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贵州省白背飞虱的抗药性现状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b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13年和2014年采自贵州省贵阳、平坝、遵义、黔西、平塘及玉屏6地白背飞虱种群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对噻虫嗪的敏感性最高,LC50值为0.060~0.93 mg/L(平均0.33 mg/L);其次为吡虫啉、毒死蜱、环氧虫啶和噻嗪酮,其LC50值分别为0.080~2.84 mg/L(平均1.03 mg/L)、1.09~3.89 mg/L(平均2.27 mg/L)、0.59~10.07 mg/L(平均2.71 mg/L)和0.28~18.15 mg/L(平均4.96 mg/L);白背飞虱对敌敌畏、吡蚜酮和异丙威的敏感性相对较低,LC50值为0.89~57.96 mg/L,LC50平均值分别为10.03、12.16和22.44 mg/L。两年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贵州省6地白背飞虱种群对吡蚜酮、噻嗪酮和吡虫啉表现出低至中等水平的抗性,而对其余5种药剂仍较敏感。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杀虫剂; 敏感性; 抗药性
  中图分类号: S 481.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5291542.2015.06.037
  Abstract Rice stemdipping method was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susceptibilities of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to 8 insecticides, which collected from Guiyang, Pingba, Zunyi, Qianxi, Pingtang and Yuping rice production districts of Guizhou Province in 2013 and 2014. Results presented that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Sogatella furcifera had the highest susceptibility to thiamethoxam, with LC50 value ranged from 0.060 to 0.93 mg/L and mean value of 0.33 mg/L.Followed by imidacloprid, chlorpyrifos, cycloxaprid and buprofezin, with LC50 values ranged from 0.080 to 2.84 mg/L, 1.09 to 3.89 mg/L, 0.59 to 10.07 mg/L and 0.28 to 18.15 mg/L, respectively, and with mean values of 1.03, 2.27, 2.71 mg/L and 4.96 mg/L, respectively. All S.furcifera populations showed much poor sensitivity to dichlorvos, pymetrozine and isoprocarb, with LC50 values ranged from 0.89 to 57.96 mg/L, and with mean LC50 values of 10.03, 12.16 and 22.44 mg/L, respectively. All six S.furcifera populations showed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to the same insecticide. Resistance detection of six S.furcifera populations in Guizhou Province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ce levels of pymetrozine, buprofezin and imidacloprid were low to middle, while other five insecticides were all sensitive to S.furcifera.
  Key words Sogatella furcifera; insecticide; susceptibility; insecticide resistance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th)]是我国水稻生产上中、前期重要的迁飞害虫之一[12],严重威胁着水稻的生产;同时它又是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该害虫是典型的r对策型害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34]。白背飞虱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危害贵州水稻,80年代危害逐渐加重,90年代以来频频威胁全省水稻生产[5]。2010年5月,贵州省水稻上发现了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分布区域覆盖了所有类型稻田,局部受害较重[6]。防治白背飞虱是预防和控制该病毒病最重要的措施[7]。化学防治一直是应急控制中最有效的途径,由于化学杀虫剂长期大量的使用,导致白背飞虱对一些常规杀虫剂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812]。明确贵州稻田白背飞虱对常规药剂的敏感性,对防治白背飞虱及其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于2013年和2014年采集贵州主要水稻产区的白背飞虱种群,测定不同种群对生产中常用的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以期明确贵州省水稻白背飞虱对田间常用药剂的敏感性差异,为贵州省白背飞虱的防治和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2013年和2014年6月至7月分别采集贵州贵阳、平坝、遵义、黔西、平塘及玉屏等6地的白背飞虱高龄若虫,于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养虫室内以感虫品种‘TN1’分蘖期水稻隔离无毒饲养,取F1代3龄若虫进行毒力测定。   1.2 供试药剂
