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针对配网自动化的发展阶段以及其突出价值成果作出相应说明,而后进一步在此基础之上,对于典型的配网自动化体系结构加以讨论,对于切实深入了解配网自动化的工作特征和技术要点有着积极价值。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发展;结构
在电力输配送网络环境中,配网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配网作为从高压输电网到电力消费环境的重要中间环节,呈现出与高压电网和电力消费环境都不相同的独特属性。相对于高壓输电网络而言,配网更加贴近电力消费端,并且通常以架高方式加以敷设,这种直接裸露在自然环境中的敷设方式,更加加剧了对其管理的难度。基于此种情况,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势在必行。
一、配网自动化的发展与价值
配网自动化,就是将现代化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到配网的管理体系中来,切实实现对于配电网实时工作状态信息、离线信息、用户信息、电网结构参数、地理信息的综合集成, 构成完整的自动化及运行管理系统, 从而实现对于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运行管理,从而使配网自动化信息技术系统与配电运行管理系统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从配网自动化的发展角度看,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配网自动化阶段,重合器和分段器是这个阶段的设备代表。虽然这个阶段中并未发展出完整的电力通信网络,但是在发生配电故障的时候,能够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实现故障隔离区域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第二个发展阶段中,配网自动化系统开始引入通信网络,表现为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配网自动化阶段。该阶段的最主要进步即在配网自动化环境中融入了通信技术,并且开始面向配网日常工作展开必要监测,形成对于远程遥控的必要数据基础,并且支持调度员的远程操作。但是在这个阶段,对于电力通信系统的依赖过重,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自动化的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而第三个发展阶段,则是着眼于自动化建设的配网发展阶段,重点表现为增加了自动控制功能,对于推动配网控制体系切实迈向自动化有着积极意义。这一阶段重点突出配网管理工作的自动控制以及运行管理两个方面的职能,并且形成了集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需方管理(DSM)、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票管理系统等多方面的自动化控制体系,在变电系统自动化、馈线分段开关测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以及用户负荷远程信息获取和控制等方面均有长足进展。
从配网自动化不断深入应用的进程角度看,自动化以及信息化已经是确定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在配网管理工作引入自动化之后,其管理模式和效率也确实有了极大地提升。具体而言,首先是对于配网系统风险抵御能力有所提升,变压器故障对于区域内供电的影响有所降低,大面积停电故障发生比例得到显著控制。同样的情况在配电环境面对外界影响的时候同样存在,例如高温高热、强风以及雷雨环境的影响下,配电网络的安全和正常运行,都有了较大水平提升。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对于城市供电环境而言,在良好建设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支持之下,供电可靠率可以提升到99.92%,农村供电可靠率略低,但是可以达到99.74%。
二、配网自动化体系结构分析
对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而言,从其结构角度看,主要由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和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两个部分组成,二者之间以通信系统展开联系并且实现数据的交换,通信系统保持相对的独立,并且为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交换提供良好安全的数据传输媒介环境。
一个典型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结构参见图1。
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主站是整个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了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多种专业工作站以及输入输出终端,其中同样包括维持电网通信环境的多种交换机与网关等通信设备。配网终端采集系统将配网工作数据加以采集,并且通过通信体系传输给中心数据库。同时支持各个区局级别终端将数据传输到分节点数据环境,并且实现本地的数据加工与处理。总体来说,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支持同时展开分布式与集中式的数据处理,并且通过电力通信系统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同步。
在这样的自动化体系中,终端设备作为数据采集的前沿设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由于当前通信环境相关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与稳定,因此终端设备工作状态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配网自动化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而通信系统作为支撑起整个配网自动化的框架,是实现数据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交换的重要媒介和渠道。虽然当前通信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无论是数据传输的可用性还是整个网络的可用性,都已经具备较高水平。但是考虑到通信网络在配网自动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实际工作中仍然要对其保持警惕,确保其正常工作的展开。
三、结论
自动化技术对于我国配网的正常运行和快速故障排除有着毋庸置疑地积极价值,但是也必须认识到,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面对我国相对复杂的配电系统的时候,系统建设和运行使用就更加成为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只有不懈发现问题,找出完善与优化的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展开再建设,才能切实推动配网自动化体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蔡心一.关于配电自动化的需要和发展[J]. 江苏电器,2001(4)
