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在医学专科学校疾病康复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6级一班8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SP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各43人,比较两组教学效果,调查两组学生的教学反馈。结果:与传统教学组相比,SP教学组学生的理论及综合考试成绩更高,学习积极主动性、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更强。结论:SP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培养学生整体性的临床思维,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值得推广。
[关 键 词] 标准化病人;疾病康复;实训教学;考核;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098-02
疾病康复这门课程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十分重视,在对学生的康复实践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着重培养。疾病康复涉及的病种多,诊治过程中还需综合运用解剖学、康复评定学、运动治疗学、作业治疗学等课程知识,而且学生对病人缺乏直观的认识,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疾病康复的学习十分困难。
在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训练之后,利用复制形式来对实际临床问题进行客观而准确表达的正常人或病人,能够将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确切地表现出来,还能对临床检查者的检查予以接受,这就是标准化病人(英文缩写为SP),同时扮演着评估者与患者两个角色。SP目前在我国的医学教学和考核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近年来,SP评测在医学教育界的地位逐渐升高,但是在康复职业教育领域中实施的规模不大,仍在探索。我校临床医学系于2017年招募培训疾病康复SP8人,并将其应用于康复治疗技術专业学生疾病康复实训教学及考核中,以下是本校在疾病康复实训教学中运用SP的结果报告。
一、对象与方法
(一)课前准备阶段
1.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第一步是在高年级学生中招募“标准化病人”,对主动报名学生的首次面试由课题组进行,考查从学生的表演模仿、沟通能力以及参与的动机等方面进行,选出12名评分最高的学生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为SP角色的要求、医患沟通、采集病史、教学中病例情景的再现。对学生“标准化病人”的测试要求由经验丰富的康复治疗师来进行,经过评分后,选取成绩排名前8的学生。第二次培训在这8名学生中继续展开,对首次培训内容强化之后,主要是组织到医院现场去观摩,接受康复治疗师的再次培训,直至能够真正模仿出病人的症状、体征、异常姿势以及特殊行为模式。
2.精选病例
选择脑血管病、脊髓损伤、脑瘫、颈肩腰疼痛、关节炎、运动损伤、骨折康复7类病人,以这7项操作为依据进行临床案例的选择,然后将SP的体征、症状、装扮、独特行为以及临床情景这些内容写入剧本中。
(二)课堂实施阶段
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6级一班8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分组,以随机数字表为依据划分为传统教学和SP教学组,每组43人。采用SP教学法的为实验组,另一个为对照组。两组是有可比性的,全部的学生入学时间相同,且在学习的教材、年龄、教学时数、教师、学习成绩以及态度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教学方法
(1)实验组:将学生大致均分为8个小组,要保证每个学生最少有一次的SP康复技能训练。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训练是康复技能训练的两个项目,此项训练是以准备好的脚本为依据,对学生沟通不同临床病患的技巧以及对多种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进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SP应积极配合,以自身所扮演的病种为依据,将评分表中的细则事先设计好,对学生在对病史采集时的询问进行对比,对学生在该病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反应。此外,还要与学生共同探讨更好的医患沟通方式,以使康复治疗师取得病人的信任等。授课过程中根据疾病康复实训教学大纲中的基本项目,力求操作的规范与标准。实训课后SP与授课教师共同对疾病康复治疗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不足及时反馈,对学生的训练进行反复的、着重的敦促。
(2)对照组:将学生均分为8个小组,经过授课教师的指导,以疾病康复实训教学大纲中的基本项目为依据,教师示教及讲授操作流程要点,然后由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充当模特,分别进行操作项目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最后点评。
(三)课后评估阶段
1.考核
完成教学后从理论与综合技能两方面来考核两组学生。基本理论和概念是理论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客观性题目;病史询问、功能评定及康复治疗是综合技能考核的内容,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及临床思维能力。
2.综合能力评价
由教研室教师在期末综合技能考核中,分别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与病人沟通技巧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评分以十分制来进行。
