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俭——心灵安慰剂
活得好不好,不再只取决于你有多少钱,而取决于你留给生命多少自由空间,以简化物质需求来寻求快乐,正在成为更多人追求的目标。
基本生活物资全面涨价之后,一位亲戚五口之家在伙食水准无下降的情况下食品账单竟奇迹般地维持了原有数额,原因是负责采买烹调的保姆精打细算,从不多买一个土豆一个青椒,不浪费一滴水一滴油,每顿做饭炒菜都是刚够吃即可。她说:越是物价高,节约效果才越明显!这位保姆的节俭本事是在物质极匮乏的山西农村练就的,却太值得习惯大手大脚的城里人效仿和尊敬。
简约生活,正成为更多中国人家奉行的生活准则。一些收入早已进入中产阶级的市民,也会穿着旧衣服去早市买便宜青菜,骑自行车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机。煮鸡蛋早关一分钟煤气、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随手关灯,打印用双面纸等习惯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养的阶层中去,带来心灵的宁静。
一年不购物
消费主义文化总是不断刺激你去换最新款的手机、电视、衣服、鞋子;轰炸般的商业广告煽动着公众一潮高过一潮的消费欲望,把人变成商业利润的工具。不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用一个月的收入买一款新式手机或一个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子垃圾。调查显示,中国有50%以上的用户在一至两年之内就要更换手机,有20%的用户在一年内就要更换手机,手机已成为身份与品位的象征。两款基本功能完全相同的手机,因外形不同及附加功能增多,其价格就能差上几倍。不少年轻女性家里堆满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还是要去买、买、买,永远追求更新的款式。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能挣会花”的口号不再象征着现代化理念,而象征着一种浪费资源的野蛮消费方式。
早在2005年12月,就有10名属于中产阶级的美国人尝试一年不购物,他们希望在疯狂的大众消费文化中逃脱出来,追求真正高品位的生活。一年时间内,他们只买生活必需品,其他物品则用借、交换、自制和二手交易等方式解决。早在2003年,美国一位杂志编辑就倡导了“无购物日”,呼吁人们不要在感恩节后的节日购物狂潮中挥霍。2007年的世界无购物日,得到世界更多人的响应,包括不少理性的中国公民。
“清贫主义”风潮
我们真像广告所煽情的需要那么多东西吗?远远不是。中国不少人家二十多年前买的华生电风扇,现在还毫无障碍地“工作”着,我家就有一台。英国一位老人家的吸尘器已使用了七十一年,成为2007年英国媒体竞相报导的热点。
现在身边不少女性朋友已在尝试尽量只用清水洗脸,不用昂贵的护肤品和化妆品,结果却达到最佳的护肤效果,因为让皮肤保持了最自然的状态。而最近中国抽检的不合格化妆及护肤品中,不少都是昂贵的进口知名品牌。目前印度、尼泊尔和非洲农村妇女使用的天然皂角,已越来越受发达国家妇女欢迎,其对皮肤、头发、衣服的清洁保护效果远超过昂贵的化学洗涤剂,而且没有环境污染。少用化学品,成为环保主义者的口号。那些穿旧衣服、不吃零食的孩子,更少受到化学添加剂污染对健康的威胁。
价值观的改变之下,高收入群体由高消费回归简单生活的人越来越多。某大公司的销售经理虽月收入几万元,却每天带饭、骑车,月消费仅需不到300元人民币!“清贫主义”已悄然在中国白领中兴起。清贫主义不再意味着吝啬,而意味着让生命摆脱过度物欲的挤压,意味着对环境的责任意识。
幸福感不与富裕程度成正比
富裕程度与人类生活品质的高低并不成正比,澳大利亚对其国内不同地区2.3万人口进行的幸福指数调查显示,悉尼等大都市中,市民的幸福感远低于收入水平落后、低就业率的昆士兰州怀德湾。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曾被英国一家研究机构评为地球上最幸福的地方。这个几乎没有工业的国家生活不富余,但保持着原生态的清洁自然环境;那里民风淳朴,社会福利保障健全,贫富差距不大,国民重视家庭生活。这次评比中,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是最重要的指标。最近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对47个国家4.5万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国民的生活态度比发达国家乐观。近几十年的大量调查数据显示,如果个人年收入超过12万美元,额外的金钱并不会给人带来更多满足感。
