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改善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22例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及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各组人数均为61例,记录评价组间肢体功能恢复、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得分、认知功能得分分明显高于的对照组,即(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社会功能、健康情况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P<0.05。讨论:为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及认知功能,与此同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塞;肢体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
脑梗塞为多发性心血管疾病,其根源在于血管阻塞所造成的缺血性坏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此病以病情发展快、发病急为最主要特征,若是治疗缺乏及时性,往往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对于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方式较多,其效果也比较肯定,但是大多数脑梗塞的患者在治疗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并且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及早的进行康复锻炼起到的效果最好,在3个月内是最佳期。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给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及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本研究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22例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61例。对照组内男31例,女30例,年龄在42-78岁之间(57.02±0.89)岁,病程1-4个月(2.02±0.23)个月;观察组内男32例,女29例,年龄在42-79岁之间(57.09±0.87)岁,病程1-5个月(2.09±0.45)个月;组间入选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塞临床诊断标准;(2)接受治疗后出现语言障碍或者肢体障碍者。(3)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4)年龄在45-85岁之间。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治疗存在禁忌症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入院接受住院制度、治疗措施、脑栓塞发生机制、并发症预防措施及日常生活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①床上康复训练:包括放置肢体、肌肉按摩等活动,防止长期不活动导致肌肉功能退化,指导手指关节活动、翻转等远端关节活动训练。同时,注意保护关节,减少训练动作带来的疼痛;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逐步将训练活动过渡到坐、站等形式。前者应保持双下肢下垂以增强平衡能力,后者应先进行步行训练,其时间和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训练计划应遵循循序渐进、由弱到强的原则,定期检查语言、生理功能、肢体功能等能力。②日常生活能力指导: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培養有赖于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监督。首先,护士需要向患者家属解释坚持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教导患者家属使用家庭工具指导脑瘫儿童进行坐、洗、睡、穿、喝水等日常活动,上厕所和吃饭的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学习和练习基本的主动运动指导方法。例如,当家属引导患者翻身时,可借助辅助器帮助患者顺利完成翻身动作,并应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在日常生活能力指导中,通过自我示范,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逐渐让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能力动作。
1.3评价标准
(1)比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认知功能情况,用NIHSS脑卒中量表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析患者认知情况。分别在患者干预前以及干预后进行测量,其数据由责任护士进行记录
(2)比较不同护理下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涵盖健康情况、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3个评价维度,每个维度分值为1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认知功能得分情况对比
观察组肢体功能得分、认知功能得分分明显高于的对照组,即(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观察组日常生活、社会功能、健康情况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P<0.05,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容易导致患者各种功能的功能障碍,进而导致中枢性瘫痪。主要原因是脑梗死破坏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大脑无法正常调节中枢,然后释放原始反射,从而干扰运动。因此,脑梗死患者的功能缺陷不是简单的肌力丧失,在运动过程中,不仅需要肌力训练,还需要脑功能训练。本次研究中为观察组入选的45例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肢体功能得分(6.32±0.24)分、认知功能得分(20.54±5.64)分明显高于的对照组,表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康复的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把握患者康复的最佳时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型,并患者接受治疗后引导患者展开早期肢体康复的被动运动,使其机体血液循环更佳,因此其肢体康复及认知功能得分得到提升。
表2数据显示:观察组日常生活、社会功能、健康情况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越早的恢复其就能越快的应对生活,并且早期护理干预会让患者进行早期日常生活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并设计简单异性的康复训练,比如搭积木、脱穿衣服、使用餐具、刷牙、洗脸等,并强调动作引导,反复多次训练,这样会刺激患者相关功能的恢复,让患者快速适应生活。
综上所述,为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及认知功能,与此同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佳佳.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2019,4(08):157-159.
[2]易阿珊,刘玉芳,吴伟莉,石梦宇.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疗,2019,38(25):124-127.
[3]郝兴双. 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外医疗,2018,37(13):142-144.
