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现代化基础建设发展比较快,城市化发展也在逐步深入。当前地铁的建设工作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用地下空间建设与开发,这样能极大地节省我国的土地资源,同时还能缓解当前的路面交通压力。地铁建设是一项大规模工作,如何在地铁的建设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变形情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地铁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地质复杂且道路狭窄,不仅建设有一定的难度,还需重视其安全问题。随着我国地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铁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地铁施工必然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可能会影响建设的质量。相应的技术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从而提高建设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
1轨道交通信息化现状概述
以铁路经验为驱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在沿袭其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轨道客流流动性较强、客流指向性低、城市服务黏合度高的特点,形成了现行城市轨道交通成规模体系、运营管理必备的信息化系统。第一,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全线覆盖分层分布的特点,主要包括中央监控系统、车站监控系统、现场控制系统。在该系统中,各个开放接口与专业自动化系统间形成了信息交互,形成了线路运营的实时信息共享平台。第二,乘客资讯系统。该系统是为乘客提供各种资讯服务的系统,如广播服务、视频节目播放、天气与车次的查询服务等。第三,综合安防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工作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按照既有顺序运行,包括安全集成管理、综合电视监控、门禁等。第四,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中枢系统,能够发挥信号控制、语音通信、图像通信以及数据通信等作用。第五,自动售票系统。该系统包含了自动售票、检票、统计的功能,为乘客提供了便利,缩短了这些环节所用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第六,信号系统。该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得以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一旦该系统出现故障则有可能出现列车事故。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20年印发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明确的八大建设重点,是在现行城市轨道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体系建设、专业细化、数据提纯,明确了发展方向。
2“互联网+”在城市轨道的典型应用
第一,支付方式的变化。支付方式的更新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成本,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行业中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的应用,减少了单程票的采购与制作成本,交通运输部门无须在车站投入过多的资金购置售票设备,车站内现金交付数额降低,解决了现金票款难缴的问题。
第二,交通接驳。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内的人口越来越多,导致了城市交通运行压力激增,城市对运载量较大轨道交通有迫切需求,城市轨道的乘客用户群体对交通接驳的需求较为旺盛,城市网约车、高速公路ETC全国联网收费,延伸至铁路、航空等,以网络购票、电子支付和电子时刻表等促成了出行无阻的交通互联便民模式。
第三,资讯网络的覆盖。城市轨道的用户是信息咨讯的敏感群体,除了城市轨道自身的信息系统,还需要打造轨道陆地无缝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功能,在车厢内构建无线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如2019年,深圳福田地铁站携手联通、华为采用联通5G网络的接入,华为WiFi6技术实施了网络拓展,实现了两者的完美融合。华为WiFi6可提供4倍于传统WiFi的宽带,单个AP支持用户数提升了4倍,平均时延降低50%,覆盖范围提升20%。同时,5G网络的逐步覆盖,提升了城市轨道车地信息传输的效率,使乘客在乘车全过程中均可以享受到便利的公共网络服务。
第四,城市轨道运营管理。除了对外乘客服务的应用,城市轨道管理方以“互联网+”理念模式建设了城市轨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建设、运营经验、信息化系统,打造贴合实际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运营,检测、反哺经验模式的不足和改进,为后续开展智慧化城市轨道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3.1从技术到业务的一体化协同
