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以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是针对“应试教育”弊端而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虽然就其提法本身或内涵上还存在许多争议,但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把中学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上,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正在向着理性与人文的方向发展。换言之,在注重人的科学知识学习的同时,社会也看到了在学生个人潜能的发挥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健康人格包含的因素很多,它受人生观、价值观、个人品德修养、成功观和抗逆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离开了其中任何一点,个体的发展就很可能发生问题,甚至出现病态,而病态心理一旦形成,则不仅使个体难以发展,甚至也难以生存。通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方面也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体育课是多数学生参与热情很高的一门课程,在一项小小的课堂活动或一个平常的体育竞技中,任何一点成就都会使学生的情绪产生波动,都会带来成就感,这对学生的思想、意志、能力、态度、情绪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时面对一个新的高度,跳远时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分组比赛时面对新的对手,成功者的心理满足感会溢于言表;而对于失败者,他们的心理反应却各不相同。有的气馁与沮丧,有的急躁与冲动,有的还会焦虑与自卑,每在这些时候,作为体育教师应该适时地抓住学生思想活动充分暴露的大好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胜利与失败、成功与挫折的辩证关系,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二、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中小学生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学生家长大多注重的是学习成绩,往往对孩子疼爱有加,不注重对他们进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是极其不利的。体育教学是以出力流汗的体力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此伴随着知识信息、心理活动、情感体验等一系列生理上、心理上的刺激作用,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体育活动这一特点,有意安排一些艰苦的环境,比如在小雨天打球赛、校外长跑等活动项目,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小组对抗比赛时,通过赛前动员,讲战术、讲策略、讲场内场外合力的重要作用,营造紧张的竞技气氛,培养学生冷静沉着、果断机智、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
三、体育活动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是体育课的又一大优势。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以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形成一个特定的小社会,通过互相合作、接触、切磋、对抗环节过程,使团队与团队之间、个体与团队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都产生交流和碰撞,从而使人际关系的交流更加广泛和直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他们进入社会的心理需求。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形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行修养追求。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尊重与信任、鼓励与帮助、关心与支持、理解与体谅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一个人时刻都离不开集体和社会,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其只有对同学、对教师、对班级、对学校奉献爱心,才会得到大家给予的信任与关爱。
四、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人们对事物美与丑、好于坏、善与恶的综合判断,它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教师通过合适的体育活动项目,创设和谐轻松的氛围,可以对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在体操、舞蹈等训练中,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通过展示形体动作来释放内在的情感,不唯训练而训练,注重陶冶情操、培养气质、发展个性,增强美学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再如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后的小结,用启发性的言语引导和帮助学生体验该项体育活动的美学意义,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保健意识和锻炼习惯,形成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有规律生活、妥善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通过高难度项目动作的训练,既能使学生了解人体构造与外部形态的关系,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灵感,增强他们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总之,体育教学在对学生各种意志品质的形成和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真正地把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体育课堂这一阵地,充分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把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到位。
(河南省许昌市第六中学)
健康人格包含的因素很多,它受人生观、价值观、个人品德修养、成功观和抗逆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离开了其中任何一点,个体的发展就很可能发生问题,甚至出现病态,而病态心理一旦形成,则不仅使个体难以发展,甚至也难以生存。通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方面也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体育课是多数学生参与热情很高的一门课程,在一项小小的课堂活动或一个平常的体育竞技中,任何一点成就都会使学生的情绪产生波动,都会带来成就感,这对学生的思想、意志、能力、态度、情绪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时面对一个新的高度,跳远时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分组比赛时面对新的对手,成功者的心理满足感会溢于言表;而对于失败者,他们的心理反应却各不相同。有的气馁与沮丧,有的急躁与冲动,有的还会焦虑与自卑,每在这些时候,作为体育教师应该适时地抓住学生思想活动充分暴露的大好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胜利与失败、成功与挫折的辩证关系,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二、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中小学生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学生家长大多注重的是学习成绩,往往对孩子疼爱有加,不注重对他们进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是极其不利的。体育教学是以出力流汗的体力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此伴随着知识信息、心理活动、情感体验等一系列生理上、心理上的刺激作用,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体育活动这一特点,有意安排一些艰苦的环境,比如在小雨天打球赛、校外长跑等活动项目,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小组对抗比赛时,通过赛前动员,讲战术、讲策略、讲场内场外合力的重要作用,营造紧张的竞技气氛,培养学生冷静沉着、果断机智、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
三、体育活动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是体育课的又一大优势。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以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形成一个特定的小社会,通过互相合作、接触、切磋、对抗环节过程,使团队与团队之间、个体与团队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都产生交流和碰撞,从而使人际关系的交流更加广泛和直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他们进入社会的心理需求。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形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行修养追求。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尊重与信任、鼓励与帮助、关心与支持、理解与体谅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一个人时刻都离不开集体和社会,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其只有对同学、对教师、对班级、对学校奉献爱心,才会得到大家给予的信任与关爱。
四、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人们对事物美与丑、好于坏、善与恶的综合判断,它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教师通过合适的体育活动项目,创设和谐轻松的氛围,可以对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在体操、舞蹈等训练中,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通过展示形体动作来释放内在的情感,不唯训练而训练,注重陶冶情操、培养气质、发展个性,增强美学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再如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后的小结,用启发性的言语引导和帮助学生体验该项体育活动的美学意义,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保健意识和锻炼习惯,形成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有规律生活、妥善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通过高难度项目动作的训练,既能使学生了解人体构造与外部形态的关系,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灵感,增强他们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总之,体育教学在对学生各种意志品质的形成和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真正地把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体育课堂这一阵地,充分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把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到位。
(河南省许昌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