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要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创造一种非胁迫的气氛,最大的障碍是公布考试分数的做法。分数——这是压在学生头上的一座大山。
让我们先听听两位美国教师对公布考试分数问题的想法和做法。
卡罗尔·西蒙·温斯坦在他的《中学课堂管理》中说:
大多数青少年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得了不及格的分数。因而公开宣布分数不大可能激发动力,反而会激起反感。即使只宣布得A的同学的名字,你也会使学生尴尬。我女儿就有一次感到蒙受了羞辱,当时她的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举着她的卷子宣布:“很明显,只有劳拉是认真学习的!”这样的说法对那些通常得D、但真正通过努力得了C的同学传递了什么信息?桑迪(一位中学老师——作者注)发回学生的试卷时,告诉他们在教室里为自己的分数保密:“不要问别人分数,也别把自己的分数告诉别人。”一旦离开教室,如果他们希望泄露自己的分数,那是他们自己的权利。
雷内·罗森布拉姆·洛登在《你必须去学校,因为你是教师》中说: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只有那些得到高分的学生会在教室里跟别人大声嚷嚷:“嗨,托姆尔,这次考试你得了多少分?”而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却极少会这样做。
我告诉学生,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分数告诉别人,但不可以当众询问别人的分数……
可见,以上两位美国教师都不太赞同在课堂上公开学生的分数。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很多教师对公布考试分数却偏偏情有独钟呢?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
因为这些教师只相信压力,不相信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只相信外因驱动,不相信内因驱动。说来有趣,我们谁都会背“人之初,性本善”的格言,骨子里却并不相信这个,至少在学习上,我们差不多认定学生都是“性本恶”的,不逼不学。所以自古以来,我们的蒙学就是死记硬背,背不下来便打手板,实施肉体惩罚。近代以来,社会进步了,体罚不时兴了。可是,成人头脑中的“压力论”和“外因论”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改变,于是精神暴力就顶替了肉体暴力的位置,成为暴力的主要手段。如今,在家庭和学校,精神暴力的主要方式有两个:一是语言暴力(贬损、挖苦),二是分数排队——我无法用竹板打孩子的手心,就改用精神的鞭子抽打他的心灵。
所以,在我们这里,分数是不能保密的,一保密教师的工作就没有“抓手”了。不但不保密,还要大张旗鼓公布出来,还要排队,还要美其名曰“培养竞争意识”。其实这种办法说穿了就是使低分生“丢人”,让高分生“露脸”,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细想起来,这是不文明、不人道的。要让每个学生都活得有尊严,就不应该这样公开他们的考试分数。
高分生永远是少数,因而在课堂上公布考试分数的办法,肯定会使课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成为不安全的地方,并极易导致学生厌学。人不可能喜欢一个自己感觉不安全的地方,孩子更是这样。不仅如此,这种做法还人为制造了矛盾。高分生很可能看不起低分生,低分生则很可能嫉妒甚至仇恨高分生。低分生会疏远教师,低分生的家长会疏远学校,开家长会不爱来。你想,开家长会我坐在我孩子的座位上,面前摆着我孩子的考试卷子,上面红笔写着不及格的分数,后面黑板上赫然公布着我孩子的名次,倒数第几名,我还有什么脸面坐在那儿?我巴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教师可能会说,既然家长知道丢脸了,为什么不早点抓紧孩子的学习?这话其实也没道理。这位家长抓得紧,孩子成绩上去了,他摆脱了困境,肯定又有别的家长掉下去了。总之,有些做法必然会使部分家长生活在焦虑之中,而且失去尊严。家长一旦处于这种窘境,必然愤怒万分,一般回家后都要对孩子施暴(有的老师还真希望这样,身为教师不敢打学生,就激家长的心火,让家长动手去打),这下孩子可就更惨了。如此挑动亲子矛盾,作为教育者,应该说是很不光彩的。
请不要以为高分生和家长就一定感谢教师,未必。有些高分生很不愿意教师当众表扬他。为什么?因为这可能使他孤立,像上面引用的文章作者温斯坦的女儿劳拉,教师说“只有劳拉是认真学习的”,不是把她架在火上烤吗?因为这样表扬她,等于把别人都骂了。还有些高分生成绩一旦下降,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值(其实有些家长的期望值本来就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家长就会迁怒于教师,说教师没教好。这时候教师就会很寒心,感到面对高分生和低分生,自己两面都不是人。于是课堂对于教师也成了不安全的地方。
很多教师都说,目前这种分数排队的办法是学校领导逼出来的。的确是这样,但不完全是这样的。即使学校完全不要求教师公布考试分数,甚至禁止教师这么做,我相信不少教师仍然会变着戏法去这么做。为什么?因为一旦不允许他们用这种办法施加压力,他们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教师缺少真正的教育方法,这才是更重要的问题——教师素质问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问题。低水平的工作方法其实是与教师的低素质相适应的。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早就有人主张把考试分数当做学生的隐私,却至今很少有人理睬了。
