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金周期间传统热点旅游景区拥堵不堪,甚至造成游客滞留,旅游质量低下、游客满意度不高,对目的地的社会、环境等造成强烈的负面影响。文章以九寨沟为例,分析造成黄金周期间景区拥堵现象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黄金周;拥堵;九寨沟
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各大景区出现“爆棚”、“拥堵”、“滞留”的现象。10月2日,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4.78万人次(最大承载量为4.1万人次,最佳日容量为1.8万人),部分游客因不满候车时间过长而情绪激动,翻越栈道,强行拦车,以致观光车受阻并引发连锁反映,最终4000多名游客滞留景区。在各方的配合下,滞留游客全部疏散,事件逐渐平息。但截至10月3日下午3时,九寨沟景区已向没有完全游览景区的游客退票1万2千多张,退回票款370多万元。这一事件对九寨沟的收益和形象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现象分析
景区超载、游客滞留,不禁让公众陷入深思:为何会出现著名景区拥挤不堪,而新开发景区游客量大幅下降的现象?
1、自驾游、自助游增多,景区应急设施不完善
新媒体提供的丰富多样的旅游资讯,网络查询和预订等为自助游提供了便利,并且自助游的自主性更强,在游览空间和时间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加上近些年团队旅游质量的下降,导致更多游客选择自驾游、自助游。因此九寨沟成为了周边各地游客假日自主规划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3年“十一”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中,散客人数占68.9%,团队人数仅占31.1%。然而景区管理部门没有根据这一变化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缺少相应的服务保障和应急设施,如缺乏对自助游的引导,停车位、观光车辆、厕所等的数量不能满足集中式的需求。
2、旅游信息发布机制不健全,危机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理能力欠缺
目前国内大部分景区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还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游客流量的预估、预警和疏导机制还不完善。九寨沟“10.2”事件就是因为游客不能及时获得景区实时旅游信息,散客盲目涌入景区,造成景区内外拥堵。管理机构的风险意识普遍淡薄,危机防范能力不足,景区管理者觉得游客量还未达到历史最高,因而在管理上有些松懈。事件发生时,由于没有处理危机的经验,缺乏应急处理措施,对事发现场的控制不足,对游客无法实施劝导疏散,导致事态急剧变化。
3、集中式休假制度导致旅游需求集中释放
近几年,一到长假,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在家休息,转而选择带家人外出游览。而自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后,十一长假成为国人旅游的首选时间,这种集中式的休假引发众多游客前往包括九寨沟在内的部分热门景区旅游,强大的旅游流带来时空聚集,导致景区旅游容量严重超载,与景区的有限服务供给形成突出矛盾,进而引发拥堵等问题。
4、新景区度假项目开发薄弱导致旅游流流向传统热点景区
各地均在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兴建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促销力度,同时许多旅行社开出新的旅游线路,这些措施对旅游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但旅游目的地冷热不均现象仍非常明显。如黄金周期间,九寨沟、峨眉山等著名景区内拥挤不堪,而蜀南竹海景区的游客量却大幅下降。原因就是新开发的景区内旅游设施不够完善,尤其是度假项目开发不够,达不到过夜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即使是黄金周这样的集中出游时间,也不能吸引旅游者。
二、建议和改进措施
1、完善景区内自助游辅助体系
旅游活动的发展已进入自助游阶段,传统的、形式单一的管理服务模式已不再适宜自助游游客的需求。为应对节假日期间游客的集中游览,景区应建立和完善自助游辅助体系,比如游客中心相关配套设施应健全并能够为游客所用,厕所布置合理,每个路口放置景区导览图,增添服务人员引导游客自行游览,扩建停车场、住宿和餐饮设施,增添或者临时租用观光车辆,使自助游、自驾游游客在景区通过自主的方式便可顺利完成高满意度的游览。另外,景区也要与政府进行合作,一旦游客量接近最大承载量,相关部门应在景区外各路口对外来车辆进行管制和疏导,做到有序的分流,缓解景区压力。
2、建立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和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和完善信息发布渠道。景区应通过广播和网络等媒体,从景区的容量角度考虑,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信息引导游客,方便景区内游客选择旅游景点,景区外游客及时调整游览线路,避免由于信息闭塞而导致游客蜂拥而至。在管理上应形成区域统筹与政府多部门联动的管理模式:政府要对旅游地制定旅游分流预案,开辟旅游分流线路,一旦游客量接近景区最大承载量,应在景区外各路口对外来车辆进行管制和疏导,做到有序分流,防止游客过于集中在优质景区。景区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并根据旅游趋势的变化定期进行调整,同时加强景区管理服务人员应急处理的培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3、改进公民的休假制度
国家应尽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国人的出游时间有更多选择,并出台一些淡季旅游的扶持性政策,有效避免热门景区在旺季出现供需矛盾。然而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尤其在企业工作的普通员工,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带薪休假,那么企业可推行错时休假,采取提前或推迟放假,错开黄金周旅游时间,从而避免假期人流过于集中、交通住宿拥挤、旅游质量低下等问题的发生。
4、加大新景区度假项目开发力度,并完善其设施
目前国内的旅游供给满足不了黄金周期间集中的旅游需求,所以出现传统热点景区的“井喷”现象。因此要加大力度开发新景区的度假项目,完善其度假设施,包括住宿、餐饮等,以满足过夜游客的需求。通过新的开发,能有效利用旅游资源,也能使各地旅游均衡发展,促使黄金周旅游流的分流,减少黄金周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国兰.九寨沟景区假日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城市旅游规划.2014年6月下半月刊
[2]张宏敏等. 遗产型景区应如何应对危机事件浅析——以九寨沟“10.2”事件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5月
[3]朱晓霞等. 旅游系统模型视觉下黄金周旅游流研究——以四川九寨沟为例.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作者简介:岳金美(1989.1—),女,安徽宿州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旅游资源开发。
关键词:黄金周;拥堵;九寨沟
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各大景区出现“爆棚”、“拥堵”、“滞留”的现象。10月2日,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4.78万人次(最大承载量为4.1万人次,最佳日容量为1.8万人),部分游客因不满候车时间过长而情绪激动,翻越栈道,强行拦车,以致观光车受阻并引发连锁反映,最终4000多名游客滞留景区。在各方的配合下,滞留游客全部疏散,事件逐渐平息。但截至10月3日下午3时,九寨沟景区已向没有完全游览景区的游客退票1万2千多张,退回票款370多万元。这一事件对九寨沟的收益和形象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现象分析
景区超载、游客滞留,不禁让公众陷入深思:为何会出现著名景区拥挤不堪,而新开发景区游客量大幅下降的现象?
