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银鹰少年军校 “一票难求”,许多外校的学生家长也慕名来询,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接受历练,共享鹰潭一小学子的这一“福利”。
这项始自1993年的“福利”,由鹰潭第一小学与驻鹰空军某部共同缔造,20多年来,为近万名学子提供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训练。
当头棒喝
至少在初到军校的那几天里,鹰潭一小的学生们是不会以此为荣的。初次集合,在驻鹰空军某部的校场上,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咸咸的汗水渗进嘴唇,眼前的教官皮肤黝黑、表情严肃,刘鸿辰才明白:“原来这不是夏令营呀!”
这校场,在刘鸿辰眼里有学校操场的三倍大,在林斐眼里却是四倍。一来就要围着它跑五圈,林斐感到“呼吸困难,张大了嘴,鼻翼撑得难受,两腿灌了铅似的,沉得再也抬不起来”,但她还是忍着痛坚持跑完。
刘鸿辰、林斐都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写申请并由家长签字提交后,正式成为军校的一员。接下来的一周,他们的时间将被严格划分,排入内务整理、分列式训练、军体拳、唱军歌、野外拉练、队列瞄靶、军事游戏等内容,而不再有电视、零食、舒适的卧室以及父母关爱的眼神。尖利而刺耳的哨声将取代校园的铃声,掌控他们生活的节奏。
虽然学校已通过多种方式向家长和学生传达了军校的具体情况和注意事项,但军校的严苛依然在学生的意料之外,一周下来,他们无法统计自己在军校站过多长时间军姿,做过多少深蹲,走过多少鸭子步,跑过多少圈校场,打过多少次军体拳。
看似最简单的站军姿也很磨炼人,万锦芸说:“它教会了我什么叫毅力,什么叫坚持,更告诉了我们部队有铁的纪律。”
即使是吃饭,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这铁的纪律。一人违纪,全队受罚,强化了这些十来岁孩子的集体观念。第一天的训练结束后,学生们列队去餐厅,何笑妍直直盯着餐厅,可是,因为有人说话,不过50米的路程却走了近一个小时。她想,连吃个饭都这么难,“这一周的生活将会多么可怕!”
最“可怕”的恐怕非夜间的紧急集合莫属,这也是往届学员都谈之色变的。
“紧急集合的哨声突然响了起来,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李昊阳急忙从床上跳了起来,头碰到了床顶,但顾不上疼了,他一边大声喊醒“战友”,一边手忙脚乱地穿起了衣服,套上裤子后,始终找不到要系的扣子,慌乱中才发现自己把裤子套反了。
等他终于赶到校场时,看到的是一片遭遇了夜袭般的狼狈景象,微弱的灯光中,有还穿着拖鞋的,有没拿水壶的,有落了帽子或挎包的,有手里还拽着一条裤子的,也有只穿着短裤的,哭叫声交织在一起。巡逻宿舍的教官抱着一大团东西下来,李昊阳走近一看,才看出是周宇婕还睡在被筒里。
周宇婕大概很难忘记这个夜晚,集合完毕后,教官来到宿舍鼓励她说:“小姑娘,你虽然迟到了,但这是对你人生的一种考验,希望你不要气馁,继续加油!”
不少学生想到了放弃。教官刘一鸣印象中就有一个姓桂的学生,他在第三天晚上,和几个室友约好了逃出军营。直到其中的一名成员中途放弃,并潜回报信,教官刘一鸣才发现了这起计划周密,有步骤、有分工、有侦察方案,甚至还有路线草图的逃跑事件。
“我是没有办法才来的,其实我真不想来的。”这个学生说。
“那你不是写了申请吗?”
“可我以为就和夏令营一样。我确实想回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我想检验这几天学到的东西到底有没有用。”
这件事多少有些让刘一鸣哭笑不得,来自河北的他已在部队度过了七个春秋。上初中时,学校附近的武警部队对他们进行过为期五天的集训。他由此对部队产生了憧憬,他相信同样的种子也会播散在银鹰少年军校的学员心中。
军校也寄托着学校和家长的美好愿望。鹰潭一小校长万鹰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在校读书时,就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一日学军活动。1993年,学校依托与驻鹰空军某部的共建关系,将这项野外拓展活动升格为江西省的第一所少年军校,其宗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其组织性、纪律性,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五味杂陈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亲人生活,对父母的思念,也总是会在华灯初上或夜深人静时悄然蔓延。
一天晚饭后,夜幕降临,熊翊茹看着远处黛色的群山,不禁泪眼朦胧。当被一旁的同学问道:“你是不是想妈妈了?”她忙答:“不,我没有。”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撒了谎。
“每一期的头一天,学员都会在兴奋中度过,但在第二第三个晚上就会普遍地想家,宿舍里也总是有学生嘤嚶啜泣,有时,值班的教官不得不陪护到很晚。” 这是万鹰从这么多届学员中总结的规律。教官也很明白这样的生活体验是一种绝佳的教育情境。
一天下午,刘一鸣让学生们在校场坐下,让他们唱起《父亲》来。
“竟然不用训练”,这“破天荒”的头一遭让王叙昊倍感轻松。学生们便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总是向你索取全部,却不曾说谢谢你……”刘一鸣显然很不满意:“唱歌要有感情,你们要仔细想想父母为你们做的事情!”
