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本稿中笔者从初冬、仲冬、晚冬等三个方面,考查了日语中9个表示冬季的季节词。结果表明:这些季节词,历史久远,寓意深刻,与日本人的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学习日语时,注重学习理解日语中表示季节的词语,对于理解日语,了解日本人,解读日本文化,大有裨益。
关键词:日语;冬季;季节词;日本文化
引言:日语中有很多表示冬季的季节词。
关于季节词的研究并不多见。例如,王秋菊、陈永岐(2002)“日语中的季节词”一文,诠释了七个季节词。王秋菊、陈永岐(2002)“日本俳句赏析”一文,分析了赏析俳句时,注重理解季节词的重要性。陈永岐(2016)“中日樱花文化的相同点与相异点”一文,只是比较了中日樱花文化的异同点。陈永岐(2016)“日语中表示四季的季节词与日本文化”收集了诸多季节词,但是,解释过于简单,缺乏实例。
笔者在本稿中将从初冬、仲冬、晚冬等三个方面分析日语中表示冬季的季节词,分析其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一、初冬的季节词
笔者在本部分将要考察寒风、阵雨、萝卜、棉被等四个表示初冬的季节词。
1.寒风。“寒风”(kogarasi)1是指从晚秋到初冬吹落树叶的北风,被风吹光树叶的树干很像“研磨棒”。
现在“寒风”是冬天的季语,但是在古代也曾被认为是初秋的季语。后来渐渐变成了冬天的季语。池西言水在《新撰都曲》中的俳句“寒风尽头是海音”。因为发表了这首俳句,人们开始称其为“寒风言水”。从这首俳句的小序“湖水眺望”来看,这里所说的海指的是琵琶湖。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定义,从10月到11月,到了西高東低的冬天型气压分布时节,最大风速每秒8米以上的北风叫“寒风”。每年多少有些差异,一般在11月8日的立冬前后,刮第一次寒风。他不像隆冬的季风那样天天吹,秋风过后的第二天大都是好天。既是所说的小阳春天气“小春日和·koharubiyori”。
有时把“kogarasi”写作汉字“凩”,与“凧”(tako·ikanobori)、“辻”(tuzi)、“畑”(hatake)等一样,是日本造的汉字,称为“国字”(kokuzi)。
2.萝卜。萝卜是油菜科的二年草。原产中亚,日本自古就已经栽培,是日本人最喜欢的蔬菜之一。大约在中世的时候写成“大根”,读作“daikon”。
在《古事记》中,可以见到仁德天皇赠给皇后和歌,“山上复有山的山代女郎,拿了木锹掘出来的萝卜,萝卜似的白臂膊,不曾抱着睡过时,说不知道那还可以吧”。仁德天皇的和歌,用“大根”比喻“白腕”,与现在的“粗腿”(daikonasi)不同。
萝卜是日本种植最广的蔬菜,占蔬菜整体的1成多。其中6成用于蔬菜,4成用于腌制加工。萝卜中所含的淀粉糖化酶有助于米饭消化,泽庵腌咸萝卜是良好的米饭伴侣。
萝卜种类很多,各地都冠以当地的地名。神奈川县三浦萝卜从其形态被称为中膨萝卜,每年的一、二月上市,最适合做熟萝卜片蘸酱(hurohukidaikon)和杂烩(oden)。在日语中为什么把熟萝卜片蘸酱叫做“hurohukidaikon”?在过去蒸气浴时代,称搓澡的为“hurohuki”,吃熟萝卜片蘸酱时一边吹凉一边吃,很像搓澡的一边吹一边搓的动作,因此而得名。
作为“春之七草”的“萝卜”是野生萝卜,新年装饰在圆形年糕(kagamimoti)上的叫“萝卜片”(kagamigusa)。“萝卜”和“萝卜片”很少出现在和歌中,萝卜是进入俳谐时代以后才开始吟咏的。可以说是俳谐发现了萝卜的情趣。松尾芭蕉有俳句赞美萝卜:“菊花散尽,除萝卜之外更无他物”。
萝卜有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顺气、利尿、清热、生津、解酒、抗癌等功效,是非常理想的健康、美容、长寿食品。
3.阵雨。一般认为秋末冬初是少雨季节。“時雨”(sigure)是指秋冬之交季节淅淅沥沥下的阵雨。随强风而来,很快就停,断断续续。往往是那里下雨,而这里晴天。取其有时下雨之意而借用汉字“時雨”(sigure)。在俳句中是初冬的季語。
