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文学是电子信息时代的新事物,她的诞生既是对传统文学出版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可贵的机遇。俩者的结合既是绕不开的事实,也是出版界的新路。本文论述了网络文学出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网络文学 出版 机遇
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今天,文学早已经借助于电子信息的翅膀,几乎与传统出版方式并驾齐驱,甚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此二者也并非水火不容,或者亦可兼容互补。也即是说,传统的出版方式,也完全可以接纳网络文学这一时代的新产物。本文所指网络文学出版,可以理解为以互联网传播的网络文学作品以书本形式印刷出版,另外一层意义也包括,将电子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的合法途径公之于众,这样亦可促进它的健康发展。
现阶段,网络文学出版比较常见的有各类文学网站、各大门户网站的文学专栏以及各类文学论坛等几种形式。这种传播形式虽然是在互联网普及之后才得以发展,然而正借助于现代传媒的强大力量快速成长,不得不予以重视。传统出版企业虽然不是网络运营商,虽然没有深度参与,可是不得已也得涉足网络文学的出版,也就是将互联网受大众欢迎的电子文本以书本的形式予以印刷出版。屈就也好,迎合也罢,顺应科技前进的步伐总不会错。也就如同没必要到现在仍旧保持铅字排版一样。甚至可以肯定,传统出版方式如能与网络文学联姻,必将取得双赢的结果。
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的转变,要正视网络文学存在的合理性及普遍性,也要明确其出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必须承认,网络文学是电子科学与文学艺术的混血儿。惟其混血,便有了特别的杂交优势,——那就是传布的快捷方便。就如网络购物一般,跨国商业巨头也得忍受它的冲击。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简直是人类社会一场最伟大的变革,那么,它强大的影响力势必波及到人类社会的几乎每一寸角落,几乎全人类都感兴趣的文学当然概莫能外。于是,创作一改过去挥笔铺纸为键盘敲击,而“洛阳纸贵”也许就永远成为了历史。这种颠覆性的写作方式,一种看法是,网络文学是就连莫言们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它已经毫不留情地占领了相当一方文学阵地,甚至将引领全新的文学潮流。与此相对的看法是,网络文学难以入流,文字粗疏,思想贫乏,缺少品位。也许,这种看法或多或少有点醋意,甚至可以说,持这种看法的人或者就干脆不很懂电脑,也驾驭不了网络。公正地说,上述这两种观点都未必恰当。人类文明的发展表明,一种新事物的诞生,一开始或者往往会受到人们思维定势的抵制。就如胡服骑射那样一开始会被激烈抵制。或者文艺演出甚至被视为勾栏瓦肆之流。作为文学主流的小说,也曾在明清之际被称为“巷谈俚语”,因为其雏形也不过就是说书人的鼓词而已。再如其后的诸多创作流派,诸如意识流、超现实主义也一度被斥为异端邪说。——再高雅的产物,也总有一个成熟、完善的过程。网络文学是电子时代的必然产物,也就如同数字光盘取代汗牛充栋的线装书一样正常。在科技的强大力量面前,一切都在发生深刻变革。而传统的文学出版形式和出版商们,也应该早日脱去冗赘的汉服,而战马无疑更具有驰骋千里的可能。因为,时代的发展必将无情地荡涤一切旧有的、固有的事物。网络时代,一切原有的方式,都将被彻底颠覆。这绝非人类社会的灾难,而是一场摧枯拉朽的变革。就像现在不需要写过多的书面信函更不需要拍发电报一样,几乎所有的艺术欣赏方式,都在顺应电子时代的潮流,没有其它选择。 如果说,新生的就是合理的,那么,存在也就必定有存在是理由。文学界都记得,为网络文学打响第一炮的当属来自台湾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当其印刷出版后,又畅销了好一阵子。此后,发展愈加迅速,例如作为早期网络文学的代表《悟空传》,延续了中国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经典。既为新作,必发新声,当代网络写手(姑用社会习惯语)更不必去沿袭吴承恩的老路,因而新作凭借自身独特的语言方式,思想的锋芒则直指当下社会痼疾,显示了独特的深度。惟其深度,才有了点击的频率和受众的广度。被海外读者誉为“中国第一部真正具有国际意义的军旅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陆军特种兵成长的心路历程,就像微博直播那般鲜活与适时,令传统出版方式无法望其项背。又如《明朝那些事儿》,作品以小说的形式演绎历史,延续了台湾地区柏杨先生开创的通俗历史写作之风。仅此数例,足可佐证这些作品从语言、内容以及艺术价值方面都足与传统文学相媲美。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秀的作品借重于网络的高效,最终迫使传统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态度得以改变。而网络文学自身也得以融入文学的江河。
