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cla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物理学科可以利用自身科学性、生活化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性;实施方法
  “人们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目标的活动,也只有指向具体、合理的目标,才能是有意义的有作为的活动”.对于学生的每一堂课也只有目标明确、任务合理、方法得当课堂才会变得有效、高效.新课程要求“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通过多次参与省市等的听评课,结合自身的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感受颇深.
  一、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
  如果说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教学目标则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课上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学什么内容,必须要有个明确的定位.准确的定位需要教师全面多方位考虑,内容的确定必须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验器材情况、上课时间的限制、多媒体的情况等综合因素.学生在每堂课上要学到哪些知识点,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哪种能力,让学生在课上有什么收获,应该是明确的.
  在开始备课时候,要清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同时,要钻研教材,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为此,备课时要重点备课上如何突出重点,将实施何种策略.采用什么方法分散难点,减轻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忽略了主体的情况,教学的效果将毫无疑问的会大打折扣,也就谈不上课堂的有效教学了.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经历、兴趣爱好,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程度.要着眼于学生能力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屏弃教学的短视目光,只注重暂时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坚持“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不会的,不能教”,注重创设情景和设计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教师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的进行有效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三、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法指导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耳熟能详的.其实,所谓的教学无定法,是突出了学生这一主体的情况,同样的内容针对不同的主体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按照“低起点、重方法、实反馈”来要求课堂,我们要真正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的思维、探索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在互动中交流、总结,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学会学习.
  例如,在学习机械效率时,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个人用滑轮组要将500牛的沙子提到四楼,他需借助一个10牛的箱子来装,设每个楼层高3米,求他做了多少有用功?这里教师就应当允许学生出三种易犯的错误,其一有的学生误将克服510牛的重物所做的功认为是有用功;其二有的学生误认为提升高度为12米;其三有的学生同时犯了其一、其二的错误.我认为学生在这些地方犯了上述错误是件好事,它给其余的学生和教师提了醒这种题目易犯哪些错误,为以后的不犯提出了告诫.所以,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尊重学生,尊重人权,尊重学习规律,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或失败,之后才能不断进步.
  四、重视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若从学生身边的物理事实和现象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物理的现象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知所要进行的学习是很有意义及有用的.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有趣的科学实验等.
  例如,在“气体的压强”一节教学开始时,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向易拉罐中倒入一些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用橡皮泥封住罐口,让易拉罐冷却,学生观察发现易拉罐变形且发出声音.实验有声有形,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期待,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这个实验的价值不仅在于很好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为什么在易拉罐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封住罐口”?“罐口出现“白雾”说明了什么”?“这种排出空气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哪些应用”?一系列的问题的设置教学过程中,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发展.
  让学生觉得物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不再是那么高不可攀,每一个伟大的发现、发明都源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由此,也提醒学生要注意多观察、多实践,而观察和实验也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