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史陀的私家日本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err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维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大陆译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可以说是引发我对书写及编辑兴趣的启蒙者。他的神话与象征研究,总被我“矮化”成一种阅读方式、一套解析文本的工具。《野性的思维》一书开头的部分,讨论抽象概念是否存在于原始文化的经典论述,除了让我们知道爱斯基摩人对白色拥有众多形容词,更让我愈加感受到,语言其实是我们看世界的主要窗口:某个词语让我们能看见某样东西,某个词语的消失也表示我们对某件事的观察力已然丧失。于是,那些我们锱铢必较的语词,可能保留了我们自身未被察觉的文明,而编辑们每日与文字战斗,其实就是在捍卫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举例来说,台湾著名小吃米粉汤的菜单中,清楚呈现出生肠、大肠、粉肠、大肠头、脆管、肝琏这些猪的解剖学知识,或许能诉说出我们自身还不知道的秘密。
  无论如何,李维史陀没机会来到台湾见识我们的文明与野蛮,但他去了日本,而且还在日文版的《忧郁的热带》新版序言中,透露出他与日本(相对于其它亚洲国家)的不凡关系:一开始,李维史陀的日本并非真实,是在幼年时期父亲给他的一张张浮世绘中,让他逐渐沉浸到一个他自己创造并且仰慕的日本。(现代法国应该是从《火影忍者》一类的作品开始认识日本。)然后,在走遍美洲,成为知名人类学家之后多年,他才有机会首度踏上日本、五次采访日本各地的工匠与民俗神话。这段经历的大部分材料都只在日本发表,一直到今年才由法国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基于这几次经验而发表的演说中,李维史陀一再向读者自白不懂日语,无法阅读第一手资料,只能如同观察天象的天文学家一样,从远处观看星球的运行与变化;但即便如此,他也相信能提供一种身在其中无法看到的观点,就像天文学家虽然未能前往太空,但他们建立的历法、潮汐表依然适用。
  基于这样的天文学家认识论,李维史陀在《月的另一面》中提出多个有趣观察,他在日本料理与音乐中,提出一般在艺术上称之为“分离描绘”或“分光”(divisionisme)的现象。就如同梵谷是用单色线条画出各种色彩作品,日本料理也是惯于将原味食材端上桌,在盘中构筑出一道美食,而不像中国菜或法国菜,是将食物熬煮成新的口味,才称之为“菜”;在音乐中,日本传统音乐也几乎没有和声的观念,每个音符总是接续出现,而非重叠。
  他也延伸“发现日本的西方前辈”佛洛伊斯(Luis Frois)与张伯伦(Chamberlain)的论述,讨论日本木匠刨木时是朝向自身,而非朝外;日本裁缝穿线时以布就针,而非用针扎布。这些不同的“运行方向”不但让日本与欧洲隔离出来,也与关系最亲近的中国区分开来。
  也许书中最有趣的部分在于,李维史陀认为日本的神话与历史并没有明显的区隔。过去几十年,西方人都在努力区分出神话与历史(国家地理频道不时就会播出特别专题,讨论索多玛城是否为真的),而日本在进行各种仪式时,似乎都把真实与否的问题置于一旁,所以他说:“神话对日本来说,是昨日之事、今日之事,也是明日之事。”现实与神话没有被切断,所以在日本随时可看到现代与传统并置共存,不像西方的观念或是仪式都是以“革命”、“取代”的方式,日本采取的是“维新”。于是这种在我们眼中可能被视为“妥协”的做法,在李维史陀看来则成了一种解答。在西方,人与自然、人与传统的断裂造成了众多危机,有可能经由日本文化的照耀,而获得解决。所以他把日本视为西方未见过的月亮暗面,可以“握有解开人类过去所遗留、极度神秘境地的关键之钥”。
  《月的另一面》这本书并非一篇完整的论述、并非试图全面地定义出日本的本质,而更像是李维史陀五次旅程的随笔,他使用他擅长的神话分析,一步步抹掉早年幻想的浮世绘画面。但这里面也的确不是我们熟悉的日本,不存在军国主义或武士刀,也没有战争的寻思(唯一的批评在于人与自然的过于亲近,而产生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残酷),而依旧是李维史陀爱慕的、私家的日本。我们像是参与一位大师的早期理论建构,在可能背景资料比他充足的状况下,学习一种日本学的建构过程。
其他文献
回顾彼时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继而主导全球美学思潮的现代主义设计,其核心概念不外乎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然而,正由于如此过于追求功能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理性工具思维,往往使其产品充满了冷漠感,缺乏人性与文化情怀,同时它也打破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共生关系,且剥除了在地(Local)文化风貌的结果,亦使得绝大多数设计作品千篇一律(比方近期在台湾出版界最广为人知的例子,2011年博客来网络书店于文学祭活动当中
