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是典型的病因复杂的疾病。也是仔猪培育过程中较难以解决的难题,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料肉比及生长速度,从而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仔猪腹泻病呈大范围流行趋势,30千克以下仔猪腹泻病的发病率在40%以上,死亡率约占10%左右,有的高达2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仔猪腹泻病的发病原因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防控经验和做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病因分析
引起仔猪腹泻病的原因很多,常常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而且断奶后环境的改变,饲料种类的调换、品质、饲喂方法的改变,断奶产生的应激反应、气候突变、圈舍及其用具的不洁等均可诱发仔猪腹泻病。
1. 非传染性腹泻
①自身生理机能的影响
a.消化机能不全。消化器官结构及功能不完善,初生仔猪消化器官容积小,断奶时消化器官运动功能弱,排空速度快等,不利于消化过程中的分泌和吸收,从而引起腹泻。
b.胃酸分泌不足。仔猪分泌胃酸的功能很弱,只分泌很少的胃酸,哺乳期间胃内的酸,主要是通过对乳糖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一旦断奶,乳糖来源终止,乳酸含量降低,胃内pH值增高,有利于消化的乳酸菌群减少,给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导致肠道群失衡,引起腹泻。
c.消化酶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断奶仔猪由初乳转变为以饲料为主,加之断奶应激,导致仔猪消化酶活性降低。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断奶后一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的1/3,1至2周后才能重新增长,这一过程影响了仔猪的肠道内环境。
d.免疫功能不健全。仔猪在哺乳期主要靠从母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获得被动免疫。从第三周开始此能力开始下降,而仔猪的免疫器官要4周龄以后才逐渐成熟,而断奶仔猪靠主动免疫不能获得足够的抗体保护,抗病能力差,病原易于侵入导致腹泻。
②饲养管理方面的影响
a.营养性因素。断奶使仔猪由以母乳为主过渡到以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为主的饲料,如饲料中植物蛋白及脂肪含量过高易导致腹泻,另外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如硒、铁、锌及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也会导致腹泻。
b.环境性因素。断奶本身就使仔猪产生很大的应激,而且所处环境的突然改变等都可引起腹泻。此外连续阴天,气温骤升、骤降,寒冷等气候变化都可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而引起腹泻。
c.饲料管理因素。饲料种类的更换,饲喂时间的不规律,饲喂方法的改变以及供水不足或不清洁,饲喂用具及圈舍的消毒不严格均可引起腹泻。
c.哺乳母猪因素。哺乳母猪本身患病,往往引起体温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乳汁发生变性,致使仔猪消化不良而腹泻。
2.传染性腹泻
仔猪因肠道内尚未建立稳定的微生物系统,自身抵抗力降低,对外界刺激敏感,容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引起腹泻。
①病毒性腹泻
主要包括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伪狂犬病毒和轮状病毒等引起的疾病。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冬春季高发,对各日龄段的猪均能造成感染,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高,4周龄以上的仔猪死亡率较低。
②细菌性腹泻
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感染引起的腹泻。
③寄生虫性腹泻
常见球虫、蛔虫、弓形体引起的腹泻。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的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的伴有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变成“僵猪”。
二、临床症状
仔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因日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日龄越小,症状越严重。症状可见精神萎靡、呕吐、脱水等,患猪排出黄色、黑色、白色、糊状稀粪,肛门被粪便污染,体温升高或没变化、食欲减退或废绝、病猪消瘦、皮肤无弹性、严重的四肢发冷、排粪失禁。急性的多为仔猪突然死亡,死前无任何症状,而且腹部常呈蓝紫色,慢性的常表现为采食减少、排黄绿色或淡灰色稀粪,腹泻时尾部肌肉震颤。
三、防护措施
1.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免疫接种
母猪产前45天及15天各注射一次仔猪大肠杆菌k88、k99灭活菌,5毫升/头;产前36~42天注射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产前30天及15天各免疫接种1次红痢菌苗。