  98.3%噻虫嗪原药,由先正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提供;95%吡虫啉原药,由江苏克胜股份有限公司提供;97%毒死蜱原药,由南京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提供;97%噻嗪酮原药和96%吡蚜酮原药,均由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提供;95%异丙威原药,由江苏常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97%环氧虫啶原药由上海生农生化有限公司提供;77.5%敌敌畏乳油,为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1.3 毒力测定
  采用稻茎浸渍法[13]测定6个白背飞虱种群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步骤如下:于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待测药剂,用丙酮将各药剂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并加入10%(M/V)的乳化剂Triton100,按“倍半稀释法”用无菌水将待测药剂稀释成5~6个系列浓度的药液待用;连根挖取健壮一致的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的稻株,洗净,剪成约10 cm长的连根稻茎,3株一组,于阴凉处晾干,将稻茎按药液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浸泡30 s,取出后晾干,以浸湿的脱脂棉包住稻株根部并放入培养杯中,以浸泡无菌水处理为对照;挑取标准一致的3龄中期若虫,放入培养杯中,每杯20头,每浓度重复3次。接虫后,将培养杯置于温度为25 ℃、光周期L∥D=16 h∥8 h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96 h后检查并记录白背飞虱的死亡虫数。
  采用DP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药剂对白背飞虱的毒力回归方程、LC50及其95%置信区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贵州白背飞虱种群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
  2013年和2014年7月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白背飞虱对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毒死蜱、敌敌畏、吡蚜酮、异丙威及环氧虫啶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测试的8种杀虫剂对贵州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噻虫嗪、吡虫啉、毒死蜱、环氧虫啶、噻嗪酮、敌敌畏、吡蚜酮、异丙威。其中白背飞虱对噻虫嗪的敏感性最高,LC50在0.060~0.93 mg/L之间(平均值为0.33 mg/L);其次为吡虫啉、毒死蜱、环氧虫啶和噻嗪酮,其LC50范围分别为0.080~2.84 mg/L(平均1.03 mg/L)、1.09~3.89 mg/L(平均2.27 mg/L)、0.59~10.07 mg/L(平均2.71 mg/L)和0.28~18.15 mg/L(平均4.96 mg/L);白背飞虱对敌敌畏、吡蚜酮、异丙威的敏感性相对较低,LC50在0.89~96.40 mg/L之间,LC50平均值分别为10.03、12.16和22.44 mg/L(图1)。
  2.2 白背飞虱不同种群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测定
  稻茎浸渍法测定了贵州贵阳市、平坝、遵义、黔西及平塘等多个白背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毒死蜱、敌敌畏、吡蚜酮、异丙威及环氧虫啶8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表1),2013年测定白背飞虱种群中,贵阳和平坝地区种群对噻虫嗪敏感性最强(LC50值分别为0.13和0.15 mg/L),遵义和黔西种群敏感性较低(0.38和0.33 mg/L),平塘种群敏感性最低(0.93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即2006年李淑勇等测得的南京白背飞虱种群,以下同)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0.52~3.72;黔西、遵义和贵阳种群对噻嗪酮敏感性最强(0.28、0.49和044 mg/L),平塘种群敏感性较低(1.31 mg/L),平坝种群敏感性最低(4.37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3.50~54.63;平坝和黔西种群对吡虫啉敏感性最强(0.20和0.65 mg/L),贵阳、平塘和遵义种群敏感性较低(1.08、2.77和2.84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0.77~10.92;遵义和黔西种群对毒死蜱敏感性较高(1.15和1.28 mg/L),贵阳、平坝和平塘种群敏感性较低(3.02、3.19和3.89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0.63~2.14;贵阳和黔西种群对敌敌畏敏感性较高(10.90和11.23 mg/L),平坝、遵义和平塘种群较低(15.92、15.98和19.49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0.49~0.95;平坝和黔西种群对吡蚜酮的敏感性较高(5.36和5.01 mg/L),其次为遵义、贵阳和平塘种群(1883、19.29和23.60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5.01~23.60;黔西和平坝种群对异丙威的敏感性最强(17.11和19.07 mg/L),其次为遵义和贵阳种群(21.47和25.23 mg/L),平塘种群的敏感性最低(57.96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0.86~2.92;遵义种群对环氧虫啶的敏感性较低(10.07 mg/L),其余4个种群相当(0.95~4.50 mg/L)。
