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推行的投资意愿和公众支持研究①

来源 :中国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b54gh4hg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河长制推行方面,省内不少区域尤其是苏北地区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因此需要民间资本的引入。只有提升居民对河长制推行的公众认可度才能降低融资难度,减轻各级财政压力。本文从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影响、居民反馈水污染的途径、对河流治理的满意度以及对河长制的了解情况及信息获取途径对江苏城镇地区河长制推行的公众认可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反映出居民对河长制下水生态文明建设投资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还发现了河长制在宣传和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公众认可度现状为河长制的民间融资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河长制 公众认可 问卷调查 民间融资 江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b)-161-02
  河长制在江苏推行已近十年,在河长制推行方面省内不少区域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因此需要民间资本的引入,在满足当前水环境治理要求的前提下,为政府分担一些压力。但是河道长效管护是一项低收益甚至无收益的公益行为,较难引入社会资本的直接投资,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河长制在居民中的了解程度,提升居民对河长制推行的公众认可度尤为重要。为了摸清河长制在江苏的具体落实情况以及公众对河长制的感知和认可情况,民间资本对水环境治理资金支持情况,研究团队于2017年7月对江苏省城镇地区河长制推行现状及公众认可度和投资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这将为河长制的民间融资环境提供参考。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影响、居民反馈水污染的理想途径、对河流治理的满意度以及对河长制的了解情况及信息获取途径四个方面。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且结合网络问卷调查以及纸质问卷调查两种形式,扩大调查人群,完善问卷对象年龄、职业、学历、城乡分布等方面的覆盖度,提高问卷结果的可靠性。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线上线下各300张,回收有效问卷527张,回收率约为87.8%。
  1 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影响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以及水环境的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在本次调查的受访群众中,28%的居民反映周围水环境“被严重污染”,大多数居民(约占70%)周围的水环境“被经常污染”,仅有2%的受访居民认为自己周围的水环境“几乎没有被污染”或“水质非常好”(见图1)。由于省内部分地区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同时,江苏作为长江、淮河等河流下游,来自上游的污染未经处理直接入河导致水环境进一步恶化。




  日益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据问卷调查显示,有97%的居民认为水污染影响到了他們的生活(见图2)。这样的调查结果表明,居民普遍认为对水环境治理领域进行投资将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 居民反馈水污染的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当居民发现水污染问题时,大多数选择不主动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或是自行寻找渠道解决问题。这一方面反映出当前水污染问题的反馈机制尚不完善、反馈渠道过于单一;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群众对于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环境缺少一种主人公的意识,公众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政府应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拓宽问题反映渠道,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
  而在“居民对水污染问题理想反馈途径”的调查中,55%的居民会选择媒体曝光的形式反馈污染情况,而不会选择直接拨打河长热线;愿意通过拨打“河长热线”解决问题的群众仅占受访人数的15%(见图3)。这说明当前河长制的宣传工作尚未深入基层,宣传力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河长日常治理河道的工作需要更多地与群众联系,只有建立起河长与群众的信任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治理河道、维护生态平衡的工作,并且为河长制的民间融资环境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




  3 居民对河流治理的满意度
  对河流的治理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途径。为了加大对河流的治理、提升群众满意度,河长制推行后政府采取了更加严厉、更加可行的措施,减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废水量,全面布局区域性综合治理,同时加强监测管理,不断完善法律和控制标准,设立国家级、地方级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执行有关环保法律和控制标准,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和工厂保护环境、保护水源[1-2]。但是,从群众的反馈看,情况不容乐观(见图4)。
  由于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非常严重,对河流的治理工作也受到了工程浩大、人力物力不济等因素的影响,对当前水环境治理情况“很满意”的群众几乎没有,仅有15%的群众表示满意;而居民更多的反馈结果是“一般”(约55%)和“不太满意”(约30%)。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居民对政府当前环境治理水平认可度不高,因此普遍质疑政府融资进行水环境治理的效率。这样的反映结果更加鞭策政府相关部门携手并进,共同合作治理河道及水源污染问题,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为引入民间投资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4 居民对河长制的了解情况及信息获取途径
  河长制起源于江苏无锡。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事件后,当地政府推出河长制政策,随后在省内部分地区尤其是太湖流域得到推广[3],而在苏北地区尤其是县域尚未得到推行,因此在受访居民中仅有约15%的居民在2016年之前了解河长制。2016年起,河长制作为国家层面的一项新政策,其宣传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2017年初江苏各地逐步建立起了适应当地发展的河长制组织架构,共有约30%的居民在2016年~2017年了解到河长制。由于在很多地区河长制是今年才推行的新政策,尽管在其推行中已经利用了各类媒介进行宣传报道,但是当地大多数居民对它的了解十分有限(见图5)。