大家又认真地唱了起来,唱着唱着,有的开始小声抽泣,有的则号啕大哭。
泪水也浸满了王叙昊的眼眶,他想起许多事情:“有一次,我的英语考砸了,我背着爸爸藏起了试卷。爸爸发现后,没有骂我,只说努力就够了。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吵了架,我一气之下竟说我们‘水火不容’,妈妈不吭声地走开了。我经过妈妈的房间时,听见了她的哭声,可我却径直走开了。”
歌声没有因为哭声而停止。虽然哭了,王叙昊也丝毫不觉得没面子。
教官也会教学生唱军歌,培养他们昂扬向上、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每当唱到《军中绿花》时,学生们也总是失声哽咽。
没有父母的呵护,也没有零食和饮料,一天晚上,刘鸿辰在宿舍提议用板蓝根自制饮料,当即获得通过。一阵忙乱后,刘鸿辰打开自己的水壶盖子,闻着一股清香,便迫不及待地尝了尝,顿时觉得“什么冰红茶、可乐都弱爆了”。 “我们就是在这苦与甜中不断地成长着。”刘鸿辰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同龄人也许无法体会到这“板蓝根party”的乐趣,也无法领会一度想要放弃的林斐“和小伙伴们相互鼓气,团结一致,集合时迅速有序”,并为觉察自己“力量和自信都得到了增强”而感受到的愉悦。
一天下午,学员们在篮球场上,围着摆成一圈的桌子站好。潘宇骋感到奇怪,随队的祝老师就站在中间。这时,一辆面包车开了过来,从里面搬出了一个大蛋糕,紧接着,教官又搬来四层蛋糕。祝老师告诉大家:“这周有好几个同学过生日,所以要为他们办一个生日会。”
潘宇骋“时不时地咽口水”,他第一次到见这么大的蛋糕,据他回忆,“最底层的有游泳圈那么大,倒数第二层也有篮球那么大”。他们围着蛋糕唱起了生日歌,她点名让几个同学来表演节目,几个小寿星笑得合不拢嘴,美味的蛋糕和精彩的表演点缀了他们的集体生活。
越是接近离开的日子,学生们的感情也就越复杂。
最后一个晚上,危洋躺在床上,想到第二天就要离开:“我的心情难免有一些低落,所以一直睡不着,室友都睡得很安详。这夜晚如此宁静,似乎也在为我们的离开而不舍。”
这感情的复杂也许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在回程的大巴车上,熊翊茹百感交集,她始终不能明白:“马上就可以回家了,这难道不是我六天来一直期盼的吗?”
甚至在舒起越的耳朵里,教官口号和哨声也不再那么刺耳了,反而它们“越轻快,我们依依不舍之情就越浓郁”。
离开的那天,那名桂姓学生,就依依不舍地找到刘一鸣说:“教官,我错了!我不该去当一名逃兵的,我违反了纪律,向您道歉!”
化蛹成蝶
李昌晨的母亲还清楚地记得在一小门口的那个中午,当她看着身着迷彩服、肩背挎包与水壶的李昌晨在她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原本强烈要求儿子去军校的她,此刻却揪心起来。
此后,每当夜幕降临,牵挂与忧虑就会紧紧缠绕着她:“儿子才十岁,从未离开我们独自生活,他懂得照顾自己吗?他在家从未做过家务,甚至连系鞋带都别别扭扭的,他能行嘛?”她在患得患失中度過了六个不眠之夜。
第七天上午,她迫不及待地走进军营,看见校场上队伍严整、英姿飒爽的娃娃兵们。她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在迷彩丛中辨认出晒黑了、英武了的李昌晨。从那坚毅的目光中,她看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儿子。
孩子们迈着矫健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从校场上行进,展示这一周的训练成果,接受家长们的检阅。指挥官由稚气未脱的学生充任。他们变换着各式的队列,如“闪闪红星”,寄托着军校的学员是光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寓意,这些队形都是教官集体智慧的结晶。
表演结束后,李昌晨的母亲来到儿子的住处,看见一床床叠放整齐的军被,一个个放置有序的背包、水壶、碗勺、洗漱用具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李昌晨后来回忆:“虽然很辛苦,但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坚强品质和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很多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
军营的经历也长期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一天晚上,刘仙临时在单位加班,她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搁在以前,女儿催她回家的电话总是会在这个时候响个不停,可今天却安静得很。“是不是她没在家?还是家里有其他人在?”刘仙心里嘀咕着,不安地拨通了家里的电话,谁知电话那头的叶恬静乖巧地答道:“妈妈,我一个人在家做功课呢!”
