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都会犯错,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批评,使学生可以主动改正?“心灵环保”,呼唤关注和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绿色批评”,期待学生真正能够享受批评,享受教育。本文提出了“绿色批评”这一观点,希望能与大家产生共鸣。
[关键词] 小学 尊重 宽容 赞美 心灵环保 绿色批评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老师教育学生认知、独立管理自己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犯错后,老师“横眉冷对”而且施以讽刺挖苦,对犯错孩子“凶神恶煞”地大声呵斥,紧随其后的还有可能是不堪忍受的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黑色的批评会使学生子觉得难堪、甚至耻辱,而且会使学生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这样黑色的批评也会给学生留下一种犹如“白色恐怖”般的感觉,会使孩子饱受“心灵之灾”,而结果也只能是“饮鸠止渴”。
我们向往绿色的空间,同样也希望我们的教育也是绿色的教育。那批评可以是绿色的,而且更应该是绿色的。 “绿色批评”对学生的心灵而言,应该是一种安全的、有营养的优质的批评。它应该是不伤害学生心灵的批评,把批评的话语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消化的良言,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同时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从而帮助孩子改正缺点,更轻松、更愉快地前进。
绿色的批评能纠正学生的错误,呵护学生的心灵,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那么,我们该如何让批评充满绿色,让“绿色批评”成为学生心灵感动的催化剂?让我们的学生去真正享受批评,享受教育呢?
一、尊重如雨露 ,让批评在尊重的雨露中流淌绿意
爱学生,需真心与坦诚;敬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维护其自尊。批评与尊重并不相悖,如何做到批评与尊重并重?就是①任何形式的批评都不得损害学生的人格尊严,用语上不冷言讥讽,态度上不怒形于色,方式上不大动干戈,措施上不风刀霜剑。②尊重学生心理个性和自身意愿,让学生选择自愿受惩罚的方式方法。我也曾经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让犯错误的同学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以奖代罚”等惩罚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③教师进行批评时态度温和、言辞很有分寸时,被批评学生的态度也会相应受到感染和控制,减少防御心理;反之则表现出抱怨心理以及增加潜在的对抗情绪。
老师要从骨子里尊重学生的人格,批评最好能就事论事,而不是上纲上线地对学生的人品定性。比如,老师批评说:“你怎么能这样?”不如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多了一个“做”字,强调惩罚学生只是因为这件事做错了,并不影响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整体印象。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人格,私下谈话比当众批评更科学。老师惩罚学生的同时,不妨与学生一起受罚,告诉犯错的学生:“你错了,老师很伤心,老师也有责任,让我们一起留下来接受惩罚吧。”陪学生跑步、留下来完成没做的功课,学生会较容易接受这种人性化的惩罚。又如某同学因违纪而被扣分,因而要被罚,就“奖励他打扫卫生一次”。这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处罚,是奖给他一个机会改正错误,赢得大家的谅解。若说成“罚他打扫卫生一次”,则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易产生对立情绪。
自尊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人,也有个性有尊严,作为一名教师应是学生心灵的卫士,切不可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个精彩的比喻:“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保护孩子的心灵。”是啊,孩子们的心灵就像露珠那样,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把尊重渗进批评,让批评在尊重的雨露中流淌绿意!
二、宽容如和风 ,让批评在宽容的和风中荡漾绿意
宽容就像和风一样,给大地以湿润,给空气以芬芳,给生活以智慧,给童心以成长。不要期望孩子成为十全十美的人,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这是对老师最真诚的劝告。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的生性调皮贪玩,有的好动难以自持,但这都是孩子所特有的,老师需要用一颗宽大的心去包容他们的错误,宽容他们的情不自禁。“变脸”艺术大师在舞台上,一挥袖,一侧身,一遮脸,脸谱在瞬间由怒变喜,引来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声,教师为何不可以把这“变脸”艺术应用到对学生批评教育上呢?对那些屡屡犯错的学生,教师更要以宽容的心待之,把宽容揉进批评,让批评在宽容的和风中荡漾绿意!