经验告诉我们,光宣布考试分数为隐私是绝对不够的。教师们会问,不让我公布分数,我还抓不抓学习成绩?怎么抓?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回答。在废除某种做法之前,必须找出替补方案,事先对教师进行培训,否则这类口号是行不通的。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有些省市已经这样做了),也只能表面上热闹一阵,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教改的很多做法都是这种命运,这是应该吸取的教训。
有不少中小学教师对于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这件事太生疏了,当然,这也确实是一件科技含量较高的事情,远不如公布考试分数给学生及其家长施加压力省事。而且,两个平行班,一个班采用胁迫性的办法,公布分数,施加压力,另一个班采用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办法,即使后一个班的教师做法完全正确,其眼前效果一般也会比前一个班差,因为调动内因是慢功,而外部加压则比较速效。如今社会风气很浮躁,许多当领导的又急功近利求“业绩”,他们当然不会鼓励教师“慢工出细活”,也不会顾及公布考分、外部施压的办法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可能造成严重危害。他们对孩子有没有安全感是很麻木的:即使你很缺乏安全感也没关系,只要眼前能考个好分数就是我的成绩。至于学生上了名牌大学之后是否得抑郁症,会不会跳楼,我就不管了。
所以我认为,停止公布学生成绩,停止分数排队,这件事做起来很难。不如先找一些班级或学校做试点,让他们总结出另外的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经验(不是只靠陈词滥调的励志教育),再行推介。有的人以为只要改变评价标准就行了,这又是幼稚的想法。改变评价标准并不能立刻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改变评价标准也不能直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素质的提高,需要采取另外的方法。
那么,结合我国国情以及中小学的普遍实际,要克服分数排队的弊端,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呢?我想,不妨这样试一试:
(1)停止公布学生的任何考试分数,尤其不可以排队。这一点不难做到。
(2)有些学生想知道自己在班级和年级的位置,以便做升学参考,这是合理的要求。告诉学生,可以到教师那里去查。查的时候,教师只告诉学生你自己在班级和年级的名次,不说明其他人的情况。
(3)家长如果想知道自己孩子的成绩和名次,也可以查,或者干脆学校将此信息通知家长,不过也是只告诉你孩子的情况,不说明其他孩子的成绩、名次。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有权知道自己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名次,此事不可对家长保密。有些孩子宣称分数是隐私,家长无权过问,这也需要引导。
(4)告诉学生,你不可以打听其他同学的考试分数和名次。如果人家自愿告诉你,教师不管,但若人家不愿告知,你就不应强问,否则属于侵犯人家隐私权。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向任何人传播同学的考试分数信息。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让学生及家长了解考试成绩的真实情况,又可以避免人际争斗,同时还避免了低分生的不安全感和高分生的虚荣心,创造出一种少污染的课堂气氛,大家都活得更有尊严。但这样一来,也许会有些习惯于外力推动的同学学习上有所放松,教师要早做预防,提前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以上办法,可以试验一下,如果利多弊少,就可以向教师推荐,但我不主张用行政力量强行推广。在一个学校里,可以让教师自由选择,两种做法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我们应该相信,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从根本上说,也会符合师生的利益,多数人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我们就能创建更安全的课堂。
最后,附带说一个相关问题,课堂提问也有安全感问题。教师提问,学生举手,答错了,教师立刻拉长了脸:“你坐下。”这还是客气的。有的教师还要说点挖苦的话,你让孩子脸往哪儿搁?教师的这种做法,也会破坏学生的课堂安全感。
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越不爱发言了。小学生课堂举手如茂密森林,初中则像砍伐过的森林,到高中就剩几根秃电线杆子了。很多教师都埋怨学生不积极主动发言,他们大概没有想过,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正是众多教师齐心协力经过多年的“努力”一步一步扑灭的。最后剩下的,就是那几个“发言专业户”了。为什么学生不爱发言?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
