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当下两档选秀节目《快乐男声》、《花儿朵朵》的收视现状入手,分析当下选秀节目既不叫座也不叫好、收视低迷的原因,以期国内的选秀节目能够在模仿国外节目的同时增加更多的创新元素,突破“潜规则”的瓶颈。
[关键词]电视选秀 快乐男声 非诚勿扰
《快乐男声》是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在继2009年的《快乐女声》之后于2010年推出的一档同类的选秀节目。而《花儿朵朵》则是由青海卫视与湖南经视、天娱传媒联合打造的另一场大型歌唱才艺选秀活动,它的前生其实就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如今这两档节目陆续决出前三甲,今年的选秀节目已然接近尾声。
但是对于这两个选秀节目的主角,例如谭杰希、武艺、莫龙丹、蔡婷玉、李慧,很多人都会问他们是谁?恐怕除了他们的铁杆粉丝,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样的尴尬,在“超女”的历史上是从未表现的这样明显的。在2005年的时候,只要提到李宇春、周笔畅,几乎是妇孺皆知,而如今,2010年的选秀大战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候,却还没有真正冒出一个能够叫得响的公众人物来。“快男”不火了,“花儿”也打蔫了,虽然一直打着“不同凡响”的高端牌,但是仍然没能制造出多大的动静。2010年的电视选秀似乎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里变得无足轻重起来。选秀节目是否已经走向没落,到了该向我们挥手说再见的时候呢?笔者试图在本文中分析当下选秀节目如此现状的成因。
第一,其他優质节目抢了收视率
2005年的“超女”比赛,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曾经创下了8%—10%的超高收视率,全国总决赛的收视率几乎可以和每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媲美。但到了本届“快男”10进8比赛时,却仅收获0.83%的收视率,与2005年相比下跌了近9成,青海卫视《花儿朵朵》10进8的收视率更是惨淡到了0.09%。和往年相比,这些节目的播出时段仍然是在黄金时间,那为什么没有达到往年选秀节目赚的盆满钵溢的黄金效益呢?笔者认为这与其他的优势节目抢了风头有关。
有人说,选秀节目收视率的低迷与遭遇了强大的世界杯比赛有关,比起看稚嫩的90后男生秀自己,更多人选择了能够给人带来激情的世界杯比赛。而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另一档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带给了观众全新的感受,使得它成为了今年的新宠。
在《非诚勿扰》节目中,每一个男、女嘉宾都各有特色,在观众心目中,他们会对这些嘉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他们可以在心中给嘉宾打分,而节目最后的结果可能正如观众所愿,抑或是与先入为主的想法大相径庭,但是不管结果如何,都可以给观众带来心理上的刺激,所以观众喜欢看。同时这个节目也给剩男剩女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给很多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共鸣。
而对于今年的“快男”和“花儿”来说,这些年轻的选手太过于稚嫩,更多时候他们就像一个个花瓶,他们的经历过于相似,他们的表现也过于雷同,因此不能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层次感,也便使观众失去了收看的兴趣。
另一方面,《非诚勿扰》除了拥有有特色的男女嘉宾外,并且由著名的新闻主播孟非来担任主持,主持真人秀节目对孟非来说是一个超越,对观众来说也是一个看点。同时节目还邀请了性格色彩专家乐嘉来担任嘉宾主持,这位主持可谓是巧舌如簧,言辞犀利,他的评语够毒、够味、够经典,有的时候能起到一针见血的效果,是一个让观众又爱又恨的嘉宾,但正是他这样个性鲜明的人,带来了大批喜欢听他说话的粉丝,节目的收视率自然就上去了。
而正如一位知名的舞美师所说,“快男”失败的根本在于观众口味不断提升、抗舆论免疫力不断增强,其节目形式却完全没有创新,更重要的是选出了一大半行同路人、无市场的“听话的乖孩子”。
第二,观众审美疲劳,炒作不再奏效
选秀节目从当年的巅峰到后来的降温再到如今的低迷,从电视台主办方近年来对各路媒体的态度转变上也可窥见一斑。从充斥在记者邮箱里的“快男”、“花儿”等的宣传通稿,我们可以感受到主办方对于节目收视低迷的焦灼。为了将选手推出去,主办方更是想尽办法进行炒作。在往年的比赛期间,观众们总是喜欢将在选手、评委身上找到的诸多猛料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今年少了像“曾轶可”那样有争议性的话题人物,虽然有刘著之类的选手可以引起一些波澜,但是随着他们被淘汰,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也就降低了。