  在对河长制已有一定了解的居民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居民是通过手机新闻或网络报道了解这一政策的,其余少数居民则通过电视和平面媒体报道以及政府、村委会的宣传而得知河长制(见图6)。无论是对河长制已有一定了解的居民还是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河长制的居民,都对河长制这一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政策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好评;多数居民也能感知到河长制推行后当地水环境尤其是河道环境的改善。只有在居民中提高了解度和认可度,才能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
  5 关于河长制引入民间资本的思考
  在河长制推行方面,省内不少区域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因此需要民间资本的引入。但是河道长效管护是一项低收益甚至无收益的公益行为,较难引入社会资本的直接投资,因此,提升居民对河长制推行的公众认可度尤为重要。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各个部门深入基层加大对河长制的宣传力度,提升河长制的公众认可度;另一方面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更多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流入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領域。一是可以在河长制推行中引入PPP模式融资,即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二是基于“以河养河”理念,用河道自身资源来实现河道清浚整治与长效管理的目标。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林权租赁、土地置换等经验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的投入解决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建设与保洁管理工作中的资金瓶颈,有效实现“以河养河”;同时,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严格考核奖惩,提升管理水平和资金利用效率,从而落实河道日常管护保洁责任。河长制推行中的民间融资和公众认可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兼顾才能真正实现河长制“自下而上”的管理机制和“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并行,促进水生态文明社会的建成。
  参考文献
  [1] 黄爱宝.“河长制”:制度形态与创新趋向[J].学海,2015(04).
  [2] 左其亭,韩春华,韩春辉,罗增良.河长制理论基础及支撑体系研究[J].人民黄河,2017,39(06).
  [3] 张嘉涛.江苏河长制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水利,2010(12).
  ①基金项目:河海大学河长制专项项目:江苏沿海产业园水环境治理现状调研;河海大学重点实践项目: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现状与公众认可度调研;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科技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城市空间效率的海绵城市成长机制研究。
其他文献
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的重要管理模式.它是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用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以达到企业资源有效配置,实现企业目标,提高生产效率的企业管理活
是不愿活,还是不敢活?    我问她“我知道你内心的恐惧,但是我想知道的就是。假如这个世界上,如果你父母辞世之后,还能有一个人,能够像母亲那样爱你,照料你,你还会想到安乐死吗?”  “世界上,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我的妈妈了。”  “我知道。”  “我现在在哭,因为我听到你的声音。”  “别难过,李燕,我们都在你身边,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像你妈妈一样,关切你,爱着你,知道吗?”  “但是这个世界上毕竟
案情:2010年5月,61岁的韩老太和几位老姐妹一起到姬某开办的美容美发店里消费,店方按照韩老太的要求安排员工李某为其做剪发、烫发、染发等服务。在染发过程中,韩老太发觉面额部位有灼烧感,便将情况告知姬某,姬某称是正常反应就没有过多理会。理发完毕后,韩老太上额部部分皮肤明显发红,店主姬某为其涂抹了“皮炎平”后便打发韩老太回家了。之后数日,红斑依然没有消除,韩老太进入医院治疗,诊断为化学烧伤,住院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