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当世界是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许在实体世界中疏远了,却又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拉近。
我们对友谊,需要有新的想象、新的方法。
当周围充满了不安定、不信任,
我们更需要来重新定义友谊,找回快乐。
朋友重要,似乎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在现代,交朋友看似容易,一举杯,朋友蜂拥而来。但是友谊质量有多高?你在人生荆棘中,有多少人可以分担你的挫折、彷徨、焦虑?
因此,探讨友谊的书和研究愈来愈多。2006年,畅销书作者汤姆·雷思(Tom Rath)的《人生一定要有的8个朋友》(《Vital Friends:The People You Can’t Afford tO LiveWithout》),一出版,就列居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
书中提到,人生中一定要有8种朋友分别是如下类型:推手、支柱、同好、伙伴、中介、开心果、开路者、导师。
大人友谊难得
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与艰难,可想而知。”余秋雨的看法是,孩童时代的友谊多半只是愉快的嬉戏,友情真正能产生意义是在成年之后,也因此,友谊在获得意义之后,才会达到最佳的状态。
日本畅销书作家河合隼雄也写下《大人的友谊》,第一章就取名“渴望友情”。在结尾处,现在身缠病榻的他深深体会:“不体验友情,或想过友情这东西,人生旅程就有如到欧洲只买纪念品,在名胜前只照张相,走马看花,可惜极了”。
朋友重要,但此次接受笔者调查的人,大部分对“朋友”定义最难下。什么是朋友?要交情多深才能算朋友?同业、同事、甚至上司是不是朋友?
我们需要各种朋友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要存活职场,广拓人脉,需要有不同层次的朋友。
有人认为,有三种朋友最重要:一、职场朋友:帮助你的事业;二、道场朋友:帮助你的人生;三、医生朋友:提醒你活出健康(根据美国一项研究,倘若你拥有饮食健康的好朋友,你拥有同样饮食习惯的几率是一般人的5倍)。
更多人认为,一定要交到“三师”朋友:律师、医师、会计师,才算完整的人生,有任何问题,就可以随时询问。
但是在汤姆·雷思《人生一定要有的8个朋友》中,认为“朋友一词已成为太过广泛的通称”,每个人应该想自己有没有Vital Friends(不可或缺的朋友),这种朋友是:一、明显改善你生活的人;二、在你的工作上或私生活中不可缺少的。“Vital Friends是生命必要元素。”汤姆·雷思说。
逆境见真情
还有很多人生经验丰富的人,都把朋友定义得很狭窄,尤其有一点要求是:必须“逆境见真情”。朋友在逆境能安慰、倾听。就像个安全气囊,让我们喘息、恢复、调整、重新出发。
心理学家归纳,人遇到危机(如亲人死亡、生病、失业),通常都会经过三个阶段,先是否认,然后是愤怒,最终自怨自艾,“这时候你需要一个人,听你讲,带你走出来”,那个人就是你“逆境见真情”的朋友。
相较而言,这种真心的朋友,在政界和商界最难交到。纵使政商界人士一起打高尔夫球,绿草如茵、蓝天白云,表面看一派和乐,但私底下,却真真假假,很可能各有所图:是否有生意机会?这个人有什么“潜力”可以供自己开发(或利用)?甚至还观察对方举止、修养,是否值得做伙伴?