“時雨忌”是松尾芭蕉的忌辰(阴历10月12日),只是偶然与季节相吻合,而且并不只是因为“時雨”的形象最能传达松尾芭蕉的心情。芭蕉本身立足于日本文学传统的热情,吟咏了“時雨”的俳句。
松尾芭蕉的俳句“羁旅之地被雨淋,世人唤我为旅人”。贞享4(1687)年11月12日,在众人为松尾芭蕉举行的壮行会上所作的俳句,用“唤我为旅人”表现了出发时的豪迈心情。
“入冬初降雨,猿猴思蓑衣”。元禄2(1689)年,松尾芭蕉结束了《奥州小道》之旅,在回故乡伊贺的途中所作。“初時雨”(hatusigure)指当年的第一场秋雨,宣告冬天来临。“猿”(猿鸣)在传统中是令人断肠的形象,但是本句中的猿不鸣之处是有新意的,“猿”想要蓑衣也是很滑稽的。
4.棉被。被子时日本广泛使用的寝具之一。在日语中,被子叫“掛け布団”(kakebuton),褥子叫“敷布団”(sikibuton)。坐垫叫“座布団”(zabuton)。
被褥是生活必需品,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古汉语中,“衾”指大被。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这样又旧又破的被子。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裯”指床帐,“衾裯”连用泛指被褥床帐等用具。《诗经·召南·小生》中有“肃肃宵征,抱衾与裯”的句子。“衾影无惭”,语出刘昼《刘子·慎独》:“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后因谓无丧德败行之事为“衾影无惭”或“无惭衾影”。
田山花袋的小說《棉被》,赤裸裸地描写了中年作家竹中对美貌弟子芳子的爱恋与嫉妒,是日本的第一部私小说,对后来的自然主义文学影响很大。
二、仲冬的季节词 笔者在本部分将要考查雪、被炉、蜜桔、岁暮等四个表示仲冬的季节词。
1.雪。当气温降低到摄氏零度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形成雪。在日语中,雪是冬天的季语。
“此为终老地,积雪五尺深”。1812年11月、小林一茶35年的江户为中心的流浪生活打上了休止符,回到了故乡信浓的柏原。从这一带到新潟县上越市的高田地方地区是世界第一的大雪地带。天和元年下了有记录性的大雪,当时立的牌子,上写“此下有高田”,意思是说高田被埋在雪下。
自古就是人们信仰的对象,认为瑞雪兆丰年。而且文学作品中,雪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万叶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作品中,都有描写,并赋予不同的含义。
鈴木牧之所著的《北越雪谱》,以观察越后之雪为主题,详细记录了雪国的风俗习惯、语言,是一部以民俗学的先驱闻名的著作。
2.被炉。“被炉”(kotatu)是日本的取暖用具之一。在热源(过去使用木炭,现在使用红外线)上架起被炉木架盖上被子,将脚伸进被子取暖。将地板或榻榻米按被炉的大小向下挖几十公分,上置被炉,脚伸进去可以弯曲,比较轻松,被炉不能移动,这种被炉叫固定被炉。直接放在榻榻米上,脚只能平伸进去,可以移动,这种被炉叫移动式被炉。被炉起源于禅僧从中国带来的“行火”(脚炉)。
被炉作为冬天室内的取暖设备,深受日本人喜爱。日本式的住宅缝隙较多,室内整体取暖效率低。使用一般的取暖设备,温暖的空气又容易散发,使用被炉则热量不会浪费。与上半身相比,人的下半身更容易感觉到冷。将脚和腿伸进被炉中,很快全身就会暖和起来,同时也符合中医的凉头暖脚的道理。冬天围着被炉吃柑橘是很常见的。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森森的寒意阵阵向人袭来,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绿酒、红炉、白雪、好友,情景交融。
3.蜜橘。秋天柿子、梨子、桃子大量上市,确实让人体会到秋天的味觉,但是到了冬天蜜橘就变成了主角。随着色彩越来越变得单调,鲜艳的橘黄色开始增多,这时你就会感到冬天的到来,在日本一家人围着被炉吃蜜橘,总觉得有一种喜不自禁的感觉。因此在日语中,蜜橘是冬天的季节词。
日本的文献最早在《古事记》中出现柑橘,当时是药用胜于食用。