(责 编 若 洋)
让我们先听听两位美国教师对公布考试分数问题的想法和做法。
卡罗尔·西蒙·温斯坦在他的《中学课堂管理》中说:
大多数青少年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得了不及格的分数。因而公开宣布分数不大可能激发动力,反而会激起反感。即使只宣布得A的同学的名字,你也会使学生尴尬。我女儿就有一次感到蒙受了羞辱,当时她的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举着她的卷子宣布:“很明显,只有劳拉是认真学习的!”这样的说法对那些通常得D、但真正通过努力得了C的同学传递了什么信息?桑迪(一位中学老师——作者注)发回学生的试卷时,告诉他们在教室里为自己的分数保密:“不要问别人分数,也别把自己的分数告诉别人。”一旦离开教室,如果他们希望泄露自己的分数,那是他们自己的权利。
雷内·罗森布拉姆·洛登在《你必须去学校,因为你是教师》中说: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只有那些得到高分的学生会在教室里跟别人大声嚷嚷:“嗨,托姆尔,这次考试你得了多少分?”而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却极少会这样做。
我告诉学生,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分数告诉别人,但不可以当众询问别人的分数……
可见,以上两位美国教师都不太赞同在课堂上公开学生的分数。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很多教师对公布考试分数却偏偏情有独钟呢?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
因为这些教师只相信压力,不相信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只相信外因驱动,不相信内因驱动。说来有趣,我们谁都会背“人之初,性本善”的格言,骨子里却并不相信这个,至少在学习上,我们差不多认定学生都是“性本恶”的,不逼不学。所以自古以来,我们的蒙学就是死记硬背,背不下来便打手板,实施肉体惩罚。近代以来,社会进步了,体罚不时兴了。可是,成人头脑中的“压力论”和“外因论”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改变,于是精神暴力就顶替了肉体暴力的位置,成为暴力的主要手段。如今,在家庭和学校,精神暴力的主要方式有两个:一是语言暴力(贬损、挖苦),二是分数排队——我无法用竹板打孩子的手心,就改用精神的鞭子抽打他的心灵。
所以,在我们这里,分数是不能保密的,一保密教师的工作就没有“抓手”了。不但不保密,还要大张旗鼓公布出来,还要排队,还要美其名曰“培养竞争意识”。其实这种办法说穿了就是使低分生“丢人”,让高分生“露脸”,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细想起来,这是不文明、不人道的。要让每个学生都活得有尊严,就不应该这样公开他们的考试分数。
高分生永远是少数,因而在课堂上公布考试分数的办法,肯定会使课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成为不安全的地方,并极易导致学生厌学。人不可能喜欢一个自己感觉不安全的地方,孩子更是这样。不仅如此,这种做法还人为制造了矛盾。高分生很可能看不起低分生,低分生则很可能嫉妒甚至仇恨高分生。低分生会疏远教师,低分生的家长会疏远学校,开家长会不爱来。你想,开家长会我坐在我孩子的座位上,面前摆着我孩子的考试卷子,上面红笔写着不及格的分数,后面黑板上赫然公布着我孩子的名次,倒数第几名,我还有什么脸面坐在那儿?我巴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教师可能会说,既然家长知道丢脸了,为什么不早点抓紧孩子的学习?这话其实也没道理。这位家长抓得紧,孩子成绩上去了,他摆脱了困境,肯定又有别的家长掉下去了。总之,有些做法必然会使部分家长生活在焦虑之中,而且失去尊严。家长一旦处于这种窘境,必然愤怒万分,一般回家后都要对孩子施暴(有的老师还真希望这样,身为教师不敢打学生,就激家长的心火,让家长动手去打),这下孩子可就更惨了。如此挑动亲子矛盾,作为教育者,应该说是很不光彩的。
请不要以为高分生和家长就一定感谢教师,未必。有些高分生很不愿意教师当众表扬他。为什么?因为这可能使他孤立,像上面引用的文章作者温斯坦的女儿劳拉,教师说“只有劳拉是认真学习的”,不是把她架在火上烤吗?因为这样表扬她,等于把别人都骂了。还有些高分生成绩一旦下降,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值(其实有些家长的期望值本来就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家长就会迁怒于教师,说教师没教好。这时候教师就会很寒心,感到面对高分生和低分生,自己两面都不是人。于是课堂对于教师也成了不安全的地方。
很多教师都说,目前这种分数排队的办法是学校领导逼出来的。的确是这样,但不完全是这样的。即使学校完全不要求教师公布考试分数,甚至禁止教师这么做,我相信不少教师仍然会变着戏法去这么做。为什么?因为一旦不允许他们用这种办法施加压力,他们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教师缺少真正的教育方法,这才是更重要的问题——教师素质问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问题。低水平的工作方法其实是与教师的低素质相适应的。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早就有人主张把考试分数当做学生的隐私,却至今很少有人理睬了。