为了提高收视率,电视台不惜向各大媒体爆料,提供炒作的素材,就连评委也参与其中。有消息称,高晓松日前就主动爆料说身边有“老男人”想找他包两个快男“玩玩”,尽管此料够“猛”,但是仍然没能刺激到观众的眼球。
如今,各大媒体,包括纸媒、电视、网络等等,充斥着大量的娱乐信息,不是昨天谁被包养了,就是今天谁又是同性恋了;不是昨天谁离婚了,就是今天谁又嫁入豪门了,总之,每天关于明星的信息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总是被这样繁杂又雷同的信息叨扰,观众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更多人不再将此作为谈资,而是将其作为无聊的信息抛之脑后,同时也就不会关注那些节目了。
第三,国内选秀产业发展不完善
除了观众审美疲劳以及其他节目冲击的外在因素影响外,还有一点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内选秀产业发展不完善。市场过度的开发造成了选秀市场供需失衡,太多的明星造出来了,但是他们却找不到发展的方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志峰曾经分析说:“快男”总给人一种强弩之末后劲不足的感觉,虽然造成了一个又一个明星,但对明星的后续包装却一直是软肋,而《美国偶像》有完整的推广方式,能够真正将有才艺的人送上明星舞台。”
从往届选出来的明星陈楚生、周笔畅等不惜支付高额违约金走出天娱我们可以看出,天娱公司似乎只在乎让旗下的艺人参加更多的商业演出,代言更多的广告,而对于歌唱,对于音乐本身无暇顾及,或者是没有那个能力去顾及。
而作为选秀节目的鼻祖《美国偶像》却在经历了“七年之痒”后,仍然生存了8年,而且仍然拥有无敌的超级人气。这是因为在产业方面,这档节目拥有成熟的音乐产业、娱乐产业以及全球化经济作为坚实的后盾,只有形成这样的产业链,才能使音乐成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艺人才能拥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本土的选秀节目大多是模仿《美国偶像》产生的,而且几乎是拿来主义,缺乏原创性和创新精神,因此在遭遇受众审美疲劳和其他强势节目冲击的时候,收视率低迷就成了必然,这也就预示着选秀市场的拐点已然来临。如果传媒公司没有足够的实力开拓多方盈利的渠道,那么把包括选手在内的音乐资源转变成商业利润是很困难的,因此,选秀也只能局限在节目本身了。
总而言之,几乎每个节目都会经历一个周期性的“潜规则”,选秀节目可能无法再现2005年那时的辉煌,但是我们希望能够看到在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后,会有更精彩的节目涌现,来丰富受众的精神生活。
责编:周蕾
[关键词]电视选秀 快乐男声 非诚勿扰
《快乐男声》是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在继2009年的《快乐女声》之后于2010年推出的一档同类的选秀节目。而《花儿朵朵》则是由青海卫视与湖南经视、天娱传媒联合打造的另一场大型歌唱才艺选秀活动,它的前生其实就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如今这两档节目陆续决出前三甲,今年的选秀节目已然接近尾声。
但是对于这两个选秀节目的主角,例如谭杰希、武艺、莫龙丹、蔡婷玉、李慧,很多人都会问他们是谁?恐怕除了他们的铁杆粉丝,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样的尴尬,在“超女”的历史上是从未表现的这样明显的。在2005年的时候,只要提到李宇春、周笔畅,几乎是妇孺皆知,而如今,2010年的选秀大战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候,却还没有真正冒出一个能够叫得响的公众人物来。“快男”不火了,“花儿”也打蔫了,虽然一直打着“不同凡响”的高端牌,但是仍然没能制造出多大的动静。2010年的电视选秀似乎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里变得无足轻重起来。选秀节目是否已经走向没落,到了该向我们挥手说再见的时候呢?笔者试图在本文中分析当下选秀节目如此现状的成因。
第一,其他優质节目抢了收视率
2005年的“超女”比赛,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曾经创下了8%—10%的超高收视率,全国总决赛的收视率几乎可以和每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媲美。但到了本届“快男”10进8比赛时,却仅收获0.83%的收视率,与2005年相比下跌了近9成,青海卫视《花儿朵朵》10进8的收视率更是惨淡到了0.09%。和往年相比,这些节目的播出时段仍然是在黄金时间,那为什么没有达到往年选秀节目赚的盆满钵溢的黄金效益呢?笔者认为这与其他的优势节目抢了风头有关。
有人说,选秀节目收视率的低迷与遭遇了强大的世界杯比赛有关,比起看稚嫩的90后男生秀自己,更多人选择了能够给人带来激情的世界杯比赛。而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另一档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带给了观众全新的感受,使得它成为了今年的新宠。
