化基础建设设施存在明显的缺乏现象。目前一些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后续的投入没有跟上,很多文化建设项目没有列入到财政预算当中,使后期的群众文化建设不能落实到位。
2.文化工作人员匮乏,基层文化人才不稳定
乡镇的文化服务及工作人员是搞好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因素。这些文化专职人员工作在最基层,在乡镇管人、管事和对口部门管业务的双重管理体制下,“挪用”文化专干现象普遍。工作杂、头绪多以及经费少等问题,导致群众文化工作困难重重,很难有人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导致乡镇文化建设人才大量流失。另外,一些群众文化专职人员,进行专职工作的时间较少,常常需要身兼数职,根本没有机会参加文化工作学习及培训,基础工作越来越薄弱,这也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的快速发展。
3.活动资源整合不够,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不少乡镇在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时忽视了资源的整合利用,难以使活动的公共服务效应最大化。具体表现为文化活动参与人员较少,导致高投入的财力无法发挥其最大的效率。相关文化管理部门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兴趣爱好,不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难以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4.绩效评估不尽合理,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
工作绩效评估对于农村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实的操作中我们发现,政府在对其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价时忽视了对其文化指标的考核评估,部分乡镇甚至没有建立对乡镇文化服务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评估标准和衡量指标,导致这些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科学合理绩效评估机制的另一表现是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在日常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盲目性。
二、加强乡镇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1.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强阵地建设,拉动文化内需
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逐步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确保村村通长期有效运行,继续做好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图书室、阅览室、健身路径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但当乡镇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到位,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未被激活的时候,文化的投入和产出同样会失衡。因此,不能忽视政府投入热,群众参与冷的现象。政府要积极寻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设施投入与产出的和谐统一、良性互动,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吸引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积极性。只有激活群众的文化需求,才能让大家在参与文化中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丰富内心世界,促进人际和社会和谐。
2.加大力度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的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团队
乡镇基层文化工作站的领导应该重视如何去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乡镇基层文化建设团队,而且后续工作必须落实开展,如相应的培训工作要做好;另外,也要吸纳更多的人才,促进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将内部管理体系激活并不断完善,最大限度调动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要加强文化活动创新,充分发挥文化设施资源整合效应
要把文化建设与服务农村经经济相结合,利用电教室、阅览室向群众传授种养技能,通过讲座、展览、播放专题片等形式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帮助。除此之外还要搭建基层群众业余文化活动队伍的组织平台,使分散的群体得到整合,如成立群众文化协会,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对协会的管理,文化业务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由协会组织基层文化活动队伍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解决基层活动队伍多,文化活动少的问题。
4.完善乡镇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其次要加快现行文化体制的改革步伐,加快县、乡公益性文化事业实行单位改革,明晰乡镇文化工作机构的职能及归属,推进基层公共行政改变传统行政组织办文化、管文化的模式。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总之,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不仅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抓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只有农村文化全面进步,农村文化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助力百万人民致富奔小康。
一、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现状
1.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缺乏
受经济条件、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部分乡镇过于追求经济建设,也有部分乡镇重视度不高,导致一些乡镇群众文化基础建设设施存在明显的缺乏现象。目前一些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后续的投入没有跟上,很多文化建设项目没有列入到财政预算当中,使后期的群众文化建设不能落实到位。
2.文化工作人员匮乏,基层文化人才不稳定
乡镇的文化服务及工作人员是搞好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因素。这些文化专职人员工作在最基层,在乡镇管人、管事和对口部门管业务的双重管理体制下,“挪用”文化专干现象普遍。工作杂、头绪多以及经费少等问题,导致群众文化工作困难重重,很难有人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导致乡镇文化建设人才大量流失。另外,一些群众文化专职人员,进行专职工作的时间较少,常常需要身兼数职,根本没有机会参加文化工作学习及培训,基础工作越来越薄弱,这也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的快速发展。
3.活动资源整合不够,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不少乡镇在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时忽视了资源的整合利用,难以使活动的公共服务效应最大化。具体表现为文化活动参与人员较少,导致高投入的财力无法发挥其最大的效率。相关文化管理部门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兴趣爱好,不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难以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4.绩效评估不尽合理,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
工作绩效评估对于农村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实的操作中我们发现,政府在对其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价时忽视了对其文化指标的考核评估,部分乡镇甚至没有建立对乡镇文化服务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评估标准和衡量指标,导致这些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科学合理绩效评估机制的另一表现是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在日常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盲目性。
二、加强乡镇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1.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强阵地建设,拉动文化内需
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逐步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确保村村通长期有效运行,继续做好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图书室、阅览室、健身路径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但当乡镇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到位,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未被激活的时候,文化的投入和产出同样会失衡。因此,不能忽视政府投入热,群众参与冷的现象。政府要积极寻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设施投入与产出的和谐统一、良性互动,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吸引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积极性。只有激活群众的文化需求,才能让大家在参与文化中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丰富内心世界,促进人际和社会和谐。
2.加大力度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的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团队
乡镇基层文化工作站的领导应该重视如何去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乡镇基层文化建设团队,而且后续工作必须落实开展,如相应的培训工作要做好;另外,也要吸纳更多的人才,促进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将内部管理体系激活并不断完善,最大限度调动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要加强文化活动创新,充分发挥文化设施资源整合效应
要把文化建设与服务农村经经济相结合,利用电教室、阅览室向群众传授种养技能,通过讲座、展览、播放专题片等形式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帮助。除此之外还要搭建基层群众业余文化活动队伍的组织平台,使分散的群体得到整合,如成立群众文化协会,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对协会的管理,文化业务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由协会组织基层文化活动队伍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解决基层活动队伍多,文化活动少的问题。
4.完善乡镇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其次要加快现行文化体制的改革步伐,加快县、乡公益性文化事业实行单位改革,明晰乡镇文化工作机构的职能及归属,推进基层公共行政改变传统行政组织办文化、管文化的模式。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总之,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不仅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抓好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只有农村文化全面进步,农村文化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助力百万人民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