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新的学习方式必将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学习 操作策略 异质性学生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第五条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一些教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于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教师把每个教学内容,不论难易都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到了"随手拈来"、"动辄合作"的地步。实际上,冷静地思考后,我们发现这只是一种过激行为,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肤浅理解造成的。这种经过炒作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无益的。
一、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二、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比较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单一,表现为以教为中心,以教案为本位,学围绕教转。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课堂气氛较沉闷,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则克服了上述的这些缺点。营造了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得出的结论再在班上交流,扩大了学生的交流面,促进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成为交流的主体,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讨论回答。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探索、合作探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享有发言权。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将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其他同学,也可以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恰到好处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
三、 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合作欲望不强,认为合作就是老师让学生"互相说说",致使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而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该如何操作呢?下面谈谈几点想法:
第一、教师要全面完整地理解合作学习。
虽然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但是,我们应该明确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不是"万能钥匙"。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地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实现方法方式的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千篇一律,唯小组合作学习是尊。
第二、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关注知识的"疑点";关注思维的"兴奋点";关注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这些关键的时候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需要常常来自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特别感兴趣,而学生个人的认识体验是有限的,对学习中的一些难点会感到束手无策。如果教师及时安排他们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释疑解难,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效果显著。
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小集体在活动,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有一定的准备。比如:教师要有适当的讲述。要告诉学生将合作学习什么内容,他们必须掌握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述的量要适当,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抓住学生学习中需要记住的或使用的重要内容来讲,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必须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发言;有不同意见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小组成员的精彩见解和独特观点要给予表扬、鼓励;遇到困难或分岐大时要心平气和、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第四、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做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在实施合作学习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对异质性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在合作学习中,要巧妙地把你自己对学生个人或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尽量多走动、观察、倾听,必要时给予干预。教给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推行分层要求。对合作能力较弱的小组帮助他们取得起码的成功,对合作能力较强的小组鼓励他们寻找与众不同的方法。要力行激励评价,在合作中教师要合理应用评价的诊断、引导、激励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带动小组的整体优化。
四、 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个误区
1、 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决问题。如果教师刚把例题出示出来,就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还没来得及认真看题,独立思考,头脑中还没有自己的答案与见解,又怎样去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呢?
事实上,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能有什么创新呢?
2、 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这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策略,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但这种学习策略必须向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否则,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在每一节课中都要尽量做到不该浪费的时间一秒钟也不要浪费,该用的时间再多也不要吝啬,尽可能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潜能,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从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这必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但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有意识地长期熏陶和培养,并不断地反思、校正,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 李承红.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师》.2006.1、2合刊.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学习 操作策略 异质性学生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第五条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一些教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于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教师把每个教学内容,不论难易都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到了"随手拈来"、"动辄合作"的地步。实际上,冷静地思考后,我们发现这只是一种过激行为,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肤浅理解造成的。这种经过炒作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无益的。
一、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二、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比较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单一,表现为以教为中心,以教案为本位,学围绕教转。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课堂气氛较沉闷,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则克服了上述的这些缺点。营造了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得出的结论再在班上交流,扩大了学生的交流面,促进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成为交流的主体,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讨论回答。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探索、合作探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享有发言权。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将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其他同学,也可以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恰到好处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
三、 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合作欲望不强,认为合作就是老师让学生"互相说说",致使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而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该如何操作呢?下面谈谈几点想法:
第一、教师要全面完整地理解合作学习。
虽然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但是,我们应该明确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不是"万能钥匙"。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地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实现方法方式的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千篇一律,唯小组合作学习是尊。
第二、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关注知识的"疑点";关注思维的"兴奋点";关注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这些关键的时候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需要常常来自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特别感兴趣,而学生个人的认识体验是有限的,对学习中的一些难点会感到束手无策。如果教师及时安排他们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释疑解难,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效果显著。
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小集体在活动,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有一定的准备。比如:教师要有适当的讲述。要告诉学生将合作学习什么内容,他们必须掌握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述的量要适当,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抓住学生学习中需要记住的或使用的重要内容来讲,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必须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发言;有不同意见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小组成员的精彩见解和独特观点要给予表扬、鼓励;遇到困难或分岐大时要心平气和、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第四、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做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在实施合作学习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对异质性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在合作学习中,要巧妙地把你自己对学生个人或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尽量多走动、观察、倾听,必要时给予干预。教给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推行分层要求。对合作能力较弱的小组帮助他们取得起码的成功,对合作能力较强的小组鼓励他们寻找与众不同的方法。要力行激励评价,在合作中教师要合理应用评价的诊断、引导、激励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带动小组的整体优化。
四、 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个误区
1、 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决问题。如果教师刚把例题出示出来,就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还没来得及认真看题,独立思考,头脑中还没有自己的答案与见解,又怎样去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呢?
事实上,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能有什么创新呢?
2、 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这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策略,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但这种学习策略必须向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否则,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在每一节课中都要尽量做到不该浪费的时间一秒钟也不要浪费,该用的时间再多也不要吝啬,尽可能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潜能,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从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这必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但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有意识地长期熏陶和培养,并不断地反思、校正,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 李承红.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师》.2006.1、2合刊.