[2]刘东,丁振华,滕乐天.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7)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发展;结构
在电力输配送网络环境中,配网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配网作为从高压输电网到电力消费环境的重要中间环节,呈现出与高压电网和电力消费环境都不相同的独特属性。相对于高壓输电网络而言,配网更加贴近电力消费端,并且通常以架高方式加以敷设,这种直接裸露在自然环境中的敷设方式,更加加剧了对其管理的难度。基于此种情况,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势在必行。
一、配网自动化的发展与价值
配网自动化,就是将现代化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到配网的管理体系中来,切实实现对于配电网实时工作状态信息、离线信息、用户信息、电网结构参数、地理信息的综合集成, 构成完整的自动化及运行管理系统, 从而实现对于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运行管理,从而使配网自动化信息技术系统与配电运行管理系统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从配网自动化的发展角度看,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配网自动化阶段,重合器和分段器是这个阶段的设备代表。虽然这个阶段中并未发展出完整的电力通信网络,但是在发生配电故障的时候,能够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实现故障隔离区域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第二个发展阶段中,配网自动化系统开始引入通信网络,表现为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配网自动化阶段。该阶段的最主要进步即在配网自动化环境中融入了通信技术,并且开始面向配网日常工作展开必要监测,形成对于远程遥控的必要数据基础,并且支持调度员的远程操作。但是在这个阶段,对于电力通信系统的依赖过重,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自动化的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而第三个发展阶段,则是着眼于自动化建设的配网发展阶段,重点表现为增加了自动控制功能,对于推动配网控制体系切实迈向自动化有着积极意义。这一阶段重点突出配网管理工作的自动控制以及运行管理两个方面的职能,并且形成了集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需方管理(DSM)、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票管理系统等多方面的自动化控制体系,在变电系统自动化、馈线分段开关测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以及用户负荷远程信息获取和控制等方面均有长足进展。
从配网自动化不断深入应用的进程角度看,自动化以及信息化已经是确定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在配网管理工作引入自动化之后,其管理模式和效率也确实有了极大地提升。具体而言,首先是对于配网系统风险抵御能力有所提升,变压器故障对于区域内供电的影响有所降低,大面积停电故障发生比例得到显著控制。同样的情况在配电环境面对外界影响的时候同样存在,例如高温高热、强风以及雷雨环境的影响下,配电网络的安全和正常运行,都有了较大水平提升。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对于城市供电环境而言,在良好建设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支持之下,供电可靠率可以提升到99.92%,农村供电可靠率略低,但是可以达到99.74%。
二、配网自动化体系结构分析
对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而言,从其结构角度看,主要由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和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两个部分组成,二者之间以通信系统展开联系并且实现数据的交换,通信系统保持相对的独立,并且为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交换提供良好安全的数据传输媒介环境。
一个典型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结构参见图1。
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主站是整个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了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多种专业工作站以及输入输出终端,其中同样包括维持电网通信环境的多种交换机与网关等通信设备。配网终端采集系统将配网工作数据加以采集,并且通过通信体系传输给中心数据库。同时支持各个区局级别终端将数据传输到分节点数据环境,并且实现本地的数据加工与处理。总体来说,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支持同时展开分布式与集中式的数据处理,并且通过电力通信系统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同步。
在这样的自动化体系中,终端设备作为数据采集的前沿设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由于当前通信环境相关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与稳定,因此终端设备工作状态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配网自动化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而通信系统作为支撑起整个配网自动化的框架,是实现数据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交换的重要媒介和渠道。虽然当前通信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无论是数据传输的可用性还是整个网络的可用性,都已经具备较高水平。但是考虑到通信网络在配网自动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实际工作中仍然要对其保持警惕,确保其正常工作的展开。
三、结论
自动化技术对于我国配网的正常运行和快速故障排除有着毋庸置疑地积极价值,但是也必须认识到,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面对我国相对复杂的配电系统的时候,系统建设和运行使用就更加成为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只有不懈发现问题,找出完善与优化的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展开再建设,才能切实推动配网自动化体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蔡心一.关于配电自动化的需要和发展[J]. 江苏电器,2001(4)
[2]刘东,丁振华,滕乐天.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