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从教19个年头,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我深深懂得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教师则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历史使命。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学习不好,是社会的‘次品’;如果身体不好,是社会的‘废品’;但如果道德不好,那就是社会的‘危险品’。 ”这句话乍听起来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细细一想,却句句在理。记得伟大的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由此可见,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也可以没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绝不能没有道德。知识可以去学习,去积累,但道德一旦失去,将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剧。古往今来,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道德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当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如果重智轻德,学生就会片面发展。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有目标没有信仰,有青春没有热血,这将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说,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道德人格,思想品质比谋生手段训练、专业知识学习、竞争能力培养更为重要。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人们以“德才兼备”作为评价人才的根本标准。这里的“德”,就是“思想品德”,就是我们所说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人才的精神面貌是由思想品德和知识才能两方面构成的,所以用“德才兼备”作为评价人才的根本标准。在“德”和“才”两方面,“德”起着统帅作用,是决定人才发展动力的发动机和方向盘,所以将“德”放在“才”的前面,“德”是首要标准。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首要任务。
青少年学生还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不断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界的影响,既易于接受学校的正面教育,也易于受到社会的错误思想、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此时对学生加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打好思想品德的基础,不仅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意义,而且对于提高自己抵制错误思想意识的不良影响的能力,保证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健康地成长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都必然影响到学生。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通过教师的权威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利用三尺讲台,弘扬正能量,做学生的引路人。
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中小学实施的基础教育,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養,更重要在于树立影响学生一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充分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教育学生从做一名合格公民的基础要求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贯穿到全部的教育工作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具有了强烈的爱国情怀,爱生如子,把对学生的培养化为自己的责任,并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易经》说:“蒙以养正。”意思是蒙童时代就应该培养孩子纯正无邪的品质。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教育的德育显得尤为重要,蒙童时期为孩子树立好的品德是必要的。小学教育作为蒙养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的使命亦不在话下,我们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是决定了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多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照亮孩子的心灵。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把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是的,如果每一位教师除了外面的形象美,更拥有良好的师德,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优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学生,那我们的学生将沐浴在师德无限魅力的阳光雨露中健康地、快乐地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人民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一批具有优良思想品德的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学习不好,是社会的‘次品’;如果身体不好,是社会的‘废品’;但如果道德不好,那就是社会的‘危险品’。 ”这句话乍听起来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细细一想,却句句在理。记得伟大的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由此可见,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也可以没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绝不能没有道德。知识可以去学习,去积累,但道德一旦失去,将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剧。古往今来,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道德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当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如果重智轻德,学生就会片面发展。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有目标没有信仰,有青春没有热血,这将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说,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道德人格,思想品质比谋生手段训练、专业知识学习、竞争能力培养更为重要。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人们以“德才兼备”作为评价人才的根本标准。这里的“德”,就是“思想品德”,就是我们所说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人才的精神面貌是由思想品德和知识才能两方面构成的,所以用“德才兼备”作为评价人才的根本标准。在“德”和“才”两方面,“德”起着统帅作用,是决定人才发展动力的发动机和方向盘,所以将“德”放在“才”的前面,“德”是首要标准。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首要任务。
青少年学生还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不断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界的影响,既易于接受学校的正面教育,也易于受到社会的错误思想、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此时对学生加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打好思想品德的基础,不仅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意义,而且对于提高自己抵制错误思想意识的不良影响的能力,保证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健康地成长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都必然影响到学生。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通过教师的权威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利用三尺讲台,弘扬正能量,做学生的引路人。
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中小学实施的基础教育,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養,更重要在于树立影响学生一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充分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教育学生从做一名合格公民的基础要求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贯穿到全部的教育工作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具有了强烈的爱国情怀,爱生如子,把对学生的培养化为自己的责任,并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易经》说:“蒙以养正。”意思是蒙童时代就应该培养孩子纯正无邪的品质。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教育的德育显得尤为重要,蒙童时期为孩子树立好的品德是必要的。小学教育作为蒙养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的使命亦不在话下,我们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是决定了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多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照亮孩子的心灵。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把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是的,如果每一位教师除了外面的形象美,更拥有良好的师德,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优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学生,那我们的学生将沐浴在师德无限魅力的阳光雨露中健康地、快乐地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人民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一批具有优良思想品德的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