“这样的活动应该更多一些,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社交圈子比较小,以自我为中心。军校生活改变了他们的弱点,强化了他们的优点。”王叙昊的母亲罗亚雄这样说道,“军训回来,王叙昊每天能很早起床,做事也不用一再叮嘱。军训前他英语没考好,还偷偷藏起了试卷。军训结束后,他为这件事主动写了检查,分析自己的问题。”
每看到学生为了教官而伤心落泪,郑细青老师也都会觉得好笑:“教了他们这么多年,也没见为我流一滴泪。”郑依晨的母亲也发现,自己唠叨了十多年的话忽然就扎起了根——一次,在超市里,女儿望着平素爱吃的薯片,忽然转身对她说:“妈,我认为经常买零食吃是不好的习惯,我要改正,我不吃了。”
从最初每年只有百余名学生参加,到现在受训覆盖面高达百分之九十,银鹰少年军校也在持续积累荣誉,不断受到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早在1996年,军校就作为江西省唯一代表进京参加全国首届少先队员与解放军手拉手成果汇报会,接受迟浩田上将的检阅,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军校、首届少年军校示范校。
2004年暑假,军校还选派了20名优秀学生去北京少年军校总校参加了全国首届军校小教官培训,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的《“红军、蓝军”军事对抗赛》的节目录制。节目播出后,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这批学生在当年军校训练过程中真正起到了小教官的模范作用,他们动作规范,口令正确,成为学员的楷模,受到教官的好评。
二十多年的坚持,过程其实并不轻松,采访中,万鹰校长不忘感谢部队一如既往的支持。她说银鹰少年军校是一面由学校和部队共同撑起的旗帜,又说:“特色应该是一种校园性格,一种传统的积淀。”
这项始自1993年的“福利”,由鹰潭第一小学与驻鹰空军某部共同缔造,20多年来,为近万名学子提供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训练。
当头棒喝
至少在初到军校的那几天里,鹰潭一小的学生们是不会以此为荣的。初次集合,在驻鹰空军某部的校场上,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咸咸的汗水渗进嘴唇,眼前的教官皮肤黝黑、表情严肃,刘鸿辰才明白:“原来这不是夏令营呀!”
这校场,在刘鸿辰眼里有学校操场的三倍大,在林斐眼里却是四倍。一来就要围着它跑五圈,林斐感到“呼吸困难,张大了嘴,鼻翼撑得难受,两腿灌了铅似的,沉得再也抬不起来”,但她还是忍着痛坚持跑完。
刘鸿辰、林斐都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写申请并由家长签字提交后,正式成为军校的一员。接下来的一周,他们的时间将被严格划分,排入内务整理、分列式训练、军体拳、唱军歌、野外拉练、队列瞄靶、军事游戏等内容,而不再有电视、零食、舒适的卧室以及父母关爱的眼神。尖利而刺耳的哨声将取代校园的铃声,掌控他们生活的节奏。
虽然学校已通过多种方式向家长和学生传达了军校的具体情况和注意事项,但军校的严苛依然在学生的意料之外,一周下来,他们无法统计自己在军校站过多长时间军姿,做过多少深蹲,走过多少鸭子步,跑过多少圈校场,打过多少次军体拳。
看似最简单的站军姿也很磨炼人,万锦芸说:“它教会了我什么叫毅力,什么叫坚持,更告诉了我们部队有铁的纪律。”
即使是吃饭,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这铁的纪律。一人违纪,全队受罚,强化了这些十来岁孩子的集体观念。第一天的训练结束后,学生们列队去餐厅,何笑妍直直盯着餐厅,可是,因为有人说话,不过50米的路程却走了近一个小时。她想,连吃个饭都这么难,“这一周的生活将会多么可怕!”