  2014年监测结果(表2)表明,遵义和玉屏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噻虫嗪敏感性最强(LC50分别为0060和0.14 mg/L),其次为贵阳和黔西种群(LC50分别为0.28和0.25 mg/L),平坝和平塘种群敏感性最低(046和0.51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0.24~2.04;遵义和玉屏种群对噻嗪酮的敏感性最强(4.14和4.39 mg/L),其次为贵阳、平坝和黔西种群(6.78、7.13和7.12 mg/L),平塘种群的敏感性最低(18.15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51.75~226.88;遵义和玉屏种群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最强(0.080和0.11 mg/L),其次为贵阳和平坝种群(0.66和0.44 mg/L),黔西和平塘种群的敏感性最低(1.15和1.31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0.31~504;平坝、遵义和玉屏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最强(1.09、1.21和1.59 mg/L),其次为贵阳、黔西和平塘种群(2.77、2.85和2.92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0.60~1.60;黔西种群对敌敌畏的敏感性最强(2.30 mg/L),其次为遵义、玉屏、平坝和贵阳种群(5.96、5.99、6.34和6.89 mg/L),平塘种群的敏感性最低(9.37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0.11~0.46;玉屏种群对吡蚜酮的敏感性最强(0.89 mg/L),其次为平坝、贵阳、平塘和遵义种群(3.28、4.93、5.67和6.61 mg/L),黔西种群的敏感性最低(40.25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0.89~40.25;玉屏、平塘、遵义和黔西种群对异丙威的敏感性最强(1011~15.37 mg/L),贵阳和平坝种群的敏感性较低(20.63和31.90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16]相比,抗药性倍数范围为0.51~1.61;遵义种群对环氧虫啶的敏感性较强(0.59 mg/L),其余4个种群相当(1.06~2.53 mg/L)。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稻茎浸渍法对贵州省稻区2013年和2014年不同白背飞虱种群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该方法不仅能反映药剂的触杀、胃毒活性,还能体现药剂的内吸、次生代谢等方面的活性。除噻嗪酮和吡蚜酮的作用效果较慢外,其余药剂均能3 d内反映白背飞虱的敏感性。
  笔者曾于2012年测定了贵州省贵阳、遵义、平坝、黔西和平塘5地白背飞虱对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部分地区白背飞虱对吡虫啉表现出中~高水平的抗性、对敌敌畏表现出中等水平抗性、同时发现对噻嗪酮也表现出低~中等水平的抗性[14]。本文测定结果显示,2013年和2014年贵州省不同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同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不同种群对噻虫嗪、毒死蜱、敌敌畏和异丙威的敏感性差异较小;噻嗪酮和吡虫啉2013年种群间的敏感性差异最高分别达15.61倍和14.18倍,平坝种群对噻嗪酮已经产生较高水平的抗性,遵义和平塘种群也对吡虫啉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吡虫啉和吡蚜酮2014年种群间的敏感性差异最高分别达16.26倍和45.22倍,黔西和平塘种群对吡虫啉已经产生较高水平的抗性,同时黔西种群对吡蚜酮也产生高水平抗性。2年的监测结果进一步表明,贵州白背飞虱种群对噻嗪酮的抗性水平有升高的趋势,对吡虫啉的抗性有降低的趋势。
  自吡虫啉和噻嗪酮作为水稻白背飞虱的主要防治药剂以来,我国许多水稻产区均检测到白背飞虱种群的抗药性[1012,14]。本文近2年对贵州稻区白背飞虱的抗药性检测结果与前人报道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对常规杀虫剂的抗药性已经十分普遍,对其进行抗性治理已刻不容缓。建议在其吡虫啉和噻嗪酮抗性地区,减少2种农药的使用;同时,科学合理地使用具有独特作用机制且与吡虫啉和噻嗪酮无交互抗性的其他药剂。贵州不同地区白背飞虱种群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环氧虫啶、噻虫嗪、毒死蜱、吡蚜酮对其具有较高的毒力,且环氧虫啶为新型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在水稻上还未大面积应用;虽然异丙威和敌敌畏对白背飞虱的室内毒力较低,但是实际生产中还在广泛使用,因而这6种农药可作为白背飞虱田间防治中交替使用或者混合使用的主要杀虫剂。此外,有必要坚持长期、广泛地开展白背飞虱种群对常用防治药剂的抗药性监测,以指导田间合理使用农药,避免白背飞虱对常用药剂产生更高水平的抗性。
  参考文献
  [1]程家安,朱金良,祝增荣,等.稻田飞虱灾变与环境调控[J].环境昆虫学报,2008,30(2):176182.
