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要回归文化本性,须时时反观传统,汲取智慧。古代语文教学重视诵读,强调背诵。明清之际的学者陆世仪发现:“十五岁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他主张“人发凡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读”(陆世仪《论小学》)。这种做法基本符合青少年智力发展的状况,是科学的,是可取的。
怎样加强诵读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力戒“死读书,读死书”的教法,设计崭新的科学的诵读法。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初读文言文时,学生很难马上理解文章的内容,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所以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诵读效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设计导语,巧妙导入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诵读欲望;同时要求学生诵读时做到眼、口、耳、心四到,避免“有口无心”现象的发生。其次,培养学生熟读精思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读书时既要动口又要动脑,集中注意力于一字一逗、一词一句,字字句句都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发于心,精思深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朱子类语》卷十)从而达到胸中有书、手中有笔、心中有情的境界。最后,要求学生努力读出更高的层次—神到。“神到”时,抑扬顿挫,神采飞扬,如醉如痴。“神到”须建立在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把握作品情感的基础之上。
二、 提高诵读技巧,优化诵读模式
当前的文言文诵读,已经难以留足或争得“读书千遍”的悠闲时日,所以必须设计优化的诵读模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现将文言文诵读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预读。主要目标在于: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这是诵读的前提条件;分清句读,这是理解句意乃至文意的基础。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感知课文内容。“预读”是浅层次的阅读,却是诵读的必经途径。
速读。“速读”则是快速理解整体文本的有效途径。速读可以使读者更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为进一步的诵读做好准备。
熟读背诵。教师在指导学生熟读时,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读出语气、语调,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得抑扬顿挫。有熟读做基础,背诵便水到渠成了。背诵会使学生体会韵味、加深理解,此之谓“诗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己自知”。
美读。美读是诵读的升华。美读能通过对语调和节奏的把握体现言语的情味,重现言语生成之时的具象和鲜活。美读超越了背诵。美读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发之于声,引起心泉激荡,自然而然印入心灵,激发起记忆的动机—情感内驱力,因而,即便是暂时难以理解诗文主旨,随着千百次的背诵和阅历的增长,也会渐有感受并理解日深的。
三、 教师要做诵读的典范
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抑扬顿挫地把课文“美读”下来,处理好声音的高低、停连、快慢、轻重,以提高声音的表现力,会感染学生,激起學生的学习兴趣和诵读欲望。“美读”的本身又是和学生的一种充分交流,是教师用声音表达自己理解的有效手段。“读”比“讲”有更好的效果。
语言的记忆首先是声音的记忆。诵读首先有助于形成这种记忆,促进语言的习得。而文本是无声的,文本的文字结构与意义结构只有转化成有声言语才能为语言的学习提供基础和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怎样加强诵读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力戒“死读书,读死书”的教法,设计崭新的科学的诵读法。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初读文言文时,学生很难马上理解文章的内容,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所以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诵读效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设计导语,巧妙导入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诵读欲望;同时要求学生诵读时做到眼、口、耳、心四到,避免“有口无心”现象的发生。其次,培养学生熟读精思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读书时既要动口又要动脑,集中注意力于一字一逗、一词一句,字字句句都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发于心,精思深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朱子类语》卷十)从而达到胸中有书、手中有笔、心中有情的境界。最后,要求学生努力读出更高的层次—神到。“神到”时,抑扬顿挫,神采飞扬,如醉如痴。“神到”须建立在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把握作品情感的基础之上。
二、 提高诵读技巧,优化诵读模式
当前的文言文诵读,已经难以留足或争得“读书千遍”的悠闲时日,所以必须设计优化的诵读模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现将文言文诵读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预读。主要目标在于: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这是诵读的前提条件;分清句读,这是理解句意乃至文意的基础。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感知课文内容。“预读”是浅层次的阅读,却是诵读的必经途径。
速读。“速读”则是快速理解整体文本的有效途径。速读可以使读者更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为进一步的诵读做好准备。
熟读背诵。教师在指导学生熟读时,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读出语气、语调,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得抑扬顿挫。有熟读做基础,背诵便水到渠成了。背诵会使学生体会韵味、加深理解,此之谓“诗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己自知”。
美读。美读是诵读的升华。美读能通过对语调和节奏的把握体现言语的情味,重现言语生成之时的具象和鲜活。美读超越了背诵。美读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发之于声,引起心泉激荡,自然而然印入心灵,激发起记忆的动机—情感内驱力,因而,即便是暂时难以理解诗文主旨,随着千百次的背诵和阅历的增长,也会渐有感受并理解日深的。
三、 教师要做诵读的典范
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抑扬顿挫地把课文“美读”下来,处理好声音的高低、停连、快慢、轻重,以提高声音的表现力,会感染学生,激起學生的学习兴趣和诵读欲望。“美读”的本身又是和学生的一种充分交流,是教师用声音表达自己理解的有效手段。“读”比“讲”有更好的效果。
语言的记忆首先是声音的记忆。诵读首先有助于形成这种记忆,促进语言的习得。而文本是无声的,文本的文字结构与意义结构只有转化成有声言语才能为语言的学习提供基础和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