最“可怕”的恐怕非夜间的紧急集合莫属,这也是往届学员都谈之色变的。
“紧急集合的哨声突然响了起来,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李昊阳急忙从床上跳了起来,头碰到了床顶,但顾不上疼了,他一边大声喊醒“战友”,一边手忙脚乱地穿起了衣服,套上裤子后,始终找不到要系的扣子,慌乱中才发现自己把裤子套反了。
等他终于赶到校场时,看到的是一片遭遇了夜袭般的狼狈景象,微弱的灯光中,有还穿着拖鞋的,有没拿水壶的,有落了帽子或挎包的,有手里还拽着一条裤子的,也有只穿着短裤的,哭叫声交织在一起。巡逻宿舍的教官抱着一大团东西下来,李昊阳走近一看,才看出是周宇婕还睡在被筒里。
周宇婕大概很难忘记这个夜晚,集合完毕后,教官来到宿舍鼓励她说:“小姑娘,你虽然迟到了,但这是对你人生的一种考验,希望你不要气馁,继续加油!”
不少学生想到了放弃。教官刘一鸣印象中就有一个姓桂的学生,他在第三天晚上,和几个室友约好了逃出军营。直到其中的一名成员中途放弃,并潜回报信,教官刘一鸣才发现了这起计划周密,有步骤、有分工、有侦察方案,甚至还有路线草图的逃跑事件。
“我是没有办法才来的,其实我真不想来的。”这个学生说。
“那你不是写了申请吗?”
“可我以为就和夏令营一样。我确实想回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我想检验这几天学到的东西到底有没有用。”
这件事多少有些让刘一鸣哭笑不得,来自河北的他已在部队度过了七个春秋。上初中时,学校附近的武警部队对他们进行过为期五天的集训。他由此对部队产生了憧憬,他相信同样的种子也会播散在银鹰少年军校的学员心中。
军校也寄托着学校和家长的美好愿望。鹰潭一小校长万鹰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在校读书时,就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一日学军活动。1993年,学校依托与驻鹰空军某部的共建关系,将这项野外拓展活动升格为江西省的第一所少年军校,其宗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其组织性、纪律性,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五味杂陈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亲人生活,对父母的思念,也总是会在华灯初上或夜深人静时悄然蔓延。
一天晚饭后,夜幕降临,熊翊茹看着远处黛色的群山,不禁泪眼朦胧。当被一旁的同学问道:“你是不是想妈妈了?”她忙答:“不,我没有。”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撒了谎。
“每一期的头一天,学员都会在兴奋中度过,但在第二第三个晚上就会普遍地想家,宿舍里也总是有学生嘤嚶啜泣,有时,值班的教官不得不陪护到很晚。” 这是万鹰从这么多届学员中总结的规律。教官也很明白这样的生活体验是一种绝佳的教育情境。
一天下午,刘一鸣让学生们在校场坐下,让他们唱起《父亲》来。
“竟然不用训练”,这“破天荒”的头一遭让王叙昊倍感轻松。学生们便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总是向你索取全部,却不曾说谢谢你……”刘一鸣显然很不满意:“唱歌要有感情,你们要仔细想想父母为你们做的事情!”
大家又认真地唱了起来,唱着唱着,有的开始小声抽泣,有的则号啕大哭。
泪水也浸满了王叙昊的眼眶,他想起许多事情:“有一次,我的英语考砸了,我背着爸爸藏起了试卷。爸爸发现后,没有骂我,只说努力就够了。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吵了架,我一气之下竟说我们‘水火不容’,妈妈不吭声地走开了。我经过妈妈的房间时,听见了她的哭声,可我却径直走开了。”
歌声没有因为哭声而停止。虽然哭了,王叙昊也丝毫不觉得没面子。
教官也会教学生唱军歌,培养他们昂扬向上、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每当唱到《军中绿花》时,学生们也总是失声哽咽。
没有父母的呵护,也没有零食和饮料,一天晚上,刘鸿辰在宿舍提议用板蓝根自制饮料,当即获得通过。一阵忙乱后,刘鸿辰打开自己的水壶盖子,闻着一股清香,便迫不及待地尝了尝,顿时觉得“什么冰红茶、可乐都弱爆了”。 “我们就是在这苦与甜中不断地成长着。”刘鸿辰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同龄人也许无法体会到这“板蓝根party”的乐趣,也无法领会一度想要放弃的林斐“和小伙伴们相互鼓气,团结一致,集合时迅速有序”,并为觉察自己“力量和自信都得到了增强”而感受到的愉悦。
一天下午,学员们在篮球场上,围着摆成一圈的桌子站好。潘宇骋感到奇怪,随队的祝老师就站在中间。这时,一辆面包车开了过来,从里面搬出了一个大蛋糕,紧接着,教官又搬来四层蛋糕。祝老师告诉大家:“这周有好几个同学过生日,所以要为他们办一个生日会。”
潘宇骋“时不时地咽口水”,他第一次到见这么大的蛋糕,据他回忆,“最底层的有游泳圈那么大,倒数第二层也有篮球那么大”。他们围着蛋糕唱起了生日歌,她点名让几个同学来表演节目,几个小寿星笑得合不拢嘴,美味的蛋糕和精彩的表演点缀了他们的集体生活。
越是接近离开的日子,学生们的感情也就越复杂。
最后一个晚上,危洋躺在床上,想到第二天就要离开:“我的心情难免有一些低落,所以一直睡不着,室友都睡得很安详。这夜晚如此宁静,似乎也在为我们的离开而不舍。”
这感情的复杂也许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在回程的大巴车上,熊翊茹百感交集,她始终不能明白:“马上就可以回家了,这难道不是我六天来一直期盼的吗?”
