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尴尬的权威
最近,一位朋友对我说:“领导力也有保质期,领导需要知道自己何时到期。”此后,我一直在考虑这句话。我给“领导”的定义是:处于某个岗位、能够影响他人生活的人。根据这个定义,在营利或非营利组织中,领导可以是教练,是牧师,是家长,是老师,是政治家,是经理……
然而,身兼多重角色的领导者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通常不参与本该由自己参与的继任计划制订——领导们在位时间太长或者超过受欢迎期之后,往往会在“放手不管”和“变换岗位”之间感到纠结。要想做到既符合企业的最大利益,又要符合领导们自身的最大利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领导力什么时候应该过渡,领导者如何才能顺利实现过渡。而领导者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给自己注入新的能量,延长领导力的“保质期”。
最近,针对某个影响他人生活的在职领导,我听到好几个人说过这样的话:“他在位时间太长了!”其实,接受此种挑战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即将卸任的领导者,甚至年轻的权威也会遭遇挑战。据说,Facebook掌门人扎克伯格就曾被员工抱怨“不够专业”,有员工说,Facebook需要一名职业CEO,如果他想继续管理公司,就要进修CEO的相关课程。这无疑是对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领导者要勇于直面自己的“无知”,通过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
领导在位时间太长,通常是由于对于他们自己和对于公司来说,下一步棋该怎么走仍具有不确定性。在《英雄告别:CEO退职后发生的事》一书中,杰弗里·索南费尔德强调:“工作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经济补偿,还提供了类似于家庭和社区的许多功能,即个人身份、群体归属、努力目标等。”有明确的继任计划,而且將继任计划执行得很好的组织,无疑是在为未来做准备,为企业留下一份厚礼。同时,相关领导也得到了一份礼品——能够有的放矢地为自己的未来作出计划。
从根本上讲,人们退职后就会失去自己的平台,失去目标感和身份感,因此,退职或者变换到其他岗位对很多领导者来说是件难以接受的事。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社交合作,而这些社交合作往往需要在工作场所才能得到满足。领导力“保质期”并不局限于形式上的“退職”,人的内在动力是产生效率的激情和驱动力,当一位领导忽然失去了内在的动力时,他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领导力已临近“保质期”。
职位过渡框架
在撰写《智慧领导:100个专家的明智建议》一书时,我采访了威廉·布里奇斯,他是一位职位过渡方面的首席专家,著有《职位过渡的方法》一书。布里奇斯曾开发了一个“职位过渡框架”,旨在帮助各个组织和各界团体的领导进行深度的自我变革。我还采访了芭芭拉·贝泽,她是一名职位过渡辅导员兼组织发展顾问。多年来,不管是在私营部门还是在公共部门中,贝泽一直在利用布里奇斯的研究成果来推进领导力开发和组织开发。在一系列实践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之所以许多变革倡议不具有可持续性,皆因领导者不懂得职位过渡的重要性。
变革和过渡之间是有差别的。变革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去实现,是外部事件;而过渡则是由事件引起的内部的、非线性的过程。变革来得快,而过渡进行得慢。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情况相反,人们不会抵制变革(外部事件),但是却会抵制过渡的过程,反对改变过去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承担新的职务、以新的身份出场,领导者时常会抱着抵制的态度。
为了顺利过渡,我们必须理解这项工作对领导者的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影响,努力去掌握这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例如:在我们倡议活动的范围内,在我们的组织内部,创建一种支持过渡的文化,以便加深我们对这项工作的理解等。
