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学校的一门课程。在民族器乐建设上,需要大家的人力物力及准备工作。对学校中学生民乐队的建设颇有感触。
关键词:民族器乐;演奏水平;特长
民族器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在中学阶段普及与提高民族器乐教育,对中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课内器乐教学和课外社团活动是民族器乐教学的两大阵地。课内器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演奏技法及音色特点等基础知识,初步感受与体验各种乐器演奏的不同魅力和音乐风格。课外器乐教学是课内教学的延伸,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中学生民乐队的建设是学校课外活动中一个传承民族音乐、传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建立一支中学生民乐队,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呢?下面,笔者将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结合实际情况和乐队编制,选拔有音乐特长的学生
1.营造氛围,做好宣传,取得家长和学校各部门的协助支持
教师要经常在学校范围内组织民乐欣赏讲座及特长生的独奏音乐会,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艺术氛围。另外,教师还要多与家长、班主任沟通,打消他们怕孩子因排练而耽误学习的顾虑,化阻力为助力。
2.在全校的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3.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面試
面试内容:(1)演奏一首自选曲目。(2)即兴视奏一段旋律。
4.根据乐队编制和学生的演奏水平进行筛选
民乐队根据演奏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拉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吹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及低音乐器。一支中小型学生民乐队一般在30~40人左右,其中笛子1~2人、笙1~2人、唢呐1人、琵琶1~2人、柳琴1~2人、中阮1~2人、大阮1人、扬琴1~2人、古筝1人、打击乐器2~3人、高胡1~2人(可兼板胡)、二胡3~4人、中胡1~2人、大提琴1~2人、低音提琴1人。
在现有的一些中学生民乐队中,高音乐器丰富有余,而中、低音乐器则不太理想。这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不开的,二胡、笛子音色悠扬、易于携带,古筝曲声优美、易于上手,这些都是喜闻乐见、学者众多的乐器,而会演奏扬琴、笙、唢呐、中阮的学生少之又少。为了整个乐队的音响平衡,配置齐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校内与校外之间的合作
一方面,教师让部分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改习冷门乐器,以满足排练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早期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吸收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笔者建议学校民乐队可以与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结合,开设多器种的民乐课程,或从艺术团体、高校聘请专业教师,作为乐队的艺术指导,为对民乐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2)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
鉴于初中阶段时间较短,乐队成员更替较快,许多中学生民乐队面临生源不稳定、乐器不齐全的问题,笔者建议由同一片区的学校合作开展民乐队活动,以弥补乐队编制不足。这种合作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纵向合作时,在本学区的小学生中寻找生源,吸收为预备队员,长期参与乐队的排练和演出。横向合作时,根据乐曲的需要,向周边中学短期借调个别学生参加排练和演出,这样不仅能加强各学校民乐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而且能解决乐器配置不全的问题,使中学生民乐队有能力演奏更多的曲目,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
我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在市区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分别挑选部分艺术教育基础较好的学校组成“四二一”梯队,民乐队员作为特长生集中在这些学校就读,各学校调集优秀教师合理安排他们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这样,不仅家长放心、学生满意,学校的艺术活动水平也得以提升,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取得双赢的效果。
二、结合演奏水平和乐曲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
目前,中学生民乐队的编制以30人以上的中型民族管弦乐队为主,有专用活动场所,日常活动时间基本能够达到每周两课时,演出活动基本能够达到每学期一到两次。为了让每次排练都达到预期效果,采取以下方法:
1.分组练习,打好基础
乐队在合奏之前首先要根据不同器种进行分组练习,重点解决演奏技巧上的问题。在分组练习时,教师特别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然后是力度、音色。具体来讲,拉弦乐器组要注重音准和左右手配合练习,弹拨乐器组多注重音位(品位)的练习,打击乐器组要注重节奏训练。节奏紧凑、音符密集的地方要分段练、放慢练。
2.精选曲目,激发兴趣
在民乐队排练的初级阶段,适合学生的演奏技术程度、又有较好的音乐效果的乐曲很难找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技术水平,编配一些规模不大、又容易演奏的合奏曲。排练过程中,如果某个队员还不能完全适应乐谱的技术要求,可根据情况将分谱移高或移低八度或作某种简化处理。当然这是权宜之计,还是要在平时加强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
学生乐队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排练曲目还要考虑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融入一些喜闻乐见、轻松欢快的小曲目或趣味练习曲、歌曲改编曲等,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练习的劲头。
3.多种途径,丰富内涵
除了演奏技巧的提高,内涵的丰富能进一步增强乐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主要途径有:提高学生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修养,以丰富其想象力;指导学生多看、多听名家演奏和获奖作品,以提高其感受力;组织乐队参加各种器乐比赛和展演活动,以提高其鉴赏力。
4.保证时间,落实训练
训练时间的保证,是民乐队水平提高的关键。负责乐队训练的教师要多与校主管部门、班主任、家长交流,寻求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日常管理和每次排练的组织工作,督促学生完成每次布置的训练任务。
5.提供舞台,激励信心
有些队员心理素质不太好,独奏时经常会紧张,忘谱、跑调、节奏越来越快。队员的自信心需要教师的不断培养和鼓励,在排练之余,笔者积极组织一些表演、竞赛活动,搭建各种舞台,创造多种锻炼机会。例如,“我的地盘我做主”器乐PK赛、“江南好”江南风格器乐曲比赛等,舞台虽小,范围不大,但每个乐队成员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笔者相信,在民族民间音乐的长期熏陶下,民族情感之花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音乐更需要有着深厚民族情感和丰富艺术底蕴的年青一代去传承与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关键词:民族器乐;演奏水平;特长