[4]王冬梅.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6):98.
作者简介:姓名:陶紫云(1986.0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上海,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康复护理。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塞;肢体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
脑梗塞为多发性心血管疾病,其根源在于血管阻塞所造成的缺血性坏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此病以病情发展快、发病急为最主要特征,若是治疗缺乏及时性,往往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对于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方式较多,其效果也比较肯定,但是大多数脑梗塞的患者在治疗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并且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及早的进行康复锻炼起到的效果最好,在3个月内是最佳期。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给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及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本研究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22例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61例。对照组内男31例,女30例,年龄在42-78岁之间(57.02±0.89)岁,病程1-4个月(2.02±0.23)个月;观察组内男32例,女29例,年龄在42-79岁之间(57.09±0.87)岁,病程1-5个月(2.09±0.45)个月;组间入选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塞临床诊断标准;(2)接受治疗后出现语言障碍或者肢体障碍者。(3)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4)年龄在45-85岁之间。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治疗存在禁忌症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入院接受住院制度、治疗措施、脑栓塞发生机制、并发症预防措施及日常生活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①床上康复训练:包括放置肢体、肌肉按摩等活动,防止长期不活动导致肌肉功能退化,指导手指关节活动、翻转等远端关节活动训练。同时,注意保护关节,减少训练动作带来的疼痛;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逐步将训练活动过渡到坐、站等形式。前者应保持双下肢下垂以增强平衡能力,后者应先进行步行训练,其时间和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训练计划应遵循循序渐进、由弱到强的原则,定期检查语言、生理功能、肢体功能等能力。②日常生活能力指导: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培養有赖于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监督。首先,护士需要向患者家属解释坚持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教导患者家属使用家庭工具指导脑瘫儿童进行坐、洗、睡、穿、喝水等日常活动,上厕所和吃饭的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学习和练习基本的主动运动指导方法。例如,当家属引导患者翻身时,可借助辅助器帮助患者顺利完成翻身动作,并应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在日常生活能力指导中,通过自我示范,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逐渐让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能力动作。
1.3评价标准
(1)比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认知功能情况,用NIHSS脑卒中量表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析患者认知情况。分别在患者干预前以及干预后进行测量,其数据由责任护士进行记录
(2)比较不同护理下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涵盖健康情况、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3个评价维度,每个维度分值为1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认知功能得分情况对比
观察组肢体功能得分、认知功能得分分明显高于的对照组,即(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观察组日常生活、社会功能、健康情况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P<0.05,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容易导致患者各种功能的功能障碍,进而导致中枢性瘫痪。主要原因是脑梗死破坏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大脑无法正常调节中枢,然后释放原始反射,从而干扰运动。因此,脑梗死患者的功能缺陷不是简单的肌力丧失,在运动过程中,不仅需要肌力训练,还需要脑功能训练。本次研究中为观察组入选的45例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肢体功能得分(6.32±0.24)分、认知功能得分(20.54±5.64)分明显高于的对照组,表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康复的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把握患者康复的最佳时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型,并患者接受治疗后引导患者展开早期肢体康复的被动运动,使其机体血液循环更佳,因此其肢体康复及认知功能得分得到提升。
表2数据显示:观察组日常生活、社会功能、健康情况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越早的恢复其就能越快的应对生活,并且早期护理干预会让患者进行早期日常生活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并设计简单异性的康复训练,比如搭积木、脱穿衣服、使用餐具、刷牙、洗脸等,并强调动作引导,反复多次训练,这样会刺激患者相关功能的恢复,让患者快速适应生活。
综上所述,为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及认知功能,与此同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佳佳.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2019,4(08):157-159.
[2]易阿珊,刘玉芳,吴伟莉,石梦宇.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疗,2019,38(25):124-127.
[3]郝兴双. 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外医疗,2018,37(13):142-144.
[4]王冬梅.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6):98.
作者简介:姓名:陶紫云(1986.0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上海,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