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迈入了新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要看到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以此为前提,进而实现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的建立,实现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本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从而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226-01
1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影响
对于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影响,可以通过SWOT法进行分析,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较客观而准确的分析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1.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优势可以概括为四个字“高、快、多、捷”,即开放程度高,传播速度快,信息内容多,传播方式便捷。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空间十分巨大: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国内国际。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权和积极性明显提升,不仅可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选择性的利用和挖掘,而且可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传播、发布、评论和反馈等;在接受教育的角色上,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人人都是自媒体。
1.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势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体现在多渠道发布、多终端覆盖、多平台联动的立体传播模式。这种多媒体、网状化的传递,一方面优化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也给信息过滤和管控带来新问题。互联网时代打破了旧传统信息传播模式和话语权格局,每个人都是记者,随时随地可以发布信息。同时,也容易引起负面情绪的发泄,流言蜚语的滋生,甚至是危机事件的导火线。
1.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伴随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改变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比如分散化、个性化、即时性、互动性、族群化等,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接受或发布信息,可以通过“社区”、“群组”、“圈子”等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的广泛运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方便、快捷、高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信息渠道,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和新手段。
1.4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威胁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信息传播领域的巨大变革,并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新的威胁。一是对思想阵地提出威胁。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并日趋激烈。二是对党和政府公信力提出威胁。互联网一方面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但同时也在撕裂社会、重组人群,使社会的情绪对立进一步扩大。三是对当代大学生提出挑战,在强大的网络舆情面前,学生的应对能力、承受能力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2.1 加强互联网思想文化建设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马克思主义成功地实现了和中国实际的结合才有了今日的中国,因此,互联网思想文化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不遗余力的在网络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宣传,推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让大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加强互联网思想文化建设还需要在法律和思想道德上下功夫。宣传网络法制和网络文明,在大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把握网络行为与社会内在关联,大力倡导网络文明,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抵制不良信息,从而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加强互联网思想文化建设更需要加强校园文化的输出。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沉淀,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和心智的塑造。为此,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结合,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输出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发挥教育的作用。
2.2 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高校建立自己相应的网站、社交平台,并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高校建立操作性强的网络使用规范,“以全新的非线性的互联网思维为指导思想,以科学的制度有效监管学生的上网情况并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严肃网络法纪。”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整合网络资源,增加积极健康的网络内容,消除负面的网络垃圾,实现网络的绿色化,在特殊时期,需安排专人根据当时现实,撰写具有正能量的文章,在网络上发布,引导校园舆论的发展,从而降低网络热点所形成的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加强对社交平台的管理,高校的公众社交平台要做到专人负责,对推送的消息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以保证新媒体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最大限度的发挥。
2.3 充分利用网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及时收集和迅速传播信息。第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学生的自我反省、教育和提高。结合互联网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抽象、被动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将当代大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同时,加强舆情制度建设和网络监管机制,将校报、新闻中心、宣传部充分利用起来。第三,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根据社会网络热点问题展开网上主题调查与讨论,开展网上模拟社会实践等活动。辅以社区活动的翻转课堂和“两线宣传”(线上和线下,线上即为网络平台,线下即为理论宣讲活动。)。例如,可以选择一个主题,利用微博、微信、QQ等形式展开讨论,并以论文或者心得等形式形成讨论结果。
3 结语
我国面对当前互联网时代的新形态,必将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手段、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我国的高校必须顺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点、社会需要、学生情况等问题,大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路径等,因材施教,探索一条科学、合理、开拓、创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丁贤.“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4):223-224.
[2] 张志.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12+11.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226-01
1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影响
对于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影响,可以通过SWOT法进行分析,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较客观而准确的分析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1.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优势可以概括为四个字“高、快、多、捷”,即开放程度高,传播速度快,信息内容多,传播方式便捷。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空间十分巨大: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国内国际。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权和积极性明显提升,不仅可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选择性的利用和挖掘,而且可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传播、发布、评论和反馈等;在接受教育的角色上,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人人都是自媒体。
1.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势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体现在多渠道发布、多终端覆盖、多平台联动的立体传播模式。这种多媒体、网状化的传递,一方面优化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也给信息过滤和管控带来新问题。互联网时代打破了旧传统信息传播模式和话语权格局,每个人都是记者,随时随地可以发布信息。同时,也容易引起负面情绪的发泄,流言蜚语的滋生,甚至是危机事件的导火线。
1.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伴随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改变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比如分散化、个性化、即时性、互动性、族群化等,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接受或发布信息,可以通过“社区”、“群组”、“圈子”等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的广泛运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方便、快捷、高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信息渠道,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和新手段。
1.4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威胁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信息传播领域的巨大变革,并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新的威胁。一是对思想阵地提出威胁。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并日趋激烈。二是对党和政府公信力提出威胁。互联网一方面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但同时也在撕裂社会、重组人群,使社会的情绪对立进一步扩大。三是对当代大学生提出挑战,在强大的网络舆情面前,学生的应对能力、承受能力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2.1 加强互联网思想文化建设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马克思主义成功地实现了和中国实际的结合才有了今日的中国,因此,互联网思想文化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不遗余力的在网络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宣传,推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让大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加强互联网思想文化建设还需要在法律和思想道德上下功夫。宣传网络法制和网络文明,在大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把握网络行为与社会内在关联,大力倡导网络文明,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抵制不良信息,从而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加强互联网思想文化建设更需要加强校园文化的输出。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沉淀,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和心智的塑造。为此,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结合,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输出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发挥教育的作用。
2.2 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高校建立自己相应的网站、社交平台,并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高校建立操作性强的网络使用规范,“以全新的非线性的互联网思维为指导思想,以科学的制度有效监管学生的上网情况并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严肃网络法纪。”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整合网络资源,增加积极健康的网络内容,消除负面的网络垃圾,实现网络的绿色化,在特殊时期,需安排专人根据当时现实,撰写具有正能量的文章,在网络上发布,引导校园舆论的发展,从而降低网络热点所形成的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加强对社交平台的管理,高校的公众社交平台要做到专人负责,对推送的消息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以保证新媒体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最大限度的发挥。
2.3 充分利用网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及时收集和迅速传播信息。第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学生的自我反省、教育和提高。结合互联网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抽象、被动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将当代大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同时,加强舆情制度建设和网络监管机制,将校报、新闻中心、宣传部充分利用起来。第三,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根据社会网络热点问题展开网上主题调查与讨论,开展网上模拟社会实践等活动。辅以社区活动的翻转课堂和“两线宣传”(线上和线下,线上即为网络平台,线下即为理论宣讲活动。)。例如,可以选择一个主题,利用微博、微信、QQ等形式展开讨论,并以论文或者心得等形式形成讨论结果。
3 结语
我国面对当前互联网时代的新形态,必将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手段、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我国的高校必须顺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点、社会需要、学生情况等问题,大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路径等,因材施教,探索一条科学、合理、开拓、创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丁贤.“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4):223-224.
[2] 张志.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