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北盐城阜宁县,这是一方著名的红色圣地、水绿宝地、创业福地。阜宁地处江苏沿海中部,面积1439平方公里,人口109万,辖14个镇和“两区一园”(省级阜宁经济开发区、东益经济区和澳洋工业园)。是著名的“散文之乡”、“淮剧之乡”、“建筑之乡”和“长寿之乡”。先后获得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肉类产量百强县、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一类生态示范区、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苏商投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等称号。
【关键词】:空巢;养老保障;解决措施
1、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形成原因
“空巢”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指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至配偶一方死亡这一时期。进入此阶段,“空巢”家庭也就形成了。“空巢”现象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农村空巢家庭数目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增加。
2、苏北盐城阜宁县农村空巢家庭的形成原因
2.1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工业大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民积极向外寻找发展的空间,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规模空前的民工潮。
2.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随着我国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的广泛展开,60%的农村夫妇做到了只生育一个孩子,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使父母身边的子女数目减少,同时也使得父母进入空巢阶段的时间提前。
2.3农村老龄人的高龄化。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农村老龄化人口的比重和数量不断增加、老龄人口负担系数不断提高,出现了老龄人口的高龄化。
2.4大学毕业生不返乡就业。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阜宁县升入高校的高中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绝大部分阜宁籍毕业生在外地工作学习、甚至安家落户,他们常年不返回老家,使父母成为了空巢老人。
2.5是老人无子或与子女关系不好。一些老人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女儿结婚出嫁到外村后,尽管偶尔也回娘家探望,但绝大多数时间不在父母身边,使得这些老人只能依靠自己生活,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
3、现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下空巢家庭面临的问题
在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下,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较之于一般家庭的老人,有着更多具体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在生活方面,生活不便、有时还要承担体力劳动。子女不在家,农村空巢老人只得自己从事农业生产,不但常年管理自家的农田,还得照看子女家的农田,农忙时若子女不回家,只得自己从事耕作、收获、播种等各项繁重的体力劳动。此外,在阜宁县,农民工外出务工时大都把孩子留老家让父母看管,使得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维持自身生活,还要担负起照顾孙子、孙女的重任。
在经济供给方面,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只要还有劳动能力,就还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来养活自己。虽然外出务工的收人高于种地收人,外出务工的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却往往很有限。这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年轻一代“啃老”现象的突出表现。
在身体健康状况方面,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的预防保健和患病后的医疗救治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帮助。据老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老年人中70%患有各种老年病,其中15%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这些疾病如果形成,则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身治疗及护理。因此,农村中很多空巢家庭老人都面临着各种老年病的威胁,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受到极大影响。
在心理、精神慰籍方面,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普遍处于缺乏爱和关心的状态,很可能陷人空巢心理危机。中华传统文化使得“养儿防老”、“儿女绕膝,其乐融融”的观念在许多老年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农村尤其如此。与此同时,外出打工的青年人在对待老人和孩子的权衡中几乎都偏向孩子,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老人应当得到的爱和关怀极为缺乏。
4、 如何实现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保障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衍生物,也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现象。在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将进一步增加;而且到那时,农村空巢老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大大提高、各种需求也会增多,處理不当,将影响农村稳定,为此,应当未雨绸缪,将其放在社会保障和社会老龄工作的范围内进行综合考虑和安排。
4.1加快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能有效地分散风险的制度。
4.2巩固传统的家庭保障,使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
4.3建立高龄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发放高龄津贴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对高龄老人也是很大的帮助,对农村老人和空巢老人来说更是雪中送炭。建议建立80岁以上高龄津贴制度,让高龄老人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温暖。
4.4增强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充他们的社交领域,鼓励空巢老人积极参与户外社会活动。
4.5 变革和发展农村敬老院。我国农村需要改革和发展:首先,扩大敬老院的养老对象范围,对全部老人开放,以家庭和养老院互相结合与支持进行养老。例如,在农村农忙时节和其他情况需要时,子女可以把老人送到敬老院照料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其次,针对养老院数量不足的状况,需要积极发展,争取将敬老院建立到村一级。规模不需要太大,也不需要追求太高的档次,但是一定要能切实起到托老、敬老的作用。
4.6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明确政府责任,完善与之相应的政策、法规,在构建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制的过程中,国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职责。
结论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农村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需要,也是提高农村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应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总之,在我国当前经济还不发达、城乡差距很大的情况下,应该动员各方力量,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上述措施进行组合运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均、我国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8页