2.彻底消毒猪舍内外环境
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并且多种消毒药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而影响消毒效果。待产母猪进入分娩舍之前,对分娩栏及母猪进行彻底消毒,分娩过程中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母猪的阴门、乳房、腹部等。
3.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
仔猪娩出后,用温水清洗并按摩乳房,挤出奶头前两把奶,辅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是防止母猪乳房炎和仔猪下痢的重要措施。
4.做好母猪临产前后的保健用药
在临产前1周到产后1周的母猪饲料中添加加康40 克 /吨饲料 金霉素300克/吨饲料或支原净120克/吨饲料 阿莫西林200克/吨饲料。产前1~2天或当日,给母猪注射磺胺类长效抗菌剂或口服仔母康、氟哌酸、恩诺沙星等药物,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病的发生。
5.做好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
3日龄伪狂犬滴鼻0.5毫升/头,7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10 ~ 13天水肿伤寒二联免疫,45天注射伪狂犬免疫。
6.饲料中添加生理调节剂
饲料中添加酸代剂、酶制剂、益生素、低聚糖、砷制剂等,不仅可以降低胃液pH值,抑制某些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有效地抑制腹泻的发生,而且还有抗菌保健的作用。
7.降低仔猪饲料粗蛋白质水平
据国外资料报道,在保证仔猪对赖氨酸的需求下,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由22%降至19%,可明显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仔猪腹泻病下降40%左右。
8.补充微量元素
仔猪初生3日内注射牲血素1毫升/头和0.1%亚硒酸钠2毫升/头,预防铁、锌的不足,减少腹泻的发生。
9.及早诊断
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治疗首先要补充仔猪体液然后再对症治疗。
①补充体液
a.口服补液盐(NaCl3.5克、NaHCO32.5克、水1000毫升混合溶解),按30毫升/千克体重,2次/日或直接引用。
b.25%的葡萄糖溶液供仔猪自由饮水,连用3 ~ 5天。
c.黄芪多糖注射液0.1毫升/千克体重,1次/日,连用2-3天。
d.用0.1%的KMnO4饮水消毒,同时内服鞣酸蛋白等收敛作用较好的药物。
②对症治疗
查明腹泻原因,对症下药,可根据情况选用链霉素、新霉素、金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病毒唑、维生素C、辅酶、三磷酸腺苷等药物交替使用。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遵化市畜牧水产局 邮编:064200)
一、病因分析
引起仔猪腹泻病的原因很多,常常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而且断奶后环境的改变,饲料种类的调换、品质、饲喂方法的改变,断奶产生的应激反应、气候突变、圈舍及其用具的不洁等均可诱发仔猪腹泻病。
1. 非传染性腹泻
①自身生理机能的影响
a.消化机能不全。消化器官结构及功能不完善,初生仔猪消化器官容积小,断奶时消化器官运动功能弱,排空速度快等,不利于消化过程中的分泌和吸收,从而引起腹泻。
b.胃酸分泌不足。仔猪分泌胃酸的功能很弱,只分泌很少的胃酸,哺乳期间胃内的酸,主要是通过对乳糖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一旦断奶,乳糖来源终止,乳酸含量降低,胃内pH值增高,有利于消化的乳酸菌群减少,给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导致肠道群失衡,引起腹泻。
c.消化酶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断奶仔猪由初乳转变为以饲料为主,加之断奶应激,导致仔猪消化酶活性降低。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断奶后一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的1/3,1至2周后才能重新增长,这一过程影响了仔猪的肠道内环境。
d.免疫功能不健全。仔猪在哺乳期主要靠从母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获得被动免疫。从第三周开始此能力开始下降,而仔猪的免疫器官要4周龄以后才逐渐成熟,而断奶仔猪靠主动免疫不能获得足够的抗体保护,抗病能力差,病原易于侵入导致腹泻。
②饲养管理方面的影响
a.营养性因素。断奶使仔猪由以母乳为主过渡到以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为主的饲料,如饲料中植物蛋白及脂肪含量过高易导致腹泻,另外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如硒、铁、锌及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也会导致腹泻。
b.环境性因素。断奶本身就使仔猪产生很大的应激,而且所处环境的突然改变等都可引起腹泻。此外连续阴天,气温骤升、骤降,寒冷等气候变化都可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而引起腹泻。