(四)统计学分析
SPSS 19.0软件是本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所采用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设定α=0.05为检验水准,差异有显著性的情况为P<0.05。
二、结果
(一)考核成绩比较
[关 键 词] 标准化病人;疾病康复;实训教学;考核;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098-02
疾病康复这门课程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十分重视,在对学生的康复实践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着重培养。疾病康复涉及的病种多,诊治过程中还需综合运用解剖学、康复评定学、运动治疗学、作业治疗学等课程知识,而且学生对病人缺乏直观的认识,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疾病康复的学习十分困难。
在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训练之后,利用复制形式来对实际临床问题进行客观而准确表达的正常人或病人,能够将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确切地表现出来,还能对临床检查者的检查予以接受,这就是标准化病人(英文缩写为SP),同时扮演着评估者与患者两个角色。SP目前在我国的医学教学和考核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近年来,SP评测在医学教育界的地位逐渐升高,但是在康复职业教育领域中实施的规模不大,仍在探索。我校临床医学系于2017年招募培训疾病康复SP8人,并将其应用于康复治疗技術专业学生疾病康复实训教学及考核中,以下是本校在疾病康复实训教学中运用SP的结果报告。
一、对象与方法
(一)课前准备阶段
1.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第一步是在高年级学生中招募“标准化病人”,对主动报名学生的首次面试由课题组进行,考查从学生的表演模仿、沟通能力以及参与的动机等方面进行,选出12名评分最高的学生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为SP角色的要求、医患沟通、采集病史、教学中病例情景的再现。对学生“标准化病人”的测试要求由经验丰富的康复治疗师来进行,经过评分后,选取成绩排名前8的学生。第二次培训在这8名学生中继续展开,对首次培训内容强化之后,主要是组织到医院现场去观摩,接受康复治疗师的再次培训,直至能够真正模仿出病人的症状、体征、异常姿势以及特殊行为模式。
2.精选病例
选择脑血管病、脊髓损伤、脑瘫、颈肩腰疼痛、关节炎、运动损伤、骨折康复7类病人,以这7项操作为依据进行临床案例的选择,然后将SP的体征、症状、装扮、独特行为以及临床情景这些内容写入剧本中。
(二)课堂实施阶段
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6级一班8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分组,以随机数字表为依据划分为传统教学和SP教学组,每组43人。采用SP教学法的为实验组,另一个为对照组。两组是有可比性的,全部的学生入学时间相同,且在学习的教材、年龄、教学时数、教师、学习成绩以及态度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教学方法
(1)实验组:将学生大致均分为8个小组,要保证每个学生最少有一次的SP康复技能训练。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训练是康复技能训练的两个项目,此项训练是以准备好的脚本为依据,对学生沟通不同临床病患的技巧以及对多种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进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SP应积极配合,以自身所扮演的病种为依据,将评分表中的细则事先设计好,对学生在对病史采集时的询问进行对比,对学生在该病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反应。此外,还要与学生共同探讨更好的医患沟通方式,以使康复治疗师取得病人的信任等。授课过程中根据疾病康复实训教学大纲中的基本项目,力求操作的规范与标准。实训课后SP与授课教师共同对疾病康复治疗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不足及时反馈,对学生的训练进行反复的、着重的敦促。
(2)对照组:将学生均分为8个小组,经过授课教师的指导,以疾病康复实训教学大纲中的基本项目为依据,教师示教及讲授操作流程要点,然后由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充当模特,分别进行操作项目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最后点评。
(三)课后评估阶段
1.考核
完成教学后从理论与综合技能两方面来考核两组学生。基本理论和概念是理论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客观性题目;病史询问、功能评定及康复治疗是综合技能考核的内容,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及临床思维能力。
2.综合能力评价
由教研室教师在期末综合技能考核中,分别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与病人沟通技巧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评分以十分制来进行。
(四)统计学分析
SPSS 19.0软件是本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所采用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设定α=0.05为检验水准,差异有显著性的情况为P<0.05。
二、结果
(一)考核成绩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