在《非诚勿扰》节目中,每一个男、女嘉宾都各有特色,在观众心目中,他们会对这些嘉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他们可以在心中给嘉宾打分,而节目最后的结果可能正如观众所愿,抑或是与先入为主的想法大相径庭,但是不管结果如何,都可以给观众带来心理上的刺激,所以观众喜欢看。同时这个节目也给剩男剩女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给很多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共鸣。
而对于今年的“快男”和“花儿”来说,这些年轻的选手太过于稚嫩,更多时候他们就像一个个花瓶,他们的经历过于相似,他们的表现也过于雷同,因此不能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层次感,也便使观众失去了收看的兴趣。
另一方面,《非诚勿扰》除了拥有有特色的男女嘉宾外,并且由著名的新闻主播孟非来担任主持,主持真人秀节目对孟非来说是一个超越,对观众来说也是一个看点。同时节目还邀请了性格色彩专家乐嘉来担任嘉宾主持,这位主持可谓是巧舌如簧,言辞犀利,他的评语够毒、够味、够经典,有的时候能起到一针见血的效果,是一个让观众又爱又恨的嘉宾,但正是他这样个性鲜明的人,带来了大批喜欢听他说话的粉丝,节目的收视率自然就上去了。
而正如一位知名的舞美师所说,“快男”失败的根本在于观众口味不断提升、抗舆论免疫力不断增强,其节目形式却完全没有创新,更重要的是选出了一大半行同路人、无市场的“听话的乖孩子”。
第二,观众审美疲劳,炒作不再奏效
选秀节目从当年的巅峰到后来的降温再到如今的低迷,从电视台主办方近年来对各路媒体的态度转变上也可窥见一斑。从充斥在记者邮箱里的“快男”、“花儿”等的宣传通稿,我们可以感受到主办方对于节目收视低迷的焦灼。为了将选手推出去,主办方更是想尽办法进行炒作。在往年的比赛期间,观众们总是喜欢将在选手、评委身上找到的诸多猛料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今年少了像“曾轶可”那样有争议性的话题人物,虽然有刘著之类的选手可以引起一些波澜,但是随着他们被淘汰,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也就降低了。
为了提高收视率,电视台不惜向各大媒体爆料,提供炒作的素材,就连评委也参与其中。有消息称,高晓松日前就主动爆料说身边有“老男人”想找他包两个快男“玩玩”,尽管此料够“猛”,但是仍然没能刺激到观众的眼球。
如今,各大媒体,包括纸媒、电视、网络等等,充斥着大量的娱乐信息,不是昨天谁被包养了,就是今天谁又是同性恋了;不是昨天谁离婚了,就是今天谁又嫁入豪门了,总之,每天关于明星的信息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总是被这样繁杂又雷同的信息叨扰,观众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更多人不再将此作为谈资,而是将其作为无聊的信息抛之脑后,同时也就不会关注那些节目了。
第三,国内选秀产业发展不完善
除了观众审美疲劳以及其他节目冲击的外在因素影响外,还有一点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内选秀产业发展不完善。市场过度的开发造成了选秀市场供需失衡,太多的明星造出来了,但是他们却找不到发展的方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志峰曾经分析说:“快男”总给人一种强弩之末后劲不足的感觉,虽然造成了一个又一个明星,但对明星的后续包装却一直是软肋,而《美国偶像》有完整的推广方式,能够真正将有才艺的人送上明星舞台。”
从往届选出来的明星陈楚生、周笔畅等不惜支付高额违约金走出天娱我们可以看出,天娱公司似乎只在乎让旗下的艺人参加更多的商业演出,代言更多的广告,而对于歌唱,对于音乐本身无暇顾及,或者是没有那个能力去顾及。
而作为选秀节目的鼻祖《美国偶像》却在经历了“七年之痒”后,仍然生存了8年,而且仍然拥有无敌的超级人气。这是因为在产业方面,这档节目拥有成熟的音乐产业、娱乐产业以及全球化经济作为坚实的后盾,只有形成这样的产业链,才能使音乐成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艺人才能拥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本土的选秀节目大多是模仿《美国偶像》产生的,而且几乎是拿来主义,缺乏原创性和创新精神,因此在遭遇受众审美疲劳和其他强势节目冲击的时候,收视率低迷就成了必然,这也就预示着选秀市场的拐点已然来临。如果传媒公司没有足够的实力开拓多方盈利的渠道,那么把包括选手在内的音乐资源转变成商业利润是很困难的,因此,选秀也只能局限在节目本身了。
总而言之,几乎每个节目都会经历一个周期性的“潜规则”,选秀节目可能无法再现2005年那时的辉煌,但是我们希望能够看到在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后,会有更精彩的节目涌现,来丰富受众的精神生活。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