这种转变不仅仅因为出版商的睿智,也得益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远见。例如2009年,网络文学作品《大江东去》成为第一部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同年鲁迅文学院首开网络作家培训班;此后的2010年新修订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网络作品被纳入参选之列;更为可贵的是,就在这一年,中国作协首次举办“网络文学研讨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更将网络文学纳入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范围。每一步都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2011年,新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首次表示,将向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征集参评作品,可谓一步一座里程碑!
由此看,既然传统文学的奖项已经敞开她包容的胸怀,那么,传统文学的出版怎么可以缺少网络文学的滋养呢! 网络文学作品有最广泛的市场和不容忽视的市场号召力,愿不愿意承认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网络文学已经不需要写手(沿用社会称谓)冥思苦想,进而展现了心灵的无限空间。正因为如此,鲜活的生命力已经是网络文学所独具的魅力。根据有关机构统计,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已经成为近半数网民的选择。许多网络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甚至提高了电视台的收视率!诸如《裸婚时代》、《后宫甄嬛传》、《山楂树之恋》等网络文学佳作也同样成为各大影视公司掘金的一块宝藏。更有一些网络作品与传统出版社联姻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因此一些传统出版商也将网络文学视为新的出版机会。当然,这方面还很多环节需要理顺,也还有事项需要协调,本文暂不予论述。
【关键词】网络文学 出版 机遇
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今天,文学早已经借助于电子信息的翅膀,几乎与传统出版方式并驾齐驱,甚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此二者也并非水火不容,或者亦可兼容互补。也即是说,传统的出版方式,也完全可以接纳网络文学这一时代的新产物。本文所指网络文学出版,可以理解为以互联网传播的网络文学作品以书本形式印刷出版,另外一层意义也包括,将电子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的合法途径公之于众,这样亦可促进它的健康发展。
现阶段,网络文学出版比较常见的有各类文学网站、各大门户网站的文学专栏以及各类文学论坛等几种形式。这种传播形式虽然是在互联网普及之后才得以发展,然而正借助于现代传媒的强大力量快速成长,不得不予以重视。传统出版企业虽然不是网络运营商,虽然没有深度参与,可是不得已也得涉足网络文学的出版,也就是将互联网受大众欢迎的电子文本以书本的形式予以印刷出版。屈就也好,迎合也罢,顺应科技前进的步伐总不会错。也就如同没必要到现在仍旧保持铅字排版一样。甚至可以肯定,传统出版方式如能与网络文学联姻,必将取得双赢的结果。
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的转变,要正视网络文学存在的合理性及普遍性,也要明确其出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必须承认,网络文学是电子科学与文学艺术的混血儿。惟其混血,便有了特别的杂交优势,——那就是传布的快捷方便。就如网络购物一般,跨国商业巨头也得忍受它的冲击。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简直是人类社会一场最伟大的变革,那么,它强大的影响力势必波及到人类社会的几乎每一寸角落,几乎全人类都感兴趣的文学当然概莫能外。于是,创作一改过去挥笔铺纸为键盘敲击,而“洛阳纸贵”也许就永远成为了历史。这种颠覆性的写作方式,一种看法是,网络文学是就连莫言们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它已经毫不留情地占领了相当一方文学阵地,甚至将引领全新的文学潮流。