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儿歌、故事能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表扬与鼓励能够很快纠正幼儿不良生活习惯,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纠正后要及时巩固。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家园合作效果会更佳。
关键词:中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对策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人类的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反之,则终身受其害。”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中班幼儿处于幼儿时期的核心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一、制定合理的生活常规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一日生活常规制度的建立对幼儿在家在园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制度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降低标准;制度必须将家中和在园的都考虑进去,家园执行一套完整的生活常规制度。中班幼儿生活常规制度必须包含早晚起床和休息时间,每天刷牙次数,规定必须喝水的时间,还要保证随渴随喝,什么时間用餐,用餐前后的洗手时间必须明确规定,午休前要有半小时组织活动,午休时间节点必须告知孩子,下午的小餐点必须定时定量,离园回家的晚餐定时定量也必须规定。幼儿园制定好合理的生活常规制度后,要求家里也执行这样的制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将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
幼儿园带班教师要将幼儿生活习惯进行分类梳理,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切实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入园环节,如厕环节、盥洗环节主要进行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如:王逗逗 小朋友大小便之后不洗手,正好她用脏手吃“小餐点”,肚子有点疼,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小朋友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然会生病的,从此以后,小朋友们互相监督,再也没有饭前便后不洗手的小朋友了。班级全体教师要利用用餐环节、游戏环节重点进行饮食习惯培养和生活规律意识培养;利用自由活动环节初步渗透幼儿主动意识;利用集体教育环节不断提醒,不断纠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利用离园环节交待家中生活规则要求。
三、在环境创设中渗透生活习惯的内容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环境能引领幼儿自主地参与。幼儿园整体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创设,以吸引幼儿积极地参与生活习惯的自主培养。
例如,活动室中的“好习惯”的产生吸引了所有的孩子。我们把具有好生活习惯的孩子照片放在所有孩子面前。孩子们在照片中看到自己和同伴很兴奋。张贴的照片是孩子们的日常好习惯瞬间。没有太多的说教,孩子们就会明白该做什么。
再如:我们还在活动中创设一些有不良生活习惯或良好生活习惯的场景,让幼儿来判断该场景下的生活习惯是否可取,或者让幼儿举出身边不良生活习惯的例子。
四、通过鼓励、表扬等进行强化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幼儿都喜欢听到表扬自己的话,他们会对自己正确的做法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良好生活习惯更加强化、继续保持,所以幼儿教师对孩子一定要经常鼓励、多多表扬。如:幼儿做法正确时评价说:“吃饭不说话,真是好孩子”、“小脸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的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而幼儿有错误做法时,关心与期望是另外一种鼓励,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孩子会自觉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在无言之中悄悄地改掉生活中的坏毛病。
五、家园配合共同促进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第一课堂,如果幼儿在园教育忽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在园教育也会变得软弱无力。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幼儿园,幼儿家长以农民为主,他们对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家庭培养教育严重缺失,做为园方必须很好的“补位”,通过家长会、电话回访、家长开放日、家园互动栏、早晚入园、离园时间交流等多种方式有效地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必须组织家长培训活动,教师应该和家长像朋友一样交往,共同建立互信、互动的模式,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效率最大化。
中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培养”难亦不难,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N].中国教育报,2010-5-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9
(作者单位:四川省青川县木鱼镇幼儿园)
关键词:中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对策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人类的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反之,则终身受其害。”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中班幼儿处于幼儿时期的核心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一、制定合理的生活常规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一日生活常规制度的建立对幼儿在家在园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制度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降低标准;制度必须将家中和在园的都考虑进去,家园执行一套完整的生活常规制度。中班幼儿生活常规制度必须包含早晚起床和休息时间,每天刷牙次数,规定必须喝水的时间,还要保证随渴随喝,什么时間用餐,用餐前后的洗手时间必须明确规定,午休前要有半小时组织活动,午休时间节点必须告知孩子,下午的小餐点必须定时定量,离园回家的晚餐定时定量也必须规定。幼儿园制定好合理的生活常规制度后,要求家里也执行这样的制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将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
幼儿园带班教师要将幼儿生活习惯进行分类梳理,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切实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入园环节,如厕环节、盥洗环节主要进行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如:王逗逗 小朋友大小便之后不洗手,正好她用脏手吃“小餐点”,肚子有点疼,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小朋友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然会生病的,从此以后,小朋友们互相监督,再也没有饭前便后不洗手的小朋友了。班级全体教师要利用用餐环节、游戏环节重点进行饮食习惯培养和生活规律意识培养;利用自由活动环节初步渗透幼儿主动意识;利用集体教育环节不断提醒,不断纠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利用离园环节交待家中生活规则要求。
三、在环境创设中渗透生活习惯的内容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环境能引领幼儿自主地参与。幼儿园整体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创设,以吸引幼儿积极地参与生活习惯的自主培养。
例如,活动室中的“好习惯”的产生吸引了所有的孩子。我们把具有好生活习惯的孩子照片放在所有孩子面前。孩子们在照片中看到自己和同伴很兴奋。张贴的照片是孩子们的日常好习惯瞬间。没有太多的说教,孩子们就会明白该做什么。
再如:我们还在活动中创设一些有不良生活习惯或良好生活习惯的场景,让幼儿来判断该场景下的生活习惯是否可取,或者让幼儿举出身边不良生活习惯的例子。
四、通过鼓励、表扬等进行强化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幼儿都喜欢听到表扬自己的话,他们会对自己正确的做法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良好生活习惯更加强化、继续保持,所以幼儿教师对孩子一定要经常鼓励、多多表扬。如:幼儿做法正确时评价说:“吃饭不说话,真是好孩子”、“小脸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的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而幼儿有错误做法时,关心与期望是另外一种鼓励,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孩子会自觉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在无言之中悄悄地改掉生活中的坏毛病。
五、家园配合共同促进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第一课堂,如果幼儿在园教育忽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在园教育也会变得软弱无力。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幼儿园,幼儿家长以农民为主,他们对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家庭培养教育严重缺失,做为园方必须很好的“补位”,通过家长会、电话回访、家长开放日、家园互动栏、早晚入园、离园时间交流等多种方式有效地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必须组织家长培训活动,教师应该和家长像朋友一样交往,共同建立互信、互动的模式,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效率最大化。
中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培养”难亦不难,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N].中国教育报,2010-5-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9
(作者单位:四川省青川县木鱼镇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