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主神经系统(ANS)在形态功能和生长发育方面均与血管联系密切,可调节血管功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ANS可通过调节血管张力以及调控炎症反应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而血管也可通过分泌活性物质调节ANS,因此ANS与血管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靶点.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对冠心病患者的诊疗水平也显著提高,但目前的检查技术并未将ANS与冠状动脉功能有效联系起来,未来深入研究ANS与冠状动脉生理学功能之间的联系可以为冠心病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多选择.
【机 构】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武汉大学心脏自主神经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神经系统(ANS)在形态功能和生长发育方面均与血管联系密切,可调节血管功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ANS可通过调节血管张力以及调控炎症反应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而血管也可通过分泌活性物质调节ANS,因此ANS与血管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靶点.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对冠心病患者的诊疗水平也显著提高,但目前的检查技术并未将ANS与冠状动脉功能有效联系起来,未来深入研究ANS与冠状动脉生理学功能之间的联系可以为冠心病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多选择.
其他文献
3D打印技术自产生后即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和选区激光融化技术凭借精度良好、操作简便、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在口腔正畸托槽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正畸托槽的制作中还存在舒适程度、个性化程度低,流程复杂等问题.而利用不同的3D打印技术可以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满足制作不同类型正畸托槽(如唇侧托槽、舌侧托槽及隐形矫治器)时的重点要求,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治疗.但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正畸托槽仍存在材料性能限制及打印件与工件制作技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未来需深入研究.
妊娠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产科因素和非产科因素诱发,患者凝血系统异常活化、凝血因子严重消耗、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继发纤溶功能亢进,出现出血倾向、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甚至死亡.DIC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复杂性使其难以早期诊断、治疗.DIC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因、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目前其治疗包括积极处理原发疾病、依据临床血栓和纤溶情况综合决定血制品替代治疗、抗凝治疗和器官支持治疗等.DIC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只有早期识别并干预才能最终改善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参与人体钙、磷的调节以及骨代谢.近年来,维生素D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尤其在女性生殖健康方面.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诸多不良妊娠结局,并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风险.在妊娠妇女中,维生素D缺乏亦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及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妊娠期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预防子痫前期,并有望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的病情.维生素D与多种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在调节女性生殖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年龄、饮食习惯以及遗传等因素相关.目前外科手术仍为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胚胎及生长发育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该通路在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某些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Hedgehog信号通路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存在相关性,甚至影响结直肠癌的侵袭能力,同时Hedgehog信号通路也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的评估指标及治疗靶点.
机体存在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发育调控和组织稳态维持等重要过程.Hippo通路是其中一种进化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可通过一系列相关激酶的相互作用和级联磷酸化传递信号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在组织发育、再生以及肿瘤发病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其中,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1/2通过调节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等,广泛参与适应性免疫反应;而大型抑癌激酶1/2和Yes相关蛋白/PDZ结合基序转录共激活因子仅部分参与这些免疫调节过程.深入研究Hippo信号通路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望为自身免疫性疾
牙周炎是导致牙齿支持组织渐进性破坏的炎症性疾病,由菌斑微生物及宿主免疫反应共同作用,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破坏.菌斑微生物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导致中性粒细胞聚集,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活性氧类(ROS)在牙周组织破坏中起关键作用.ROS通常参与正常的生理代谢,机体产生的抗氧化剂能够有效中和组织中细胞产生的ROS,但过量的ROS可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引起蛋白质和DNA的氧化损伤,进而干扰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进程.ROS在骨破坏中起间接作用,过量ROS可直接诱导牙周组织损伤,并在破骨形成过程中作为炎症介质激活相关通路,引起牙周
Gitelman综合征(G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其起病隐匿,患者常出现嗜盐、四肢抽搐痉挛、肌肉无力疼痛、多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见低血钾、低氯性碱中毒、低血镁、低尿钙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激活.GS可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氯离子清除试验可初步鉴别GS和Batter综合征,而基因检测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未来下一代测序技术在GS中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明确GS突变位点的分类和不同种类突变位点相应的表型变化,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胃癌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胃癌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口腔是人体消化道的起点,同时也是人体主要的微生物菌库之一,而口腔微生物与胃肠道疾病存在紧密联系.近年来,关于口腔微生物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日益增多.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随着胃癌的发生发展出现显著改变,其中幽门螺杆菌已被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除幽门螺杆菌外,口腔内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链球菌、假单胞菌等其他细菌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也有密切联系.因此,深入研究口腔微
横纹肌溶解(RM)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常因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不及时而延误治疗.在横纹肌细胞破坏过程中,过量的肌红蛋白等有毒成分的释放可导致急性肾损伤.RM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肾脏血管收缩、肾小管管型的形成及肌红蛋白的直接毒性作用,还可能存在其他机制共同作用.RM的治疗以药物及肾脏替代治疗为主,其中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治疗模式.目前,RM行肾脏替代的治疗模式及治疗时机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未来可针对标准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索.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等.T细胞免疫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的免疫应答和T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或失衡将对机体造成损害.T细胞免疫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如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等,它们在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中均具有特异的抗肿瘤反应或肿瘤免疫逃逸功能,T细胞免疫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