经验告诉我们,光宣布考试分数为隐私是绝对不够的。教师们会问,不让我公布分数,我还抓不抓学习成绩?怎么抓?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回答。在废除某种做法之前,必须找出替补方案,事先对教师进行培训,否则这类口号是行不通的。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有些省市已经这样做了),也只能表面上热闹一阵,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教改的很多做法都是这种命运,这是应该吸取的教训。
有不少中小学教师对于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这件事太生疏了,当然,这也确实是一件科技含量较高的事情,远不如公布考试分数给学生及其家长施加压力省事。而且,两个平行班,一个班采用胁迫性的办法,公布分数,施加压力,另一个班采用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办法,即使后一个班的教师做法完全正确,其眼前效果一般也会比前一个班差,因为调动内因是慢功,而外部加压则比较速效。如今社会风气很浮躁,许多当领导的又急功近利求“业绩”,他们当然不会鼓励教师“慢工出细活”,也不会顾及公布考分、外部施压的办法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可能造成严重危害。他们对孩子有没有安全感是很麻木的:即使你很缺乏安全感也没关系,只要眼前能考个好分数就是我的成绩。至于学生上了名牌大学之后是否得抑郁症,会不会跳楼,我就不管了。
所以我认为,停止公布学生成绩,停止分数排队,这件事做起来很难。不如先找一些班级或学校做试点,让他们总结出另外的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经验(不是只靠陈词滥调的励志教育),再行推介。有的人以为只要改变评价标准就行了,这又是幼稚的想法。改变评价标准并不能立刻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改变评价标准也不能直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素质的提高,需要采取另外的方法。
那么,结合我国国情以及中小学的普遍实际,要克服分数排队的弊端,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呢?我想,不妨这样试一试:
(1)停止公布学生的任何考试分数,尤其不可以排队。这一点不难做到。
(2)有些学生想知道自己在班级和年级的位置,以便做升学参考,这是合理的要求。告诉学生,可以到教师那里去查。查的时候,教师只告诉学生你自己在班级和年级的名次,不说明其他人的情况。
(3)家长如果想知道自己孩子的成绩和名次,也可以查,或者干脆学校将此信息通知家长,不过也是只告诉你孩子的情况,不说明其他孩子的成绩、名次。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有权知道自己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名次,此事不可对家长保密。有些孩子宣称分数是隐私,家长无权过问,这也需要引导。
(4)告诉学生,你不可以打听其他同学的考试分数和名次。如果人家自愿告诉你,教师不管,但若人家不愿告知,你就不应强问,否则属于侵犯人家隐私权。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向任何人传播同学的考试分数信息。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让学生及家长了解考试成绩的真实情况,又可以避免人际争斗,同时还避免了低分生的不安全感和高分生的虚荣心,创造出一种少污染的课堂气氛,大家都活得更有尊严。但这样一来,也许会有些习惯于外力推动的同学学习上有所放松,教师要早做预防,提前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以上办法,可以试验一下,如果利多弊少,就可以向教师推荐,但我不主张用行政力量强行推广。在一个学校里,可以让教师自由选择,两种做法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我们应该相信,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从根本上说,也会符合师生的利益,多数人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我们就能创建更安全的课堂。
最后,附带说一个相关问题,课堂提问也有安全感问题。教师提问,学生举手,答错了,教师立刻拉长了脸:“你坐下。”这还是客气的。有的教师还要说点挖苦的话,你让孩子脸往哪儿搁?教师的这种做法,也会破坏学生的课堂安全感。
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越不爱发言了。小学生课堂举手如茂密森林,初中则像砍伐过的森林,到高中就剩几根秃电线杆子了。很多教师都埋怨学生不积极主动发言,他们大概没有想过,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正是众多教师齐心协力经过多年的“努力”一步一步扑灭的。最后剩下的,就是那几个“发言专业户”了。为什么学生不爱发言?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
(责 编 若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