人必须有几个生死之交,他不可能事事顺你意,但会无条件包容你。国际心理学家阿道夫·古根包尔(AdolfGuggenbuhl Craig),有次在“友情”课上对学生说,小时候他问祖父,什么是“友情”,他祖父回答,所谓朋友,就是那个“半夜12点开车子来,行李箱里装着尸体,问你该怎么办,你二话不说就帮他想办法”的人。
《大人的友谊》作者河合隼雄进一步解释,这种友谊,就是“不管任何时候,发生任何事情,你做了多恶劣的事,你还是我的朋友,而且是‘二话不说’地帮忙”,“但是他只是帮忙想办法,而不是包庇你,单让人感受到这种态度,就是件很美好的事。”
职场友谊很重要
能有几个真心朋友诚然很好,但人生中职场生涯起码占2/3,职场朋友也一样重要。
朋友可以一起打拼,成就一番大事业。比如一家广告副董事长认为,同事间的友谊是一种“副关系”。有别于纯同事的“正关系”,多了一层“副关系”,同事沟通直接,信任度增强。尤其广告业,靠创意、看不见的磁场,气氛、心情很重要,朋友都可加强这几方面的正向发展。
友谊学的七大学分
好友难寻,维系友情更难,综合采访者的建议,拓展友谊、维系友谊有原则可寻:
一、好友不在多,质量才是关键。《人生一定要有的8个朋友》一书指出,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现,朋友少于4人的心脏病患者,存活率较低。这份研究也显示。最适好友规模为4~8位,多了不容易维持。友谊质量才是关键。
二、正面思考,吸引朋友。如果稍有挫折,就想找人吐苦水、发牢骚,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现在竞争日烈,责任日重,有了难题自己必须去解决。去发泄,不如找忠告;负面朋友只会拖下你,一起沉沦。
三、扩大交友视野,没有足够朋友的人,先找周遭志同道合的人。
四、开放自己。社会历练愈久,受过创伤,受过挫折,愈不愿对人真心以待。但是朋友之间的信任基础就是在“自我表露”,也就是分享内在感受和秘密。“如果一个人跟你谈一小时,你们只能谈天气,聊一些不关己的事,你们就不可能变成朋友。”
五、倾听 同理心。大部分人在倾诉自己的问题时,需要的只是对方的耐心倾听,不必急着给意见,当事人最后会做个自我判断。但是倾听并不容易,它必须以“同理心”为基础,表达对朋友的关切,对他遭遇的理解,更要肯定他诉说的价值,肯定他感受的合理性。
六、不要求“完美”的友谊。美国一项研究指出,83%受访者都认为,自己为友谊付出,比好朋友更多。如果你只在意对方没有做到的部分,友谊不容易长存;多看朋友的付出,不要求朋友周全圆满,因为自己都缺点连连。
七、有些千秋不变的做人原则,同样也适用在友谊。例如不能欺骗、窃盗、背叛、不损害人家权益。
(摘自《天下》)(责任编辑 王克峰)
当世界是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许在实体世界中疏远了,却又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拉近。
我们对友谊,需要有新的想象、新的方法。
当周围充满了不安定、不信任,
我们更需要来重新定义友谊,找回快乐。
朋友重要,似乎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在现代,交朋友看似容易,一举杯,朋友蜂拥而来。但是友谊质量有多高?你在人生荆棘中,有多少人可以分担你的挫折、彷徨、焦虑?
因此,探讨友谊的书和研究愈来愈多。2006年,畅销书作者汤姆·雷思(Tom Rath)的《人生一定要有的8个朋友》(《Vital Friends:The People You Can’t Afford tO LiveWithout》),一出版,就列居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
书中提到,人生中一定要有8种朋友分别是如下类型:推手、支柱、同好、伙伴、中介、开心果、开路者、导师。
大人友谊难得
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与艰难,可想而知。”余秋雨的看法是,孩童时代的友谊多半只是愉快的嬉戏,友情真正能产生意义是在成年之后,也因此,友谊在获得意义之后,才会达到最佳的状态。
日本畅销书作家河合隼雄也写下《大人的友谊》,第一章就取名“渴望友情”。在结尾处,现在身缠病榻的他深深体会:“不体验友情,或想过友情这东西,人生旅程就有如到欧洲只买纪念品,在名胜前只照张相,走马看花,可惜极了”。
朋友重要,但此次接受笔者调查的人,大部分对“朋友”定义最难下。什么是朋友?要交情多深才能算朋友?同业、同事、甚至上司是不是朋友?
