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链激活学生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整体视角设计问题链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问题链的设计可以采用多种策略,但是无论设计思路如何,都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遵循问题设计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 问题链 设计策略 设计原则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课堂提问历来是教学研究的热点。提问作为一种有效教学的形式承担着课堂教学的重任,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一堂好课往往由教师设置的一连串有价值的问题实现,所以要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提高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启迪智慧。
  一、“问题链”设计的策略
  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最好形成问题链,同时又引领全局。表面上看就是单纯地设计问题,其实需要锤炼基本功,对教材深入领会,真正把握教材的主旨,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地实现这些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探索,我认为在课堂上提问题要尽可能地集中在关键点,以便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具有较大的容量,发挥举纲提要、统率全篇的功能。在设计问题链时,除中心问题之外,还要设计出一系列的子问题,问题数量尽可能控制为三五个,从而形成有序问题链。而问题链也可以按照如下两种设计思路。
  1.线性排列
  案例1:在讲《抗日战争》一课时,为了便于情感升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日本发动全面进攻的原因?中国人民采取了哪些抵抗方式?讨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单独讲述日军的暴行后提问:是什么让日本人从人性变成了兽性?知道和记住这些罪行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我在一个班上课后,总感觉问题单纯为内容服务,对问题的层次性考虑不够,例如对这场战争发生原因的分析,本来是一个有些难度的问题,没有给学生做问题上的铺垫,导致较大部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做了调整,在提问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时,在前面设计了一个铺垫性的小问题:“请大家回顾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形势?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得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激化导致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日本为了转嫁危机不断加紧对外扩张,由此为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做好了铺垫,也对历史事件有了深刻的洞察。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线性问题的设计时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尽量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预设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问题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还要考虑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就会扰乱思维顺序。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不能达到目的。
  2.板块互动
  案例2:上《辛亥革命》时,讲完辛亥革命的过程后抛出一个问题:“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体现在哪里?为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选择课堂随机分成两个板块进行讨论,然后阐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问题,不仅对问题本身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等能力。
  在设计引导学生的开放式思维的问题时要注意设计的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能限于让学生复述、再现知识点,要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尽可能地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
  只是这样的设计要注意内容本身的状况是否具有思维的多元性。这样在设计问题时从社会热点与生活热点入手,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老师可提供当前的重要材料,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历史的高度把握问题,总揽全局,提高对历史学习的驾驭能力。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上面两种设计思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链各不相同,一般而言有两类:一类是递进式,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延伸,所以一般而言要线性展开,教学可能更严谨,有些条理性强的章节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一类是并列式,即各种问题之间可以顺学而导,以学定教,这样的教学比较灵活,充分体现尊重和开放,是我们比较倡导的教学方式。
  二、问题链设计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
  1.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
  在新课程丰富容量的情况下,留出时间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关系到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更有效地处理教材,变革教学方式等,因此看似一个简单的时间问题,其实深入思考是如何面对实现有效的教学方式变革。
  经过学习和总结,我认为教师面对一个个的“小世界”,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老师在提问时,一定要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联想、去总结、去概括。老师不要过早地下结论、作判断,以鼓励创新,使答案在学生的自我判断和评价过程中得到完善,思维在自我判断和评价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拓展,创新能力在自我判断和评价过程中得到不断增强。
  另外,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积极的思维活动,即使全体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个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的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这样才能调动全体的积极性。
  2.让学生从“学习”走向“学问”
  在组织课堂提问时,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条件。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设计问题,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直接参与问题设计,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向教师提问比教师提问学生更有意义,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促进作用。学生是否学会提出问题,是他们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思维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为此,教师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既要设计好问题,又要引导学生发问,既要给学生讨论、发问的时间,又要重视学生的问题和调动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在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发问,是讲、练、思的融合,是教学方法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
  其实课堂提问的技巧,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工夫在“课堂”外。需要老调重弹的是它要求教师既要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生,按照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 激励和奖励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也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激励”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促使学生树立进取精神、竞争精神和创造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思想行为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方法。它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使人保持这种行为。并非所有奖励都能使人保持原来的行
摘 要: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艺术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有效地、巧妙地组织和引导学生愉快而又主动地学习,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应有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必须娴熟地运用各种教学技能,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完成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本文具体谈谈开课导入、课堂提问艺术、引导点拔艺术和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  关键
摘 要: 目前,随着虚拟仿真软件的普及,电类实验教学使用的网络虚拟实验环境已成为可能。虚拟电子实验通过在线仿真,使学生自由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课程设置进行相关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虚拟实验室 仿真软件 网络教学  一、引言  本文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及基本要求,制订了基于网络虚拟化的电工电子实验平台的构建方案,使开发的实验平台实现虚拟的电类线路的
对于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真正重视始于2005年。2005年11月14日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沁源二中初中二、三年级800多名学生,在17名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在马路上出早操跑步,返校途中,一辆大货车撞入学生队伍中,造成21名师生死亡、18名学生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  为此,教育部特就此事件发出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出:“我们学校及教师要汲取这起特大交通事故的沉痛教训,高
摘 要: 课堂生成性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面对生成性教学,教师往往不能够把握其要义,忽略生成性教学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政治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生成性问题 应对策略  一、生成性问题的涵义  生成性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正如雅思贝尔所说,它是一门由历史积累与自身的不断重复努力而形成的一种教学价值观。生成性教学法不仅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教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