1、自驾游、自助游增多,景区应急设施不完善
新媒体提供的丰富多样的旅游资讯,网络查询和预订等为自助游提供了便利,并且自助游的自主性更强,在游览空间和时间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加上近些年团队旅游质量的下降,导致更多游客选择自驾游、自助游。因此九寨沟成为了周边各地游客假日自主规划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3年“十一”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中,散客人数占68.9%,团队人数仅占31.1%。然而景区管理部门没有根据这一变化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缺少相应的服务保障和应急设施,如缺乏对自助游的引导,停车位、观光车辆、厕所等的数量不能满足集中式的需求。
2、旅游信息发布机制不健全,危机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理能力欠缺
目前国内大部分景区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还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游客流量的预估、预警和疏导机制还不完善。九寨沟“10.2”事件就是因为游客不能及时获得景区实时旅游信息,散客盲目涌入景区,造成景区内外拥堵。管理机构的风险意识普遍淡薄,危机防范能力不足,景区管理者觉得游客量还未达到历史最高,因而在管理上有些松懈。事件发生时,由于没有处理危机的经验,缺乏应急处理措施,对事发现场的控制不足,对游客无法实施劝导疏散,导致事态急剧变化。
3、集中式休假制度导致旅游需求集中释放
近几年,一到长假,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在家休息,转而选择带家人外出游览。而自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后,十一长假成为国人旅游的首选时间,这种集中式的休假引发众多游客前往包括九寨沟在内的部分热门景区旅游,强大的旅游流带来时空聚集,导致景区旅游容量严重超载,与景区的有限服务供给形成突出矛盾,进而引发拥堵等问题。
4、新景区度假项目开发薄弱导致旅游流流向传统热点景区
各地均在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兴建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促销力度,同时许多旅行社开出新的旅游线路,这些措施对旅游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但旅游目的地冷热不均现象仍非常明显。如黄金周期间,九寨沟、峨眉山等著名景区内拥挤不堪,而蜀南竹海景区的游客量却大幅下降。原因就是新开发的景区内旅游设施不够完善,尤其是度假项目开发不够,达不到过夜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即使是黄金周这样的集中出游时间,也不能吸引旅游者。
二、建议和改进措施
1、完善景区内自助游辅助体系
旅游活动的发展已进入自助游阶段,传统的、形式单一的管理服务模式已不再适宜自助游游客的需求。为应对节假日期间游客的集中游览,景区应建立和完善自助游辅助体系,比如游客中心相关配套设施应健全并能够为游客所用,厕所布置合理,每个路口放置景区导览图,增添服务人员引导游客自行游览,扩建停车场、住宿和餐饮设施,增添或者临时租用观光车辆,使自助游、自驾游游客在景区通过自主的方式便可顺利完成高满意度的游览。另外,景区也要与政府进行合作,一旦游客量接近最大承载量,相关部门应在景区外各路口对外来车辆进行管制和疏导,做到有序的分流,缓解景区压力。
2、建立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和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和完善信息发布渠道。景区应通过广播和网络等媒体,从景区的容量角度考虑,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信息引导游客,方便景区内游客选择旅游景点,景区外游客及时调整游览线路,避免由于信息闭塞而导致游客蜂拥而至。在管理上应形成区域统筹与政府多部门联动的管理模式:政府要对旅游地制定旅游分流预案,开辟旅游分流线路,一旦游客量接近景区最大承载量,应在景区外各路口对外来车辆进行管制和疏导,做到有序分流,防止游客过于集中在优质景区。景区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并根据旅游趋势的变化定期进行调整,同时加强景区管理服务人员应急处理的培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3、改进公民的休假制度
国家应尽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国人的出游时间有更多选择,并出台一些淡季旅游的扶持性政策,有效避免热门景区在旺季出现供需矛盾。然而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尤其在企业工作的普通员工,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带薪休假,那么企业可推行错时休假,采取提前或推迟放假,错开黄金周旅游时间,从而避免假期人流过于集中、交通住宿拥挤、旅游质量低下等问题的发生。
4、加大新景区度假项目开发力度,并完善其设施
目前国内的旅游供给满足不了黄金周期间集中的旅游需求,所以出现传统热点景区的“井喷”现象。因此要加大力度开发新景区的度假项目,完善其度假设施,包括住宿、餐饮等,以满足过夜游客的需求。通过新的开发,能有效利用旅游资源,也能使各地旅游均衡发展,促使黄金周旅游流的分流,减少黄金周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国兰.九寨沟景区假日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城市旅游规划.2014年6月下半月刊
[2]张宏敏等. 遗产型景区应如何应对危机事件浅析——以九寨沟“10.2”事件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5月
[3]朱晓霞等. 旅游系统模型视觉下黄金周旅游流研究——以四川九寨沟为例.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作者简介:岳金美(1989.1—),女,安徽宿州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旅游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