以业务为中心,流程为导向,根据企业多级管理体系,联络企业各个业务版块信息,为南京地铁不同对象与角色提供综合管理一体化平台,企业各级员工在一个平台上即可完成与工作相关所有事项,从而实现从技术到业务一体化协同。下面从技术、流程、数据、业务四个方面来说明:(1)一体化的技术协同平台。提供一体化的技术协同平台,基于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未来南京地铁新建信息系统只要遵循公司的统一技术标准和接入规范,即可将功能、数据等无缝接入到平台中。(2)一体化的流程协同平台。提供一体化的流程协同平台,借助工作流和业务引擎技术,适应不同业务、不同用户、不同时期管理流程定制的需要。(3)一体化的数据协同平台。提供一体化的数据协同平台,打破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数据孤岛”、“系统竖井”等弊端,在平台上即可快捷地获取到自己权限范围以内的企业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文档、信息等。(4)一体化的业务协同平台。提供一体化业务协同平台,根据企业多级管理体系,联络企业各个业务版块信息,为轨道交通企业不同对象与角色提供一体化业务协同服务。
3.2空间布局的优化
智能化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布局设计观念,智能化设备合理配置,空间布局得以优化。数字化产品的更新及迭代过程也是空间优化的过程。例如,传统的票亭设置是根据地铁车站人流量测算得出,多功能售票机器实现了票卡的售卖和充值、语音识别、交互功能,为乘客提供提示、问询、解答的服务;app购票、AI技术在付费区和非付费之间的闸机上进行运用,也增加了安检效率,解决了排队等候问题。这些措施影响了空间布局的设计,并在合理布置下释放公共区空间;另外,通过BIM设计手段合理安排管线标高,最大化释放顶面空间。
3.3完善以乘客服务为中心的智能化运营管理
保障乘客出行舒适性、友好性,在提供乘车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城市轨道的平台优势打造城市居民地铁生活圈。第一,以智慧车站的模式全方位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在列车铺设无线局域网和利用沿线公共网5G设备,配合PIS系统,杜绝乘客的网络和咨讯处于真空地帶。第二,提升服务多样性,除了传统的APP购票、APP咨询、客服热线、站务问询等,可利用自助设备(综合票亭、客服机器人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乘客的服务需求。第三,提升乘客互动,城市轨道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工具以及交流场所,城市轨道除了不断提升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外,可利用其平台提升居民的城市生活质量,如获取城市活动动态、交通联网联乘支持,通过支持地铁服务获取出行奖励等,促使城市轨道逐渐向城市智慧化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还不够完善,需在实践及理论的体系支持下进行智慧化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还需要行业协会支撑、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构建便捷化、一体化的交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卢文臻.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0(19):202-203.
[2]周小莉,张立锋,巫山.信息化地铁监测方法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7,15(1):81–84,12.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关键词: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
1轨道交通信息化现状概述
以铁路经验为驱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在沿袭其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轨道客流流动性较强、客流指向性低、城市服务黏合度高的特点,形成了现行城市轨道交通成规模体系、运营管理必备的信息化系统。第一,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全线覆盖分层分布的特点,主要包括中央监控系统、车站监控系统、现场控制系统。在该系统中,各个开放接口与专业自动化系统间形成了信息交互,形成了线路运营的实时信息共享平台。第二,乘客资讯系统。该系统是为乘客提供各种资讯服务的系统,如广播服务、视频节目播放、天气与车次的查询服务等。第三,综合安防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工作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按照既有顺序运行,包括安全集成管理、综合电视监控、门禁等。第四,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中枢系统,能够发挥信号控制、语音通信、图像通信以及数据通信等作用。第五,自动售票系统。该系统包含了自动售票、检票、统计的功能,为乘客提供了便利,缩短了这些环节所用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第六,信号系统。该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得以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一旦该系统出现故障则有可能出现列车事故。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20年印发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明确的八大建设重点,是在现行城市轨道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体系建设、专业细化、数据提纯,明确了发展方向。
2“互联网+”在城市轨道的典型应用