我们需要各种朋友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要存活职场,广拓人脉,需要有不同层次的朋友。
有人认为,有三种朋友最重要:一、职场朋友:帮助你的事业;二、道场朋友:帮助你的人生;三、医生朋友:提醒你活出健康(根据美国一项研究,倘若你拥有饮食健康的好朋友,你拥有同样饮食习惯的几率是一般人的5倍)。
更多人认为,一定要交到“三师”朋友:律师、医师、会计师,才算完整的人生,有任何问题,就可以随时询问。
但是在汤姆·雷思《人生一定要有的8个朋友》中,认为“朋友一词已成为太过广泛的通称”,每个人应该想自己有没有Vital Friends(不可或缺的朋友),这种朋友是:一、明显改善你生活的人;二、在你的工作上或私生活中不可缺少的。“Vital Friends是生命必要元素。”汤姆·雷思说。
逆境见真情
还有很多人生经验丰富的人,都把朋友定义得很狭窄,尤其有一点要求是:必须“逆境见真情”。朋友在逆境能安慰、倾听。就像个安全气囊,让我们喘息、恢复、调整、重新出发。
心理学家归纳,人遇到危机(如亲人死亡、生病、失业),通常都会经过三个阶段,先是否认,然后是愤怒,最终自怨自艾,“这时候你需要一个人,听你讲,带你走出来”,那个人就是你“逆境见真情”的朋友。
相较而言,这种真心的朋友,在政界和商界最难交到。纵使政商界人士一起打高尔夫球,绿草如茵、蓝天白云,表面看一派和乐,但私底下,却真真假假,很可能各有所图:是否有生意机会?这个人有什么“潜力”可以供自己开发(或利用)?甚至还观察对方举止、修养,是否值得做伙伴?
人必须有几个生死之交,他不可能事事顺你意,但会无条件包容你。国际心理学家阿道夫·古根包尔(AdolfGuggenbuhl Craig),有次在“友情”课上对学生说,小时候他问祖父,什么是“友情”,他祖父回答,所谓朋友,就是那个“半夜12点开车子来,行李箱里装着尸体,问你该怎么办,你二话不说就帮他想办法”的人。
《大人的友谊》作者河合隼雄进一步解释,这种友谊,就是“不管任何时候,发生任何事情,你做了多恶劣的事,你还是我的朋友,而且是‘二话不说’地帮忙”,“但是他只是帮忙想办法,而不是包庇你,单让人感受到这种态度,就是件很美好的事。”
职场友谊很重要
能有几个真心朋友诚然很好,但人生中职场生涯起码占2/3,职场朋友也一样重要。
朋友可以一起打拼,成就一番大事业。比如一家广告副董事长认为,同事间的友谊是一种“副关系”。有别于纯同事的“正关系”,多了一层“副关系”,同事沟通直接,信任度增强。尤其广告业,靠创意、看不见的磁场,气氛、心情很重要,朋友都可加强这几方面的正向发展。
友谊学的七大学分
好友难寻,维系友情更难,综合采访者的建议,拓展友谊、维系友谊有原则可寻:
一、好友不在多,质量才是关键。《人生一定要有的8个朋友》一书指出,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现,朋友少于4人的心脏病患者,存活率较低。这份研究也显示。最适好友规模为4~8位,多了不容易维持。友谊质量才是关键。
二、正面思考,吸引朋友。如果稍有挫折,就想找人吐苦水、发牢骚,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现在竞争日烈,责任日重,有了难题自己必须去解决。去发泄,不如找忠告;负面朋友只会拖下你,一起沉沦。
三、扩大交友视野,没有足够朋友的人,先找周遭志同道合的人。
四、开放自己。社会历练愈久,受过创伤,受过挫折,愈不愿对人真心以待。但是朋友之间的信任基础就是在“自我表露”,也就是分享内在感受和秘密。“如果一个人跟你谈一小时,你们只能谈天气,聊一些不关己的事,你们就不可能变成朋友。”
五、倾听 同理心。大部分人在倾诉自己的问题时,需要的只是对方的耐心倾听,不必急着给意见,当事人最后会做个自我判断。但是倾听并不容易,它必须以“同理心”为基础,表达对朋友的关切,对他遭遇的理解,更要肯定他诉说的价值,肯定他感受的合理性。
六、不要求“完美”的友谊。美国一项研究指出,83%受访者都认为,自己为友谊付出,比好朋友更多。如果你只在意对方没有做到的部分,友谊不容易长存;多看朋友的付出,不要求朋友周全圆满,因为自己都缺点连连。
七、有些千秋不变的做人原则,同样也适用在友谊。例如不能欺骗、窃盗、背叛、不损害人家权益。
(摘自《天下》)(责任编辑 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