放慢生活节奏
不久前时尚杂志一位年轻白领女士的过劳死,引起不少中国白领反思:以透支生命换取时尚值吗?一位朋友舍弃了高薪的紧张工作后,也没了名牌职业装、去酒吧、买好车等过去必需的消费,像甩掉了沉重的负担。一位早年“下海”做生意脱贫致富了的朋友,最近退出了喧嚣的商界,专心研究起明清建筑,卖了汽车,每天穿牛仔裤乘公共交通出行。他说,赚够了钱该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了。
有钱又有闲的理想毕竟只属于少数人。普通人放慢节奏就能获得更多生活乐趣。不疲于奔命去挣钱去买更多东西,就会有时间与邻居闲聊,有时间陪孩子去公园,这些可能比物质丰富更有意义。而且,慢节奏也意味着减慢了资源消耗。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不久前就建议将每天的工作时间缩减到6小时,从而让国民有更多时间休闲和娱乐。专家认为,北欧成功的主要因素就是其盛行的休闲文化,这样工作与生活就达到了良好的平衡。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无价。发达国家已有更多人在摒弃高耗能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美国已兴起“绿色公社”式生活方式。“社员”都住在节能住宅中,用太阳能照明,水源循环利用,这里产生的垃圾是普通社区的四分之一。邻居们共享厨房、洗衣机、相互关照孩子。据悉,美国目前有80多个这样的绿色公社,有5000多人安居于此。
简约生活方式的商机
不久前去商场,发现传统小电视多被30多英寸的液晶电视取而代之了,现在房子越盖越大,多数新房的客厅都在20平米以上,电视也不得不越造越大。21英寸的小电视可能快要消亡了,企业制造传统商品似乎已无利润可图。
其实,简约生活方式与商业利益并非水火不相容,绿色、环保,将成为最有前景的产品设计理念。比如德国莱奥波尔多设计公司就推出一种只有2.5公斤重、一平方米见方的苗圃,以便人们在阳台等空间种植蔬菜和花草,享受纯朴的田园乐趣。有专家认为,简单、自然、人性化、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商品的必备要素。在人类阻止全球变暖的努力中,以少胜多的“简约生活”方式,可能成为新世纪的风尚。
活得好不好,不再只取决于你有多少钱,而取决于你留给生命多少自由空间,以简化物质需求来寻求快乐,正在成为更多人追求的目标。
基本生活物资全面涨价之后,一位亲戚五口之家在伙食水准无下降的情况下食品账单竟奇迹般地维持了原有数额,原因是负责采买烹调的保姆精打细算,从不多买一个土豆一个青椒,不浪费一滴水一滴油,每顿做饭炒菜都是刚够吃即可。她说:越是物价高,节约效果才越明显!这位保姆的节俭本事是在物质极匮乏的山西农村练就的,却太值得习惯大手大脚的城里人效仿和尊敬。
简约生活,正成为更多中国人家奉行的生活准则。一些收入早已进入中产阶级的市民,也会穿着旧衣服去早市买便宜青菜,骑自行车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机。煮鸡蛋早关一分钟煤气、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随手关灯,打印用双面纸等习惯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养的阶层中去,带来心灵的宁静。
一年不购物
消费主义文化总是不断刺激你去换最新款的手机、电视、衣服、鞋子;轰炸般的商业广告煽动着公众一潮高过一潮的消费欲望,把人变成商业利润的工具。不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用一个月的收入买一款新式手机或一个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子垃圾。调查显示,中国有50%以上的用户在一至两年之内就要更换手机,有20%的用户在一年内就要更换手机,手机已成为身份与品位的象征。两款基本功能完全相同的手机,因外形不同及附加功能增多,其价格就能差上几倍。不少年轻女性家里堆满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还是要去买、买、买,永远追求更新的款式。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能挣会花”的口号不再象征着现代化理念,而象征着一种浪费资源的野蛮消费方式。
早在2005年12月,就有10名属于中产阶级的美国人尝试一年不购物,他们希望在疯狂的大众消费文化中逃脱出来,追求真正高品位的生活。一年时间内,他们只买生活必需品,其他物品则用借、交换、自制和二手交易等方式解决。早在2003年,美国一位杂志编辑就倡导了“无购物日”,呼吁人们不要在感恩节后的节日购物狂潮中挥霍。2007年的世界无购物日,得到世界更多人的响应,包括不少理性的中国公民。