第一,支付方式的变化。支付方式的更新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成本,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行业中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的应用,减少了单程票的采购与制作成本,交通运输部门无须在车站投入过多的资金购置售票设备,车站内现金交付数额降低,解决了现金票款难缴的问题。
第二,交通接驳。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内的人口越来越多,导致了城市交通运行压力激增,城市对运载量较大轨道交通有迫切需求,城市轨道的乘客用户群体对交通接驳的需求较为旺盛,城市网约车、高速公路ETC全国联网收费,延伸至铁路、航空等,以网络购票、电子支付和电子时刻表等促成了出行无阻的交通互联便民模式。
第三,资讯网络的覆盖。城市轨道的用户是信息咨讯的敏感群体,除了城市轨道自身的信息系统,还需要打造轨道陆地无缝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功能,在车厢内构建无线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如2019年,深圳福田地铁站携手联通、华为采用联通5G网络的接入,华为WiFi6技术实施了网络拓展,实现了两者的完美融合。华为WiFi6可提供4倍于传统WiFi的宽带,单个AP支持用户数提升了4倍,平均时延降低50%,覆盖范围提升20%。同时,5G网络的逐步覆盖,提升了城市轨道车地信息传输的效率,使乘客在乘车全过程中均可以享受到便利的公共网络服务。
第四,城市轨道运营管理。除了对外乘客服务的应用,城市轨道管理方以“互联网+”理念模式建设了城市轨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建设、运营经验、信息化系统,打造贴合实际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运营,检测、反哺经验模式的不足和改进,为后续开展智慧化城市轨道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3.1从技术到业务的一体化协同
以业务为中心,流程为导向,根据企业多级管理体系,联络企业各个业务版块信息,为南京地铁不同对象与角色提供综合管理一体化平台,企业各级员工在一个平台上即可完成与工作相关所有事项,从而实现从技术到业务一体化协同。下面从技术、流程、数据、业务四个方面来说明:(1)一体化的技术协同平台。提供一体化的技术协同平台,基于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未来南京地铁新建信息系统只要遵循公司的统一技术标准和接入规范,即可将功能、数据等无缝接入到平台中。(2)一体化的流程协同平台。提供一体化的流程协同平台,借助工作流和业务引擎技术,适应不同业务、不同用户、不同时期管理流程定制的需要。(3)一体化的数据协同平台。提供一体化的数据协同平台,打破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数据孤岛”、“系统竖井”等弊端,在平台上即可快捷地获取到自己权限范围以内的企业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文档、信息等。(4)一体化的业务协同平台。提供一体化业务协同平台,根据企业多级管理体系,联络企业各个业务版块信息,为轨道交通企业不同对象与角色提供一体化业务协同服务。
3.2空间布局的优化
智能化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布局设计观念,智能化设备合理配置,空间布局得以优化。数字化产品的更新及迭代过程也是空间优化的过程。例如,传统的票亭设置是根据地铁车站人流量测算得出,多功能售票机器实现了票卡的售卖和充值、语音识别、交互功能,为乘客提供提示、问询、解答的服务;app购票、AI技术在付费区和非付费之间的闸机上进行运用,也增加了安检效率,解决了排队等候问题。这些措施影响了空间布局的设计,并在合理布置下释放公共区空间;另外,通过BIM设计手段合理安排管线标高,最大化释放顶面空间。
3.3完善以乘客服务为中心的智能化运营管理
保障乘客出行舒适性、友好性,在提供乘车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城市轨道的平台优势打造城市居民地铁生活圈。第一,以智慧车站的模式全方位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在列车铺设无线局域网和利用沿线公共网5G设备,配合PIS系统,杜绝乘客的网络和咨讯处于真空地帶。第二,提升服务多样性,除了传统的APP购票、APP咨询、客服热线、站务问询等,可利用自助设备(综合票亭、客服机器人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乘客的服务需求。第三,提升乘客互动,城市轨道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工具以及交流场所,城市轨道除了不断提升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外,可利用其平台提升居民的城市生活质量,如获取城市活动动态、交通联网联乘支持,通过支持地铁服务获取出行奖励等,促使城市轨道逐渐向城市智慧化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还不够完善,需在实践及理论的体系支持下进行智慧化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还需要行业协会支撑、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构建便捷化、一体化的交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卢文臻.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0(19):202-203.
[2]周小莉,张立锋,巫山.信息化地铁监测方法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7,15(1):81–84,12.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