在布里奇斯设计的职位过渡框架中,职位过渡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的:
结束阶段
通常会造成悲伤、愤怒或懊悔,但我们开始于结束,因为没有前一事的结束就没有后一事的开始。不管是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组织来说,不抛下其他的东西就会止步不前。总有某些东西在不断地失去,我们需要学会放手。我们需要认识到,人们都会为失去的东西感到悲伤。
中立阶段
会造成恐惧和混乱。对于变革,我们没有感到多么恐惧;对于旧方式的爱恋不舍,也没有让我们感到多么恐惧;但是,介于新旧之间时的那种状况让我们感到了恐惧,这就像荡高空秋千时被卡住——悬吊在中间区域上下不得。
新始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几种感觉的混合——对于已经获得的东西拥有自信,对于已失去的东西感到焦虑,对于是否会倒退至旧习惯感到担心。
有趣的是,我们对于旧的结束和新的开端都并不介意,不像对于中立阶段那么担忧。这说明了人们为什么常常是糟糕的岗位换了一个又一个,糟糕的关系处了一段又一段。在中立阶段,我们没有花时间去琢磨,去思考,去了解为什么前事会结束,为什么变革要发生。
理解职位过渡
索南费尔德指出,职位过渡的过程类似于跟死亡相关的悲伤阶段。当亲人离世时,人们通常会经过休克期、悲伤期、恢复期三个阶段。在休克期,丧亲者无法接受甚至否认亲人离世的事实;到了悲伤期,则沉浸在漫长的悲哀和孤独感当中无法自拔。当领导者仍在履职时你却让他考虑继任计划,其实他的内心是拒绝的。但是,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在认识到自己的领导力已接近“保质期”时,就要主动试着去过渡。而在过渡过程中,只有结束老一套的做法,才能够拥有崭新的开始。“结束”往往要伴随着一些损失,这些损失又跟权力、职位、成就、惯例、事件规划和地位标志等情况相关。这时候,不妨通过观察职业运动员的生活来学习如何实现职涯的平稳过渡,因为运动员要比多数其他职业者更早地面对离开职业的状况。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过渡的过程,那么变革通常会失败或者执行不佳,生产力通常会变得较低,运行成本则相应提高,人们也会因此变得冷漠、参与度低下、情绪低落。当人们被视为可以处置的货物或贬值的资产时,工作场所带给人的感觉简直是非人的折磨。
最近,一位朋友对我说:“领导力也有保质期,领导需要知道自己何时到期。”此后,我一直在考虑这句话。我给“领导”的定义是:处于某个岗位、能够影响他人生活的人。根据这个定义,在营利或非营利组织中,领导可以是教练,是牧师,是家长,是老师,是政治家,是经理……
然而,身兼多重角色的领导者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通常不参与本该由自己参与的继任计划制订——领导们在位时间太长或者超过受欢迎期之后,往往会在“放手不管”和“变换岗位”之间感到纠结。要想做到既符合企业的最大利益,又要符合领导们自身的最大利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领导力什么时候应该过渡,领导者如何才能顺利实现过渡。而领导者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给自己注入新的能量,延长领导力的“保质期”。
最近,针对某个影响他人生活的在职领导,我听到好几个人说过这样的话:“他在位时间太长了!”其实,接受此种挑战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即将卸任的领导者,甚至年轻的权威也会遭遇挑战。据说,Facebook掌门人扎克伯格就曾被员工抱怨“不够专业”,有员工说,Facebook需要一名职业CEO,如果他想继续管理公司,就要进修CEO的相关课程。这无疑是对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领导者要勇于直面自己的“无知”,通过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
领导在位时间太长,通常是由于对于他们自己和对于公司来说,下一步棋该怎么走仍具有不确定性。在《英雄告别:CEO退职后发生的事》一书中,杰弗里·索南费尔德强调:“工作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经济补偿,还提供了类似于家庭和社区的许多功能,即个人身份、群体归属、努力目标等。”有明确的继任计划,而且將继任计划执行得很好的组织,无疑是在为未来做准备,为企业留下一份厚礼。同时,相关领导也得到了一份礼品——能够有的放矢地为自己的未来作出计划。