橘子皮被广泛用于中药。未成熟的果皮或幼果叫青皮,晒干的橘皮叫陈皮,具有健胃、镇痛作用。其煎汁用于治疗因食用鱼蟹导致的食物中毒,因此,生鱼片配蜜橘即源于此。
4.岁暮。笼统地将一年快要结束的时期称为岁暮,一般从12月中旬开始,因为有很多家庭开始准备过新年。例如,“師走”(siwasu)是12月的别称。十二月十法师东奔西走念经之月。连平时很斯文的法师,都跑起来,可见十二月的忙碌。
在江户时代(1603—1868),岁末的重要活动是“扫尘”(susuharai)。扫尘之后就要捣制“年糕”。一般在20—27日进行(29日不捣年糕)。因此川柳(日本打油诗)“黑一身、白一身、迎新春”,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扫尘和捣制年糕的两大活动。
对于江户的老百姓来说,过年时还有最大的一关。那就是要账的。当时的借贷是盂兰盆节和岁暮结算,其中岁暮结算尤为重要,最后之最后,也就是除夕展开攻防。这些都成为“落語”(单口相声)的良好题材。有一首川柳写道“除夕夜、武蔵野、萤火虫、大会战”。
在汉语中“岁暮”有两个意思,其一是一年快要完的时候。其二是比喻年老。而在日语中,还有一个词叫“歳暮”(seibo),其一表示岁末。其二表示年终送人的礼品。第二个意思用得更广。
三、表示晚冬的季节词
本部分将要考查晚冬的季节词“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月20日或21日,一般是中国最冷的时候。七十二候中说,“初候,鸡始乳。次候,征鸟厉疾。末候,水泽腹坚”。
冬季的六个节气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因此把“小寒”与“大寒”加起来的一个月称为“寒”,大约1月5日是“入寒”(冬天的季语),到立春的前一天“寒尽”(寒尽春来、春天的季语)的一段时间称为“寒中”(隆冬、三九天)、“寒内”(冬天的季语)。
接下来一边欣赏俳句,一边看看从“入寒”到从“寒尽”的推移。
“入寒”的俳句大多笼罩着面对寒冷的紧张感。
俗语说“小寒之冰大寒化”,虽说每年有些不同,但是大多情况下是小寒比大寒冷,。大寒中会隐隐约约感到春天的到来,小寒是“寒内”最盛期。
虽说大寒是最寒冷的时期,但是也是预感春天慢慢逼近的时期。梅树开始开花,并且渐渐昼长夜短。从大寒的字面以及发音来看就有一种大气的感觉,因此,描写大寒的俳句,大多让人感到空间之广大和浓厚的温暖。
“寒尽”是春天的季语。就时期而言与春天相同,大多作品表现了漫长的冬天结束之喜悦心情。武士冬練三九,日语叫“寒稽古”。
四、结语
本稿从初冬、仲冬、晚冬等三个方面,考查了9个表示冬季的季节词。它们的语源、词义、寓意。结果表明:这些季节词,历史久远,寓意深刻,与日本人的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外,表示冬季的季节词还与很多,例如,“小春”(koharu)、“霜”(simo)、“焚火”(takibi)、“落葉”(otiba)。因此,在学习日语时,注重学习理解日语中表示季节的词语,对于理解日语,了解日本人,解读日本文化,大有裨益。
注释:
1括弧中的读音为日语的罗马字读音,下同。
参考文献:
[1]山口佳紀.暮らしのことば語源辞典[M].日本东京:(株)講談社,1999.
[2]王秋菊,陈永岐.日语中的季节词[J].日语知识,2002(05):11.
[3]王秋菊,陈永岐.日本俳句赏析[C].刘法公,徐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544-550.
[4]陈永岐.中日樱花文化的相同点与相异点[J].人民论坛,2016(524):126-128.
[5]陈永岐.日语中表示四季的季节词与日本文化[J].青春岁月,2016(5):224-226.
[6]樋口清之.樋口清之の雑学おもしろ歳時記[M].日本东京:(株)三笠書房,1988.
[7]郑民钦.俳句的美丽—日本名句赏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04.
[8]前田富祺,监修.日本语源大辞典[M].小学馆,2005(4).
[9]白井明大有賀一広.日本の七十二候を楽しむ―旧暦のある暮らし―[M].東邦出版株式会社,2012(3).