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处罚犯了错误的学生用三种方式:犯了小错误,罚给全班同学唱支歌;犯了比较重一点的错误,要去做一件好事来补偿;犯了严重错误,写一份五百字的说明书。魏老师还向孩子们说明,说明书不是检讨书,犯错误的孩子可以为自己辩护。如果确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写明犯错误的心理活动过程就行了。还有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那充满爱的“四块糖果”的批评教育故事,早在教育界传为佳话。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原来歌声可以替代检讨,过错可以用好事来补偿,错误还能用说明来辩护,批评可以用糖衣来包裹。我想魏书生、陶行知对犯错孩子的宽容,不仅能引发这些学生心中的愧疚感,更能产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从而欣然地改掉自身的错误,有时宽容引起的心灵震动真的比惩罚更强烈。
三、赞美如阳光 ,让批评在赞美的阳光中蓬勃绿意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教育儿童没有其他窍门,只要赞美他们。”赞美就是弱化孩子的错误,抓住孩子的优点、闪光点不放,小中见大,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不是揪住孩子的错误不放,小题大做,让负面情绪转化成恶性循环,使孩子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施教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司教之职”,更应“负导之责”。
所有的学生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长期得不到关注,会形成“赏识饥饿”。我们班有一位很调皮的学生,功课也不太好,作业经常写得很潦草,挨老师们的批评也是家常便饭。一次,他的作业又像往常一样,书写脏乱、错误百出。于是,我故意在课上让他站起来,用欣赏地语气说:“我发现今天××同学的作业中字写得很好看,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每一次的作业都能像这个字一样写得干净整齐,好吗?”他涨红了脸,第二天的作业果然有所好转。我又及时表扬了他:“你们看,他是不是个要求上进的同学?昨天我刚刚表扬他,今天他就进步神速了。”于是“表扬”,这个最简单的“绿色批评”,成了日后我教育这位学生的一大“法宝”。这种在批评中寓以鼓励的鞭策,在鼓励中包含信任和期望的“绿色批评”,效果良好。
可见,教师如果能正确引导孩子所犯的每一次错误,善于把生硬的批评转化为真诚的赞美,错误便会成为他们进步的阶梯。人人都需要赞美,如同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的温暖一样。与其用滚水似的批评来煎熬孩子,不如用阳光般的赞美去温暖他们。用赞美替换批评吧,让批评在赞美的阳光中蓬勃绿意!
批评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也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尊重、宽容、赞美为内涵的“绿色批评”是我们必须倡导和坚持的。只有当我们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献出挚情,我们才能取得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的双赢。我们的教育呼唤着绿色的批评,如果我们多讲究一点批评的艺术,批评时多一些巧劲和柔性,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更深入人心,更有延续发展的生命力,学生心灵的天空也会更明朗。一次心动,足以影响人的行动;一次行动,足以改变人的一生!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批评饱含绿色,使“忠言”不再“逆耳”,让学生快乐成长吧!
[关键词] 小学 尊重 宽容 赞美 心灵环保 绿色批评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老师教育学生认知、独立管理自己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犯错后,老师“横眉冷对”而且施以讽刺挖苦,对犯错孩子“凶神恶煞”地大声呵斥,紧随其后的还有可能是不堪忍受的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黑色的批评会使学生子觉得难堪、甚至耻辱,而且会使学生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这样黑色的批评也会给学生留下一种犹如“白色恐怖”般的感觉,会使孩子饱受“心灵之灾”,而结果也只能是“饮鸠止渴”。
我们向往绿色的空间,同样也希望我们的教育也是绿色的教育。那批评可以是绿色的,而且更应该是绿色的。 “绿色批评”对学生的心灵而言,应该是一种安全的、有营养的优质的批评。它应该是不伤害学生心灵的批评,把批评的话语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消化的良言,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同时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从而帮助孩子改正缺点,更轻松、更愉快地前进。
绿色的批评能纠正学生的错误,呵护学生的心灵,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那么,我们该如何让批评充满绿色,让“绿色批评”成为学生心灵感动的催化剂?让我们的学生去真正享受批评,享受教育呢?
一、尊重如雨露 ,让批评在尊重的雨露中流淌绿意
爱学生,需真心与坦诚;敬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维护其自尊。批评与尊重并不相悖,如何做到批评与尊重并重?就是①任何形式的批评都不得损害学生的人格尊严,用语上不冷言讥讽,态度上不怒形于色,方式上不大动干戈,措施上不风刀霜剑。②尊重学生心理个性和自身意愿,让学生选择自愿受惩罚的方式方法。我也曾经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让犯错误的同学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以奖代罚”等惩罚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③教师进行批评时态度温和、言辞很有分寸时,被批评学生的态度也会相应受到感染和控制,减少防御心理;反之则表现出抱怨心理以及增加潜在的对抗情绪。
老师要从骨子里尊重学生的人格,批评最好能就事论事,而不是上纲上线地对学生的人品定性。比如,老师批评说:“你怎么能这样?”不如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多了一个“做”字,强调惩罚学生只是因为这件事做错了,并不影响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整体印象。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人格,私下谈话比当众批评更科学。老师惩罚学生的同时,不妨与学生一起受罚,告诉犯错的学生:“你错了,老师很伤心,老师也有责任,让我们一起留下来接受惩罚吧。”陪学生跑步、留下来完成没做的功课,学生会较容易接受这种人性化的惩罚。又如某同学因违纪而被扣分,因而要被罚,就“奖励他打扫卫生一次”。这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处罚,是奖给他一个机会改正错误,赢得大家的谅解。若说成“罚他打扫卫生一次”,则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易产生对立情绪。
自尊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人,也有个性有尊严,作为一名教师应是学生心灵的卫士,切不可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个精彩的比喻:“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保护孩子的心灵。”是啊,孩子们的心灵就像露珠那样,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把尊重渗进批评,让批评在尊重的雨露中流淌绿意!