【关键词】:空巢;养老保障;解决措施
1、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形成原因
“空巢”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指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至配偶一方死亡这一时期。进入此阶段,“空巢”家庭也就形成了。“空巢”现象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农村空巢家庭数目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增加。
2、苏北盐城阜宁县农村空巢家庭的形成原因
2.1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工业大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民积极向外寻找发展的空间,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规模空前的民工潮。
2.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随着我国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的广泛展开,60%的农村夫妇做到了只生育一个孩子,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使父母身边的子女数目减少,同时也使得父母进入空巢阶段的时间提前。
2.3农村老龄人的高龄化。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农村老龄化人口的比重和数量不断增加、老龄人口负担系数不断提高,出现了老龄人口的高龄化。
2.4大学毕业生不返乡就业。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阜宁县升入高校的高中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绝大部分阜宁籍毕业生在外地工作学习、甚至安家落户,他们常年不返回老家,使父母成为了空巢老人。
2.5是老人无子或与子女关系不好。一些老人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女儿结婚出嫁到外村后,尽管偶尔也回娘家探望,但绝大多数时间不在父母身边,使得这些老人只能依靠自己生活,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
3、现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下空巢家庭面临的问题
在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下,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较之于一般家庭的老人,有着更多具体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在生活方面,生活不便、有时还要承担体力劳动。子女不在家,农村空巢老人只得自己从事农业生产,不但常年管理自家的农田,还得照看子女家的农田,农忙时若子女不回家,只得自己从事耕作、收获、播种等各项繁重的体力劳动。此外,在阜宁县,农民工外出务工时大都把孩子留老家让父母看管,使得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维持自身生活,还要担负起照顾孙子、孙女的重任。
在经济供给方面,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只要还有劳动能力,就还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来养活自己。虽然外出务工的收人高于种地收人,外出务工的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却往往很有限。这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年轻一代“啃老”现象的突出表现。
在身体健康状况方面,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的预防保健和患病后的医疗救治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帮助。据老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老年人中70%患有各种老年病,其中15%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这些疾病如果形成,则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身治疗及护理。因此,农村中很多空巢家庭老人都面临着各种老年病的威胁,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受到极大影响。
在心理、精神慰籍方面,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普遍处于缺乏爱和关心的状态,很可能陷人空巢心理危机。中华传统文化使得“养儿防老”、“儿女绕膝,其乐融融”的观念在许多老年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农村尤其如此。与此同时,外出打工的青年人在对待老人和孩子的权衡中几乎都偏向孩子,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老人应当得到的爱和关怀极为缺乏。
4、 如何实现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保障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衍生物,也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现象。在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将进一步增加;而且到那时,农村空巢老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大大提高、各种需求也会增多,處理不当,将影响农村稳定,为此,应当未雨绸缪,将其放在社会保障和社会老龄工作的范围内进行综合考虑和安排。
4.1加快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能有效地分散风险的制度。
4.2巩固传统的家庭保障,使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
4.3建立高龄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发放高龄津贴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对高龄老人也是很大的帮助,对农村老人和空巢老人来说更是雪中送炭。建议建立80岁以上高龄津贴制度,让高龄老人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温暖。
4.4增强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充他们的社交领域,鼓励空巢老人积极参与户外社会活动。
4.5 变革和发展农村敬老院。我国农村需要改革和发展:首先,扩大敬老院的养老对象范围,对全部老人开放,以家庭和养老院互相结合与支持进行养老。例如,在农村农忙时节和其他情况需要时,子女可以把老人送到敬老院照料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其次,针对养老院数量不足的状况,需要积极发展,争取将敬老院建立到村一级。规模不需要太大,也不需要追求太高的档次,但是一定要能切实起到托老、敬老的作用。
4.6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明确政府责任,完善与之相应的政策、法规,在构建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制的过程中,国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职责。
结论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农村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需要,也是提高农村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应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总之,在我国当前经济还不发达、城乡差距很大的情况下,应该动员各方力量,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上述措施进行组合运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均、我国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