[10](日)安萬侣著,周作人译.古事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作者简介:
陈永岐(1964—),男,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研究。
关键词:日语;冬季;季节词;日本文化
引言:日语中有很多表示冬季的季节词。
关于季节词的研究并不多见。例如,王秋菊、陈永岐(2002)“日语中的季节词”一文,诠释了七个季节词。王秋菊、陈永岐(2002)“日本俳句赏析”一文,分析了赏析俳句时,注重理解季节词的重要性。陈永岐(2016)“中日樱花文化的相同点与相异点”一文,只是比较了中日樱花文化的异同点。陈永岐(2016)“日语中表示四季的季节词与日本文化”收集了诸多季节词,但是,解释过于简单,缺乏实例。
笔者在本稿中将从初冬、仲冬、晚冬等三个方面分析日语中表示冬季的季节词,分析其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一、初冬的季节词
笔者在本部分将要考察寒风、阵雨、萝卜、棉被等四个表示初冬的季节词。
1.寒风。“寒风”(kogarasi)1是指从晚秋到初冬吹落树叶的北风,被风吹光树叶的树干很像“研磨棒”。
现在“寒风”是冬天的季语,但是在古代也曾被认为是初秋的季语。后来渐渐变成了冬天的季语。池西言水在《新撰都曲》中的俳句“寒风尽头是海音”。因为发表了这首俳句,人们开始称其为“寒风言水”。从这首俳句的小序“湖水眺望”来看,这里所说的海指的是琵琶湖。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定义,从10月到11月,到了西高東低的冬天型气压分布时节,最大风速每秒8米以上的北风叫“寒风”。每年多少有些差异,一般在11月8日的立冬前后,刮第一次寒风。他不像隆冬的季风那样天天吹,秋风过后的第二天大都是好天。既是所说的小阳春天气“小春日和·koharubiyori”。
有时把“kogarasi”写作汉字“凩”,与“凧”(tako·ikanobori)、“辻”(tuzi)、“畑”(hatake)等一样,是日本造的汉字,称为“国字”(kokuzi)。
2.萝卜。萝卜是油菜科的二年草。原产中亚,日本自古就已经栽培,是日本人最喜欢的蔬菜之一。大约在中世的时候写成“大根”,读作“daikon”。
在《古事记》中,可以见到仁德天皇赠给皇后和歌,“山上复有山的山代女郎,拿了木锹掘出来的萝卜,萝卜似的白臂膊,不曾抱着睡过时,说不知道那还可以吧”。仁德天皇的和歌,用“大根”比喻“白腕”,与现在的“粗腿”(daikonasi)不同。
萝卜是日本种植最广的蔬菜,占蔬菜整体的1成多。其中6成用于蔬菜,4成用于腌制加工。萝卜中所含的淀粉糖化酶有助于米饭消化,泽庵腌咸萝卜是良好的米饭伴侣。
萝卜种类很多,各地都冠以当地的地名。神奈川县三浦萝卜从其形态被称为中膨萝卜,每年的一、二月上市,最适合做熟萝卜片蘸酱(hurohukidaikon)和杂烩(oden)。在日语中为什么把熟萝卜片蘸酱叫做“hurohukidaikon”?在过去蒸气浴时代,称搓澡的为“hurohuki”,吃熟萝卜片蘸酱时一边吹凉一边吃,很像搓澡的一边吹一边搓的动作,因此而得名。
作为“春之七草”的“萝卜”是野生萝卜,新年装饰在圆形年糕(kagamimoti)上的叫“萝卜片”(kagamigusa)。“萝卜”和“萝卜片”很少出现在和歌中,萝卜是进入俳谐时代以后才开始吟咏的。可以说是俳谐发现了萝卜的情趣。松尾芭蕉有俳句赞美萝卜:“菊花散尽,除萝卜之外更无他物”。
萝卜有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顺气、利尿、清热、生津、解酒、抗癌等功效,是非常理想的健康、美容、长寿食品。
3.阵雨。一般认为秋末冬初是少雨季节。“時雨”(sigure)是指秋冬之交季节淅淅沥沥下的阵雨。随强风而来,很快就停,断断续续。往往是那里下雨,而这里晴天。取其有时下雨之意而借用汉字“時雨”(sigure)。在俳句中是初冬的季語。
“時雨忌”是松尾芭蕉的忌辰(阴历10月12日),只是偶然与季节相吻合,而且并不只是因为“時雨”的形象最能传达松尾芭蕉的心情。芭蕉本身立足于日本文学传统的热情,吟咏了“時雨”的俳句。