甚至在舒起越的耳朵里,教官口号和哨声也不再那么刺耳了,反而它们“越轻快,我们依依不舍之情就越浓郁”。
离开的那天,那名桂姓学生,就依依不舍地找到刘一鸣说:“教官,我错了!我不该去当一名逃兵的,我违反了纪律,向您道歉!”
化蛹成蝶
李昌晨的母亲还清楚地记得在一小门口的那个中午,当她看着身着迷彩服、肩背挎包与水壶的李昌晨在她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原本强烈要求儿子去军校的她,此刻却揪心起来。
此后,每当夜幕降临,牵挂与忧虑就会紧紧缠绕着她:“儿子才十岁,从未离开我们独自生活,他懂得照顾自己吗?他在家从未做过家务,甚至连系鞋带都别别扭扭的,他能行嘛?”她在患得患失中度過了六个不眠之夜。
第七天上午,她迫不及待地走进军营,看见校场上队伍严整、英姿飒爽的娃娃兵们。她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在迷彩丛中辨认出晒黑了、英武了的李昌晨。从那坚毅的目光中,她看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儿子。
孩子们迈着矫健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从校场上行进,展示这一周的训练成果,接受家长们的检阅。指挥官由稚气未脱的学生充任。他们变换着各式的队列,如“闪闪红星”,寄托着军校的学员是光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寓意,这些队形都是教官集体智慧的结晶。
表演结束后,李昌晨的母亲来到儿子的住处,看见一床床叠放整齐的军被,一个个放置有序的背包、水壶、碗勺、洗漱用具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李昌晨后来回忆:“虽然很辛苦,但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坚强品质和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很多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
军营的经历也长期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一天晚上,刘仙临时在单位加班,她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搁在以前,女儿催她回家的电话总是会在这个时候响个不停,可今天却安静得很。“是不是她没在家?还是家里有其他人在?”刘仙心里嘀咕着,不安地拨通了家里的电话,谁知电话那头的叶恬静乖巧地答道:“妈妈,我一个人在家做功课呢!”
“这样的活动应该更多一些,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社交圈子比较小,以自我为中心。军校生活改变了他们的弱点,强化了他们的优点。”王叙昊的母亲罗亚雄这样说道,“军训回来,王叙昊每天能很早起床,做事也不用一再叮嘱。军训前他英语没考好,还偷偷藏起了试卷。军训结束后,他为这件事主动写了检查,分析自己的问题。”
每看到学生为了教官而伤心落泪,郑细青老师也都会觉得好笑:“教了他们这么多年,也没见为我流一滴泪。”郑依晨的母亲也发现,自己唠叨了十多年的话忽然就扎起了根——一次,在超市里,女儿望着平素爱吃的薯片,忽然转身对她说:“妈,我认为经常买零食吃是不好的习惯,我要改正,我不吃了。”
从最初每年只有百余名学生参加,到现在受训覆盖面高达百分之九十,银鹰少年军校也在持续积累荣誉,不断受到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早在1996年,军校就作为江西省唯一代表进京参加全国首届少先队员与解放军手拉手成果汇报会,接受迟浩田上将的检阅,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军校、首届少年军校示范校。
2004年暑假,军校还选派了20名优秀学生去北京少年军校总校参加了全国首届军校小教官培训,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的《“红军、蓝军”军事对抗赛》的节目录制。节目播出后,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这批学生在当年军校训练过程中真正起到了小教官的模范作用,他们动作规范,口令正确,成为学员的楷模,受到教官的好评。
二十多年的坚持,过程其实并不轻松,采访中,万鹰校长不忘感谢部队一如既往的支持。她说银鹰少年军校是一面由学校和部队共同撑起的旗帜,又说:“特色应该是一种校园性格,一种传统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