二、宽容如和风 ,让批评在宽容的和风中荡漾绿意
宽容就像和风一样,给大地以湿润,给空气以芬芳,给生活以智慧,给童心以成长。不要期望孩子成为十全十美的人,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这是对老师最真诚的劝告。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的生性调皮贪玩,有的好动难以自持,但这都是孩子所特有的,老师需要用一颗宽大的心去包容他们的错误,宽容他们的情不自禁。“变脸”艺术大师在舞台上,一挥袖,一侧身,一遮脸,脸谱在瞬间由怒变喜,引来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声,教师为何不可以把这“变脸”艺术应用到对学生批评教育上呢?对那些屡屡犯错的学生,教师更要以宽容的心待之,把宽容揉进批评,让批评在宽容的和风中荡漾绿意!
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处罚犯了错误的学生用三种方式:犯了小错误,罚给全班同学唱支歌;犯了比较重一点的错误,要去做一件好事来补偿;犯了严重错误,写一份五百字的说明书。魏老师还向孩子们说明,说明书不是检讨书,犯错误的孩子可以为自己辩护。如果确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写明犯错误的心理活动过程就行了。还有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那充满爱的“四块糖果”的批评教育故事,早在教育界传为佳话。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原来歌声可以替代检讨,过错可以用好事来补偿,错误还能用说明来辩护,批评可以用糖衣来包裹。我想魏书生、陶行知对犯错孩子的宽容,不仅能引发这些学生心中的愧疚感,更能产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从而欣然地改掉自身的错误,有时宽容引起的心灵震动真的比惩罚更强烈。
三、赞美如阳光 ,让批评在赞美的阳光中蓬勃绿意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教育儿童没有其他窍门,只要赞美他们。”赞美就是弱化孩子的错误,抓住孩子的优点、闪光点不放,小中见大,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不是揪住孩子的错误不放,小题大做,让负面情绪转化成恶性循环,使孩子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施教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司教之职”,更应“负导之责”。
所有的学生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长期得不到关注,会形成“赏识饥饿”。我们班有一位很调皮的学生,功课也不太好,作业经常写得很潦草,挨老师们的批评也是家常便饭。一次,他的作业又像往常一样,书写脏乱、错误百出。于是,我故意在课上让他站起来,用欣赏地语气说:“我发现今天××同学的作业中字写得很好看,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每一次的作业都能像这个字一样写得干净整齐,好吗?”他涨红了脸,第二天的作业果然有所好转。我又及时表扬了他:“你们看,他是不是个要求上进的同学?昨天我刚刚表扬他,今天他就进步神速了。”于是“表扬”,这个最简单的“绿色批评”,成了日后我教育这位学生的一大“法宝”。这种在批评中寓以鼓励的鞭策,在鼓励中包含信任和期望的“绿色批评”,效果良好。
可见,教师如果能正确引导孩子所犯的每一次错误,善于把生硬的批评转化为真诚的赞美,错误便会成为他们进步的阶梯。人人都需要赞美,如同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的温暖一样。与其用滚水似的批评来煎熬孩子,不如用阳光般的赞美去温暖他们。用赞美替换批评吧,让批评在赞美的阳光中蓬勃绿意!
批评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也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尊重、宽容、赞美为内涵的“绿色批评”是我们必须倡导和坚持的。只有当我们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献出挚情,我们才能取得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的双赢。我们的教育呼唤着绿色的批评,如果我们多讲究一点批评的艺术,批评时多一些巧劲和柔性,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更深入人心,更有延续发展的生命力,学生心灵的天空也会更明朗。一次心动,足以影响人的行动;一次行动,足以改变人的一生!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批评饱含绿色,使“忠言”不再“逆耳”,让学生快乐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