松尾芭蕉的俳句“羁旅之地被雨淋,世人唤我为旅人”。贞享4(1687)年11月12日,在众人为松尾芭蕉举行的壮行会上所作的俳句,用“唤我为旅人”表现了出发时的豪迈心情。
“入冬初降雨,猿猴思蓑衣”。元禄2(1689)年,松尾芭蕉结束了《奥州小道》之旅,在回故乡伊贺的途中所作。“初時雨”(hatusigure)指当年的第一场秋雨,宣告冬天来临。“猿”(猿鸣)在传统中是令人断肠的形象,但是本句中的猿不鸣之处是有新意的,“猿”想要蓑衣也是很滑稽的。
4.棉被。被子时日本广泛使用的寝具之一。在日语中,被子叫“掛け布団”(kakebuton),褥子叫“敷布団”(sikibuton)。坐垫叫“座布団”(zabuton)。
被褥是生活必需品,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古汉语中,“衾”指大被。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这样又旧又破的被子。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裯”指床帐,“衾裯”连用泛指被褥床帐等用具。《诗经·召南·小生》中有“肃肃宵征,抱衾与裯”的句子。“衾影无惭”,语出刘昼《刘子·慎独》:“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后因谓无丧德败行之事为“衾影无惭”或“无惭衾影”。
田山花袋的小說《棉被》,赤裸裸地描写了中年作家竹中对美貌弟子芳子的爱恋与嫉妒,是日本的第一部私小说,对后来的自然主义文学影响很大。
二、仲冬的季节词 笔者在本部分将要考查雪、被炉、蜜桔、岁暮等四个表示仲冬的季节词。
1.雪。当气温降低到摄氏零度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形成雪。在日语中,雪是冬天的季语。
“此为终老地,积雪五尺深”。1812年11月、小林一茶35年的江户为中心的流浪生活打上了休止符,回到了故乡信浓的柏原。从这一带到新潟县上越市的高田地方地区是世界第一的大雪地带。天和元年下了有记录性的大雪,当时立的牌子,上写“此下有高田”,意思是说高田被埋在雪下。
自古就是人们信仰的对象,认为瑞雪兆丰年。而且文学作品中,雪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万叶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作品中,都有描写,并赋予不同的含义。
鈴木牧之所著的《北越雪谱》,以观察越后之雪为主题,详细记录了雪国的风俗习惯、语言,是一部以民俗学的先驱闻名的著作。
2.被炉。“被炉”(kotatu)是日本的取暖用具之一。在热源(过去使用木炭,现在使用红外线)上架起被炉木架盖上被子,将脚伸进被子取暖。将地板或榻榻米按被炉的大小向下挖几十公分,上置被炉,脚伸进去可以弯曲,比较轻松,被炉不能移动,这种被炉叫固定被炉。直接放在榻榻米上,脚只能平伸进去,可以移动,这种被炉叫移动式被炉。被炉起源于禅僧从中国带来的“行火”(脚炉)。
被炉作为冬天室内的取暖设备,深受日本人喜爱。日本式的住宅缝隙较多,室内整体取暖效率低。使用一般的取暖设备,温暖的空气又容易散发,使用被炉则热量不会浪费。与上半身相比,人的下半身更容易感觉到冷。将脚和腿伸进被炉中,很快全身就会暖和起来,同时也符合中医的凉头暖脚的道理。冬天围着被炉吃柑橘是很常见的。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森森的寒意阵阵向人袭来,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绿酒、红炉、白雪、好友,情景交融。
3.蜜橘。秋天柿子、梨子、桃子大量上市,确实让人体会到秋天的味觉,但是到了冬天蜜橘就变成了主角。随着色彩越来越变得单调,鲜艳的橘黄色开始增多,这时你就会感到冬天的到来,在日本一家人围着被炉吃蜜橘,总觉得有一种喜不自禁的感觉。因此在日语中,蜜橘是冬天的季节词。
日本的文献最早在《古事记》中出现柑橘,当时是药用胜于食用。
橘子皮被广泛用于中药。未成熟的果皮或幼果叫青皮,晒干的橘皮叫陈皮,具有健胃、镇痛作用。其煎汁用于治疗因食用鱼蟹导致的食物中毒,因此,生鱼片配蜜橘即源于此。