期刊
翻过2011年,在电子书蓬勃向上及实体书店连续倒闭的强烈冲击下,传统图书出版业受到严重的质疑,如同2012的玛雅末日预言一样,2011年的图书市场经历着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正在经历着的,未来会发生的,如幻灯片在眼前掠过。    年末,时至深冬,图书市场也陷入了一年之中的淡季,开卷数据显示,11月综合指数持续下跌,仅为280.13,较上月减少了38.95点,环比下降12.21%,同比
期刊
曾有人说,光合作用的倒下,消失的不止是一家书店,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正如前文所说,方所并非是一家书店,而是以书店为主题的新型复合店,以书店延展开,与服饰、美学生活馆、咖啡互动组合。  不妨对方所进行一次解构。    设计格调  方所藉由空间设计的巧思,创造了各种弧形和方形的连接和对立,呈现了场所对个性的包容和均衡美感。  主调注重自然特色,木、竹、铜、铁、纸、布、石,所有方所空间的构成元素,均采
期刊
商务印书馆根据旗下23间门市在2011年1月至12月的图书销售,于1月4日公布去年香港图书市场主要现象分析;同时发放2011年畅销书排行榜,依中文书(小说/散文创作类及非小说类)及其它主要题材分类统计,反映港人阅读口味及习惯。    重现超级畅销书,带动图书零售市场  过去五年,自《哈利波特》单本及《小团圆》销售逾万册以来,香港市场鲜有超级畅销书。然而,年内数本着作相继狂卖:受电影带动下的《那些年
期刊
快乐老年快乐游:人文历史游  作者:良卷文化  页数:226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  定价:人民币39.00元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史孕育了浓重深厚的人文情怀。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景点、每一处遗迹,都有着别具韵味的故事。本书即以“人文历史”为切入点,为您介绍优美风光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百病一药灵  作者:刘文华、贾冬  页数:240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  定价:人民币3
期刊
我先看到了小敏的理性,然后看到她的感性。  当看到封面上暗影里垂首妇人如油画般的静谧画面时,我并不知道那就是苦难本身。翻过背面,折页上写着:“她,一次又一次,利用红灯的空档,缓步踱进忙碌的车阵中行乞。当绿灯即将亮起,她退回街边坐下休息。低头,是疲累还是沮丧?”这跟阅读这本《追寻角落的微光》的过程有着类似的感受。对旅人来说,印度是一个处处存在着冲突意象的国度,贫穷与富有,洁净与肮脏,建设与破败,不断
期刊
2010年11月,一部名为《三体Ⅲ:死神永生》的小说在网上被频频提及。读过前两部小说的读者,无一不对这部即将出版的小说表现出殷切的期盼;更多人则是在朋友的口耳相传中,产生了读这部本土科幻小说的兴趣。很快地,第一批读过小说的读者的读后感在网络上流传,众口一致的褒扬让《三体》成为不可错过的一部小说。小说创作者刘慈欣更被形容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这股《三体》的热潮燃烧了整整一
期刊
每一位海派作家的笔下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上海。沈嘉禄说:“虽然每一个上海作家笔下的上海是有差异的,却又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吸收非常强,所以解读起来,是一个非常多彩多元的上海。它的展示面非常丰富,是一面多棱镜。这才是上海。” 沈善增曾说,沈嘉禄笔下的上海,相比王安忆的上海,一个是男人的上海,一个是女人的上海。  上海,是沈嘉禄所有文字脉络下的流动景致。从小上海起笔,
期刊
9年前的春天,我完成学位论文,随即在阳明山一处租屋,写出《蝶道》。彼时我并没有要成为一个学者的意图,只是偶然想起骑单车经过花莲时的一种难以言喻的气味,以及继续躲藏在某处写作的想象,于是,我将履历投给东华大学,自此成为学术圈里的junior scholar。我的博士生时期虽然写出了四十余万字的《以书写解放自然》,但彼时已常逃避学术会议,和硕士生初期热衷于学术活动全然不同。  我以为那都是因为接触自然
期刊
身份是一种扑朔迷离的符号,彰显人的各种欲望,而又掩饰极大的落寞。作家这个身份尤其如此。当王迪诗以“香港最神秘的专栏作家”的身份出现时,不禁惊叹,她是有智慧的女人。我们在经历一个眩惑的脱衣时代,在各种“秀”的姿态背后,透支了自己的涵养和青春。“秀”字本义是“谷物抽穗扬花”,引申为成长、茂盛、美丽。很多人曲解,把它等同英文show,单纯玩“展示”。对王迪诗来说,书写一座城,好比书写一个人,如何展示香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