c.饲料管理因素。饲料种类的更换,饲喂时间的不规律,饲喂方法的改变以及供水不足或不清洁,饲喂用具及圈舍的消毒不严格均可引起腹泻。
c.哺乳母猪因素。哺乳母猪本身患病,往往引起体温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乳汁发生变性,致使仔猪消化不良而腹泻。
2.传染性腹泻
仔猪因肠道内尚未建立稳定的微生物系统,自身抵抗力降低,对外界刺激敏感,容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引起腹泻。
①病毒性腹泻
主要包括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伪狂犬病毒和轮状病毒等引起的疾病。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冬春季高发,对各日龄段的猪均能造成感染,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高,4周龄以上的仔猪死亡率较低。
②细菌性腹泻
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感染引起的腹泻。
③寄生虫性腹泻
常见球虫、蛔虫、弓形体引起的腹泻。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的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的伴有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变成“僵猪”。
二、临床症状
仔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因日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日龄越小,症状越严重。症状可见精神萎靡、呕吐、脱水等,患猪排出黄色、黑色、白色、糊状稀粪,肛门被粪便污染,体温升高或没变化、食欲减退或废绝、病猪消瘦、皮肤无弹性、严重的四肢发冷、排粪失禁。急性的多为仔猪突然死亡,死前无任何症状,而且腹部常呈蓝紫色,慢性的常表现为采食减少、排黄绿色或淡灰色稀粪,腹泻时尾部肌肉震颤。
三、防护措施
1.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免疫接种
母猪产前45天及15天各注射一次仔猪大肠杆菌k88、k99灭活菌,5毫升/头;产前36~42天注射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产前30天及15天各免疫接种1次红痢菌苗。
2.彻底消毒猪舍内外环境
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并且多种消毒药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而影响消毒效果。待产母猪进入分娩舍之前,对分娩栏及母猪进行彻底消毒,分娩过程中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母猪的阴门、乳房、腹部等。
3.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
仔猪娩出后,用温水清洗并按摩乳房,挤出奶头前两把奶,辅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是防止母猪乳房炎和仔猪下痢的重要措施。
4.做好母猪临产前后的保健用药
在临产前1周到产后1周的母猪饲料中添加加康40 克 /吨饲料 金霉素300克/吨饲料或支原净120克/吨饲料 阿莫西林200克/吨饲料。产前1~2天或当日,给母猪注射磺胺类长效抗菌剂或口服仔母康、氟哌酸、恩诺沙星等药物,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病的发生。
5.做好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
3日龄伪狂犬滴鼻0.5毫升/头,7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10 ~ 13天水肿伤寒二联免疫,45天注射伪狂犬免疫。
6.饲料中添加生理调节剂
饲料中添加酸代剂、酶制剂、益生素、低聚糖、砷制剂等,不仅可以降低胃液pH值,抑制某些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有效地抑制腹泻的发生,而且还有抗菌保健的作用。
7.降低仔猪饲料粗蛋白质水平
据国外资料报道,在保证仔猪对赖氨酸的需求下,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由22%降至19%,可明显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仔猪腹泻病下降40%左右。
8.补充微量元素
仔猪初生3日内注射牲血素1毫升/头和0.1%亚硒酸钠2毫升/头,预防铁、锌的不足,减少腹泻的发生。
9.及早诊断
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治疗首先要补充仔猪体液然后再对症治疗。
①补充体液
a.口服补液盐(NaCl3.5克、NaHCO32.5克、水1000毫升混合溶解),按30毫升/千克体重,2次/日或直接引用。
b.25%的葡萄糖溶液供仔猪自由饮水,连用3 ~ 5天。
c.黄芪多糖注射液0.1毫升/千克体重,1次/日,连用2-3天。
d.用0.1%的KMnO4饮水消毒,同时内服鞣酸蛋白等收敛作用较好的药物。
②对症治疗
查明腹泻原因,对症下药,可根据情况选用链霉素、新霉素、金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病毒唑、维生素C、辅酶、三磷酸腺苷等药物交替使用。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遵化市畜牧水产局 邮编:0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