从根本上讲,人们退职后就会失去自己的平台,失去目标感和身份感,因此,退职或者变换到其他岗位对很多领导者来说是件难以接受的事。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社交合作,而这些社交合作往往需要在工作场所才能得到满足。领导力“保质期”并不局限于形式上的“退職”,人的内在动力是产生效率的激情和驱动力,当一位领导忽然失去了内在的动力时,他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领导力已临近“保质期”。
职位过渡框架
在撰写《智慧领导:100个专家的明智建议》一书时,我采访了威廉·布里奇斯,他是一位职位过渡方面的首席专家,著有《职位过渡的方法》一书。布里奇斯曾开发了一个“职位过渡框架”,旨在帮助各个组织和各界团体的领导进行深度的自我变革。我还采访了芭芭拉·贝泽,她是一名职位过渡辅导员兼组织发展顾问。多年来,不管是在私营部门还是在公共部门中,贝泽一直在利用布里奇斯的研究成果来推进领导力开发和组织开发。在一系列实践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之所以许多变革倡议不具有可持续性,皆因领导者不懂得职位过渡的重要性。
变革和过渡之间是有差别的。变革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去实现,是外部事件;而过渡则是由事件引起的内部的、非线性的过程。变革来得快,而过渡进行得慢。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情况相反,人们不会抵制变革(外部事件),但是却会抵制过渡的过程,反对改变过去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承担新的职务、以新的身份出场,领导者时常会抱着抵制的态度。
为了顺利过渡,我们必须理解这项工作对领导者的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影响,努力去掌握这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例如:在我们倡议活动的范围内,在我们的组织内部,创建一种支持过渡的文化,以便加深我们对这项工作的理解等。
在布里奇斯设计的职位过渡框架中,职位过渡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的:
结束阶段
通常会造成悲伤、愤怒或懊悔,但我们开始于结束,因为没有前一事的结束就没有后一事的开始。不管是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组织来说,不抛下其他的东西就会止步不前。总有某些东西在不断地失去,我们需要学会放手。我们需要认识到,人们都会为失去的东西感到悲伤。
中立阶段
会造成恐惧和混乱。对于变革,我们没有感到多么恐惧;对于旧方式的爱恋不舍,也没有让我们感到多么恐惧;但是,介于新旧之间时的那种状况让我们感到了恐惧,这就像荡高空秋千时被卡住——悬吊在中间区域上下不得。
新始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几种感觉的混合——对于已经获得的东西拥有自信,对于已失去的东西感到焦虑,对于是否会倒退至旧习惯感到担心。
有趣的是,我们对于旧的结束和新的开端都并不介意,不像对于中立阶段那么担忧。这说明了人们为什么常常是糟糕的岗位换了一个又一个,糟糕的关系处了一段又一段。在中立阶段,我们没有花时间去琢磨,去思考,去了解为什么前事会结束,为什么变革要发生。
理解职位过渡
索南费尔德指出,职位过渡的过程类似于跟死亡相关的悲伤阶段。当亲人离世时,人们通常会经过休克期、悲伤期、恢复期三个阶段。在休克期,丧亲者无法接受甚至否认亲人离世的事实;到了悲伤期,则沉浸在漫长的悲哀和孤独感当中无法自拔。当领导者仍在履职时你却让他考虑继任计划,其实他的内心是拒绝的。但是,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在认识到自己的领导力已接近“保质期”时,就要主动试着去过渡。而在过渡过程中,只有结束老一套的做法,才能够拥有崭新的开始。“结束”往往要伴随着一些损失,这些损失又跟权力、职位、成就、惯例、事件规划和地位标志等情况相关。这时候,不妨通过观察职业运动员的生活来学习如何实现职涯的平稳过渡,因为运动员要比多数其他职业者更早地面对离开职业的状况。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过渡的过程,那么变革通常会失败或者执行不佳,生产力通常会变得较低,运行成本则相应提高,人们也会因此变得冷漠、参与度低下、情绪低落。当人们被视为可以处置的货物或贬值的资产时,工作场所带给人的感觉简直是非人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