民族器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在中学阶段普及与提高民族器乐教育,对中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课内器乐教学和课外社团活动是民族器乐教学的两大阵地。课内器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演奏技法及音色特点等基础知识,初步感受与体验各种乐器演奏的不同魅力和音乐风格。课外器乐教学是课内教学的延伸,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中学生民乐队的建设是学校课外活动中一个传承民族音乐、传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建立一支中学生民乐队,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呢?下面,笔者将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结合实际情况和乐队编制,选拔有音乐特长的学生
1.营造氛围,做好宣传,取得家长和学校各部门的协助支持
教师要经常在学校范围内组织民乐欣赏讲座及特长生的独奏音乐会,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艺术氛围。另外,教师还要多与家长、班主任沟通,打消他们怕孩子因排练而耽误学习的顾虑,化阻力为助力。
2.在全校的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3.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面試
面试内容:(1)演奏一首自选曲目。(2)即兴视奏一段旋律。
4.根据乐队编制和学生的演奏水平进行筛选
民乐队根据演奏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拉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吹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及低音乐器。一支中小型学生民乐队一般在30~40人左右,其中笛子1~2人、笙1~2人、唢呐1人、琵琶1~2人、柳琴1~2人、中阮1~2人、大阮1人、扬琴1~2人、古筝1人、打击乐器2~3人、高胡1~2人(可兼板胡)、二胡3~4人、中胡1~2人、大提琴1~2人、低音提琴1人。
在现有的一些中学生民乐队中,高音乐器丰富有余,而中、低音乐器则不太理想。这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不开的,二胡、笛子音色悠扬、易于携带,古筝曲声优美、易于上手,这些都是喜闻乐见、学者众多的乐器,而会演奏扬琴、笙、唢呐、中阮的学生少之又少。为了整个乐队的音响平衡,配置齐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校内与校外之间的合作
一方面,教师让部分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改习冷门乐器,以满足排练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早期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吸收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笔者建议学校民乐队可以与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结合,开设多器种的民乐课程,或从艺术团体、高校聘请专业教师,作为乐队的艺术指导,为对民乐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2)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
鉴于初中阶段时间较短,乐队成员更替较快,许多中学生民乐队面临生源不稳定、乐器不齐全的问题,笔者建议由同一片区的学校合作开展民乐队活动,以弥补乐队编制不足。这种合作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纵向合作时,在本学区的小学生中寻找生源,吸收为预备队员,长期参与乐队的排练和演出。横向合作时,根据乐曲的需要,向周边中学短期借调个别学生参加排练和演出,这样不仅能加强各学校民乐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而且能解决乐器配置不全的问题,使中学生民乐队有能力演奏更多的曲目,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
我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在市区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分别挑选部分艺术教育基础较好的学校组成“四二一”梯队,民乐队员作为特长生集中在这些学校就读,各学校调集优秀教师合理安排他们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这样,不仅家长放心、学生满意,学校的艺术活动水平也得以提升,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取得双赢的效果。
二、结合演奏水平和乐曲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
目前,中学生民乐队的编制以30人以上的中型民族管弦乐队为主,有专用活动场所,日常活动时间基本能够达到每周两课时,演出活动基本能够达到每学期一到两次。为了让每次排练都达到预期效果,采取以下方法:
1.分组练习,打好基础
乐队在合奏之前首先要根据不同器种进行分组练习,重点解决演奏技巧上的问题。在分组练习时,教师特别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然后是力度、音色。具体来讲,拉弦乐器组要注重音准和左右手配合练习,弹拨乐器组多注重音位(品位)的练习,打击乐器组要注重节奏训练。节奏紧凑、音符密集的地方要分段练、放慢练。
2.精选曲目,激发兴趣
在民乐队排练的初级阶段,适合学生的演奏技术程度、又有较好的音乐效果的乐曲很难找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技术水平,编配一些规模不大、又容易演奏的合奏曲。排练过程中,如果某个队员还不能完全适应乐谱的技术要求,可根据情况将分谱移高或移低八度或作某种简化处理。当然这是权宜之计,还是要在平时加强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
学生乐队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排练曲目还要考虑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融入一些喜闻乐见、轻松欢快的小曲目或趣味练习曲、歌曲改编曲等,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练习的劲头。
3.多种途径,丰富内涵
除了演奏技巧的提高,内涵的丰富能进一步增强乐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主要途径有:提高学生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修养,以丰富其想象力;指导学生多看、多听名家演奏和获奖作品,以提高其感受力;组织乐队参加各种器乐比赛和展演活动,以提高其鉴赏力。
4.保证时间,落实训练
训练时间的保证,是民乐队水平提高的关键。负责乐队训练的教师要多与校主管部门、班主任、家长交流,寻求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日常管理和每次排练的组织工作,督促学生完成每次布置的训练任务。
5.提供舞台,激励信心
有些队员心理素质不太好,独奏时经常会紧张,忘谱、跑调、节奏越来越快。队员的自信心需要教师的不断培养和鼓励,在排练之余,笔者积极组织一些表演、竞赛活动,搭建各种舞台,创造多种锻炼机会。例如,“我的地盘我做主”器乐PK赛、“江南好”江南风格器乐曲比赛等,舞台虽小,范围不大,但每个乐队成员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笔者相信,在民族民间音乐的长期熏陶下,民族情感之花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音乐更需要有着深厚民族情感和丰富艺术底蕴的年青一代去传承与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