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仅打下日后各学科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在发展社会交往等各种技能。在这一期间,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也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技能是否得到有效发展。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因为其自身特点,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等,受到了广泛重视。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应用,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优势,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教师进行讲解式教学,难以顾及到每位同学的不同学习水平,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学习水平好的学生已经掌握,而有些学生还没有理解。而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包含学习水平能力好的同学,在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学生首先自主探究,之后通过讨论,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且在相互讨论,互助学习的过程中,有助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一、合理设置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互助学习
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时,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进行合理的学生分组。分组合理,不仅可以真正实现不同学生都能得到共同发展,还可以让学习更高效。如何做到合理分组,就需要教师在分组之前,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匹配,然后根据学习任务特点进行合理分组。这样才能确保小组里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让后进生的帮助,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也得到锻炼,保证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小组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一般分组的人数控制为,每组4至6人,这样既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也便于教师进行管理和指导。在每个小组中,成员应该包括包学习能力好,中等的学生,以及后进生。并且还需要确保,在班级划分的每个小组间,各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差不大,可以进行小组间的竞争学习。
二、设计学习任务,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小组成员能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合作学习任务主要来源于教材,在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之后,可以顺利掌握所需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但在实际情况中,教师根据学习教材设置任务时,深度探索教材知识,合理布置探究问题,不仅仅只停留在教材表面的知识中。并且还可以在进行教材学习之后,将有相互联系的内容放在一起,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进行综合性探究学习,让学生深度思考相关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学习《小數乘法》这一节时,教师不仅可以结合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小数乘法进行教学,还可以结合之前学生学习过的内容,小数的加减法来进行理解,将这些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内容。还可以结合分数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小数的乘法,在小组中,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也不同,教师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在小组间进行任务分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训练。而且这些较复杂的学习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行理解,通过小组讨论,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这些依靠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很难进行理解的内容,就很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参与学习小组
在合作学习中,主体是学生,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离不开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参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如果教师放任学生自主探究,不给予任何指导时,学生可能在讨论的时候偏离主题,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观察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如果有小组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及时的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合作学习更有效率。教师需要参与到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了解他们实际的学习情况,学习难点和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时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速度不同,有的学生对于抽象概念存在很多疑问,如两个角的大小比较问题,锐角和钝角的划分,等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深入的参与到每个小组中,认真听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的知识,对于尚有疑问没有解决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尽力维持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综上,合作学习,指学生在某一小组或团体中,有共同的学习任务或目标,而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每一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分工和小组角色,最后形成分工明确的互助学习。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不仅可以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等等。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辛畅.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漫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9,(1) :127.
[2]唐振兴,吴春梅.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华少年,2018,(8) :62.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教师进行讲解式教学,难以顾及到每位同学的不同学习水平,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学习水平好的学生已经掌握,而有些学生还没有理解。而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包含学习水平能力好的同学,在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学生首先自主探究,之后通过讨论,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且在相互讨论,互助学习的过程中,有助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一、合理设置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互助学习
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时,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进行合理的学生分组。分组合理,不仅可以真正实现不同学生都能得到共同发展,还可以让学习更高效。如何做到合理分组,就需要教师在分组之前,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匹配,然后根据学习任务特点进行合理分组。这样才能确保小组里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让后进生的帮助,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也得到锻炼,保证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小组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一般分组的人数控制为,每组4至6人,这样既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也便于教师进行管理和指导。在每个小组中,成员应该包括包学习能力好,中等的学生,以及后进生。并且还需要确保,在班级划分的每个小组间,各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差不大,可以进行小组间的竞争学习。
二、设计学习任务,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小组成员能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合作学习任务主要来源于教材,在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之后,可以顺利掌握所需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但在实际情况中,教师根据学习教材设置任务时,深度探索教材知识,合理布置探究问题,不仅仅只停留在教材表面的知识中。并且还可以在进行教材学习之后,将有相互联系的内容放在一起,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进行综合性探究学习,让学生深度思考相关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学习《小數乘法》这一节时,教师不仅可以结合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小数乘法进行教学,还可以结合之前学生学习过的内容,小数的加减法来进行理解,将这些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内容。还可以结合分数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小数的乘法,在小组中,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也不同,教师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在小组间进行任务分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训练。而且这些较复杂的学习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行理解,通过小组讨论,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这些依靠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很难进行理解的内容,就很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参与学习小组
在合作学习中,主体是学生,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离不开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参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如果教师放任学生自主探究,不给予任何指导时,学生可能在讨论的时候偏离主题,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观察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如果有小组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及时的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合作学习更有效率。教师需要参与到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了解他们实际的学习情况,学习难点和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时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速度不同,有的学生对于抽象概念存在很多疑问,如两个角的大小比较问题,锐角和钝角的划分,等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深入的参与到每个小组中,认真听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的知识,对于尚有疑问没有解决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尽力维持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综上,合作学习,指学生在某一小组或团体中,有共同的学习任务或目标,而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每一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分工和小组角色,最后形成分工明确的互助学习。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不仅可以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等等。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辛畅.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漫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9,(1) :127.
[2]唐振兴,吴春梅.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华少年,2018,(8)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