与此相对的看法是,网络文学难以入流,文字粗疏,思想贫乏,缺少品位。也许,这种看法或多或少有点醋意,甚至可以说,持这种看法的人或者就干脆不很懂电脑,也驾驭不了网络。公正地说,上述这两种观点都未必恰当。人类文明的发展表明,一种新事物的诞生,一开始或者往往会受到人们思维定势的抵制。就如胡服骑射那样一开始会被激烈抵制。或者文艺演出甚至被视为勾栏瓦肆之流。作为文学主流的小说,也曾在明清之际被称为“巷谈俚语”,因为其雏形也不过就是说书人的鼓词而已。再如其后的诸多创作流派,诸如意识流、超现实主义也一度被斥为异端邪说。——再高雅的产物,也总有一个成熟、完善的过程。网络文学是电子时代的必然产物,也就如同数字光盘取代汗牛充栋的线装书一样正常。在科技的强大力量面前,一切都在发生深刻变革。而传统的文学出版形式和出版商们,也应该早日脱去冗赘的汉服,而战马无疑更具有驰骋千里的可能。因为,时代的发展必将无情地荡涤一切旧有的、固有的事物。网络时代,一切原有的方式,都将被彻底颠覆。这绝非人类社会的灾难,而是一场摧枯拉朽的变革。就像现在不需要写过多的书面信函更不需要拍发电报一样,几乎所有的艺术欣赏方式,都在顺应电子时代的潮流,没有其它选择。 如果说,新生的就是合理的,那么,存在也就必定有存在是理由。文学界都记得,为网络文学打响第一炮的当属来自台湾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当其印刷出版后,又畅销了好一阵子。此后,发展愈加迅速,例如作为早期网络文学的代表《悟空传》,延续了中国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经典。既为新作,必发新声,当代网络写手(姑用社会习惯语)更不必去沿袭吴承恩的老路,因而新作凭借自身独特的语言方式,思想的锋芒则直指当下社会痼疾,显示了独特的深度。惟其深度,才有了点击的频率和受众的广度。被海外读者誉为“中国第一部真正具有国际意义的军旅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陆军特种兵成长的心路历程,就像微博直播那般鲜活与适时,令传统出版方式无法望其项背。又如《明朝那些事儿》,作品以小说的形式演绎历史,延续了台湾地区柏杨先生开创的通俗历史写作之风。仅此数例,足可佐证这些作品从语言、内容以及艺术价值方面都足与传统文学相媲美。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秀的作品借重于网络的高效,最终迫使传统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态度得以改变。而网络文学自身也得以融入文学的江河。
这种转变不仅仅因为出版商的睿智,也得益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远见。例如2009年,网络文学作品《大江东去》成为第一部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同年鲁迅文学院首开网络作家培训班;此后的2010年新修订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网络作品被纳入参选之列;更为可贵的是,就在这一年,中国作协首次举办“网络文学研讨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更将网络文学纳入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范围。每一步都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2011年,新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首次表示,将向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征集参评作品,可谓一步一座里程碑!
由此看,既然传统文学的奖项已经敞开她包容的胸怀,那么,传统文学的出版怎么可以缺少网络文学的滋养呢! 网络文学作品有最广泛的市场和不容忽视的市场号召力,愿不愿意承认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网络文学已经不需要写手(沿用社会称谓)冥思苦想,进而展现了心灵的无限空间。正因为如此,鲜活的生命力已经是网络文学所独具的魅力。根据有关机构统计,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已经成为近半数网民的选择。许多网络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甚至提高了电视台的收视率!诸如《裸婚时代》、《后宫甄嬛传》、《山楂树之恋》等网络文学佳作也同样成为各大影视公司掘金的一块宝藏。更有一些网络作品与传统出版社联姻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因此一些传统出版商也将网络文学视为新的出版机会。当然,这方面还很多环节需要理顺,也还有事项需要协调,本文暂不予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