4.岁暮。笼统地将一年快要结束的时期称为岁暮,一般从12月中旬开始,因为有很多家庭开始准备过新年。例如,“師走”(siwasu)是12月的别称。十二月十法师东奔西走念经之月。连平时很斯文的法师,都跑起来,可见十二月的忙碌。
在江户时代(1603—1868),岁末的重要活动是“扫尘”(susuharai)。扫尘之后就要捣制“年糕”。一般在20—27日进行(29日不捣年糕)。因此川柳(日本打油诗)“黑一身、白一身、迎新春”,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扫尘和捣制年糕的两大活动。
对于江户的老百姓来说,过年时还有最大的一关。那就是要账的。当时的借贷是盂兰盆节和岁暮结算,其中岁暮结算尤为重要,最后之最后,也就是除夕展开攻防。这些都成为“落語”(单口相声)的良好题材。有一首川柳写道“除夕夜、武蔵野、萤火虫、大会战”。
在汉语中“岁暮”有两个意思,其一是一年快要完的时候。其二是比喻年老。而在日语中,还有一个词叫“歳暮”(seibo),其一表示岁末。其二表示年终送人的礼品。第二个意思用得更广。
三、表示晚冬的季节词
本部分将要考查晚冬的季节词“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月20日或21日,一般是中国最冷的时候。七十二候中说,“初候,鸡始乳。次候,征鸟厉疾。末候,水泽腹坚”。
冬季的六个节气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因此把“小寒”与“大寒”加起来的一个月称为“寒”,大约1月5日是“入寒”(冬天的季语),到立春的前一天“寒尽”(寒尽春来、春天的季语)的一段时间称为“寒中”(隆冬、三九天)、“寒内”(冬天的季语)。
接下来一边欣赏俳句,一边看看从“入寒”到从“寒尽”的推移。
“入寒”的俳句大多笼罩着面对寒冷的紧张感。
俗语说“小寒之冰大寒化”,虽说每年有些不同,但是大多情况下是小寒比大寒冷,。大寒中会隐隐约约感到春天的到来,小寒是“寒内”最盛期。
虽说大寒是最寒冷的时期,但是也是预感春天慢慢逼近的时期。梅树开始开花,并且渐渐昼长夜短。从大寒的字面以及发音来看就有一种大气的感觉,因此,描写大寒的俳句,大多让人感到空间之广大和浓厚的温暖。
“寒尽”是春天的季语。就时期而言与春天相同,大多作品表现了漫长的冬天结束之喜悦心情。武士冬練三九,日语叫“寒稽古”。
四、结语
本稿从初冬、仲冬、晚冬等三个方面,考查了9个表示冬季的季节词。它们的语源、词义、寓意。结果表明:这些季节词,历史久远,寓意深刻,与日本人的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外,表示冬季的季节词还与很多,例如,“小春”(koharu)、“霜”(simo)、“焚火”(takibi)、“落葉”(otiba)。因此,在学习日语时,注重学习理解日语中表示季节的词语,对于理解日语,了解日本人,解读日本文化,大有裨益。
注释:
1括弧中的读音为日语的罗马字读音,下同。
参考文献:
[1]山口佳紀.暮らしのことば語源辞典[M].日本东京:(株)講談社,1999.
[2]王秋菊,陈永岐.日语中的季节词[J].日语知识,2002(05):11.
[3]王秋菊,陈永岐.日本俳句赏析[C].刘法公,徐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544-550.
[4]陈永岐.中日樱花文化的相同点与相异点[J].人民论坛,2016(524):126-128.
[5]陈永岐.日语中表示四季的季节词与日本文化[J].青春岁月,2016(5):224-226.
[6]樋口清之.樋口清之の雑学おもしろ歳時記[M].日本东京:(株)三笠書房,1988.
[7]郑民钦.俳句的美丽—日本名句赏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04.
[8]前田富祺,监修.日本语源大辞典[M].小学馆,2005(4).
[9]白井明大有賀一広.日本の七十二候を楽しむ―旧暦のある暮らし―[M].東邦出版株式会社,2012(3).
[10](日)安萬侣著,周作人译.古事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作者简介:
陈永岐(1964—),男,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