  [2]翟保平.稻飞虱: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问题[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5):11841193.
  [3]杨迎青,兰波,孟凡,等.江西省白背飞虱消长动态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带毒率的测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32(6):6064.
  [4]贺鸣,陈卓,金林红,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介体白背飞虱的传毒特性及互作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2013(11):2225.
  [5]薛文鹏,金道超,金星,等. 2011年贵州省白背飞虱前期迁入虫源地分析[J]. 应用昆虫学报,2013,50(5):13711377.
  [6]郑松,罗全丽,宋聚群,等. 贵州南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中国植保导刊,2011, 31(2):2223.
  [7]郭荣,周国辉,张曙光.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初探[J]. 中国植保导刊,2010, 30(8):1720.
  [8]姚洪渭,叶恭银,程家安.白背飞虱不同种群抗药性的测定[J].中国水稻科学,2000,14(3):183184.
  [9]王彦华,苍涛,赵学平,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J].昆虫学报,2009,52(10):10901096.
  [10]张胜平,张松柏,张德咏,等. 白背飞虱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J]. 农药, 2011,50(9):686687.
  [11]何月平,张钰锋,肖鹏飞,等. 浙江省水稻三种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J]. 浙江农业学报,2012, 24(4):642646.
  [12]凌善锋, 张润杰. 白背飞虱迁入和迁出种群湖北荆门吡蚜酮抗性的最新监测[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52(5): 127129.
  [13]庄永林,沈晋良.稻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的检测技术[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3):114117.
  [14]王彦华,苍涛,赵学平,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J].昆虫学报,2009,52(10):10901096.
  [15]薄仙萍,高聪芬,李淑勇,等.防治白背飞虱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其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评估[J].江苏农业科学,2008(5):9195.
  [16]李淑勇,刘学,高聪芬,等.防治水稻白背飞虱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评估[J].中国水稻科学,2009,23(1):7984.
  [17]李文红,程英,金剑雪,等.贵州白背飞虱对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J].农药,2013,52(3):217218.
  (责任编辑:王 音)
其他文献
李某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自从一年级开始学电子琴以来,她的学习进度就总在其他学员的前面,而且在课余时间见到我时,总是很兴奋地跑到我面前喊:“周老师好!”好像她能喊我一声,心里就非常的高兴。不仅我喜欢她,其他任课老师都喜欢她。她是她们班的班长。  但是,自从这学期开学以来,也就是李某进入三年级以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每次弹琴的兴趣都在逐渐减弱,不仅学习进度比以前慢了好多,而且还时常逃课。逃课对她来
随着现今数字化的飞速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越来越丰富并多样化,形式上更趋向于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即所谓的电子资源。然而印本依然是图书馆馆藏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满足
为了利用高海拔山区自然气候资源优势,开展红掌高山栽培品种筛选及其栽培基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新星、阳光红心、阿拉巴马、粉冠军和白鸽等5个品种适宜高山栽培,具有抗逆性强
图像分割技术一直是图像处理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加权聚类算法在图像分割中应用。算法采用Fisher线性判别率的方法对特征进行加权聚类,对比了传统的聚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提高图像分割的准确度。
简述“修辞学转向”与“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的关系。阐释“语言学转向”提出的哲学命题是“人如何表达所认识的世界”,它肯定了表达者而否定了接受者,肯定了表达形式
门限环签名是环签名的一种特殊形式,在(t,n)门限环签名中,任意t 个成员都可以代表整个成员组产生门限环签名,同时可以实现签名者的无条件匿名性.无证书公钥密码不仅能够消除传
湿陷性黄土具有遇水发生湿陷、承载力大幅度降低的性质,这种性质直接影响到基础的承载力。本文对湿陷性黄土中的三根支盘桩进行预浸水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支盘桩荷载-沉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