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文言文传统教法的回归与超越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_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要回归文化本性,须时时反观传统,汲取智慧。古代语文教学重视诵读,强调背诵。明清之际的学者陆世仪发现:“十五岁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他主张“人发凡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读”(陆世仪《论小学》)。这种做法基本符合青少年智力发展的状况,是科学的,是可取的。
  怎样加强诵读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力戒“死读书,读死书”的教法,设计崭新的科学的诵读法。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初读文言文时,学生很难马上理解文章的内容,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所以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诵读效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设计导语,巧妙导入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诵读欲望;同时要求学生诵读时做到眼、口、耳、心四到,避免“有口无心”现象的发生。其次,培养学生熟读精思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读书时既要动口又要动脑,集中注意力于一字一逗、一词一句,字字句句都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发于心,精思深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朱子类语》卷十)从而达到胸中有书、手中有笔、心中有情的境界。最后,要求学生努力读出更高的层次—神到。“神到”时,抑扬顿挫,神采飞扬,如醉如痴。“神到”须建立在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把握作品情感的基础之上。
  二、 提高诵读技巧,优化诵读模式
  当前的文言文诵读,已经难以留足或争得“读书千遍”的悠闲时日,所以必须设计优化的诵读模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现将文言文诵读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预读。主要目标在于: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这是诵读的前提条件;分清句读,这是理解句意乃至文意的基础。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感知课文内容。“预读”是浅层次的阅读,却是诵读的必经途径。
  速读。“速读”则是快速理解整体文本的有效途径。速读可以使读者更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为进一步的诵读做好准备。
  熟读背诵。教师在指导学生熟读时,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读出语气、语调,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得抑扬顿挫。有熟读做基础,背诵便水到渠成了。背诵会使学生体会韵味、加深理解,此之谓“诗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己自知”。
  美读。美读是诵读的升华。美读能通过对语调和节奏的把握体现言语的情味,重现言语生成之时的具象和鲜活。美读超越了背诵。美读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发之于声,引起心泉激荡,自然而然印入心灵,激发起记忆的动机—情感内驱力,因而,即便是暂时难以理解诗文主旨,随着千百次的背诵和阅历的增长,也会渐有感受并理解日深的。
  三、 教师要做诵读的典范
  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抑扬顿挫地把课文“美读”下来,处理好声音的高低、停连、快慢、轻重,以提高声音的表现力,会感染学生,激起學生的学习兴趣和诵读欲望。“美读”的本身又是和学生的一种充分交流,是教师用声音表达自己理解的有效手段。“读”比“讲”有更好的效果。
  语言的记忆首先是声音的记忆。诵读首先有助于形成这种记忆,促进语言的习得。而文本是无声的,文本的文字结构与意义结构只有转化成有声言语才能为语言的学习提供基础和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数学学科知识间存在着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明确了这一点,教师进行结构化教学,就要改变备课理念,关注知识背后隐含的数学思想和思想方法,关注学生现有的思维状态,结构性分析学科教学和学生认知,让学生走进经纬交织的结构网络,增加视野“宽度”,加大思维“深度”,提升课堂“效度”。  一、 实施结构化教学,关注思维“横向类比”  平面图形的“变与不变”。这里的“转化思想”是把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
期刊
2020年4月,长沙市芙蓉区东郡第二小学申报湖南省教育科研课题《家校协同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课题实施半年来,学校走出了一条“协同育人”的路子。  劳动教育,家庭是基础。如何让家庭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基础作用呢?要想培养孩子会做事,让孩子有自己的一份劳动任务,如铺床、缝扣子、热饭、洗小件衣物、准备上学用具等。当孩子干得好时,家长要给予鼓励,孩子干得不好时,要给以指导。由于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
期刊
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离不开老师课前有目的、有计划的精心设计,而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何让三者有机结合、协调起来,教师课前布置的拓展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语文《长城》一文时,就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室查找长城的相关资料,对长城进行全面的了解,因为我们面对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基本上没有到过北京见过长城,对长城的有关知识
期刊
绘本的插入是人教版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个亮点。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寓生活性、情感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和平、尊重、爱心、责任、勇气、敬畏的种子。  教师要钻研教材,认真理解绘本的设计意图,选择性地采用绘本中的教学暗示。可以以教材为导向,请学生续写绘本故事等,从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出发,为孩子营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绘本小故事可以作为贯穿课堂
期刊
“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由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任何一个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经替自己设定了具体的阅读对象,这些对象更多的时候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加以召唤。”读者不是要等作品正式出版之后才登场,而是从创作开始时就已经在了,当然这里的读者一定就是“隐含的读者”。  写作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要素构成,分别对应着写作的客体、主体、载体和受体,这四个要素
期刊
课前三分钟,指的是从准备铃响到上课中间的三分钟时间。  语文学习有四门基本功:“听”“说”“读”“写”。课前的三分钟时间里,听说读写也十分重要。  一、 “听”:用耳朵读  三分钟内如何用“听”来准备一节语文课?语文课前,教师先要准备好“听”的内容。我们班本学期推出“听书”系列活动,即利用一些好用的听书App,上面有大量适合儿童收听的优秀作品,比如简单的绘本故事、儿童文学作品、评书等,把孩子零碎的
期刊
一、 立足文本,营造氛围,明晰语言训练点  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语言习惯、表达意识的主阵地。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挖掘文本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设语言训练点,以形式多样的训练手段,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欲望强,在学习中会下意识地模仿教师的发音、语句结构和风格等。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在课堂中加入“动
期刊
一、 语言—以读感悟  学习小古文,“读”是大法宝。教学过程中,教师范读正音,借助音乐、节奏、歌诀体等形式趣读,利用“玩”读、文白对读等“读”的策略,能帮助学生从读准、读顺到读好、读趣,再到熟读能诵。  以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师引入小古文《除夕元旦之风景》,并用歌诀体形式带领同学们朗读。通过对比阅读,同学们能体会到不管是现代还是古时,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小
期刊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细节”充满了灵性与智慧。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往往要通过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对学情的预测来营造某种情境,设计教学细节,使课堂变得精彩。  六年级上册的《可能性》一课中有这样一道实践题:取两枚一元钱的硬币,并将两枚硬币一起抛向空中,那么,当硬币落下时两面菊花图案同时出现的可能性是( )。教学中,我故意示错,设置悬念,精心处理细节,以突出问题的普遍性,我问:“随意抛掷两枚硬币,会出现
期刊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却挡不了莘莘学子求学的脚步。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我校从2月初开始了网络授课,努力将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控制到最低。  一、 课前准备  确定开始网上教学以后,学校思考了三个主要问题:1. 针对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自觉性不够高的特点,选用什么样的软件直播才能否满足课堂教学的基本需要?2. 如何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筛选优质资源展示给学生?3. 如何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