“清贫主义”风潮
我们真像广告所煽情的需要那么多东西吗?远远不是。中国不少人家二十多年前买的华生电风扇,现在还毫无障碍地“工作”着,我家就有一台。英国一位老人家的吸尘器已使用了七十一年,成为2007年英国媒体竞相报导的热点。
现在身边不少女性朋友已在尝试尽量只用清水洗脸,不用昂贵的护肤品和化妆品,结果却达到最佳的护肤效果,因为让皮肤保持了最自然的状态。而最近中国抽检的不合格化妆及护肤品中,不少都是昂贵的进口知名品牌。目前印度、尼泊尔和非洲农村妇女使用的天然皂角,已越来越受发达国家妇女欢迎,其对皮肤、头发、衣服的清洁保护效果远超过昂贵的化学洗涤剂,而且没有环境污染。少用化学品,成为环保主义者的口号。那些穿旧衣服、不吃零食的孩子,更少受到化学添加剂污染对健康的威胁。
价值观的改变之下,高收入群体由高消费回归简单生活的人越来越多。某大公司的销售经理虽月收入几万元,却每天带饭、骑车,月消费仅需不到300元人民币!“清贫主义”已悄然在中国白领中兴起。清贫主义不再意味着吝啬,而意味着让生命摆脱过度物欲的挤压,意味着对环境的责任意识。
幸福感不与富裕程度成正比
富裕程度与人类生活品质的高低并不成正比,澳大利亚对其国内不同地区2.3万人口进行的幸福指数调查显示,悉尼等大都市中,市民的幸福感远低于收入水平落后、低就业率的昆士兰州怀德湾。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曾被英国一家研究机构评为地球上最幸福的地方。这个几乎没有工业的国家生活不富余,但保持着原生态的清洁自然环境;那里民风淳朴,社会福利保障健全,贫富差距不大,国民重视家庭生活。这次评比中,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是最重要的指标。最近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对47个国家4.5万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国民的生活态度比发达国家乐观。近几十年的大量调查数据显示,如果个人年收入超过12万美元,额外的金钱并不会给人带来更多满足感。
放慢生活节奏
不久前时尚杂志一位年轻白领女士的过劳死,引起不少中国白领反思:以透支生命换取时尚值吗?一位朋友舍弃了高薪的紧张工作后,也没了名牌职业装、去酒吧、买好车等过去必需的消费,像甩掉了沉重的负担。一位早年“下海”做生意脱贫致富了的朋友,最近退出了喧嚣的商界,专心研究起明清建筑,卖了汽车,每天穿牛仔裤乘公共交通出行。他说,赚够了钱该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了。
有钱又有闲的理想毕竟只属于少数人。普通人放慢节奏就能获得更多生活乐趣。不疲于奔命去挣钱去买更多东西,就会有时间与邻居闲聊,有时间陪孩子去公园,这些可能比物质丰富更有意义。而且,慢节奏也意味着减慢了资源消耗。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不久前就建议将每天的工作时间缩减到6小时,从而让国民有更多时间休闲和娱乐。专家认为,北欧成功的主要因素就是其盛行的休闲文化,这样工作与生活就达到了良好的平衡。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无价。发达国家已有更多人在摒弃高耗能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美国已兴起“绿色公社”式生活方式。“社员”都住在节能住宅中,用太阳能照明,水源循环利用,这里产生的垃圾是普通社区的四分之一。邻居们共享厨房、洗衣机、相互关照孩子。据悉,美国目前有80多个这样的绿色公社,有5000多人安居于此。
简约生活方式的商机
不久前去商场,发现传统小电视多被30多英寸的液晶电视取而代之了,现在房子越盖越大,多数新房的客厅都在20平米以上,电视也不得不越造越大。21英寸的小电视可能快要消亡了,企业制造传统商品似乎已无利润可图。
其实,简约生活方式与商业利益并非水火不相容,绿色、环保,将成为最有前景的产品设计理念。比如德国莱奥波尔多设计公司就推出一种只有2.5公斤重、一平方米见方的苗圃,以便人们在阳台等空间种植蔬菜和花草,享受纯朴的田园乐趣。有专家认为,简单、自然、人性化、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商品的必备要素。在人类阻止全球变暖的努力中,以少胜多的“简约生活”方式,可能成为新世纪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